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大学建校116年,名气最大、贡献甚巨的校长当属蔡元培,而京师大学堂改名北大后的校长何燮侯,却鲜为人知。
何燏时,字燮侯,1878年8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花明泉村。1897年,他是杭州求是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1898年,清政府选派学生留日,他以优异成绩入选。1899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02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采矿冶金系。1905年7月顺利毕业,获得工科学士学位,被誉为“中国留日正规大学毕业第一人”。
1906年春,何燮侯回国担任浙江省矿务局技正。同年冬,调任北京学部专门司主事兼京师大学堂教习。1907年升员外郎,奉命到日本考察大学制度,筹划图书设备及建筑事宜,历时数月。回国后,就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即工学院院长),并兼新校舍建筑主任。
何燮侯性格刚毅,行事果决,一扫旧日官场拖沓之风。在他主持下,1908年开工兴建京师大学堂德胜门外新校舍。尽管校舍后移作陆军讲武堂之用,但北大由此也得到政府另建新校舍的承诺。1910年2月,京师大学堂在他与有关人士的筹划下,正式成立经、法政、文、格致(即理科)、工、农、商七科,开始具备了大学规模。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民国政府成立,他被委以重任,出任工商部矿政司司长。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称国立北京大学。何燮侯因筹办京师大学堂多年,熟谙大学事务,这年12月,受命接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上任后,首先解决经费问题。他以校长的名义,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白银7万两,学校才得以按时开学;又以个人去留向当局力争,议定每月经费按预算发给,学校经费问题从此得以彻底解决。北大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学生多为谋求仕进的权贵子弟,校纪松弛,学业荒废,少数学生纵情声色,相沿成习。何燮侯接任后,刻意整顿校风,严格规章制度,建立教育秩序。至1913年春,学校步入正轨,开始组织春、秋两季招生。
这年秋天,教育部为节省经费,几次想要停办北大,欲将之合并到天津北洋大学,遭到他与全校师生的强烈反对。他给大总统呈文,写道:“办理不善,可以改良;经费之虚糜,可以裁节;学生程度不齐一,可以力加整顿,而唯此一国立大学之机关,实不要遽行停止。”
由于何燮侯与师生的坚决反对,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裁并北大的企图被打消。他因此也与教育总长发生龃龉,加上他也不满于袁世凯的独裁专制,遂萌生退意,于1913年11月提出辞呈,并于1914年1月由胡仁源正式接任。
何燮侯任职京师大学堂和出掌北大,正值北大逐步走向正规大学的关键时期,学科的设置,校舍的兴建,经费的筹集,风纪的整顿,学制的改革,学校的保全,他无不参与其中。他又以校长之力,广延人才到北大任教。据沈尹默回忆,沈尹默以及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与胡仁源,皆由何燮侯将他们邀入北大。
何燮侯在主持北大校舍建设与出任北大校长期间,不乏有趁机谋取私利之便,但他自律甚严,廉洁奉公,这在旧式官场中极为难能可贵。
何燮侯自北大去职后,奉调四川矿务署署长,因对政治与官场的失望,辞不就职。从此息影家园,不问政治,约有5年。后因儿女渐长,负担日重,乃向京友筹借资金,与人合开锅厂为生。其间曾参与开办长兴煤矿和主持修建枫上铁路,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何燮侯淡泊于名利,居余杭10余年,几无人知其经历。 1931年,偶于友人处见到美国人艾迪博士所著《苏联游记》,遂对苏联革命后所采取的政治措施,以及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极为赞许和向往。当时,国民党政府对于共产主义诸书禁人阅读,无从购买。他遂往上海日人开设的内山书店,搜觅马列理论著作,如《资本论》、《列宁主义经验批判论》、《辩证唯物论》等书,并旁及中外,凡关于苏联之游记、著述、杂志、五年计划各书均加以购读,了解共产主义为救济人类之最新学说。
1932年伪满政府成立,旧友郑孝胥、罗振玉让他出任伪教育部长,为他所拒。他对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亦表不满,国民党要员中有不少同学故旧邀其做事,他无不婉拒。
七七”事变后,他避居乡间,积极从事抗日民主活动。1939年,周恩来赴浙视察,他前往欢迎,互叙世谊,晤谈甚欢。
1941年,四明山金萧支队到诸暨游击,何遂与金萧支队领导蔡正谊等相识,往来密切。他因积极抗日,被推举为浙东游击区人民代表,两次参加浙东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45年1月,在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何当选为参议会副议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他正在上虞开会,并准备去延安。因浙东游击队奉命北撤,中共领导劝他暂回诸暨老家。他因追随共产党,于回家路上被国民党拘捕,经好友营救始得脱险。后他与夫人避居杭州,不久又被浙江省保安司令部绑架入狱,并交秘密法庭审讯。经亲友多方活动,当局迫于舆论方予释放。出狱后定居余杭。解放战争期间,他与中共地下党仍保持秘密联系。1949年5月,杭州解放,何燮侯受到中共的优礼尊重。9月,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与黄琪翔、张难先等,提出“请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名义电告联合国大会,郑重声明否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提案。他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以后历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兼华东军政委员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0年4月,何接受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托,担任民革浙江省分部筹备委员会召集人。1954年民革浙江省委员会成立,当选为主任委员。
1961年,何燮侯因感冒风寒引发心脏病、肺炎,4月21日溘然长逝,享年83岁。
何燏时,字燮侯,1878年8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花明泉村。1897年,他是杭州求是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1898年,清政府选派学生留日,他以优异成绩入选。1899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02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采矿冶金系。1905年7月顺利毕业,获得工科学士学位,被誉为“中国留日正规大学毕业第一人”。
1906年春,何燮侯回国担任浙江省矿务局技正。同年冬,调任北京学部专门司主事兼京师大学堂教习。1907年升员外郎,奉命到日本考察大学制度,筹划图书设备及建筑事宜,历时数月。回国后,就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即工学院院长),并兼新校舍建筑主任。
何燮侯性格刚毅,行事果决,一扫旧日官场拖沓之风。在他主持下,1908年开工兴建京师大学堂德胜门外新校舍。尽管校舍后移作陆军讲武堂之用,但北大由此也得到政府另建新校舍的承诺。1910年2月,京师大学堂在他与有关人士的筹划下,正式成立经、法政、文、格致(即理科)、工、农、商七科,开始具备了大学规模。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民国政府成立,他被委以重任,出任工商部矿政司司长。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称国立北京大学。何燮侯因筹办京师大学堂多年,熟谙大学事务,这年12月,受命接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上任后,首先解决经费问题。他以校长的名义,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白银7万两,学校才得以按时开学;又以个人去留向当局力争,议定每月经费按预算发给,学校经费问题从此得以彻底解决。北大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学生多为谋求仕进的权贵子弟,校纪松弛,学业荒废,少数学生纵情声色,相沿成习。何燮侯接任后,刻意整顿校风,严格规章制度,建立教育秩序。至1913年春,学校步入正轨,开始组织春、秋两季招生。
这年秋天,教育部为节省经费,几次想要停办北大,欲将之合并到天津北洋大学,遭到他与全校师生的强烈反对。他给大总统呈文,写道:“办理不善,可以改良;经费之虚糜,可以裁节;学生程度不齐一,可以力加整顿,而唯此一国立大学之机关,实不要遽行停止。”
由于何燮侯与师生的坚决反对,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裁并北大的企图被打消。他因此也与教育总长发生龃龉,加上他也不满于袁世凯的独裁专制,遂萌生退意,于1913年11月提出辞呈,并于1914年1月由胡仁源正式接任。
何燮侯任职京师大学堂和出掌北大,正值北大逐步走向正规大学的关键时期,学科的设置,校舍的兴建,经费的筹集,风纪的整顿,学制的改革,学校的保全,他无不参与其中。他又以校长之力,广延人才到北大任教。据沈尹默回忆,沈尹默以及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与胡仁源,皆由何燮侯将他们邀入北大。
何燮侯在主持北大校舍建设与出任北大校长期间,不乏有趁机谋取私利之便,但他自律甚严,廉洁奉公,这在旧式官场中极为难能可贵。
何燮侯自北大去职后,奉调四川矿务署署长,因对政治与官场的失望,辞不就职。从此息影家园,不问政治,约有5年。后因儿女渐长,负担日重,乃向京友筹借资金,与人合开锅厂为生。其间曾参与开办长兴煤矿和主持修建枫上铁路,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何燮侯淡泊于名利,居余杭10余年,几无人知其经历。 1931年,偶于友人处见到美国人艾迪博士所著《苏联游记》,遂对苏联革命后所采取的政治措施,以及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极为赞许和向往。当时,国民党政府对于共产主义诸书禁人阅读,无从购买。他遂往上海日人开设的内山书店,搜觅马列理论著作,如《资本论》、《列宁主义经验批判论》、《辩证唯物论》等书,并旁及中外,凡关于苏联之游记、著述、杂志、五年计划各书均加以购读,了解共产主义为救济人类之最新学说。
1932年伪满政府成立,旧友郑孝胥、罗振玉让他出任伪教育部长,为他所拒。他对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亦表不满,国民党要员中有不少同学故旧邀其做事,他无不婉拒。
七七”事变后,他避居乡间,积极从事抗日民主活动。1939年,周恩来赴浙视察,他前往欢迎,互叙世谊,晤谈甚欢。
1941年,四明山金萧支队到诸暨游击,何遂与金萧支队领导蔡正谊等相识,往来密切。他因积极抗日,被推举为浙东游击区人民代表,两次参加浙东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45年1月,在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何当选为参议会副议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他正在上虞开会,并准备去延安。因浙东游击队奉命北撤,中共领导劝他暂回诸暨老家。他因追随共产党,于回家路上被国民党拘捕,经好友营救始得脱险。后他与夫人避居杭州,不久又被浙江省保安司令部绑架入狱,并交秘密法庭审讯。经亲友多方活动,当局迫于舆论方予释放。出狱后定居余杭。解放战争期间,他与中共地下党仍保持秘密联系。1949年5月,杭州解放,何燮侯受到中共的优礼尊重。9月,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与黄琪翔、张难先等,提出“请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名义电告联合国大会,郑重声明否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提案。他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以后历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兼华东军政委员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0年4月,何接受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托,担任民革浙江省分部筹备委员会召集人。1954年民革浙江省委员会成立,当选为主任委员。
1961年,何燮侯因感冒风寒引发心脏病、肺炎,4月21日溘然长逝,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