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396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并行EMR治疗的1 863例结肠息肉患者,根据是否出现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息肉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 863例患者中,36例出现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93%。出血组中应用抗栓药物患者、息肉直径≥1 cm、有蒂息肉、直肠息肉占比高于非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抗栓药物[OR(95%CI)=2.248(1.054~4.793)]、息肉直径≥1 cm[OR(95%CI)=3.074(1.338~7.061)]和直肠息肉[OR(95%CI)=5.577(2.572~12.093)]是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用抗栓药物、息肉大小和息肉部位是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高危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置,以减少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其他文献
氯化血红素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卟啉铁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生物活性肽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积极作用,食源适当摄入可促进提升人体健康。我国牦牛血液资源丰富,但浪费严重。酶解牦牛血红蛋白制备氯化血红素与血红蛋白肽可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实现高值化利用,带动藏区经济科技发展。以新鲜牦牛血液为原料,主要探究从牦牛屠宰获取新鲜血液开始的氯化血红素制备工艺,包括酶解工艺、对两种不同原料的纯化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
学位
近些年,随着多肽合成工艺逐步成熟和药物制剂技术不断提升,多肽类药物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之有关的研发工作陆续展开。临床医学中,多肽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多种复杂疾病,应用价值较高。在健康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之际,摸清多肽类药物当前的发展现状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要对制剂学上暴露的问题展开探究,这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最后对多肽类药物制剂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的观点、阐述的
期刊
报纸
学位
学位
<正>起笔熟练,行笔流畅,收笔自如……残运会冠军倪敏成先生借助仿生手,仅用21秒就完成了两个毛笔字的书写。3月28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来到位于人工智能小镇的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脑科技),参观其科技味十足的脑机交互产品,开展一对一“管家式”服务。
期刊
学位
学位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因素,评估内镜下止血夹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1例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对止血夹止血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201例患者中,发生迟发性出血12例,占5.97%,均予以内镜下止血夹成功止血。出血与未出血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