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三维超短回波时间双回波脉冲序列在骨与关节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R三维超短回波时间(UTE)的双回波脉冲序列成像在骨与关节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对7名健康志愿者和1名可疑左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撕裂志愿者的胫骨干、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及一段离体猪腓骨行MR三维UTE的双回波脉冲序列成像.将原始双回波图及多平面重组后的双回波图的前后2个回波相减获得相减后的差异图,比较2种图像处理方法的信噪比.将踝关节跟腱的UTE双回波成像的第1个回波时间(TE1)分别设置为0.08、0.16、0.24、0.35 ms,对比不同TE1时间2个原始回波相减所得的差异图的图像质量.对踝关节肌腱的TE1为0.08 ms的原始回波图相减后的差异图行最大强度投影获得肌腱的三维空间图.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通过对原始回波图相减后的差异图行最大强度投影显示了肌腱的三维空间分布图.8名志愿者的骨皮质、骨膜、肌腱和半月板在超短TE的双回波脉冲序列成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将原始双回波图(信噪比为2.82±0.75)行多平面重组后再减影(信噪比为3.76±0.88)可增加图像信噪比(t=-4.851,P<0.01).踝关节跟腱的不同TEl成像的图像质量不同,TE1为0.08 mg的图像质量最高,在TE1分别为0.08、0.16、0.24、0.35 ms时,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74±0.54、1.35±0.60、1.20±0.48、0.8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1,P<0.05).随着成像时间的延长,伪影逐渐增多.结论 三维超短TE的双回波成像能显示传统的临床MR成像序列不能显示的主要含短T2成分的组织,为对这些组织的进一步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患儿外观性别不清,染色体检杏为男性,出生后发现双下肢畸形1 d入院.体检:足月新生儿貌,头颅五官外观无畸形,双上肢正常.胸廓双侧对称无畸形,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Ⅱ~Ⅲ(或Ⅳ)级喷射性杂音。
期刊
在静息状态下,用功能MR(fMR)研究发现:大脑双侧初级运动区之间,听觉皮层和视觉皮层的低频振荡(LFF)具有很高的同步性,即保持着很强的功能连接,一般认为这种LFF是由于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引起的<'[1-2]>。
期刊
患者 男,16岁.左侧胸背部隐痛3个月余,在当地医院摄X线胸片发现左下肺阴影.病程中患者无发热及呼吸道症状;
期刊
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实质性肿瘤.虽然近年来医师对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所认识,但其影像表现报道甚少,在术前影像诊断中仍常被误诊为肾癌,使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根治性手术。
期刊
一稿两投(一稿多投)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投寄给2个或2个以上的媒体。重复发表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在2个或2个以上的媒体发表,无论是印刷版媒体还是电子媒体。
期刊
患者 男,73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不清,并逐渐加重,仅可辨别手动.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无内分泌改变.体检:一般状态好,血压150/96 mm Hg(1 mm Hg=0.133 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眼仅辨别手动,四肢肌力正常,未见病理反射。
期刊
随着医学诊断和治疗模式的改变,放射诊断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 aided detection,CAD)系统的应用上。
期刊
目的 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患者的白质高信号和脑体积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15例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患者进行常规MR扫描,统计脑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外囊、胼胝体和颞极白质受病变累及情况.利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计算标准化颅脑体积和白质高信号占颅脑体积的百分比,并与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精神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