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实在”的数学课堂,绝不是追求表面的“花哨”与“热闹”,也不是“倒退”着去重拾过去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最高效率,而教学要“高效”,基础是“求实”,“实”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不断的实践中,我逐渐明白:实在的数学课堂要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机会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他们成长的舞台。
一、求实课堂,追求常态性
以往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只要有人来听课,就会精心准备。不仅备教案,还要备学生,最后到了课堂上就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这样呈现的结果是比较精彩,却和平时的常态课相差太多。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真实的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把学习成果以立体的、生活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才能把理论知识与现实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层次、课堂环境愉悦、学习充满乐趣。这样的常态课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学生能真正成长的课。
二、求实课堂,讲究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思维的碰撞、相互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会将新的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结合,将教学由点到面,扩成一个知识体系。如,教学实际问题:体育老师带领大家做游戏,同学张丽的前面有6名同学,后面有4名同学,一共有多少同学?当老师提完问题后,就有学生1迅速作答:10名同学。
学生2:不对,是11名同学。
两种不同的答案引起学生在课堂上激烈的讨论。既然同一个问题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就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证明哪一种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3选择用画圆的方式向大家证明答案是11名同学:○○○○○○●○○○○,并且提醒算错的学生,不要忘记张丽自己也在队伍其中。
接下来,老师又拓展了一道与此题相似的题目,来提高学生的掌握水平。同学们在一次做操比赛中,从前面数李乐是第4个,从后面数,李乐是第5人,李乐站的这一排一共有几人?
学生也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我将这两种结果画在了黑板上:①○○○○●○○○○○;②○○○●○○○○
学生很快找出来第二种结果是正确的,并且指出了第一种画法错在哪里。按照第一种画法,李乐是第5人,而题目中给出李乐是第4人,所以李乐前面应该是3个,后面是4个人。
通过从实际出发,用图形表示的教学方法,以对比的方式,充分地让学生掌握了不同表述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需要深层次地去理解、去计算。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参与其中问题的变换,把两道相类似的排队题,以画圆圈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解决,从而获得了立体全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也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求实课堂,关注生成性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需要精心的预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预设不到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不露声色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让课堂由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教课方式灵活化,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程内容更加生动精彩。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在纸上画圆圈。一些学生选择用圆规画圆,一些学生选择用水瓶盖、笔筒等具有圆的轮廓的物体画圆,还有的学生用两只笔和其他物体,自制一个简易的圆规进行画圆。方法多种多样,但最终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画了一个满意的圆。老师见此就问学生:你们以不同的方式画圆,画出的圆会有什么不同?学生对此进行了讨论。有的学生说:“一种有圆心,一种没有圆心。”刚刚说完,就有学生立刻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怎么会没有圆心呢?”并且根据自己的见解立刻作了证明:把那位认为没有圆心的同学的圆形纸片进行了简单的对折、打开、再对折、打开……从而找到了圆心点,让同学们心服口服。然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然后翻阅课本,从书中找到了圆的定义与关联。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圆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教学达到了知行合一。這样,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导者。老师在课堂上以引导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实践,通过质疑和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就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求实课堂,养成反思性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肯定会有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先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反思。例如,桌子有40张,椅子有4把,有48人来开会,还要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这一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都解答错了。于是,我就把学生的几种典型错误写在黑板上:40 4=44,48 40=88,48 4=52,然后逐一分析,让学生反思自己错在了哪里。在评析产生错误时,学生开拓了思维,各抒己见,最后找到对策:做题时要多读几遍,理解题意很重要,有效的思考也很重要。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促使教师和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以求不断进步。
“求实课堂”是常态性的课堂,要讲究实效、关注生成的资源,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教学。
参考文献:
刘雪钦.数学课堂应追求实用、实在、实效[J].广西教育,2014(33).
编辑 薄跃华
一、求实课堂,追求常态性
以往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只要有人来听课,就会精心准备。不仅备教案,还要备学生,最后到了课堂上就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这样呈现的结果是比较精彩,却和平时的常态课相差太多。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真实的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把学习成果以立体的、生活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才能把理论知识与现实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层次、课堂环境愉悦、学习充满乐趣。这样的常态课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学生能真正成长的课。
二、求实课堂,讲究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思维的碰撞、相互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会将新的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结合,将教学由点到面,扩成一个知识体系。如,教学实际问题:体育老师带领大家做游戏,同学张丽的前面有6名同学,后面有4名同学,一共有多少同学?当老师提完问题后,就有学生1迅速作答:10名同学。
学生2:不对,是11名同学。
两种不同的答案引起学生在课堂上激烈的讨论。既然同一个问题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就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证明哪一种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3选择用画圆的方式向大家证明答案是11名同学:○○○○○○●○○○○,并且提醒算错的学生,不要忘记张丽自己也在队伍其中。
接下来,老师又拓展了一道与此题相似的题目,来提高学生的掌握水平。同学们在一次做操比赛中,从前面数李乐是第4个,从后面数,李乐是第5人,李乐站的这一排一共有几人?
学生也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我将这两种结果画在了黑板上:①○○○○●○○○○○;②○○○●○○○○
学生很快找出来第二种结果是正确的,并且指出了第一种画法错在哪里。按照第一种画法,李乐是第5人,而题目中给出李乐是第4人,所以李乐前面应该是3个,后面是4个人。
通过从实际出发,用图形表示的教学方法,以对比的方式,充分地让学生掌握了不同表述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需要深层次地去理解、去计算。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参与其中问题的变换,把两道相类似的排队题,以画圆圈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解决,从而获得了立体全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也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求实课堂,关注生成性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需要精心的预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预设不到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不露声色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让课堂由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教课方式灵活化,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程内容更加生动精彩。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在纸上画圆圈。一些学生选择用圆规画圆,一些学生选择用水瓶盖、笔筒等具有圆的轮廓的物体画圆,还有的学生用两只笔和其他物体,自制一个简易的圆规进行画圆。方法多种多样,但最终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画了一个满意的圆。老师见此就问学生:你们以不同的方式画圆,画出的圆会有什么不同?学生对此进行了讨论。有的学生说:“一种有圆心,一种没有圆心。”刚刚说完,就有学生立刻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怎么会没有圆心呢?”并且根据自己的见解立刻作了证明:把那位认为没有圆心的同学的圆形纸片进行了简单的对折、打开、再对折、打开……从而找到了圆心点,让同学们心服口服。然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然后翻阅课本,从书中找到了圆的定义与关联。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圆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教学达到了知行合一。這样,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导者。老师在课堂上以引导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实践,通过质疑和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就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求实课堂,养成反思性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肯定会有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先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反思。例如,桌子有40张,椅子有4把,有48人来开会,还要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这一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都解答错了。于是,我就把学生的几种典型错误写在黑板上:40 4=44,48 40=88,48 4=52,然后逐一分析,让学生反思自己错在了哪里。在评析产生错误时,学生开拓了思维,各抒己见,最后找到对策:做题时要多读几遍,理解题意很重要,有效的思考也很重要。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促使教师和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以求不断进步。
“求实课堂”是常态性的课堂,要讲究实效、关注生成的资源,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教学。
参考文献:
刘雪钦.数学课堂应追求实用、实在、实效[J].广西教育,2014(33).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