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移动校园”构建的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放大学继基于Internet的“在线校园”之后,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校园”的探索与研究渐受重视。本文分析了开放大学“移动校园”的需求、特点和可行性,并通过上海电视大学“移动校园”构建探索的实践,提出了开放大学“移动校园”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移动校园 构建的探索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93.1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0-0007-03
  
  所谓“移动校园”,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构建信息化移动通信平台,实现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上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虚拟校园。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开放大学学习者移动学习与移动服务的需求日增,“移动校园”作为移动学习与移动服务的平台,其探索与研究成为开放大学面临的课题。
  
  一、开放大学“移动校园”的需求、特点与可行性
  
  1.开放大学“移动校园”的需求
  著名国际远程教育专家、爱尔兰都柏林国际远程教育公司总经理德斯蒙德·基更博士指出:远程学习正在向移动学习发展,下一代的远程学习将是移动学习。[1][2] 移动学习正成为学习者新的需求,移动服务正成为开放大学超一流服务的需要。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较快,开放大学学生多为在职成人,流动性大、工学矛盾突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开放大学在目前基本实现继基于Internet的在线学习与支持服务的基础上,学习者希望进一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移动学习,作为对在线学习等其他学习形式的补充,希望学校提供移动服务来提高服务质量。学校也能通过对移动学习的探索,进一步完善适应学习者需求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通过移动服务与移动管理来延伸学校教学服务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为此,以移动学习与移动服务为核心的“移动校园”的构建需求迫切。
  2.开放大学“移动校园”的特点
  开放大学主要开展在职成人教育,其特性为:校园没有围墙,学生遍布各地;实行远程教育,师生分离;学生多为成人在职,工学矛盾突出;学生流动性强;学生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上差异较大。
  基于以上特性,开放大学“移动校园”应具备的特点为:“移动校园”的物理空间需覆盖学生所在的全部区域,任何地点都能使用;“移动校园”的终端设备需大众化,方便灵活、便于携带使用;“移动校园”的服务需全天候,任何时间都能使用;“移动校园”平台需具有双向交流功能,便于师生交流;“移动校园”与“在线校园”需有机衔接,是现实校园和“在线校园”的补充与延伸。
  3.开放大学“移动校园”构建的可行性
  根据开放大学“移动校园”的特点,开放大学“移动校园”有别于普通高校的校园信息化,目前许多普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内任何地点的无线上网,实现了校园内的准移动学习。对于开放大学,在无围墙的宽广区域内实现无线上网,必须依赖于区域的无线上网环境,目前条件还不具备。但随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网已基本覆盖各地,移动通信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手机已基本普及,因而,基于手机短信平台构建开放大学“移动校园”具有可行性,也是目前解决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上海电视大学“移动校园”的构建探索
  
  上海电视大学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展开放教育的开放大学,采取网上教学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学生应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自主学习,10万学生分布在上海全市59个分校和工作站,形成了没有围墙的在线学习的“巨型大学”1虚拟校园。
  1.上海电大“移动校园”构建理念
  上海电大“移动校园”的构建以上海电大“导学-自学-助学”的“3L”教学模式为指导,学生通过“移动校园”平台进行移动学习,教师开展个性化学习指导与学习支持服务,学生间进行互助协作学习活动,在学习交流互动上相比于在线学习更具有主动性、时效性和灵活性;[3] 上海电大“移动校园”的构建以上海电大“质量管理-系统管理-信息化管理”的“3M”管理模式为指导,学校通过“移动校园”平台开展移动管理服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利用市电大、分校的系统优势,对全系统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服务,提高全系统的管理质量和效率。[4]
  2.上海电大“移动校园”框架
  上海电大从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需求出发,针对上海电大学生遍布全市和流动性大的特点,根据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成熟、学生手机基本普及和已经实现在线学习的现状,选择手机短信平台构建覆盖全市的“移动校园”。
  2004年,上海电大与上海蓝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基于手机短信平台的“移动校园”构建实践,上海电大的“移动校园”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构建的覆盖上海全市的通信网,以短信互动形式提供移动学习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进行移动管理服务和开展移动校园活动。图1为上海电大的“移动校园”框架图。
  
  图1 上海电大“移动校园”框架图
  
  上海电大“移动校园”利用站内短信(群发)、反馈互动及查询功能,实现移动学习和移动管理服务,市电大与分校、管理人员与教师、管理人员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通过“移动校园”移动交流互动,真正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和移动管理服务。学校目前以在线学习和面授辅导为主、移动学习为辅,因此,在学习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和管理服务上,“移动校园”是在线虚拟校园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三、上海电视大学“移动校园”的应用实践
  
  1.移动学习与支持服务
  按照上海电大“3L”教学模式,上海电大“移动校园”开设的移动学习功能有:
  (1)移动导学。①导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短信预先告知学生教学安排、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②移动网上课堂:在线网上课堂是上海电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网上课堂教学资源丰富,目前,由于手机带宽的限制,利用WAP上网的人数比例不大。今后可以使网络资源移动化,建立移动课堂,让学生通过手机短信触发网上课堂,查看相关内容,实现较大容量的移动学习。③移动学习测试: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制定相应的符合短信形式的测试题(一般为选择题和是非题),学生通过手机进行移动测试并同步收到测试结果和分析,提高对本课程的理解程度。
  (2)移动自学。①听力练习:学生利用MP3进行英语等课程的听力练习。②阅读: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移动接收阅读教学内容。例如英语需要经常性地持续学习,积少成多,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将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通过短信发给学生,进行移动学习。另外,文学课程教学中针对年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缺乏的现状,可以经常将古诗词、名言警句通过短信发送给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基于“移动校园”的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任何对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
  (3)移动助学。①移动答疑:教师通过平台回答学生的提问,进一步可将短信平台与网上课堂的BBS捆绑,学生可移动查看更多的教师答疑。②讨论:教师和学生通过“移动校园” 进行互动讨论,同学之间也进行移动学习讨论。③校园文化:教师、辅导员可通过“移动校园”组织专题讨论活动,开展素质教育,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形成移动校园文化。另外,制作出电大信息报的手机版,由学生免费查看报纸摘要,时刻关注校内最新动态;在开学之初运用“移动校园”,群发校长致辞、毕业生留言等,都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2.移动管理服务
  上海电大“移动校园”开设的面向全体学生和教职工的教学管理服务功能有:①通知:通知学生学期注册、领取教材、调课安排、考试安排、领准考证、学校其他活动安排、学校最近有关的规章制度等,通知教师教研活动安排、调课安排、会议通知等,市电大对分校管理人员的会议通知、工作布置等。②提示:节假日调课后上课提醒、网上新增复习资料信息、网上实时教学活动、按时交作业等。③查询:成绩查询(当次考试和历次考试)、网上课堂用户名和密码等。④咨询:有关教学教务管理规定等。⑤测评:课程教学质量(网上课堂、教研活动、面授辅导、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手机投票调查,学校组织的各项评选活动手机投票等。⑥投诉与建议:师生通过手机短信留言,对学校各项工作提出投诉和建议。⑦人文关怀:天气预报免费查询服务、节假日祝贺等。
  基于“移动校园”的教学管理服务,打破了学生与学校的时空界限,缩短了学生与学校的“距离”,提高了远程开放教育的管理效率,活跃了电大校园氛围。
  3.“移动校园”应用分析
  2004年9月,上海电视大学在开放教育学院和松江分校进行了“移动校园”构建的试点。截至2007年1月,“移动校园”注册学生人数83,892名,“移动校园”的使用情况:各种通知9,076,927次(32%),学生查询3,120,194次(11%),回复与反馈信息3,403,848次(12%),移动导学4,538,464次(16%),移动答疑3,120,194次(11%),移动讨论2,269,232次(8%),移动英语阅读2,836,540次(10%)。
  以专升本英语Ⅱ(2)课程为例,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上海电大通过“移动校园”进行每天一条“英语Ⅱ(2)”课程自测练习、答案分析,使学生加深了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英语移动学习训练,在2006年3月、6月和11月举行的三次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A”统一考试中,上海电大合格率为94.1%、93.3%与94.7%,比“英语Ⅱ(2)”课程中央电大全国统考合格率(2005年1月为78%、2005年7月为80%)有较大的提高。
  目前,上海市教委也使用了该“移动校园”实施管理,不仅在上海,上海电大“移动校园”还在山东、江西得到大面积推广,两地用户总数已达20余万人。在2005年11月,教育部和中央电大对上海电大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中,有关领导和专家对上海电大的“移动校园”给予充分肯定。上海电大“移动校园”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评为“上海市2006年度优秀‘绿色’手机文化项目”。
  
  四、开放大学“移动校园”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思考
  
  (1)“移动校园”的优势。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上海电大“移动校园”的优势:“移动校园” 网覆盖全市,接收终端(手机)普及性和便捷性,信息的互动性、全天候性和实时性(学生一般都能实时获取信息)。相对于在线学习等固定远程学习来说,基于“移动校园”的移动学习,其最突出的优势是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基于“移动校园”的教学管理服务,大大提高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上海电大“移动校园”符合目前移动学习技术发展水平和上海电大移动学习和移动管理服务需求的实际,它不同于普通高校校园的无线移动学习网,具有电大开放教育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办学特色。
  (2)存在的不足与瓶颈。基于“移动校园”的移动学习缺陷:学生在“移动”中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效率较低;学生在“移动”中只能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片断”学习、不能系统学习;因手机界面限制,信息容量较有限、图片等多媒体信息无法显示。受目前移动通信带宽的限制(上海电大“移动校园”使用2.5G通信技术),学生不能通过手机进行视频点播等大容量的移动学习;适合目前“移动校园”的移动学习资源较少;对“移动校园”的实践,特别是对基于“移动校园”的移动学习的研究不够。上海电大基于网络的在线远程教育和无线的“移动校园”实践证明:基于网络的在线网上课堂在线学习具有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优势(缺陷是要求相对稳定的上机环境和网络环境),基于移动通信的“移动校园”的移动学习具有机动灵活的优势。目前须以网上在线学习为主、无线移动学习为辅,取长补短,拓展远程学习的时空,真正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的远程学习。
  (3)随着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上海电大“移动校园”下一步将使用3G通信技术,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视频点播、登录校园网站、进行网上课堂的学习、与教师互动交流;同时不断开发“移动校园”传输设施和终端接受设备(如PDA等);随着移动学习与移动管理探索的深入,也将不断开发适合电大学习与管理的“移动校园”软件和功能(如建立移动网上课堂等);实现在线网上课堂和移动网上课堂的无缝衔接,使“移动校园”成为上海电大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随着移动学习的实践,上海电大将开展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研究基于目前移动设施的移动学习课程特点、教学资源特点、教学方式、学习形式与特征、测评方式、教学效果等,形成适合上海电大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指导和规范上海电大系统的移动学习实践。第三,移动学习的特点决定了移动学习教学资源不同于网上学习资源,必须建设适合目前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如移动导学内容、英语课程移动阅读内容、MP3听力练习内容、移动测试内容、适合移动收看的移动网上课堂内容等教学资源。第四,建立移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立包括移动学习教学资源提供服务、移动学习答疑服务、移动教学管理服务、移动咨询与投诉服务、移动学习技术支持服务等移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Desmond Keegan.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0(5):6-10
  [2]Desmond Keegan.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J]. 开放教育研究,2004(6):22-27
  [3]张德明等.上海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5(2)
  [4]刘文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3M”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上海电视大学的实践为例[J]. 教育信息化,2005(16)
其他文献
高校大多数教学部门都建有自己的计算机实验室,同时在管理上各自为政,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这种管理模式在资源共享、管理效率以及教务管理方面有很大弊端.本文针对高校计算机实验
对于高校财务处负责人而言,为全校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预算做出详细明确的规划是工作的重点。学校的基础建设覆盖各个方面,从科研设备更新到教学楼翻修,从校园网搭建到IT设备采购,大小项目都需要建设经费的开销,大部分情况下,高校有限的预算都无法满足批量设备采购的需求。  面临上级部门评估这样的重要时刻,如何在现有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平衡财政预算,最大化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如何使项目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国有企业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做出的重大部署。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特大型地市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深入合作体现在多领域多行业,在推动国际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同时,高质量的会计人才需求倍增,高校要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挑战。从法律制度层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