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优美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国家也提倡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传统水利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理解把握水利工作理念,正确运用水利工程特性,努力提升水利工作、工程多元化需求,就成为我们广大水利工作者学习、思考、探索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在县上水利工作多年经验,以及近年来国家飞速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谈自己思考想法及作法。
关键词:丹凤;绿色水利;建议;作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0-0119-02
近年来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国家大力倡导和提倡的,经查百度解释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笔者认为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立足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进行天人和一,秉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理念,按此模式来积极影响并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结构,使区域经济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的总要求中,绿色产业是核心,绿色环境是基础。体现在水利事业方面,要实现绿色水利发展战略,我们就必须要先进行深入研究、经营绿色水利,建设绿色水利经济理念。
1 绿色水利与传统水利及资源水利的关系
1.1 传统水利的概念
传统水利就是指工程型水利,它是指将水利的利于人的功能充分放大扩充,采取各种人为人工措施,从人的主观愿望和主观需求出发的,通过五花八门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的水利工程,实现对水的控制、调节、疏导、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免除水害或者利用水来为人类造福,使水这种自然资源来适应人类生产、生活。传统工程型水利治理主要特征就是规划上的局部性和区域性,功能上单一性和实用性。
1.2 资源水利的概念
所謂绿色水利简单的说就是指资源水利,它是与传统水利相比较而言的一种理念,是水与各种资源如人口、土地、矿藏、需求之间充分考虑各种资源间优化配置和协调可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基础上的开发和利用。在人们日常理解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资源水利就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利用和配置;广义资源水利就是指把水资源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动态和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生产力要素紧密联系、紧密结合。本文主要对广义资源水利进行探讨,在此理念下提出个人一些想法和做法。
2 现实绿色水利必要性和紧迫性
就丹凤县来说,前多年因现实的需要、发展需要,和国家某些时期发展战略和要求,很多水利事业发展都络上了时代气息,存在一哄而上、大干快上特征,而丹凤又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水资源较为贫乏,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现实绿色水利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要求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传统任务与新兴使命叠加,现实需要与长远需求交织,水利对全局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
2.1 水利是改善民生的第一要务
随着国家经济的强劲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与水资源之间会产生供需矛盾。保障人民群众有水喝、喝上干净水,是维系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是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紧密的民生工程,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当务之急。许多地方随着水源变化、水质污染,不仅农村存在大量饮水不安全人口,而且城市居民的饮水保障也出现了问题。饮水安全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保障百姓吃水用水的压力越来越大,提高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分紧迫。
2.2 水利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
防洪保安历来是治国安邦之要。经济越发展,财富越丰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防洪保安的弦。面对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趋势,防汛抗洪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夯实打牢防洪保安的任务艰巨。
2.3 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水是支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资源。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把水利的文章做好,经济建设就难以为继;不把节水的文章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失去了重要依托。讲发展、搞建设,务必水利先行,量水而动。
2.4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水利兴,五谷丰,我县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要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是兴修水利。保障群众粮食安全,解决全县33万人的吃饭问题,决不能单靠风调雨顺,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设施、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
2.5 水利是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水秀才能山青。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的问题,有的是少雨缺水带来的,有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有的是水质污染引发的。保护和改善生态,治水改水是基础和关键。
3 丹凤建设绿色水利思路和方向
要实现此广义资源水利在日常工作中利用,需要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这六大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在事前进行综合性超前规划,系统性配置工程,形成机制性运作规则。以此达到,工程措施是实现资源水利的基础,综合性超前规划是资源水利的前提,而形成的机制性运作规则是保障,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与优化配置则是核心,在此理念下最终实现其和社会经济同步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3.1 必须以完备的工程型水利作基础
丹凤县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水利工程数量不足,规模较小,门类不全的现实决定的,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型水利模式下的大量工程项目,绿色水利就是无本之本,无水之源,最终只能是一个口号和概念。 3.2 必须根置于国家近期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中
在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与生态发展”的大战略中,要扩大视野,积极谋划,推出一批有战略眼光且符合国家发展理念的大项目以使支撑。
4 丹凤县实现绿色水利具体作法
丹凤县实现绿色水利应该做到创新和加强水利执法、水资源管理、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管理,并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形成新的思路框架,这种框架概括描述为“一体两翼五支柱”
4.1 一体两翼的理念
(1)一体指以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配置的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为主要内容,全面实现依法管水和依法治水,使水政执法跃居水利行业各项工作文体地位。
(2)两翼就是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管理,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工程管理,使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并駕齐驱并实现建设和管理的相互促进,彻底走出重建设的困扰。
4.2 五支柱的理念
(1)建立起与全县绿色生活质量相适应的,既有充足的水量保证,又有符合干净、卫生的绿色标准的城乡供水保障系统。
(2)建立起与绿色经济布局相适应的符合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防洪保安系统。
(3)建立起全县绿色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以“小工程,大群体”为模式的农业抗旱节水灌溉系统。
(4)建立起与绿色环境相适应的,体现区域自然特点,符合天人合一理念和碧水蓝天特征的水生态循环系统。
(5)建立起与整个绿色战略同步发展的,以水利企业为支柱的,以资源性开发、利用的水利工程项目为载体,以水利资产良性运营机制为标志的绿色水利经济支运行管理系统。
5 结束语
陕西省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西部内陆省,越来越重视水以及水环境是一种大趋势,随着水利与生态环境关系之间矛盾的激化,实现绿色水利是摆在我们广大水利工作者面前的必由之路,绿色水利+文化的建设和形成,对整个水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将起到积极、无形支撑作用,同时这也是响应迎合了国家号召,实现水利事业充满无限生机、永久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1990年12月刊印发布的《丹凤县水利志》.
[2]1986年7月审定的《商洛市水文手册》.
收稿日期:2018-6-15
作者简介:刘高峰(1975-),男,汉族,陕西商洛人,助工,大专,主要从事防汛抗旱工作。
关键词:丹凤;绿色水利;建议;作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0-0119-02
近年来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国家大力倡导和提倡的,经查百度解释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笔者认为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立足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进行天人和一,秉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理念,按此模式来积极影响并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结构,使区域经济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的总要求中,绿色产业是核心,绿色环境是基础。体现在水利事业方面,要实现绿色水利发展战略,我们就必须要先进行深入研究、经营绿色水利,建设绿色水利经济理念。
1 绿色水利与传统水利及资源水利的关系
1.1 传统水利的概念
传统水利就是指工程型水利,它是指将水利的利于人的功能充分放大扩充,采取各种人为人工措施,从人的主观愿望和主观需求出发的,通过五花八门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的水利工程,实现对水的控制、调节、疏导、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免除水害或者利用水来为人类造福,使水这种自然资源来适应人类生产、生活。传统工程型水利治理主要特征就是规划上的局部性和区域性,功能上单一性和实用性。
1.2 资源水利的概念
所謂绿色水利简单的说就是指资源水利,它是与传统水利相比较而言的一种理念,是水与各种资源如人口、土地、矿藏、需求之间充分考虑各种资源间优化配置和协调可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基础上的开发和利用。在人们日常理解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资源水利就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利用和配置;广义资源水利就是指把水资源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动态和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生产力要素紧密联系、紧密结合。本文主要对广义资源水利进行探讨,在此理念下提出个人一些想法和做法。
2 现实绿色水利必要性和紧迫性
就丹凤县来说,前多年因现实的需要、发展需要,和国家某些时期发展战略和要求,很多水利事业发展都络上了时代气息,存在一哄而上、大干快上特征,而丹凤又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水资源较为贫乏,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现实绿色水利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要求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传统任务与新兴使命叠加,现实需要与长远需求交织,水利对全局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
2.1 水利是改善民生的第一要务
随着国家经济的强劲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与水资源之间会产生供需矛盾。保障人民群众有水喝、喝上干净水,是维系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是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紧密的民生工程,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当务之急。许多地方随着水源变化、水质污染,不仅农村存在大量饮水不安全人口,而且城市居民的饮水保障也出现了问题。饮水安全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保障百姓吃水用水的压力越来越大,提高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分紧迫。
2.2 水利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
防洪保安历来是治国安邦之要。经济越发展,财富越丰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防洪保安的弦。面对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趋势,防汛抗洪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夯实打牢防洪保安的任务艰巨。
2.3 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水是支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资源。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把水利的文章做好,经济建设就难以为继;不把节水的文章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失去了重要依托。讲发展、搞建设,务必水利先行,量水而动。
2.4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水利兴,五谷丰,我县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要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是兴修水利。保障群众粮食安全,解决全县33万人的吃饭问题,决不能单靠风调雨顺,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设施、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
2.5 水利是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水秀才能山青。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的问题,有的是少雨缺水带来的,有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有的是水质污染引发的。保护和改善生态,治水改水是基础和关键。
3 丹凤建设绿色水利思路和方向
要实现此广义资源水利在日常工作中利用,需要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这六大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在事前进行综合性超前规划,系统性配置工程,形成机制性运作规则。以此达到,工程措施是实现资源水利的基础,综合性超前规划是资源水利的前提,而形成的机制性运作规则是保障,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与优化配置则是核心,在此理念下最终实现其和社会经济同步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3.1 必须以完备的工程型水利作基础
丹凤县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水利工程数量不足,规模较小,门类不全的现实决定的,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型水利模式下的大量工程项目,绿色水利就是无本之本,无水之源,最终只能是一个口号和概念。 3.2 必须根置于国家近期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中
在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与生态发展”的大战略中,要扩大视野,积极谋划,推出一批有战略眼光且符合国家发展理念的大项目以使支撑。
4 丹凤县实现绿色水利具体作法
丹凤县实现绿色水利应该做到创新和加强水利执法、水资源管理、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管理,并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形成新的思路框架,这种框架概括描述为“一体两翼五支柱”
4.1 一体两翼的理念
(1)一体指以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配置的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为主要内容,全面实现依法管水和依法治水,使水政执法跃居水利行业各项工作文体地位。
(2)两翼就是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管理,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工程管理,使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并駕齐驱并实现建设和管理的相互促进,彻底走出重建设的困扰。
4.2 五支柱的理念
(1)建立起与全县绿色生活质量相适应的,既有充足的水量保证,又有符合干净、卫生的绿色标准的城乡供水保障系统。
(2)建立起与绿色经济布局相适应的符合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防洪保安系统。
(3)建立起全县绿色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以“小工程,大群体”为模式的农业抗旱节水灌溉系统。
(4)建立起与绿色环境相适应的,体现区域自然特点,符合天人合一理念和碧水蓝天特征的水生态循环系统。
(5)建立起与整个绿色战略同步发展的,以水利企业为支柱的,以资源性开发、利用的水利工程项目为载体,以水利资产良性运营机制为标志的绿色水利经济支运行管理系统。
5 结束语
陕西省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西部内陆省,越来越重视水以及水环境是一种大趋势,随着水利与生态环境关系之间矛盾的激化,实现绿色水利是摆在我们广大水利工作者面前的必由之路,绿色水利+文化的建设和形成,对整个水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将起到积极、无形支撑作用,同时这也是响应迎合了国家号召,实现水利事业充满无限生机、永久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1990年12月刊印发布的《丹凤县水利志》.
[2]1986年7月审定的《商洛市水文手册》.
收稿日期:2018-6-15
作者简介:刘高峰(1975-),男,汉族,陕西商洛人,助工,大专,主要从事防汛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