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的味道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江在跃进路上开了一个小超市,经营一些日常用品,生意还算不错。
  他的兄弟小江见哥哥生意做得不错,也动了心思,就在大江的对面也开了一个小超市,同样也是卖些日常的生活用品。
  小江在大江对面开超市,大江的心里自然不痛快,本来是独家生意,现在被小江拆了份头,他觉得小江不够义气,不讲兄弟情义。兄弟俩的关系就没有以前热络了。
  小江可不是这样想的,他心里想就算他不开,也不能保证别人不开,别人开了,一样要拆了大江的份头,大江跟他不开心,是因为大江的心胸太狭窄了。
  不管怎么说,兄弟俩就这样面和心不和地各做各的生意。
  大江人老实,做生意实在。小江人机灵,做生意会动脑筋。几年下来,小江买了汽车造了洋房,俨然是个老板的派头。而大江还是一辆电瓶车,一幢老房子,跟打工差不多。
  有一天早上,有个中年男子拎着一袋江南大米来到了小江的超市,说这大米有问题。小江不慌不忙地问那人,大米有啥问题?
  男子指着袋子上的几个字说:“我买的是江南大米,你的袋子上也写着江南大米,但你这袋里面的大米却不是江南的大米。”
  小江乐了:“我这里的江南大米都是经销商直接送过来的,这袋子上有电话,有地址,有合格证,我一个月不知道要卖掉多少,从来没有谁来跟我找过茬。你怎么能说这大米就不是江南的?有啥依据?”小江振振有词。
  男子非常冷静地说:“这大米是不是正宗的江南大米你清楚,我来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把这米退给你,二是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做这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了。”
  小江听后跳了起来,说:“你这是存心来捣乱,你拿不出证据我是不会退大米的,我要是退了,不是正好证明我的大米有问题了吗?再有,我做了这么多年生意,也不用你来教我怎么做。”
  男子见小江拒不认错,也不肯退大米,他说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就掏出手机,拨打了110。
  没一会儿,警察就来了,问清了事情的经过,说这好办,就到对面大江的超市里拎一袋江南大米来对比。
  这时超市门口围了好多人,警察从对面拎了一袋大米过来。
  两袋大米放在一起,只见包装袋上的商标、电话、地址等完全一样,再把里面的大米拿出来一对比,颗粒大小、色泽光亮也几乎没有两样。
  警察笑了笑对男子说:“这下你没话说了吧?这江南大米没问题。”
  男子刚要辩解,忽然人堆里走出来一个老太太。男子急忙过来扶她:“妈,你怎么来了?”
  老太太脸上挂着笑,跟警察说:“我不来,这大米的事情就说不清楚。警察同志,这大米有问题是我说的,江南大米为什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口感好,既香又糯,颗粒饱满,色泽诱人。但是我买了小江老板这袋江南大米,回去做了饭后一尝,感觉既粳又糙,颗粒又小,色泽又暗淡,口感极差。所以我断定这大米不是正宗的江南大米。”老太太说到这里,停了停,然后接着说道:“本来我家的大米都是对过大江老板给我送来的,不巧得很,昨天大江老板病了。我就叫我儿子下班回来时顺道在小江老板店里买一袋,可谁想,同样的江南大米,煮出来的饭味道就是不一样,于是我跟儿子说这江南大米有问题,儿子二话没说,今早就拎着大米要退给小江老板,没想竟然与小江老板吵闹了起来。我听到邻居在议论,就赶紧过来说个清楚。”
  小江的脸色更难看了,虎着脸对老太太说:“就凭你一张嘴这么一说,我的江南大米就成了问题大米了?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你又不是检测大米的机器。”
  老太太听了小江的话,很是不高兴,提高了嗓门说:“小江老板,我老太太二十岁就去了江南,在那里开荒垦地,播种插秧,灌溉施肥,割稻脱粒,生活了五十多年,吃了五十多年的江南大米,那五十多年江南大米的味道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我年纪大了,因为儿子在这里创业,我才来到了这里,可怎么到了你这里,五十年的江南大米就变味了呢?我说小江老板,你是生意人,生意人最宝贵的是什么?是诚信。如果你觉得我老太太冤枉了你,警察同志,你们可以到有关部门去檢测。若是我老太太冤枉了小江老板,我愿意给他赔礼道歉!”
  围观的人们交头接耳。小江被老太太说得哑口无言。警察将两袋江南大米拎到车上,对老太太说:“大妈,你放心,等检测结果出来,自会给你一个交代。”
  过了几天,检测结果出来了,小江的江南大米是假冒伪劣产品,产地并非是江南,而且还是用陈年大米经过加工而成的。
  警察再次找到了小江,盘问他大米的来历。小江在警察的追问下,不得不将进货渠道告诉了警察。
  警察连同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顺藤摸瓜,一举捣毁了一个制假贩假的地下大米加工窝点。
  同时工商部门又对小江的超市进行检查,发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
  就这样,小江因涉嫌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询问。
  小江回来那天,大江破天荒地来找小江。小江满脸的愤怒:“你是来看我笑话的?”
  大江语重心长地说:“是哥对不起你,可哥也是为你好,我不想看你在歪门邪道上越陷越深。”
  小江惊讶道:“难道这一切都是你在幕后操作?”
  大江说,有一次他给大妈送大米,大妈就跟他聊天说她在江南生活了五十多年,吃的都是江南大米,对于江南大米她一尝就知道真伪。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江一直怀疑小江卖的江南大米是冒牌货,于是就跟大妈说,小江店里也有江南大米,而且卖得比他的便宜。他就让大妈帮他一个忙,下次去尝尝小江的大米是否正宗。
  那天,大妈又打电话让他送大米,大江正好在医院看病没空送,就跟大妈提起上次请她帮忙的事。
  大妈乐了,她说把这事给忘记了。于是,她就让她儿子去小江店里买了一袋江南大米。大妈尝过之后就打电话给大江,说小江的江南大米有问题。大江很震惊,就央求大妈帮忙帮到底,去劝劝小江,让他不要走得太远太深。
  大妈答应了,就让她儿子去退大米,她跟儿子说,如果小江老板肯退大米,说明他不一定是故意卖假,可能他也不知内情,也是被他的上家给骗了。如果他不肯退,那说明他本来就是在做假,那样的话她就让儿子报警。没想小江真的不肯退。
  大江说:“你我本是亲兄弟,我不能看着你走向深渊,现在改过自新还来得及,一切可以重新再来,如果有啥困难我帮你一起度过。”
  大江的一番话,让小江十分感动,他渐渐地低下了头,好久才说:“哥,能不能陪我一起去谢谢那个大妈?”
  大江听了一阵欣喜,“好好好,我们马上就去。”
  兄弟俩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其他文献
周五这天下午,戚丽娟接女儿彤彤放学回家,路上彤彤兴奋地告诉她,下午班主任孟老师组织了班干部选举,在班长的竞选中,她得了二十八票,成功当选班长。戚丽娟听到这个消息自然非常高兴。  戚丽娟在一家食品公司上班,虽然工作比较辛苦,工资却不高。也难怪,谁让她小时候不好好读书,最后连个大学也没考上呢?  因此,戚丽娟为了不让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下决心好好培养她,将来让她考最好的大学,干最体面的工作,决不能让她
期刊
江惠在镇上学校念初二,她家离镇上三公里多,奶奶硬要她住校,说住校学习时间多。学校规定住校生不能随意离校,可江惠却可以周一到周五中午离开学校半个小时。  因为她每天要捡二十多斤石头给奶奶背回去。  江惠的奶奶六十五岁,天生驼背,生了江惠的父亲后,江惠的爷爷因病去世,奶奶含辛茹苦把江惠的父亲拉扯大成了家,江惠出生后不久,父母因在打工的磚厂出事而双双离去,丢下刚断奶的江惠与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靠种卖瓜
期刊
方强到青山村驻村时,农业合作社请了收割机来收割,没想到,到最后几亩田时,收割员突然阑尾炎发作进了医院。恰巧,方强开过收割机,便自告奋勇当了收割员。  天微黑时,还留了一小半,方强关了收割机,刚打算离开,发现有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在捡稻穗。方强觉得可怜,说:“小朋友,快回家吧!”那女孩脆脆地答了声:“我把背篓捡满了,就回家!”方强觉得将她一个人留在田里捡稻穗不放心,便从收割机上拿了把镰刀,将无法收割的稻
期刊
张大头和高小脑袋在煤矿上处了一辈子伙计,也较了一辈子的劲儿。俩人处对象较劲儿、结婚较劲儿、生孩子较劲儿,干工作还较劲儿!  张大头干活实在,肯出力气,高小脑袋头脑机灵会找窍门。俩人刚工作不久,就双双当上了组长。有次矿上举办“大战红五月劳动竞赛”,张大头率领采煤一队,高小脑袋率领采煤二队,俩人都憋着一股劲儿准备拿下对方。  张大头的三个手下是全队最能干的,他们的料场离工作面比采煤二队也略近些。占着地
期刊
小马今天倒霉透了!  说起来只怪小马太大意,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就该防备贼手,他在人才市场应聘的时候,却把各种证件都装在了一个简易手提袋里。人堆里一番拥挤过后,小马到招聘台前掏证件,一摸手提袋里空空如也,低头一看,手提袋被划了个大口子,里面的证件连同生活费都不见了!  补办这些证件谈何容易,没有证件就找不到工作,更糟的是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回可把小马坑到家了。  小马家在贫困山区,他实在不好意思再找父
期刊
姜晓龙书包都破得不成样子了,他壮起胆,哼哼唧唧地跟爸开口要一个新书包。爸是个铁匠,不耐烦地说:“明天赶集,有合适的买一个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爸带着打好的铁锹镰刀,爷儿俩一起来到集市上。集市上真热闹,卖什么的都有,瞅着那些好吃的,姜晓龙口水都下来了,可一声也不敢吱,他只要书包。可是,直到天都中午了爸竟然没有做成一笔生意,爸丧气地说:“走,回家去。”  晓龙怯怯地说:“我的书包呢?”爸瞪眼骂道:
期刊
万历八年暮春的一天,京城里繁花满眼,绿柳拂烟。在京郊高梁桥所处的长河之上有一处凉亭,一阵叮叮咚咚的古琴声从亭子里传出来,操琴者显然是高手,一曲《高山流水》舒缓自如,那琴音果然有高山巍巍、流水殇殇之意。  亭子外面一些闲游的人在静默听琴,大家都爱风雅,懂得听琴而不观琴的道理,听得如醉如痴。  其中一个三十多岁、面白无须的黑衣男子尤其入迷,一直是闭上眼睛细细品味,似乎也是弹奏高手。一曲琴罢,听琴的人一
期刊
一、进京赶考  清朝嘉庆年间,太湖流域有一条长白荡,长白荡边有个年轻人,姓陈,名一帆。陈家有良田千亩,房屋百间。陈家老爷陈光林希望儿子将来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那年,陈老爷请了老师来教儿子读书识字,陈一帆天资聪慧,经老师点拨,很快熟读四书五经,通悉古圣先贤之道。  一晃十年已过,陈光林准备了盘缠让儿子前去京城赶考。陈一帆一路不敢耽搁,那天,他来到苏州境内,眼看天色已晚,忽觉腹中空空,抬头远望,见
期刊
朱欣艳住在一幢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属于五孔板建筑,一共四层,她住在三楼。四楼住的一家女主人叫木丽,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办事员。这位女士不是律师却有着律师的派头,别人都叫她“木律师”。木丽的丈夫姓齐,是个画家。  楼上楼下,大家就这么一幢楼住着,平时虽然不怎么说话,倒也相安无事。没想到,这些相安无事的日子随着一场滂沱暴雨,生出了许多事端。  刚刚过午,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雷声,暴雨就跟着下了两
期刊
刘博是市电视台“寻亲”栏目的主持人。这天,他接到一位李倩女士的求助电话,想让栏目组帮她寻找一个师范学校的同学,叫刘才,他们已经有三十多年没见面了,想在有生之年能见上一面。  挂了电话,刘博不禁暗自嘀咕起来,听这位李女士的描述和留下的信息,她要找的人居然跟自己的老爸十分相符。难道世上会有这么巧的事情?他带着疑问和好奇回到家,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跟老爸复述了一遍。  老爸矢口否认说:“世上巧合的事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