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岁月里,有一件事至今叫我感动,也叫我追悔不已。
那是文革后期,文化市场有些松动,东马路的文庙内辟出一个大厅,销售许多尘封多年的书籍,有新式版的,更多的是一些线装古籍书。但有规定,只接待团体,不对个人。但凡来者,需持单位开具的介绍信,方可进入。而我是个机械厂的普通青工,是没有资格进入的。我试图说服门卫管理员,能否网开一面、照顾照顾,亦遭拒绝。
这天是公休日,我早早来到文庙,幻想找个合适的人带我进去。约摸过了半个多小时,来一老者,一眼扫去,慈眉善目,我赶紧迎了过去,如此这般说了一通。老者极认真地听我说完,说,好吧,你跟我走。他微笑着把手搭在我肩上,验毕介绍信,果然顺利地走进门去。我大喜过望。老者还与门卫人员说了一句:“爱看书的年轻人现在是不多了。”是褒奖还是他意,我揣摸两者都有吧。
那一天他买了很多书。我是断然买不起的,我每月工资仅34元,除生活必要的消费之外其它谈何容易。我真是羡慕不已。我看他买的书,有《资治通鉴》《汉书》《三国志》,还有一些我从未见过的、甚至没听过的线装书,史类的居多,而当时的我对这类书是不感兴趣的。
我们呆了近两个小时,临出门,我帮他用纸绳(那时店铺打包几乎都是纸绳)捆好书,拎出门,再绑到他的旧自行车后架上。我陪他一路往南走,一边走一边聊天。他说,年轻人就要多学习,多看有用的书。人生的路很长,有了知识,有了文化,以后是大有用处的。
……
我还要回单位食堂吃午饭(那时我住单位宿舍),便与他告辞。临别,他告诉我,他姓孙,有事可到鞍山道66号四楼找他。
过了几天,我忽然产生一个想法。我想孙大爷家里肯定有不少书,何不找他借阅?恰值公休,我直奔鞍山道找到66号,一看,偌大的“天津日报社”牌匾赫然高掛在头顶。我向里望了望,猩红的地毯铺在地面上。我犹豫了,踯躅良久,最终胆怯了,没有登上那明亮坚实的台阶。
若干年后,我在河北图书馆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介绍孙犁的文章,还附有大照片。啊呀呀,这不是当年领我进文庙书厅的那个人么?那人好像一下子立在我面前:高挑个子,清瘦的面容,深邃清澈如山间潭水般的目光,还有那舒缓诲人的话语……我一下子陷入深深的追悔之中。我想,当年大师留给我的话一定有他的深意,可惜懵懂的我实在没有领悟出来。唉。
2002年夏天,大师仙去的时候,我忆起了这段往事,记得还写了一篇小文,但最终没有寄出去。因为我的心实在是沉重,沉重得叫我心痛。
前些天老同学聚会,无所不谈。一位老同学对我说:“这个很有意义呀!真的,你为什么不写出来呢?”于是,我拿起了笔,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我想,与大师相遇是我的缘分,毕竟当面聆听过他的教诲,这也是我平生的一大幸福、一种荣耀。与大师擦肩而过,叫我扼腕;与大师亲近交谈,也叫我宽慰,叫我释然。
当晨曦微露,我完成了这篇小文,权当是我对他老人家的一种追思、一种怀念吧。
那是文革后期,文化市场有些松动,东马路的文庙内辟出一个大厅,销售许多尘封多年的书籍,有新式版的,更多的是一些线装古籍书。但有规定,只接待团体,不对个人。但凡来者,需持单位开具的介绍信,方可进入。而我是个机械厂的普通青工,是没有资格进入的。我试图说服门卫管理员,能否网开一面、照顾照顾,亦遭拒绝。
这天是公休日,我早早来到文庙,幻想找个合适的人带我进去。约摸过了半个多小时,来一老者,一眼扫去,慈眉善目,我赶紧迎了过去,如此这般说了一通。老者极认真地听我说完,说,好吧,你跟我走。他微笑着把手搭在我肩上,验毕介绍信,果然顺利地走进门去。我大喜过望。老者还与门卫人员说了一句:“爱看书的年轻人现在是不多了。”是褒奖还是他意,我揣摸两者都有吧。
那一天他买了很多书。我是断然买不起的,我每月工资仅34元,除生活必要的消费之外其它谈何容易。我真是羡慕不已。我看他买的书,有《资治通鉴》《汉书》《三国志》,还有一些我从未见过的、甚至没听过的线装书,史类的居多,而当时的我对这类书是不感兴趣的。
我们呆了近两个小时,临出门,我帮他用纸绳(那时店铺打包几乎都是纸绳)捆好书,拎出门,再绑到他的旧自行车后架上。我陪他一路往南走,一边走一边聊天。他说,年轻人就要多学习,多看有用的书。人生的路很长,有了知识,有了文化,以后是大有用处的。
……
我还要回单位食堂吃午饭(那时我住单位宿舍),便与他告辞。临别,他告诉我,他姓孙,有事可到鞍山道66号四楼找他。
过了几天,我忽然产生一个想法。我想孙大爷家里肯定有不少书,何不找他借阅?恰值公休,我直奔鞍山道找到66号,一看,偌大的“天津日报社”牌匾赫然高掛在头顶。我向里望了望,猩红的地毯铺在地面上。我犹豫了,踯躅良久,最终胆怯了,没有登上那明亮坚实的台阶。
若干年后,我在河北图书馆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介绍孙犁的文章,还附有大照片。啊呀呀,这不是当年领我进文庙书厅的那个人么?那人好像一下子立在我面前:高挑个子,清瘦的面容,深邃清澈如山间潭水般的目光,还有那舒缓诲人的话语……我一下子陷入深深的追悔之中。我想,当年大师留给我的话一定有他的深意,可惜懵懂的我实在没有领悟出来。唉。
2002年夏天,大师仙去的时候,我忆起了这段往事,记得还写了一篇小文,但最终没有寄出去。因为我的心实在是沉重,沉重得叫我心痛。
前些天老同学聚会,无所不谈。一位老同学对我说:“这个很有意义呀!真的,你为什么不写出来呢?”于是,我拿起了笔,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我想,与大师相遇是我的缘分,毕竟当面聆听过他的教诲,这也是我平生的一大幸福、一种荣耀。与大师擦肩而过,叫我扼腕;与大师亲近交谈,也叫我宽慰,叫我释然。
当晨曦微露,我完成了这篇小文,权当是我对他老人家的一种追思、一种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