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与分析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调查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格特征状况,与本科学生比较,进一步研究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方法:使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对某高职高专学生482人进行调查。结果:高职高专在活跃、随和、爽直、重情T分均值高于本科常模,坚韧、严谨T分均值低于本科常模。利他T分均值与本科常模一致。结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有其特征,可根据其人格特征发挥其特长重点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针对其人格特征消极部分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学生 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 本科 比较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48-03
  
  人格又称个性,是个体的精神面貌和个性特征,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整体与个体的心理要素,是一种具有动力一致性、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人格是人的行为的动力,也是影响心理状态的直接因素。人格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不同的人格特征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人格特征面对同样的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刺激是不同的。高职高专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大学生的共性的人格特征也有其不同之处,了解高职高专大学生的人格特征,针对其特性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发挥其特征帮助高职高专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完善和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某高职高专学校学生大一482人,平均年龄为21.11标准差
  1.4,其中男生294人,女生188人。独生子女为302人,非独生子女为180。来自城市学生214,农村学生268。所有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发放问卷490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98.4%)
  
  1.2 方法。
  1.2.1 测试工具。采用教育部统一编制的《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由68个项目组成,共测量人格的7个维度:①活跃;②爽直;③坚韧;④严谨;⑤利他;⑥重情;⑦随和。被试的评定由5个等级组成,从1到5分别代表“完全不符合”和“完全符合”的程度。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为0.73~0.96。根据每个维度的T分,划分为(0~30,31~69,70~99)3个区间对受测试者的测量结果给出解释。
  1.2.2 测试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时由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测定。测试时要求每个学生依照问卷中的内容如实填写。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测试整体结果本次调查被试在活跃、随和、爽直、重情T分均值高于本科常模,坚韧、严谨T分均值低于本科常模,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利他T分均值与本科常模一致无显著性差异性。各因素T分区间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段,低分和高分者少。见表1。
  


  2.2 不同性别学生人格的比较。男生在活跃、爽直、坚韧、随和等因素上高于女生,女生则在严谨、重情等因素上高于男生;
  


  2.3 不同生源学生人格的比较。云南学生与省外学生比较省外学生活跃、爽直、坚韧、随和等因素优于云南本地的学生,云南学生的严谨、重情因素优于省外学生,利他因素土无显著性差异性。见表3。
  


  城市学生的活跃、随和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的爽直、坚韧、严谨显著高于城市生活的学生。利他、重情无显著性差异性。见表4。
  


  
  3.讨论
  
  3.1 高职高专学生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本研究说明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学生比较活跃、随和、爽直、重情高常模,坚韧、严谨T分均值低于本科常模。高职高专学生具有外向、热情,乐群,自立自强,独立,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自信心、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对自己的信念系统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有有效的思维技巧,但缺乏对事件的严谨性和坚韧性的人格特征。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具有可塑性,是可以改变和发展的,而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在大学阶段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人格的结构及特征,全方位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使用其发挥自我的长处,积极自觉地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改善不良的人格品质,优化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3.2 建立与高职高专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高职高专学生虽然是大学生,但他们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群体,他们有其特殊的人格特征,而他们入校录取分数线相对本科院校低,学业要求以获得高级职业技能为主,注重实际操作,专业理论相对于本科教育有适度的压缩,学生在校周期也较短。学生在校周期短,心理变化快,需解决的问题多,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特点,建立与本科不同与之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当务之急。
  
  3.3 健全人格培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古今中外历代的教育家们都非常注重大学生人格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孔子云:“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新民,在于至善。”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物。”在人类向前发展的环境下,个体化的经济模式已经不在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需要更多的是合作,集体和公民共同承担社会责任,这都要求大学生具有更高的道德责任感、自律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也就是健全的人格。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教育目的之一。
  
  3.4 发挥高职高专学生人格优势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题,没有创新社会就难以向前发展。但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的创造力来自于人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创造不仅与一个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方式有关与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与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高职高专学生活跃、随和、爽直、重情,热情、外向、兴趣广泛。善长于形象思维、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对一些新、奇、特知识的渴求,生活适应力较强。根据他们的人格特征和思维特点上,高职高专学生善于发散性思维,这对于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十分有利的。做为教育者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改变教师全能的传统观念,积极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改变原有的评定方法与标准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能支持和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采用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最大限度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并把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合性思维能力结合起来的智慧活动的训练。其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对科学的严谨性,培养其意志和坚韧,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邓丽芳.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2005:28~81
  [2] 杨贵英、张涛等.大学生新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8,16(7) :723
  [3] 孔伟、史菲菲、李建伟.社会支持在大学生人格特质和人人际关系困扰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8,16(9) :963
  [4] 王中会、王晶.双性化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身症状及大学适应状况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1) :811
  [5]L•A•珀文著周榕等译.人格科学[J].第1 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6]康翠萍.创造性人格的建构:现代大学管理的根本使命[J].辽宁教育研究,2004,(10):47
  [7] 陈嵘、秦竹、杨玉芹、马定松.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16 (9)689
  [8] 戴忠恒、祝蓓里.卡氏16 种人格因素量表手册(修订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0 234
  [9]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 马惠霞.中国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的研究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 (3):214~216
  [11] 夏昌祥、鲁克成主编.《点燃创新之火》科学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本文指出社会保障政策行政执行中存在执行理念偏差、执行组织不统一、执行者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的效果。文中建议树立服务理念、理顺组织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高校,由于传统音乐的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使得音乐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无法充
市人社局昨天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介绍说,市政府日前制定发布了《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2017年1月起,徐汇、普陀、金山三区先行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加快培育护理需求评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