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梁晓声是现当代著名的作家,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文章主要分析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学术品格。
关键词: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学术品格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在现代凭借知青文学而闻名于我国文学领域,是当代著名作家,我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影视作品等领域。其作品经历了讴歌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到平民视域的转变,可以说充分展现了当时一批知识青年在逆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心灵的澄净与高尚的情操。作为一个并不想出书的作家,梁晓声虽然有着1000多万字的创作量但是他的书就市场而言虽然有影响,但是却并不畅销。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他不愿意为了迎合大众而执笔,尽管他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这个社会的潮流元素。这就是梁晓声,一个从理想主义中走过来而归于平静,希望能够用朴实的笔刻剖析生活,而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充满了独特人格魅力在学术上有着自己的傲骨的当代作家。
一、常存的忧患意识
其实从新世纪以来,梁晓声就秉持着文人坚守的那份责任在放眼望着社会。但是现实却让他的焦虑越来越重。他的作品开始经常体现出他对整个社会文明深切的忧患意识。《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这部作品曾经作为“不务正业”典型,就连梁晓声自己也存在着一定的疑问而拒绝再版。但是当2011年再次出版的时候我们却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对于社会的深度解读与思考,并且此次的再版也充分的印证了梁晓声作为一个作家对社会所具有的预见性。在这部作品中,梁晓声笔触尖锐,语言深刻,可以说狠狠的扎在了社会毒瘤处,言辞之烈在当代学术领域内却属罕见。
在和谐指引风尚的大背景下,梁晓声毫不避忌的指出我国所具有的资产者阶层和买办者阶层,并用最直接简单的手法、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深刻的扒开社会的表面,让我们看见了触目惊心的客观现实,尽管这些并不是我们想承认的,但是如果连正视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前进呢?梁晓声就是在强迫着我们去正视那些我们曾经避讳的那些污浊,因为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发展,中国才能进步。而事实上在梁晓声看来,所谓的资产者阶层和买办者阶层本身是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的,所以他更多的是在剖析它们形成的过程,并重新认知中国社会所展现出来的特征。麻木的中国民性,你到底是平民的儿子,还是居鲁士大帝的儿子?如果我们始终都无法面对这样尖刻却又习以为常的社会观点,那么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将不能实现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
而且从买办者阶层来看,事实上我们始终看到的是所谓买办者的光鲜亮丽的外表,却看不清他们心中的纠结与苦闷。尽管拥有了外国国籍便拥有了和国民炫耀的资本,可是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他们都已经得不到认可,买办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而中国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必须时刻谨记我们是有着半封建半殖民地惨痛经历的国家,我们必须要正视这样的历史教训,才能在现实的发展中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二、厚重的社会智慧
《郁闷的中国人》是梁晓声的新作,可以说此中凝聚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以及学术研究领域的那份对社会的深刻领悟。在作品中梁晓声深度的挖掘了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份奴性的起源,但却并没有对此表现出过度的批判与痛恶。而是在以一个发展的角度将这份“传承已久”的奴性认识上升到了哲思的层面。在他看来,是近代那残酷的悲情历史严重的影响了现代的人们,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打上了一种名为历史的烙印。可以说从整体上来看,梁晓声对于中国的奴性思想的认知是理性的、深刻的,同时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而在作品中梁晓声还从“和谐”这个角度剖析了可笑的社会现实。梁晓声不摆大道理也不述高哲学,只用身边最微小的例子告诉你,所谓的和谐真的和谐了吗?事實上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多少社会小事都处于一个争执的状态,似乎对于中国国民来说这些鸡毛蒜皮就已经是生活的全部,所以他们要誓死捍卫他们的领地与主权。所以我们看到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生活其实并不和谐,那么怎样才能够真正的和谐呢?梁晓声用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带着我们重新思考了这样一个生存的哲学。
三、警示的历史教训
在梁晓声作品中历史与现实是经常出现的两个核心元素。而他也特别擅长用过去的故事来警示当今的现实。所以我们说梁晓声的笔是沉重的,也是热血的。他用文革时期那段知识青年挥洒青春热血的故事书写下沉重而悲凉的曾经。那是中华民族无法言说的痛,也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那片土地上埋下的多少年轻的生命,他们本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主人公。或许只有“垦荒者”这三个字才能让他们的精神聊以慰藉。其实梁晓声更多的是用曾经被扭曲了的赤诚来深刻的揭示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当信仰与未来并驾齐驱,我们要用理性来思考要怎样去做出选择,理想与热情的存在的是重要的,但是却不能够成为我们迈向未来的最关键的那一步。独立思考是现代社会所急需的一种理性,失去理性,我们剩下的也就只有疯狂与毁灭。
可以说在梁晓声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文人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不媚俗,不随风尚。一路从历史的漫漫长路中一路走来,不断的呐喊与问责,或许他是孤独的,或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他是单薄的,但是那又如何呢?在他的学术风格里就是有着那种对于社会的焦虑与深思,因为这就是一个名为梁晓声的作者所关注的一切。
参考文献
[1] 郑毅.流泻的真情——谈梁晓声“散文式”的亲情小说[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2] 田玉敏.试析梁晓声知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3] 杨丽.论梁晓声《雪城》中的孤独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05).
作者简介:彭轩斗,长沙市长郡中学。
关键词: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学术品格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在现代凭借知青文学而闻名于我国文学领域,是当代著名作家,我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影视作品等领域。其作品经历了讴歌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到平民视域的转变,可以说充分展现了当时一批知识青年在逆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心灵的澄净与高尚的情操。作为一个并不想出书的作家,梁晓声虽然有着1000多万字的创作量但是他的书就市场而言虽然有影响,但是却并不畅销。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他不愿意为了迎合大众而执笔,尽管他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这个社会的潮流元素。这就是梁晓声,一个从理想主义中走过来而归于平静,希望能够用朴实的笔刻剖析生活,而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充满了独特人格魅力在学术上有着自己的傲骨的当代作家。
一、常存的忧患意识
其实从新世纪以来,梁晓声就秉持着文人坚守的那份责任在放眼望着社会。但是现实却让他的焦虑越来越重。他的作品开始经常体现出他对整个社会文明深切的忧患意识。《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这部作品曾经作为“不务正业”典型,就连梁晓声自己也存在着一定的疑问而拒绝再版。但是当2011年再次出版的时候我们却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对于社会的深度解读与思考,并且此次的再版也充分的印证了梁晓声作为一个作家对社会所具有的预见性。在这部作品中,梁晓声笔触尖锐,语言深刻,可以说狠狠的扎在了社会毒瘤处,言辞之烈在当代学术领域内却属罕见。
在和谐指引风尚的大背景下,梁晓声毫不避忌的指出我国所具有的资产者阶层和买办者阶层,并用最直接简单的手法、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深刻的扒开社会的表面,让我们看见了触目惊心的客观现实,尽管这些并不是我们想承认的,但是如果连正视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前进呢?梁晓声就是在强迫着我们去正视那些我们曾经避讳的那些污浊,因为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发展,中国才能进步。而事实上在梁晓声看来,所谓的资产者阶层和买办者阶层本身是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的,所以他更多的是在剖析它们形成的过程,并重新认知中国社会所展现出来的特征。麻木的中国民性,你到底是平民的儿子,还是居鲁士大帝的儿子?如果我们始终都无法面对这样尖刻却又习以为常的社会观点,那么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将不能实现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
而且从买办者阶层来看,事实上我们始终看到的是所谓买办者的光鲜亮丽的外表,却看不清他们心中的纠结与苦闷。尽管拥有了外国国籍便拥有了和国民炫耀的资本,可是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他们都已经得不到认可,买办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而中国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必须时刻谨记我们是有着半封建半殖民地惨痛经历的国家,我们必须要正视这样的历史教训,才能在现实的发展中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二、厚重的社会智慧
《郁闷的中国人》是梁晓声的新作,可以说此中凝聚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以及学术研究领域的那份对社会的深刻领悟。在作品中梁晓声深度的挖掘了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份奴性的起源,但却并没有对此表现出过度的批判与痛恶。而是在以一个发展的角度将这份“传承已久”的奴性认识上升到了哲思的层面。在他看来,是近代那残酷的悲情历史严重的影响了现代的人们,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打上了一种名为历史的烙印。可以说从整体上来看,梁晓声对于中国的奴性思想的认知是理性的、深刻的,同时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而在作品中梁晓声还从“和谐”这个角度剖析了可笑的社会现实。梁晓声不摆大道理也不述高哲学,只用身边最微小的例子告诉你,所谓的和谐真的和谐了吗?事實上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多少社会小事都处于一个争执的状态,似乎对于中国国民来说这些鸡毛蒜皮就已经是生活的全部,所以他们要誓死捍卫他们的领地与主权。所以我们看到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生活其实并不和谐,那么怎样才能够真正的和谐呢?梁晓声用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带着我们重新思考了这样一个生存的哲学。
三、警示的历史教训
在梁晓声作品中历史与现实是经常出现的两个核心元素。而他也特别擅长用过去的故事来警示当今的现实。所以我们说梁晓声的笔是沉重的,也是热血的。他用文革时期那段知识青年挥洒青春热血的故事书写下沉重而悲凉的曾经。那是中华民族无法言说的痛,也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那片土地上埋下的多少年轻的生命,他们本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主人公。或许只有“垦荒者”这三个字才能让他们的精神聊以慰藉。其实梁晓声更多的是用曾经被扭曲了的赤诚来深刻的揭示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当信仰与未来并驾齐驱,我们要用理性来思考要怎样去做出选择,理想与热情的存在的是重要的,但是却不能够成为我们迈向未来的最关键的那一步。独立思考是现代社会所急需的一种理性,失去理性,我们剩下的也就只有疯狂与毁灭。
可以说在梁晓声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文人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不媚俗,不随风尚。一路从历史的漫漫长路中一路走来,不断的呐喊与问责,或许他是孤独的,或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他是单薄的,但是那又如何呢?在他的学术风格里就是有着那种对于社会的焦虑与深思,因为这就是一个名为梁晓声的作者所关注的一切。
参考文献
[1] 郑毅.流泻的真情——谈梁晓声“散文式”的亲情小说[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2] 田玉敏.试析梁晓声知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3] 杨丽.论梁晓声《雪城》中的孤独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05).
作者简介:彭轩斗,长沙市长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