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美育指的是以生态美学为基础,并将生态系统原则提高到审美原则的高度,提高人对于生态的审美能力。它的教育重点在于构建正确的生态审美观和生存观,推动当代美学的扩展和延伸。艺术设计学科是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现社会各方面的各类元素,这其中就包括生态美学,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机的渗透和实施对于他们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对生态美育的构建和艺术设计学科的相互渗透的研究,来为他们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可行性意见。
关键字:生态美育;艺术设计;相互渗透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立项:【2013】-JKGHD-0327《生态美育对河南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研究》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他涵盖了经济,文化等诸多要素,而在这其中,则是艺术家通过运用自身的能力来发现,感知,理解,创造,从而也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常说,大自然是我们的艺术源泉,现代设计中,有很多是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生态美学的教育不依附任何其他学科,它不应该被人们简单的认为课外教学中的附庸,生态美育的实施则应该表现生态美的协调与和谐的特性,所谓协调,即是平衡发展的教育,不存在突出某一方面而牺牲另一方面的情况。而和谐则体现在人的个体与自然,社会等的和谐发展。二者的相互渗透对于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生态美育却一直不受重视。
一、学生课业繁重,无暇进行生态美育
艺术设计专业更新速度很快,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新的创意,这也就意味着某个设计的落伍,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知识,还要随时关注艺术设计的推陈出新,以便紧跟设计潮流,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学习内容变得相对繁重,无暇进行生态美育。
二、教师对生态美育的忽视
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标榜潮流、个性、重金属元素等等,他们鼓励学生去自由发挥个性,彰显活力,推崇一些时尚感强的艺术品,在讲授时也多是举例一些现代感的设计,这在无形中忽视了以和谐为主题的生态美学教育,就更谈不上实施生态美育了。
三、学校对生态美育构建存在误区
很多学校对于生态美育的理解都还停留在春日去田野采风,假期到风景区游历的层面,这不仅影响到生态美育的效果,而且由于缺乏与学科之间良性的渗透,也无法真正实现其对于艺术设计的现实价值,没有了本应该存在的意义。
对此,我们应该重新构建起生态美育与艺术设计学科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要对生态美育有一个正确认识,我们的学校需要生态美育,生态美育不能只重视进行某一方面的美育却忽视掉另一方面的美育,要想有功效就必须协调发展。我们要构建的生态美育,是重视艺术设计与素养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和技巧学习,更不会是只标榜得分和成绩的应试教育,过分追求艺术设计之外的美育不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灵感启发。因此,我们应该把教学过程中的生态美育展开,在最大程度上感受本学科与生态美学的紧密联系和完美融合,而生态美育的实施,则存在艺术设计美育和其他学科美育交叉,学科美育与课外活动交叉,课堂美育与生态美育交叉等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递进融合。通过生态美育的层层展开,塑造学生的自主,个性,同时又相互交流与积极参与的特性,培养学生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并直至最终创造新的美的能力,达到美育的目标。
其次,从艺术设计学科的本质特征来看,对于美,无论是教材中设计作品的美,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美,都需要人们进行充分的认知和发掘,从而创造出新的设计。正如很多美学大师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艺术设计者,我们要善于从身边事物着手,清晨透过窗帘的第一缕阳光,晨跑时呼吸的微凉的空气,还有那未散去的薄雾,街心花园里怒放的鲜花,这些事物无不在昭示着大自然的美,展示着勃勃生机的美,而如何将这种美记录下来呢?这就需要艺术设计与其完美融合,作为艺术设计者,我们要善于捕捉声音、色彩、味道中的美,给予大家美的享受。这也是艺术设计作品的最终追求。当然,再多的美如果不去探索,也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存在的客观事物,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开拓、发掘、感受、鉴赏。我们的教学应该推崇生态美育与设计学科教学相结合,将生态美育渗透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美育教学,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走进大自然,让学生自主去感受、欣赏和创造美,而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品格、情操等,可以在无声处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示范,从而由最开始的学习、模仿提升为自主的感受、认知、创造。特别是教师对人、生物和大自然的关注,在教學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致力于促进学生爱知识、爱学科、爱文化。这才是生态美育的本质。
最后,我们谈及的生态美育与艺术设计学科渗透不是代替学生在生活和生态美学系统中寻找美的知识,而是采取引导、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这其中所蕴含的美,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其发现的美内化为自身可以感受的美,是剥离开大众的,无差别的美,是一种独立自主个性的美。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审美情趣、鉴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课堂作为生态美育的重要依托,促进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实施。学校方面应该构建起生态美育系统,评估教师生态美育效果,在评估时应突出创造性和个性化。
生态美育的构建和实施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它与艺术学科的相互渗透则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潮流趋势,而在此浪潮中,只有真正认识到生态美学的价值,返璞归真,重视进行生态美育,并将其融合进艺术设计当中,引领新的设计时尚,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永祥;论审美教育的生态意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04
2.陈国雄;论生态美学的美育[J],云梦学刊.2002.06
3.彭修银,臧红秀;当代艺术教育的生态美育走向[J],江汉大学学报.2006.01
关键字:生态美育;艺术设计;相互渗透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立项:【2013】-JKGHD-0327《生态美育对河南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研究》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他涵盖了经济,文化等诸多要素,而在这其中,则是艺术家通过运用自身的能力来发现,感知,理解,创造,从而也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常说,大自然是我们的艺术源泉,现代设计中,有很多是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生态美学的教育不依附任何其他学科,它不应该被人们简单的认为课外教学中的附庸,生态美育的实施则应该表现生态美的协调与和谐的特性,所谓协调,即是平衡发展的教育,不存在突出某一方面而牺牲另一方面的情况。而和谐则体现在人的个体与自然,社会等的和谐发展。二者的相互渗透对于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生态美育却一直不受重视。
一、学生课业繁重,无暇进行生态美育
艺术设计专业更新速度很快,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新的创意,这也就意味着某个设计的落伍,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知识,还要随时关注艺术设计的推陈出新,以便紧跟设计潮流,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学习内容变得相对繁重,无暇进行生态美育。
二、教师对生态美育的忽视
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标榜潮流、个性、重金属元素等等,他们鼓励学生去自由发挥个性,彰显活力,推崇一些时尚感强的艺术品,在讲授时也多是举例一些现代感的设计,这在无形中忽视了以和谐为主题的生态美学教育,就更谈不上实施生态美育了。
三、学校对生态美育构建存在误区
很多学校对于生态美育的理解都还停留在春日去田野采风,假期到风景区游历的层面,这不仅影响到生态美育的效果,而且由于缺乏与学科之间良性的渗透,也无法真正实现其对于艺术设计的现实价值,没有了本应该存在的意义。
对此,我们应该重新构建起生态美育与艺术设计学科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要对生态美育有一个正确认识,我们的学校需要生态美育,生态美育不能只重视进行某一方面的美育却忽视掉另一方面的美育,要想有功效就必须协调发展。我们要构建的生态美育,是重视艺术设计与素养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和技巧学习,更不会是只标榜得分和成绩的应试教育,过分追求艺术设计之外的美育不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灵感启发。因此,我们应该把教学过程中的生态美育展开,在最大程度上感受本学科与生态美学的紧密联系和完美融合,而生态美育的实施,则存在艺术设计美育和其他学科美育交叉,学科美育与课外活动交叉,课堂美育与生态美育交叉等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递进融合。通过生态美育的层层展开,塑造学生的自主,个性,同时又相互交流与积极参与的特性,培养学生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并直至最终创造新的美的能力,达到美育的目标。
其次,从艺术设计学科的本质特征来看,对于美,无论是教材中设计作品的美,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美,都需要人们进行充分的认知和发掘,从而创造出新的设计。正如很多美学大师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艺术设计者,我们要善于从身边事物着手,清晨透过窗帘的第一缕阳光,晨跑时呼吸的微凉的空气,还有那未散去的薄雾,街心花园里怒放的鲜花,这些事物无不在昭示着大自然的美,展示着勃勃生机的美,而如何将这种美记录下来呢?这就需要艺术设计与其完美融合,作为艺术设计者,我们要善于捕捉声音、色彩、味道中的美,给予大家美的享受。这也是艺术设计作品的最终追求。当然,再多的美如果不去探索,也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存在的客观事物,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开拓、发掘、感受、鉴赏。我们的教学应该推崇生态美育与设计学科教学相结合,将生态美育渗透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美育教学,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走进大自然,让学生自主去感受、欣赏和创造美,而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品格、情操等,可以在无声处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示范,从而由最开始的学习、模仿提升为自主的感受、认知、创造。特别是教师对人、生物和大自然的关注,在教學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致力于促进学生爱知识、爱学科、爱文化。这才是生态美育的本质。
最后,我们谈及的生态美育与艺术设计学科渗透不是代替学生在生活和生态美学系统中寻找美的知识,而是采取引导、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这其中所蕴含的美,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其发现的美内化为自身可以感受的美,是剥离开大众的,无差别的美,是一种独立自主个性的美。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审美情趣、鉴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课堂作为生态美育的重要依托,促进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实施。学校方面应该构建起生态美育系统,评估教师生态美育效果,在评估时应突出创造性和个性化。
生态美育的构建和实施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它与艺术学科的相互渗透则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潮流趋势,而在此浪潮中,只有真正认识到生态美学的价值,返璞归真,重视进行生态美育,并将其融合进艺术设计当中,引领新的设计时尚,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永祥;论审美教育的生态意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04
2.陈国雄;论生态美学的美育[J],云梦学刊.2002.06
3.彭修银,臧红秀;当代艺术教育的生态美育走向[J],江汉大学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