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的主角有两位:现年49岁的杰夫·贝佐斯和创办于1877年的《华盛顿邮报》。前者是美国最大电商亚马逊的CEO,曾因开办网上书店而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位列福布斯富豪榜第19位,个人净资产达250亿美元。后者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最大,同时也是最老的报纸,因敢于直面政府高压、揭露丑闻而被评为美国最有声望的报纸之一。但近年来,这家报纸却陷入经营危机。2013年8月5日,贝佐斯和《华盛顿邮报》一起做出了个决定:贝佐斯出资2.5亿美元收购《华盛顿邮报》。
新老板贝佐斯
开怀的笑声,或许是贝佐斯带给《华盛顿邮报》的第一份礼物。努力工作、享受乐趣,这是贝佐斯给亚马逊员工的忠告,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和许多的硅谷传奇一样,1994年,贝佐斯在西雅图一间租来的车库里创办了亚马逊公司。他以地球上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作为自己的公司名称,目标就是要建立地球上最大的书店。然而创业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公司成立后的一段时间一直在赤字中挣扎。同时也有人对贝佐斯的营销方式提出质疑,认为他破坏了图书销售的市场秩序。
但贝佐斯对亚马逊的前途充满信心。他认为如果要想创新和突破,就必然要经历失败。创新正是他与生俱来的兴趣,从小他就是个鬼点子大王,爱钻研,喜欢动手。据他说,自己3岁时就曾用一把螺丝刀把自己的婴儿床给拆掉了。1982年,贝佐斯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四年后他获得电子技术工程和计算机双学士学位,并进入到华尔街。直到1994年,目睹互联网的发展,贝佐斯才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在网上卖书。
对于这位成功的书店大王,《华尔街日报》这样评论:“乔布斯有预见未来的天赋,能制造出总有一天获得赏识的产品;贝佐斯则擅于抓住用户当下需要的体验,毫不延迟,迅速推出。”在经历了初期的低迷之后,亚马逊很快成为美国网上最大的书店,并渐渐发展成多元的网上零售企业。
2007年11月19日,贝佐斯以亚马逊公司的名义发布了第一代电子书阅读器kindle。用户通过无线网络使用亚马逊kindle购买、下载和阅读电子书、报纸、杂志、博客及其他电子媒体。Kindle的问世为他赢得了2011年由《经济学人》杂志为他颁发的创新大奖。2012年,他成为《财富》杂志评选的年度商业人士。
然而,在很多时候,贝佐斯的投资不像是一个典型的商业人士。贝佐斯斥资4200万美元,投资建设了一个高达60.6米的巨大时钟,并将它埋在西德克萨斯的一座山底下。这座钟每天奏出不同的音乐,可以运行一万年,时钟上的世纪针每一百年才走动一次。在贝佐斯看来,这个钟象征着当下的人类对未来长远的思考,而这个象征意义极其深远的东西或许代表着贝佐斯的某种远见。
旧报纸的颓势
在作出收购决定后的第四天,《华盛顿邮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标题为“谢谢你,格雷厄姆家族”。作为《华盛顿邮报》的老东家,现任CEO唐纳德·格雷厄姆表示把报纸卖给杰夫·贝佐斯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因为他相信杰夫·贝佐斯是《华盛顿邮报》最合适的新老板。在格雷厄姆看来,贝佐斯很像自己的外祖父80年前收购《华盛顿邮报》的影子。
2013年8月5日,在宣布了出售《华盛顿邮报》的消息后,《华盛顿邮报》CEO唐纳德·格雷厄姆及其家人走出空旷的报业大楼礼堂,报社的一名前主编抓拍到这样一张照片:格雷厄姆和家人背朝着镜头,缓缓走下台阶。英国《卫报》为这张照片写下这样的注释:“格雷厄姆家族为其珍视的报纸所作的最后决定。”
时间倒溯至1933年,已经创刊56年的《华盛顿邮报》濒临破产,唐纳德·格雷厄姆的外祖父尤金·梅尔将其收购。唐纳德回忆说:“他没做过报纸,也没有什么经商经验,但是他拥有20世纪中叶的技能,这项技能就是金融。他试着改进,努力使这份报纸变得更好,努力增加发行量,努力招揽广告。”
此后,梅尔和女婿菲利普·格雷厄姆联手,渐渐把《华盛顿邮报》带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1973年,因揭露水门事件,《华盛顿邮报》获普利策新闻奖,报道还直接导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辞职下台,《华盛顿邮报》由此名声鹊起。而当时的报纸领导者是唐纳德·格雷厄姆的母亲凯瑟琳·格雷厄姆。1988年,凯瑟琳·格雷厄姆在中情局总部发表了措辞尖锐的演讲,矛头直指美国政府:“我相信只有当政府采取合法手段保护其秘密时,只有当媒体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报道它所知道的事情时,民族之花才会真正绽放。”
在格雷厄姆家族的带领下,《华盛顿邮报》与《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一起成为美国最主要的三大日报。至今,这家报纸已经获得47项普利策奖。然而,卓越的专业性和独立精神却无法抵挡互联网带来的冲击。过去7年,《华盛顿邮报》的收益连续下降。英国肯特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克斯特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在100年间的那个时段里,报纸就像一个印钱的执照,你可以把文字卖给读者,也可以卖给广告商。但是最近20年以来,读者和广告都悄然离去。”
而在《金融时报》总编莱昂内尔·巴贝尔看来,《华盛顿邮报》衰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早实现数字化。近年来,和其他报纸一样,《华盛顿邮报》也尝试了各种新点子,力求捕捉飘忽不定的网络在线收入。2012年,该报推出了一些实验性的新闻产品,包括基于脸谱网站社交平台的阅读器,但依旧没能扭转亏损。于是,格雷厄姆考虑是时候把报纸转手了。
新时代开始了
对于杰夫·贝佐斯这样一个拥有250亿美元净资产的富豪来说,花2.5亿美元来收购一家拥有130多年历史的报纸,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做慈善。当然,《纽约时报》提醒观众:“在《华盛顿邮报》身上,贝佐斯到底看到了什么鄙人看不到的价值呢?”而《福布斯》给出了某种程度上的答案:“美国西部以硅谷为代表的数字一代和工程师一代正在收购东部以文字为代表的社会精英的资产。他们之间究竟会如何冲突?双方是否能走向融合呢?” 贝佐斯接着回答了《福布斯》的提问:“人们不用为网络新闻付钱,而纸质报纸将会在20年内死掉。”这并非危言耸听,今年3月,美国新闻传媒审计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美国报纸广告收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预计2013年,美国报纸广告收入仍将以8%的速度缩减。而将报纸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对比会发现,和纸质报纸连年亏损不同,美国主要日报的电子版发行量比去年高出了40%。
报纸界把贝佐斯视为拯救者,这并不奇怪。亚马逊的成功已经证明,网络化并没有摧垮出版业,相反还带来了新的生机。在亚马逊网站上,独立作者可以自己出版销售,只要将总收入的30%与亚马逊分享。2012年,在亚马逊售出25万册书的独立作者达到23人。而通过亚马逊第三方服务协议,独立书商也可以以收入共享的方式,在网站售书。2011年,消费者从200万个独立书商处购得的书籍占亚马逊书籍交易总量的40%。
但当华盛顿遇上西雅图,也有人担心新闻媒体与科技企业间存在格格不入的企业文化冲突。不过媒体似乎担心多余了。8月5日,贝佐斯公开了一封给《华盛顿邮报》全体员工的信:“报纸将秉承原有的职责,为读者服务,而非为私人老板服务,我不会干涉报纸每天的具体事务,我更乐意住在另一个华盛顿(指西雅图所在的华盛顿州),我喜欢那里的全职工作。”
然而,即使身在另一个华盛顿,贝佐斯仍然深谙首都华盛顿的政治游戏。据报道,去年亚马逊花了250万美元用于游说国会议员和行政机构,在网络销售税制改革和电子书价反垄断议题上不遗余力地捍卫自身利益。
今年6月,《华盛顿邮报》与《卫报》联手披露了美国棱镜监控丑闻,而根据3月份美国《计算机周刊》爆出的消息,亚马逊即将与美国情报局签署价值6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帮助其打造一个私有云基础设施,合约期长达十年。
因此,在《时代》周刊杂志看来,收购这家百年老报,对贝佐斯来说并非无利可图。拥有一家美国主流报纸的所有权,将便于贝佐斯更容易地接近美国政界和精英阶层,也将给他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平台。
在贝佐斯写给《华盛顿邮报》全体员工的公开信里有这么一句话:“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得做些尝试。”对于《华盛顿邮报》的员工来讲,改革、创新这样的字眼会让人值得期待。正如《纽约时报》说的那样,这一次收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当然,这不仅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而不要忽视的是,改变仍然是个长期的过程。
新老板贝佐斯
开怀的笑声,或许是贝佐斯带给《华盛顿邮报》的第一份礼物。努力工作、享受乐趣,这是贝佐斯给亚马逊员工的忠告,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和许多的硅谷传奇一样,1994年,贝佐斯在西雅图一间租来的车库里创办了亚马逊公司。他以地球上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作为自己的公司名称,目标就是要建立地球上最大的书店。然而创业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公司成立后的一段时间一直在赤字中挣扎。同时也有人对贝佐斯的营销方式提出质疑,认为他破坏了图书销售的市场秩序。
但贝佐斯对亚马逊的前途充满信心。他认为如果要想创新和突破,就必然要经历失败。创新正是他与生俱来的兴趣,从小他就是个鬼点子大王,爱钻研,喜欢动手。据他说,自己3岁时就曾用一把螺丝刀把自己的婴儿床给拆掉了。1982年,贝佐斯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四年后他获得电子技术工程和计算机双学士学位,并进入到华尔街。直到1994年,目睹互联网的发展,贝佐斯才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在网上卖书。
对于这位成功的书店大王,《华尔街日报》这样评论:“乔布斯有预见未来的天赋,能制造出总有一天获得赏识的产品;贝佐斯则擅于抓住用户当下需要的体验,毫不延迟,迅速推出。”在经历了初期的低迷之后,亚马逊很快成为美国网上最大的书店,并渐渐发展成多元的网上零售企业。
2007年11月19日,贝佐斯以亚马逊公司的名义发布了第一代电子书阅读器kindle。用户通过无线网络使用亚马逊kindle购买、下载和阅读电子书、报纸、杂志、博客及其他电子媒体。Kindle的问世为他赢得了2011年由《经济学人》杂志为他颁发的创新大奖。2012年,他成为《财富》杂志评选的年度商业人士。
然而,在很多时候,贝佐斯的投资不像是一个典型的商业人士。贝佐斯斥资4200万美元,投资建设了一个高达60.6米的巨大时钟,并将它埋在西德克萨斯的一座山底下。这座钟每天奏出不同的音乐,可以运行一万年,时钟上的世纪针每一百年才走动一次。在贝佐斯看来,这个钟象征着当下的人类对未来长远的思考,而这个象征意义极其深远的东西或许代表着贝佐斯的某种远见。
旧报纸的颓势
在作出收购决定后的第四天,《华盛顿邮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标题为“谢谢你,格雷厄姆家族”。作为《华盛顿邮报》的老东家,现任CEO唐纳德·格雷厄姆表示把报纸卖给杰夫·贝佐斯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因为他相信杰夫·贝佐斯是《华盛顿邮报》最合适的新老板。在格雷厄姆看来,贝佐斯很像自己的外祖父80年前收购《华盛顿邮报》的影子。
2013年8月5日,在宣布了出售《华盛顿邮报》的消息后,《华盛顿邮报》CEO唐纳德·格雷厄姆及其家人走出空旷的报业大楼礼堂,报社的一名前主编抓拍到这样一张照片:格雷厄姆和家人背朝着镜头,缓缓走下台阶。英国《卫报》为这张照片写下这样的注释:“格雷厄姆家族为其珍视的报纸所作的最后决定。”
时间倒溯至1933年,已经创刊56年的《华盛顿邮报》濒临破产,唐纳德·格雷厄姆的外祖父尤金·梅尔将其收购。唐纳德回忆说:“他没做过报纸,也没有什么经商经验,但是他拥有20世纪中叶的技能,这项技能就是金融。他试着改进,努力使这份报纸变得更好,努力增加发行量,努力招揽广告。”
此后,梅尔和女婿菲利普·格雷厄姆联手,渐渐把《华盛顿邮报》带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1973年,因揭露水门事件,《华盛顿邮报》获普利策新闻奖,报道还直接导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辞职下台,《华盛顿邮报》由此名声鹊起。而当时的报纸领导者是唐纳德·格雷厄姆的母亲凯瑟琳·格雷厄姆。1988年,凯瑟琳·格雷厄姆在中情局总部发表了措辞尖锐的演讲,矛头直指美国政府:“我相信只有当政府采取合法手段保护其秘密时,只有当媒体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报道它所知道的事情时,民族之花才会真正绽放。”
在格雷厄姆家族的带领下,《华盛顿邮报》与《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一起成为美国最主要的三大日报。至今,这家报纸已经获得47项普利策奖。然而,卓越的专业性和独立精神却无法抵挡互联网带来的冲击。过去7年,《华盛顿邮报》的收益连续下降。英国肯特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克斯特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在100年间的那个时段里,报纸就像一个印钱的执照,你可以把文字卖给读者,也可以卖给广告商。但是最近20年以来,读者和广告都悄然离去。”
而在《金融时报》总编莱昂内尔·巴贝尔看来,《华盛顿邮报》衰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早实现数字化。近年来,和其他报纸一样,《华盛顿邮报》也尝试了各种新点子,力求捕捉飘忽不定的网络在线收入。2012年,该报推出了一些实验性的新闻产品,包括基于脸谱网站社交平台的阅读器,但依旧没能扭转亏损。于是,格雷厄姆考虑是时候把报纸转手了。
新时代开始了
对于杰夫·贝佐斯这样一个拥有250亿美元净资产的富豪来说,花2.5亿美元来收购一家拥有130多年历史的报纸,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做慈善。当然,《纽约时报》提醒观众:“在《华盛顿邮报》身上,贝佐斯到底看到了什么鄙人看不到的价值呢?”而《福布斯》给出了某种程度上的答案:“美国西部以硅谷为代表的数字一代和工程师一代正在收购东部以文字为代表的社会精英的资产。他们之间究竟会如何冲突?双方是否能走向融合呢?” 贝佐斯接着回答了《福布斯》的提问:“人们不用为网络新闻付钱,而纸质报纸将会在20年内死掉。”这并非危言耸听,今年3月,美国新闻传媒审计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美国报纸广告收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预计2013年,美国报纸广告收入仍将以8%的速度缩减。而将报纸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对比会发现,和纸质报纸连年亏损不同,美国主要日报的电子版发行量比去年高出了40%。
报纸界把贝佐斯视为拯救者,这并不奇怪。亚马逊的成功已经证明,网络化并没有摧垮出版业,相反还带来了新的生机。在亚马逊网站上,独立作者可以自己出版销售,只要将总收入的30%与亚马逊分享。2012年,在亚马逊售出25万册书的独立作者达到23人。而通过亚马逊第三方服务协议,独立书商也可以以收入共享的方式,在网站售书。2011年,消费者从200万个独立书商处购得的书籍占亚马逊书籍交易总量的40%。
但当华盛顿遇上西雅图,也有人担心新闻媒体与科技企业间存在格格不入的企业文化冲突。不过媒体似乎担心多余了。8月5日,贝佐斯公开了一封给《华盛顿邮报》全体员工的信:“报纸将秉承原有的职责,为读者服务,而非为私人老板服务,我不会干涉报纸每天的具体事务,我更乐意住在另一个华盛顿(指西雅图所在的华盛顿州),我喜欢那里的全职工作。”
然而,即使身在另一个华盛顿,贝佐斯仍然深谙首都华盛顿的政治游戏。据报道,去年亚马逊花了250万美元用于游说国会议员和行政机构,在网络销售税制改革和电子书价反垄断议题上不遗余力地捍卫自身利益。
今年6月,《华盛顿邮报》与《卫报》联手披露了美国棱镜监控丑闻,而根据3月份美国《计算机周刊》爆出的消息,亚马逊即将与美国情报局签署价值6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帮助其打造一个私有云基础设施,合约期长达十年。
因此,在《时代》周刊杂志看来,收购这家百年老报,对贝佐斯来说并非无利可图。拥有一家美国主流报纸的所有权,将便于贝佐斯更容易地接近美国政界和精英阶层,也将给他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平台。
在贝佐斯写给《华盛顿邮报》全体员工的公开信里有这么一句话:“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得做些尝试。”对于《华盛顿邮报》的员工来讲,改革、创新这样的字眼会让人值得期待。正如《纽约时报》说的那样,这一次收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当然,这不仅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而不要忽视的是,改变仍然是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