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木工程对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土木工程,工业、农业、交通、通讯、教育等各项事业,都离不开土木工程。本文将主要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特点、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特点;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265-01
引言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工程施工技术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体现出来。因此,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需要新材料、新技术的支持,我们要了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才可以更好的了解建筑类型。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地点相对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施工地点在选定后就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这就是施工的固定性;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动,工程施工队伍和作业空间具有流动性;由于建筑类型较多,就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来进行工程施工,这就说明工程施工具有多样性。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结构、新材料不断出现,技术复杂、大规模的土木工程结构也越来越多,随之施工技术也相应不断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工程建设规模大,数量多,促进了我国施工技术的发展。因为土木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生产组织不同于普通的工厂生产组织,每项工程都应该依据工程特点与性质,进行单独施工组织,施工组织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败,通常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流动性与固定性:流动性包含在同一工程上工人在作业空间上的流动与施工队伍的流动;单件性与多样性:工程各不相同,完全一样的工程几乎没有协作性与综合性、庞大性:需要建设、设计、材料供应商、监理、施工等多家不同单位协作配合完成;易受干扰性与复杂性:管理、技术复杂,易受周围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干扰;投资大、生产周期长。
二、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基础施工的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坑开挖技术包括浅基坑的開挖技术和深基坑的开挖技术,如下:
1.1 浅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护技术
首先,土方的边坡应以当地的土质、开挖的深度及其方法、边坡的留置时间、坡顶的荷载情况、排水及降水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为依据进行确定。其次,在土质均匀及湿度正常,基坑或管沟地面的标高高于地下水位,且敞露时间较少时,在挖土深度一定的情况下可不进行放坡和加支撑,但是,开挖深度不可超过相关规定。再次,土质及其湿度适宜,且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当基坑或管沟的底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时,开挖深度应不超过5米,且可不加支撑。此外,对于永久性的挖方边坡而言,应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放坡。最后,在山体整体稳定的情况下,临时挖方的边坡若相对使用时间较长且高度低于10米 时,可以以实际条件设计坡度。浅基坑的土壁支撑技术一般包括灌注桩、板桩、横撑、深层搅拌桩及地下连续墙等。
1.2 深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护技术
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坑基开挖过程中土壁的稳定性,通常采用临时支挡来确保深基坑土壁的稳定性。对于透水挡土支护结构而言,可采用工字钢桩加横挡板、预制桩、双排灌注桩等进行挡土;对于止水挡土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了钢板桩、地下连续墙、化学注浆桩以及深层搅拌水泥土墙等结构;对于支撑部分的结构而言,可采用悬臂、锚拉式支护,或土层锚杆、型钢水平支撑等结构。
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技术方法。其中预制法和现浇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用的两个方法。预制法是在混凝土施工管理结构中逐渐得以人们的认可和应用,预制法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当施工人员采用预制法时,要注意预制膜尺寸的准确性,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而现浇法则要比预制法应用的更早一些,这种方法是通过在施工现场来支模进行浇筑混凝土。
3、钢结构施工技术
它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同时在施工前应该切实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场地的清理、道路的修筑、基础的准备、构件的运输、装备的检查等工作。钢构件运送则要按照先后顺序和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该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位置、标号,同时清除表面污渍,摩擦面应该保持干燥清洁。因为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所以有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因此应该在现场提前准备灭火器,时刻提高警惕防止火灾的发生,做到安全施工。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关键点还有连接的问题,这方面主要包括焊接、螺栓连接等工作。在处理连接问题时主要分两个部分,其一是选择连接方式,其二是准确确定连接位置,因为一旦连接不当将会对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使之成为结构的薄弱点,从而对工程构成安全隐患。?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1、深基坑施工技术
深基坑施工技术指的是为了确保土木工程地下结构的安全与确保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而采用的对附近环境的支档、加固措施。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渐渐增多,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需求的增多,深基坑施工技术渐渐获得业界关注。当前已经研究出一种适合于深基坑支护设计的软件,而其较高费用经济型很差没有得到普及,在这种状况下国家与政府需要加大投入解决深基坑设计的经济性问题,同时鼓励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研发。
2、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小、刚度大、抗裂性和耐久性好,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各自的性能,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施工具体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2.1 先张法施工
先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构件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施工过程是在浇筑混凝土构件之前,张拉预应力钢筋并将其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构件,待混凝土到达一定强度、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后,放松预应力钢筋,借助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之间的粘结,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2.2 后张法施工
是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预应力钢筋的一种施工方法,要施工过程: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并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预应力钢筋传入孔道,利用张拉机具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用锚具将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进行孔道灌浆。
2.3 粘结预应力施工
是在后张法基础上发展起来,要施工过程:采用表面有涂料、外面包有塑料套管的预应力筋,铺设在模板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到达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再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
3、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数量逐渐增多,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随之发展起来,尽管该技术在设计图纸中会体现出来,然而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还需由施工单位自行选择与应用。这样一来,不仅施工操作规范性与施工材料质量得不到保障,桩基础施工质量问题也很难避免。在此情况下,需要对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加强重视,特别是对该技术的施工设备、材料与施工操作做出标准化的、明确的规范,进而促进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结束语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对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这些都要取决于施工技术。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其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会得到不断的创新,并在土木工程施工方面得以推广与应用,进而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雷.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J].施工管理,2013(3).
[2] 周振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J].工程技术,2013(1).
[3] 吴磊,沈建强,李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工程管理,2013(8).
[4] 胡晓武.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 (02).
[关键词]土木工程;特点;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265-01
引言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工程施工技术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体现出来。因此,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需要新材料、新技术的支持,我们要了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才可以更好的了解建筑类型。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地点相对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施工地点在选定后就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这就是施工的固定性;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动,工程施工队伍和作业空间具有流动性;由于建筑类型较多,就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来进行工程施工,这就说明工程施工具有多样性。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结构、新材料不断出现,技术复杂、大规模的土木工程结构也越来越多,随之施工技术也相应不断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工程建设规模大,数量多,促进了我国施工技术的发展。因为土木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生产组织不同于普通的工厂生产组织,每项工程都应该依据工程特点与性质,进行单独施工组织,施工组织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败,通常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流动性与固定性:流动性包含在同一工程上工人在作业空间上的流动与施工队伍的流动;单件性与多样性:工程各不相同,完全一样的工程几乎没有协作性与综合性、庞大性:需要建设、设计、材料供应商、监理、施工等多家不同单位协作配合完成;易受干扰性与复杂性:管理、技术复杂,易受周围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干扰;投资大、生产周期长。
二、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基础施工的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坑开挖技术包括浅基坑的開挖技术和深基坑的开挖技术,如下:
1.1 浅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护技术
首先,土方的边坡应以当地的土质、开挖的深度及其方法、边坡的留置时间、坡顶的荷载情况、排水及降水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为依据进行确定。其次,在土质均匀及湿度正常,基坑或管沟地面的标高高于地下水位,且敞露时间较少时,在挖土深度一定的情况下可不进行放坡和加支撑,但是,开挖深度不可超过相关规定。再次,土质及其湿度适宜,且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当基坑或管沟的底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时,开挖深度应不超过5米,且可不加支撑。此外,对于永久性的挖方边坡而言,应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放坡。最后,在山体整体稳定的情况下,临时挖方的边坡若相对使用时间较长且高度低于10米 时,可以以实际条件设计坡度。浅基坑的土壁支撑技术一般包括灌注桩、板桩、横撑、深层搅拌桩及地下连续墙等。
1.2 深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护技术
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坑基开挖过程中土壁的稳定性,通常采用临时支挡来确保深基坑土壁的稳定性。对于透水挡土支护结构而言,可采用工字钢桩加横挡板、预制桩、双排灌注桩等进行挡土;对于止水挡土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了钢板桩、地下连续墙、化学注浆桩以及深层搅拌水泥土墙等结构;对于支撑部分的结构而言,可采用悬臂、锚拉式支护,或土层锚杆、型钢水平支撑等结构。
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技术方法。其中预制法和现浇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用的两个方法。预制法是在混凝土施工管理结构中逐渐得以人们的认可和应用,预制法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当施工人员采用预制法时,要注意预制膜尺寸的准确性,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而现浇法则要比预制法应用的更早一些,这种方法是通过在施工现场来支模进行浇筑混凝土。
3、钢结构施工技术
它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同时在施工前应该切实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场地的清理、道路的修筑、基础的准备、构件的运输、装备的检查等工作。钢构件运送则要按照先后顺序和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该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位置、标号,同时清除表面污渍,摩擦面应该保持干燥清洁。因为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所以有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因此应该在现场提前准备灭火器,时刻提高警惕防止火灾的发生,做到安全施工。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关键点还有连接的问题,这方面主要包括焊接、螺栓连接等工作。在处理连接问题时主要分两个部分,其一是选择连接方式,其二是准确确定连接位置,因为一旦连接不当将会对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使之成为结构的薄弱点,从而对工程构成安全隐患。?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1、深基坑施工技术
深基坑施工技术指的是为了确保土木工程地下结构的安全与确保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而采用的对附近环境的支档、加固措施。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渐渐增多,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需求的增多,深基坑施工技术渐渐获得业界关注。当前已经研究出一种适合于深基坑支护设计的软件,而其较高费用经济型很差没有得到普及,在这种状况下国家与政府需要加大投入解决深基坑设计的经济性问题,同时鼓励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研发。
2、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小、刚度大、抗裂性和耐久性好,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各自的性能,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施工具体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2.1 先张法施工
先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构件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施工过程是在浇筑混凝土构件之前,张拉预应力钢筋并将其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构件,待混凝土到达一定强度、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后,放松预应力钢筋,借助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之间的粘结,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2.2 后张法施工
是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预应力钢筋的一种施工方法,要施工过程: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并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预应力钢筋传入孔道,利用张拉机具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用锚具将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进行孔道灌浆。
2.3 粘结预应力施工
是在后张法基础上发展起来,要施工过程:采用表面有涂料、外面包有塑料套管的预应力筋,铺设在模板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到达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再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
3、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数量逐渐增多,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随之发展起来,尽管该技术在设计图纸中会体现出来,然而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还需由施工单位自行选择与应用。这样一来,不仅施工操作规范性与施工材料质量得不到保障,桩基础施工质量问题也很难避免。在此情况下,需要对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加强重视,特别是对该技术的施工设备、材料与施工操作做出标准化的、明确的规范,进而促进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结束语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对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这些都要取决于施工技术。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其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会得到不断的创新,并在土木工程施工方面得以推广与应用,进而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雷.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J].施工管理,2013(3).
[2] 周振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J].工程技术,2013(1).
[3] 吴磊,沈建强,李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工程管理,2013(8).
[4] 胡晓武.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