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震后经济下行,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政府积极寻求海外投资,日本的海外产业转移出现大规模扩张,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新型的服务行业转移,又加上海外汇率持续高位,对日本的出口造成明显冲击。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疲软,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逐渐成为日本对华投资的主要动力。对华直接投资可能进入新的高潮期。
关键词:日本震后经济;产业转移;对华投资
日本3.11地震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自然灾害引起的海啸、核辐射使得日本多个工业产区相继停产,日本知名企业如尼桑、索尼、日产等面临供应链断裂的困境,为了解决原材料短缺,供应不足的困难,日本积极寻求出路。日资企业加大了在华原材料采购的额度,同比从2005年的53.5%上升到2011年的59.7%,日资企业在华原材料采购仍集中在北京、上海、山东、天津、福建等地。震后,日本 民间和政府虽一心想救市,但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民间企业设备资金需求大,但地震后,工业生产迅速回落。汽车产量从1、2月份的60.96和68.57万辆迅速下降至3月的34.85万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作为日本邻国的中国,首先成为他们走出困境寻求资源的对象。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的疲软,严重影响到日本的出口贸易。但同时,中国的经济崛起,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成为日本对华投资的主要动力。
截止2011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是46022家,占比为6.23%,实际金额是798.95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尤以汽车、摩托车等运输器材行业为主,这也是日本震后严重受创的重型企业。早前日本对华投资主要看中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但是日本的研发机构、产业创新还是集中在日本本土。从中美日三国贸易关系来看,美国是全球技术研发中心,日本是技术转化基地,中国是产品的生产基地。日本提供技术的源头一断,中国加工生产陷入停滞状态。因此,震后日本除了积极寻求产业转型以外,也开始把产业中心向日本以外的国家转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日本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核心业务转移到中国,进而带动对华投资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制造业趋于向服务行业转型,并更加把资金注重于企业核心建设。从而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对华投资的区域也从最初的沿海开放城市慢慢向内陆地区深入。
震后,日本资金大举回潮,间接造成日元快速升值,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一度维持在1:81.97的平均水平,这种情形的出现直接导致日本出口贸易受到重创。早前,日本一直推行超低利率和总量放宽的金融政策,日元资金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日本经济的下行给刚刚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东亚世界,外资退潮引起贸易赤字,导致东亚金融局势不稳,有可能引发又一次东亚金融危机。同时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也会引起海外游资掀起规避日本风险型的投机反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中国在稳定经济的同时,也对恢复世界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国际地位日益攀升。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日本又遭遇了地震、海啸、核辐射等一系列天灾人祸,日本国人对政府的信心降到史上最低点,日本政府为了解决内忧外患的困境,除了积极领导日本人民进行灾后重建工作,也对其经济恢复做了长远的战略部署。2011年日本海外投资额为1156亿美元,居世界第二。日本对华投资的态势也从震前低迷的态度转为积极的态度。核辐射造成的能源危机也让日本政府重新思考新型能源的开发。对华投资也从原来的制造业单向发展,转变为新能源、医疗器械、创新型产业的多向发展。金融危机后,中国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来华投资。
尽管日企对华投资呈不断高涨的趋势,但也遇到一些问题。近几年来,中国员工工资大幅上涨,尤其是在江浙一带,员工工资涨幅高达5个百分点,这对日企而言,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采购成本增加,尤其在电气设备、木材纸浆、通信软件方面,日资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在沿海发达地区,人才自我意识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部分内陆地区的民工返潮现象严重,不仅仅是日企,同样中国的民营、国企都面临用工荒的问题,招募不到优质人才,也直接影响到日企在华的长远发展。
日企虽然加大了对华投资的力度和深度,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日企把核心部门从日本本土迁到了中国。但由于双方在知识产权方面无法达成共识,日方担心专利和技术泄露,不敢把核心技术放心在华投入研发,致使在华投资的企业还是处于成品加工阶段,因此含金量不高。而且,在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制造方面,日企有严格的质量把控要求,中方的技术和产品质量达不到日方的要求,也是严重影响日方在中方投资的瓶颈。(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俊、陈柳钦,(2011)“日本强震及核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东北亚论坛》第4期
[2] 李立、杨柳,(2012)“震后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7期
[3] 崔成、牛建国,(2012)“大地震后日本经济走势分析及建议”《中国经贸导刊》
[4] 聂平香,(2012)“震后日本对华投资新趋势及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8期
[5] 刘军红,(2011)“震后日本经济展望”《中国经贸》2011年5月刊
关键词:日本震后经济;产业转移;对华投资
日本3.11地震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自然灾害引起的海啸、核辐射使得日本多个工业产区相继停产,日本知名企业如尼桑、索尼、日产等面临供应链断裂的困境,为了解决原材料短缺,供应不足的困难,日本积极寻求出路。日资企业加大了在华原材料采购的额度,同比从2005年的53.5%上升到2011年的59.7%,日资企业在华原材料采购仍集中在北京、上海、山东、天津、福建等地。震后,日本 民间和政府虽一心想救市,但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民间企业设备资金需求大,但地震后,工业生产迅速回落。汽车产量从1、2月份的60.96和68.57万辆迅速下降至3月的34.85万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作为日本邻国的中国,首先成为他们走出困境寻求资源的对象。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的疲软,严重影响到日本的出口贸易。但同时,中国的经济崛起,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成为日本对华投资的主要动力。
截止2011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是46022家,占比为6.23%,实际金额是798.95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尤以汽车、摩托车等运输器材行业为主,这也是日本震后严重受创的重型企业。早前日本对华投资主要看中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但是日本的研发机构、产业创新还是集中在日本本土。从中美日三国贸易关系来看,美国是全球技术研发中心,日本是技术转化基地,中国是产品的生产基地。日本提供技术的源头一断,中国加工生产陷入停滞状态。因此,震后日本除了积极寻求产业转型以外,也开始把产业中心向日本以外的国家转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日本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核心业务转移到中国,进而带动对华投资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制造业趋于向服务行业转型,并更加把资金注重于企业核心建设。从而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对华投资的区域也从最初的沿海开放城市慢慢向内陆地区深入。
震后,日本资金大举回潮,间接造成日元快速升值,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一度维持在1:81.97的平均水平,这种情形的出现直接导致日本出口贸易受到重创。早前,日本一直推行超低利率和总量放宽的金融政策,日元资金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日本经济的下行给刚刚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东亚世界,外资退潮引起贸易赤字,导致东亚金融局势不稳,有可能引发又一次东亚金融危机。同时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也会引起海外游资掀起规避日本风险型的投机反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中国在稳定经济的同时,也对恢复世界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国际地位日益攀升。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日本又遭遇了地震、海啸、核辐射等一系列天灾人祸,日本国人对政府的信心降到史上最低点,日本政府为了解决内忧外患的困境,除了积极领导日本人民进行灾后重建工作,也对其经济恢复做了长远的战略部署。2011年日本海外投资额为1156亿美元,居世界第二。日本对华投资的态势也从震前低迷的态度转为积极的态度。核辐射造成的能源危机也让日本政府重新思考新型能源的开发。对华投资也从原来的制造业单向发展,转变为新能源、医疗器械、创新型产业的多向发展。金融危机后,中国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来华投资。
尽管日企对华投资呈不断高涨的趋势,但也遇到一些问题。近几年来,中国员工工资大幅上涨,尤其是在江浙一带,员工工资涨幅高达5个百分点,这对日企而言,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采购成本增加,尤其在电气设备、木材纸浆、通信软件方面,日资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在沿海发达地区,人才自我意识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部分内陆地区的民工返潮现象严重,不仅仅是日企,同样中国的民营、国企都面临用工荒的问题,招募不到优质人才,也直接影响到日企在华的长远发展。
日企虽然加大了对华投资的力度和深度,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日企把核心部门从日本本土迁到了中国。但由于双方在知识产权方面无法达成共识,日方担心专利和技术泄露,不敢把核心技术放心在华投入研发,致使在华投资的企业还是处于成品加工阶段,因此含金量不高。而且,在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制造方面,日企有严格的质量把控要求,中方的技术和产品质量达不到日方的要求,也是严重影响日方在中方投资的瓶颈。(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俊、陈柳钦,(2011)“日本强震及核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东北亚论坛》第4期
[2] 李立、杨柳,(2012)“震后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7期
[3] 崔成、牛建国,(2012)“大地震后日本经济走势分析及建议”《中国经贸导刊》
[4] 聂平香,(2012)“震后日本对华投资新趋势及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8期
[5] 刘军红,(2011)“震后日本经济展望”《中国经贸》2011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