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学术品格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梁晓声是现当代著名的作家,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文章主要分析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学术品格。
  关键词: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学术品格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在现代凭借知青文学而闻名于我国文学领域,是当代著名作家,我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影视作品等领域。其作品经历了讴歌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到平民视域的转变,可以说充分展现了当时一批知识青年在逆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心灵的澄净与高尚的情操。作为一个并不想出书的作家,梁晓声虽然有着1000多万字的创作量但是他的书就市场而言虽然有影响,但是却并不畅销。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他不愿意为了迎合大众而执笔,尽管他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这个社会的潮流元素。这就是梁晓声,一个从理想主义中走过来而归于平静,希望能够用朴实的笔刻剖析生活,而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充满了独特人格魅力在学术上有着自己的傲骨的当代作家。
  一、常存的忧患意识
  其实从新世纪以来,梁晓声就秉持着文人坚守的那份责任在放眼望着社会。但是现实却让他的焦虑越来越重。他的作品开始经常体现出他对整个社会文明深切的忧患意识。《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这部作品曾经作为“不务正业”典型,就连梁晓声自己也存在着一定的疑问而拒绝再版。但是当2011年再次出版的时候我们却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对于社会的深度解读与思考,并且此次的再版也充分的印证了梁晓声作为一个作家对社会所具有的预见性。在这部作品中,梁晓声笔触尖锐,语言深刻,可以说狠狠的扎在了社会毒瘤处,言辞之烈在当代学术领域内却属罕见。
  在和谐指引风尚的大背景下,梁晓声毫不避忌的指出我国所具有的资产者阶层和买办者阶层,并用最直接简单的手法、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深刻的扒开社会的表面,让我们看见了触目惊心的客观现实,尽管这些并不是我们想承认的,但是如果连正视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前进呢?梁晓声就是在强迫着我们去正视那些我们曾经避讳的那些污浊,因为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发展,中国才能进步。而事实上在梁晓声看来,所谓的资产者阶层和买办者阶层本身是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的,所以他更多的是在剖析它们形成的过程,并重新认知中国社会所展现出来的特征。麻木的中国民性,你到底是平民的儿子,还是居鲁士大帝的儿子?如果我们始终都无法面对这样尖刻却又习以为常的社会观点,那么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将不能实现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
  而且从买办者阶层来看,事实上我们始终看到的是所谓买办者的光鲜亮丽的外表,却看不清他们心中的纠结与苦闷。尽管拥有了外国国籍便拥有了和国民炫耀的资本,可是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他们都已经得不到认可,买办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而中国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必须时刻谨记我们是有着半封建半殖民地惨痛经历的国家,我们必须要正视这样的历史教训,才能在现实的发展中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二、厚重的社会智慧
  《郁闷的中国人》是梁晓声的新作,可以说此中凝聚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以及学术研究领域的那份对社会的深刻领悟。在作品中梁晓声深度的挖掘了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份奴性的起源,但却并没有对此表现出过度的批判与痛恶。而是在以一个发展的角度将这份“传承已久”的奴性认识上升到了哲思的层面。在他看来,是近代那残酷的悲情历史严重的影响了现代的人们,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打上了一种名为历史的烙印。可以说从整体上来看,梁晓声对于中国的奴性思想的认知是理性的、深刻的,同时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而在作品中梁晓声还从“和谐”这个角度剖析了可笑的社会现实。梁晓声不摆大道理也不述高哲学,只用身边最微小的例子告诉你,所谓的和谐真的和谐了吗?事實上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多少社会小事都处于一个争执的状态,似乎对于中国国民来说这些鸡毛蒜皮就已经是生活的全部,所以他们要誓死捍卫他们的领地与主权。所以我们看到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生活其实并不和谐,那么怎样才能够真正的和谐呢?梁晓声用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带着我们重新思考了这样一个生存的哲学。
  三、警示的历史教训
  在梁晓声作品中历史与现实是经常出现的两个核心元素。而他也特别擅长用过去的故事来警示当今的现实。所以我们说梁晓声的笔是沉重的,也是热血的。他用文革时期那段知识青年挥洒青春热血的故事书写下沉重而悲凉的曾经。那是中华民族无法言说的痛,也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那片土地上埋下的多少年轻的生命,他们本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主人公。或许只有“垦荒者”这三个字才能让他们的精神聊以慰藉。其实梁晓声更多的是用曾经被扭曲了的赤诚来深刻的揭示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当信仰与未来并驾齐驱,我们要用理性来思考要怎样去做出选择,理想与热情的存在的是重要的,但是却不能够成为我们迈向未来的最关键的那一步。独立思考是现代社会所急需的一种理性,失去理性,我们剩下的也就只有疯狂与毁灭。
  可以说在梁晓声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文人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不媚俗,不随风尚。一路从历史的漫漫长路中一路走来,不断的呐喊与问责,或许他是孤独的,或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他是单薄的,但是那又如何呢?在他的学术风格里就是有着那种对于社会的焦虑与深思,因为这就是一个名为梁晓声的作者所关注的一切。
  参考文献
  [1] 郑毅.流泻的真情——谈梁晓声“散文式”的亲情小说[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2] 田玉敏.试析梁晓声知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3] 杨丽.论梁晓声《雪城》中的孤独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05).
  作者简介:彭轩斗,长沙市长郡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华兹华斯流行于19世纪的英国,他的自然情结受到一些哲学及生活经历和基督教教义等影响,他的诗歌大多是以乡村自然为主,将淳朴和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使人们的灵魂回归到了自然而恬静的生活中,心灵也得以净化。文章就从华兹华斯的一些代表中去寻找他的自然情结。  关键词:华兹华斯;诗歌;自然情结  华兹华斯于1770年出生,在19世纪时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他与其他热血青年一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 1990 年代以后,文学批评受市场化浪潮的冲击,出现了大众文化崛起、媒介批评的泛滥,从而使得作为启蒙者的批评家的地位被不断边缘化,甚至出现了主体精神的衰落。进入到 21 世纪,文学批评在“失语”、“边缘”的质疑声中开始探索属于中国自己的理论话语。  关键词:文学批评;主体精神;中国经验  一、文学批评的市场转型期  90年代开始,是文学批评的市场转型期,
期刊
摘 要:由于加气混凝土墙面抹灰有其特殊性,水泥砂浆标号越高抹灰层越厚,刚性越大,越容易开裂;相反,抹灰层薄,标号低,在粘附条件好的情况下,就能较好地适应基层变形。因此,以下就墙面抹灰层开裂、空鼓、脱落的原因作了粗浅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加气混凝土砌块 墙体抹灰 开裂空鼓 防治  加气混凝土墙体抹灰开裂、空鼓、脱落的防治应从砌块墙面抹灰的特殊性出发,根据加气混凝土块的特点,对基层
期刊
摘 要: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场景,其叙事节奏紧密,情节引人入胜。文章主要分析《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叙事节奏。  关键词:《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叙事节奏  叙事节奏作为叙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其也是文学的主要魅力来源,换一种方式来说倘若一部文学作品,缺乏相应的节奏感,很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想要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更是难上加难。本文以分析言语与语言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为切入点,深入探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其安全稳定的工作对于保证电力系统工作的稳定性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从电力系统变电检修技术分析入手,深入分析了电力系统变电检修技术与提升电力系统变电检修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检修;检修技术;检修管理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安全成为保障社会用电需求时要重点解决的一
期刊
摘 要:人生哲学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是关于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引作用。文章以《聊斋志异》为出发点,重点探讨著作中所折射出的蒲松龄的人生哲学。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人生哲学  蒲松龄作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其人生哲学思想在其代表作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相关研究多是针对《聊斋志异》本身的历史文
期刊
摘 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可以说是风靡世界的魔幻小说,超过3亿本的发行量,62种的翻译版本让哈利波特这个名字刻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甚至于可以说是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文章主要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价值观。  关键词: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价值观  当《哈利波特》拍成电影,读者能够看到其在整个世界电影史中所创下的奇迹。主人公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从一个孩童成长为一个青年,也正像我们看到的
期刊
摘 要:受传统文化因素影响,中法戏剧是两套不同的体系,也是两种不同的类型。辩证地来看,既有“差异性”,也有“同质性”。在细致探究之下,不难发现两者会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文章主要分析中法戏剧在人物刻画上的不同。  关键词:唐璜》;《鲁斋郎》;差异性;同质性  一、从剧中人物设置的角度审视差异性  莫里哀在创作《唐璜》时并没有遵循当时已盛行的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规则,其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之下(至少为
期刊
摘 要:《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文章主要分析《孙子兵法》中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孙子兵法》;核心思想;分析  春秋战国期间,诸侯间战乱不断,列国之间纷纷追求富国强兵之道,也高度重视军事上的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国泰民安,免百姓受战乱之苦。诸侯为了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不仅治军严谨,而且还引起
期刊
摘 要:《在酒楼上》是鲁迅先生的一篇重要作品,被誉为“最富鲁迅气氛”,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写照,收录在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文章主要从从《在酒楼上》中分析鲁迅精神的复杂性。  关键词:《在酒楼上》;鲁迅精神;复杂性  在阅读鲁迅小说时能够给人一种读不透的感觉,必须经过仔细琢磨和分析后才能够对小说有一个较深层次理解。在《在酒楼上》这篇文章中同样如此,要想准确无误把握鲁迅创作时的动机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