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微囊化周围神经组织移植体内后的生物活性,分析其在体内存活的时效. 方法 采用注射的方法 将微囊化周围神经组织移植到小鼠的腹腔. 结果 微囊化周围神经组织移植6周后,在小鼠的腹腔内保持了原有的形状和结构,囊内的细胞正常生存并保持增殖功能. 结论 微囊化神经组织可在体内保持活性至少6周,完善微囊化技术有望延长其存活时效,提高其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
【机 构】
: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微囊化周围神经组织移植体内后的生物活性,分析其在体内存活的时效. 方法 采用注射的方法 将微囊化周围神经组织移植到小鼠的腹腔. 结果 微囊化周围神经组织移植6周后,在小鼠的腹腔内保持了原有的形状和结构,囊内的细胞正常生存并保持增殖功能. 结论 微囊化神经组织可在体内保持活性至少6周,完善微囊化技术有望延长其存活时效,提高其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严重多发伤患者常因继发MODS而导致不良预后。早期预测MODS的发生对于指导治疗、预判转归及提高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创伤后一系列免疫物质的血液浓度变化可能与创伤严重程度及脓毒血症、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相关联,但这些指标用于预测严重多发伤后MODS并发症的价值仍不十分明确。
几丁糖与多种组织、细胞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并能被机体所吸收[1].因此,近年来几丁糖作为组织工程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化骨、软骨、皮肤、肌肉、周围神经等组织工程学研究当中.神经干细胞(NSC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保持分裂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其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移植部位分裂增殖,并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分化成相应的细胞来补充替代受损的细胞,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移植后产生的细胞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用FasT-Fix技术全关节内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关节镜下用FasT-Fix技术全关节内缝合修复36例患者37个半月板损伤,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4-51岁,平均26岁.半月板损伤分区:Ⅱ区18例,Ⅲ区16例,Ⅳ区3例.撕裂长度平均为2.2 cm(1.0-3.0 cm).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早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
目前认为,颅脑外伤后发生创伤性脑水肿实质上是脑组织对创伤刺激产生一系列促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级联反应过程[1].注射用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可以特异性结合TNF,阻断其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笔者探讨rhTNFR:Fc对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应激性溃疡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严重的全身病变的一种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或穿孔.颅脑损伤同样可继发胃、十二指肠炎症或溃疡,又称为库欣(Cushing)溃疡.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40%~80%,甚至高达91%,其出血率为16%~47%[1].笔者对本科2000-2006年间254例发生应激性溃疡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总结治疗体会
深低温对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对深低温脑保护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1]。
下肢骨折常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固定,往往会遗留踝关节跖屈位僵硬,影响患者的穿鞋和行走.对于康复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往多采用开放踝关节后关节囊松解,或联合跟腱延长术,但具有创伤大、术后再次粘连、踝后皮肤易坏死等缺点.为此,笔者改用关节镜下后关节囊松解,必要时联合跟腱延长术来治疗外伤后踝关节跖屈位僵硬.现报告如下。
休克是重要生命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威胁生命的严重状态,阐明重症休克的发病机制和探讨新的防治途径是当前休克的研究目标之一.在休克发病机制研究中,有一些难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首先,在脓毒症休克早期常为高动力型休克,此时心排血量正常或增高,微循环血流亦正常,但患者出现血乳酸增高、酸中毒、低血压等现象,它很难用微循环灌流不足和氧供障碍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