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3日,怀着满腔热忱和无限期待,我们乘上去乌海的火车,兴奋地谈论着未来几天的行程和计划。
乌海市是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随着多年的大规模开采,近年来,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险,唯有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步伐才能解决这一危机。乌海是如何进行这两个转型的呢?
9月14日,我们采访了内蒙古隆兴佰鸿照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是乌海经济转型的代表。走进公司,绿树环绕着整齐的办公楼和车间,草坪上错落有致的小花在秋风中坚强绽放。公司综合部部长翁海龙告诉我们,“我们老板多年从事煤炭生产,去年,他将这些年的积累,都投入到LED灯生产上。我们的项目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77749.92万元。”好一个煤老板的靓丽转型!由之前的煤碳生产转化为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的LED灯生产,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环保效应。真是一举两得啊!真希望这样的企业多一些,早日实现乌海人“碧海蓝天”的愿望。
随后对海美斯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的采访,使我们不仅饱享了一场视觉盛宴,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乌海市经济转型的认识。这也是煤老板投资建立的企业,这个企业慧眼识金,将以往视为废物的高岭土再利用,生产出琳琅满目的陶艺品,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只见朵朵鲜花争奇斗艳,只只猛虎活靈活现,“贵妃醉酒”妩媚动人,“松龄鹤寿”喜庆吉祥。
印象中的乌海,一年是灰蒙蒙的天,四季刮着干燥的冷风,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小城。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温和的阳光,和煦的清风,绿树丛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活在其中的乌海人,生活过得如何呢?尤其是以前那些煤矿工人,生活现在过得好不好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去了乌达区的棚户区了解情况。
在乌达区新达街道办事处新达社区49号楼2单元4楼中户谢德英老人家里,谈起现在的生活,她乐得合不拢嘴:“以前我们住土坯房,要自己挑水挑煤,周围是煤灰和脏水。冬天特别冷,夏天热得要命,活受罪。现在这套65平米的楼房我只出了45000多元,而市价当时得15万元。只花个零头,就住了新楼房。”乌海市的棚户区保障房建设真是一个利民惠民的好工程啊!看着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的矿工们能住上新楼房,过上好日子,听着他们的真情实感,我们心里由衷地高兴,也真切地体会到民生工程的重大意义。
这次对矿区的深入采访,才知道矿工们的生活并不是那么枯燥、单调、乏味的,他们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像谢德英一样,很多家庭主妇和退休的矿工都会参加社区组织的舞蹈班、秧歌队,有时还去棋牌室下棋打扑克,乌海市里组织的文艺汇演也常常出现矿工的影子。那些多才多艺的矿工,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爱好,比如擅长根雕的左敬保,他纯熟的技艺,受到根雕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参加“墨香梨园”社区京剧社的老人们,京戏唱得令人叫绝;民间书法大师们更是在公园里的地板上用大毛笔挥洒自如。
晚饭时,大家仍然兴致勃勃地谈论着白天的见闻。不知不觉,谈到了近年来飞涨的物价,特别是最近菜价的居高不下。交谈中,乌海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们:“我们海勃湾区搞了蔬菜直销,菜价降下来了。”爽朗的笑声中溢满了骄傲。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对乌海市的“菜篮子”工程进行了深入了解。原来,为了解决居民吃菜贵、吃菜难的问题,乌海市海勃湾区和当地两家龙头企业——山林合作社、佳奇果品蔬菜有限责任公司联手,建立蔬菜直销店。每500-1000户居民就有1家这样的直销店。
当我们走向海勃湾便民蔬菜直销店五店时,远远地就看到买菜的人排成一长队在那等着,买菜的人络绎不绝。我们好奇地问一位大娘,“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排队呢?”“这家店的菜便宜、新鲜,每斤差不多比小摊便宜五六毛钱呢。来得晚了就被抢完了。”大娘乐呵呵地说。买菜的大爷大娘表达着自己的感受:一个七八口人的家庭,在这儿买菜,每天能比以前节省10到15块钱。现在物价这么贵,能省钱是我们最高兴的事儿了!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不禁感叹:人民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把民生工作做好了,“把人放在心上”,才能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啊!惠民利民工程还应该继续深入地推进下去,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享受到经济建设的成果,体会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心。
几天的采访很快结束了,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次采访,让我们感触颇深,感慨良多。新闻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我们深深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老百姓是否了解,老百姓的心声怎样反映到中央,政策的贯彻执行是否到位,百姓还有什么诉求?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应当时刻思考的问题。然而,如果仅仅是在电脑的虚拟世界中寻觅,坐在高楼大厦中苦思冥想,不深入基层去采访了解,也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写出来的稿子也会缺乏真实感,呆板,生硬,不能真正打动人心。我们切身感受到,倡导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是多么的有必要,这正是我们应当长期坚持的“重大工程”,更是我们分内该做的事!
乌海市是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随着多年的大规模开采,近年来,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险,唯有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步伐才能解决这一危机。乌海是如何进行这两个转型的呢?
9月14日,我们采访了内蒙古隆兴佰鸿照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是乌海经济转型的代表。走进公司,绿树环绕着整齐的办公楼和车间,草坪上错落有致的小花在秋风中坚强绽放。公司综合部部长翁海龙告诉我们,“我们老板多年从事煤炭生产,去年,他将这些年的积累,都投入到LED灯生产上。我们的项目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77749.92万元。”好一个煤老板的靓丽转型!由之前的煤碳生产转化为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的LED灯生产,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环保效应。真是一举两得啊!真希望这样的企业多一些,早日实现乌海人“碧海蓝天”的愿望。
随后对海美斯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的采访,使我们不仅饱享了一场视觉盛宴,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乌海市经济转型的认识。这也是煤老板投资建立的企业,这个企业慧眼识金,将以往视为废物的高岭土再利用,生产出琳琅满目的陶艺品,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只见朵朵鲜花争奇斗艳,只只猛虎活靈活现,“贵妃醉酒”妩媚动人,“松龄鹤寿”喜庆吉祥。
印象中的乌海,一年是灰蒙蒙的天,四季刮着干燥的冷风,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小城。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温和的阳光,和煦的清风,绿树丛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活在其中的乌海人,生活过得如何呢?尤其是以前那些煤矿工人,生活现在过得好不好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去了乌达区的棚户区了解情况。
在乌达区新达街道办事处新达社区49号楼2单元4楼中户谢德英老人家里,谈起现在的生活,她乐得合不拢嘴:“以前我们住土坯房,要自己挑水挑煤,周围是煤灰和脏水。冬天特别冷,夏天热得要命,活受罪。现在这套65平米的楼房我只出了45000多元,而市价当时得15万元。只花个零头,就住了新楼房。”乌海市的棚户区保障房建设真是一个利民惠民的好工程啊!看着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的矿工们能住上新楼房,过上好日子,听着他们的真情实感,我们心里由衷地高兴,也真切地体会到民生工程的重大意义。
这次对矿区的深入采访,才知道矿工们的生活并不是那么枯燥、单调、乏味的,他们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像谢德英一样,很多家庭主妇和退休的矿工都会参加社区组织的舞蹈班、秧歌队,有时还去棋牌室下棋打扑克,乌海市里组织的文艺汇演也常常出现矿工的影子。那些多才多艺的矿工,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爱好,比如擅长根雕的左敬保,他纯熟的技艺,受到根雕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参加“墨香梨园”社区京剧社的老人们,京戏唱得令人叫绝;民间书法大师们更是在公园里的地板上用大毛笔挥洒自如。
晚饭时,大家仍然兴致勃勃地谈论着白天的见闻。不知不觉,谈到了近年来飞涨的物价,特别是最近菜价的居高不下。交谈中,乌海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们:“我们海勃湾区搞了蔬菜直销,菜价降下来了。”爽朗的笑声中溢满了骄傲。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对乌海市的“菜篮子”工程进行了深入了解。原来,为了解决居民吃菜贵、吃菜难的问题,乌海市海勃湾区和当地两家龙头企业——山林合作社、佳奇果品蔬菜有限责任公司联手,建立蔬菜直销店。每500-1000户居民就有1家这样的直销店。
当我们走向海勃湾便民蔬菜直销店五店时,远远地就看到买菜的人排成一长队在那等着,买菜的人络绎不绝。我们好奇地问一位大娘,“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排队呢?”“这家店的菜便宜、新鲜,每斤差不多比小摊便宜五六毛钱呢。来得晚了就被抢完了。”大娘乐呵呵地说。买菜的大爷大娘表达着自己的感受:一个七八口人的家庭,在这儿买菜,每天能比以前节省10到15块钱。现在物价这么贵,能省钱是我们最高兴的事儿了!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不禁感叹:人民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把民生工作做好了,“把人放在心上”,才能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啊!惠民利民工程还应该继续深入地推进下去,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享受到经济建设的成果,体会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心。
几天的采访很快结束了,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次采访,让我们感触颇深,感慨良多。新闻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我们深深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老百姓是否了解,老百姓的心声怎样反映到中央,政策的贯彻执行是否到位,百姓还有什么诉求?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应当时刻思考的问题。然而,如果仅仅是在电脑的虚拟世界中寻觅,坐在高楼大厦中苦思冥想,不深入基层去采访了解,也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写出来的稿子也会缺乏真实感,呆板,生硬,不能真正打动人心。我们切身感受到,倡导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是多么的有必要,这正是我们应当长期坚持的“重大工程”,更是我们分内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