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镇西边那条河叫作大江,叫人一下子就想到长江,波浪宽广,源远流长。
实际上大江只是泠江的支流,泠江又是潇水的支流,潇水汇入湘江,注入洞庭湖,而后才能到达长江。
那为什么叫大江呢?在我们那个小小山谷,它是最大的江。它平平缓缓,浅浅宽宽,到处袒胸露怀,多数河段可以提着鞋子 过去。
这样一条江上居然建起一座三拱大桥,为的是把小镇和山脚几个小村连接起来。
我年纪虽小,却是这座大桥建造的见证人。那天我看到好多大人在江心打木桩,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过了一段日子,江上架起密密麻麻的撑子,横的是梁,竖的是桩,弯的是拱,形成一组一组彩虹。大人们就往虹上抬石头,倒水泥浆。我在沙洲上仰望桥顶,大人身后就是蓝天白云,仿若仙人!后来撑子拆了,拱桥更见高大。我来到桥顶,跪在边缘往下看——水往下游流,桥载着我往上游飞呢!
夏天屋里闷热,有人就到拱桥过夜。桥栏又平又直,有两尺宽,睡上去江风习习,都不用摇扇子。我学样往桥栏上躺,耳听着水声,手摸着栏边——底下就是深渊,哪里敢合眼?只得起身离去。
大桥上游一点点的位置有拦河坝和明渠。大桥造起来,明渠被埋在引桥底下,变成暗渠。暗渠适合螺蛳生长,孩子们就进去摸螺蛳。进入暗渠,水面离蓋板只有几寸的距离,我必须蹲着,仰着头,额头擦着盖板,才能让鼻子和嘴巴露出水面,一点一点往前挪移。越往前光线越暗,到拐弯处一丝光线也没有,入口和出口只在想象中,不知何时才能重见天日。更担心上游突然涨大水,一准会淹死在里面!同时满心喜悦,因为脚下踩到螺蛳,手一摸一大把,别的地方哪有这么多!一个螺蛳十二碗汤,镇上人都这么说。用紫苏叶子煮的螺蛳汤,喷喷香,叫人一想起来就流口水。抵不过好奇与美食的双重诱惑,过了几天我又去摸螺蛳,只见大江涨水了,暗渠入口被水淹没,遇阻的水翻着浪花,湍流发出怪兽呜咽一样的声音,直叫人胆战心惊。
拦河坝拦出一个平潭,水齐到大人的腰,孩子们可以游泳,大人们可以泡澡。坝子下游的水齐到孩子们的膝,正适合学狗刨。坝子是钉一排木桩用石头垒起来的,水从坝顶溢出,形成道道小瀑布。坐在坝子下方,让瀑布浇在头上肩上,真是一大享受!若是躲在瀑布后方,隔着水帘看见外边朦胧难辨的人影,听见人们变得古怪的说话声,那就更好玩。
孩子们总不肯老老实实洗澡,要打水仗,水声嘭嘭噗噗,还有笑声、叫声、哭声、骂声,好不热闹。我喜欢用河卵石给父亲磨背,那片宽广坚实的肌肤白日里被阳光镀了一层又一层,被汗水洗了一遍又一遍,又油又滑。我轻轻地磨着背,钦敬和感激充盈着我小小的胸脯。
拱桥下游一里多路,大江纳入一条无名小河,交汇处叫三岔口。三岔
口的水能没过大人头顶,是跳水的好地方,一天到晚扑通扑通声响个不停。
我喜欢三岔口,但是我最终的目的地不是三岔口,而是被众人忽视的小河。孩子们在大江东岸嬉闹着,争相跃入三岔口,在激流中尖叫。而我不声不响地从下游浅滩涉水过去,沿着小河溯流而上。
小河发源于西边的群山,一道又长又高的渡槽飞架在谷口,我们管它叫天桥。小河从天桥底下流出山谷,进入田野,细沙在水流的冲击下形成柔美的曲线,熠熠闪光,如同金沙玉屑。我总是忍不住把细沙捧在手里,可它们一出水就失去光泽,变得平凡无奇。
小河滩的岸上有很多树,形成天然的屏障,我一进去就到达另一个世界,人群被隔开了,喧哗被隔开了,陪伴我的是宁静,是寂寞,同时还有令人愉悦的自在和放松。我踩着布满青苔的卵石漫溯,直到听不见一丁点人声,耳边只有大自然自言自语,这才泡在河里,将身子交给流水,由它浮载着。仰面望着天空,放松每一块肌肉,每一条神经,双耳浸在水中聆听水声,颅腔形成奇妙的共鸣,如同古筝在演奏。此时,我与水是一体的,与天地是一体的,傻傻的蜻蜓会把我的额头和鼻子当成水中凸出的石头,预备在那儿降落。不懂事的小鱼在身边游来游去,用小小的嘴唇撞着我的皮肤,是把我的汗毛当成水草了吗?
性格跟肤色一样,每一种都是平等的。但是就如同白皮肤似乎更显高贵一样,外向的、合群的性格容易得到认同,内向的、孤独的性格经常遭受排斥。大家认为外向合群才是好性格,甚至连家庭和学校也这样要求,不是吗?你若是像我一样内向孤独,家长和老师就会替你担忧。
我不明白我的性格何以这样,却时时感受到性格给我带来的困扰。当我长大了,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条无名小河,仍然时时逃避喧嚣、嘈杂的人群大河,独自徘徊在偏僻幽隐的文学世界。这是一条幽隐的小河。要是没有这样一条幽隐的小河陪伴,我怀疑自己会疯掉。
虽然来得太迟,但是这一天终于来了,我认可了自己。我不再为着自己的内向孤独感到羞耻,更不会迫使自己做出改变。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来说,相较于外向合群,内向孤独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每当我打开卫星地图查找家乡,总是要寻找大江,寻找那条若隐若现的无名小河。大江包罗万象,胸怀宽广,受到多数人喜欢;小河清澈幽隐,我却对它情有独钟。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仍然愿意做那个形单影只的小河男孩。
实际上大江只是泠江的支流,泠江又是潇水的支流,潇水汇入湘江,注入洞庭湖,而后才能到达长江。
那为什么叫大江呢?在我们那个小小山谷,它是最大的江。它平平缓缓,浅浅宽宽,到处袒胸露怀,多数河段可以提着鞋子 过去。
这样一条江上居然建起一座三拱大桥,为的是把小镇和山脚几个小村连接起来。
我年纪虽小,却是这座大桥建造的见证人。那天我看到好多大人在江心打木桩,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过了一段日子,江上架起密密麻麻的撑子,横的是梁,竖的是桩,弯的是拱,形成一组一组彩虹。大人们就往虹上抬石头,倒水泥浆。我在沙洲上仰望桥顶,大人身后就是蓝天白云,仿若仙人!后来撑子拆了,拱桥更见高大。我来到桥顶,跪在边缘往下看——水往下游流,桥载着我往上游飞呢!
夏天屋里闷热,有人就到拱桥过夜。桥栏又平又直,有两尺宽,睡上去江风习习,都不用摇扇子。我学样往桥栏上躺,耳听着水声,手摸着栏边——底下就是深渊,哪里敢合眼?只得起身离去。
大桥上游一点点的位置有拦河坝和明渠。大桥造起来,明渠被埋在引桥底下,变成暗渠。暗渠适合螺蛳生长,孩子们就进去摸螺蛳。进入暗渠,水面离蓋板只有几寸的距离,我必须蹲着,仰着头,额头擦着盖板,才能让鼻子和嘴巴露出水面,一点一点往前挪移。越往前光线越暗,到拐弯处一丝光线也没有,入口和出口只在想象中,不知何时才能重见天日。更担心上游突然涨大水,一准会淹死在里面!同时满心喜悦,因为脚下踩到螺蛳,手一摸一大把,别的地方哪有这么多!一个螺蛳十二碗汤,镇上人都这么说。用紫苏叶子煮的螺蛳汤,喷喷香,叫人一想起来就流口水。抵不过好奇与美食的双重诱惑,过了几天我又去摸螺蛳,只见大江涨水了,暗渠入口被水淹没,遇阻的水翻着浪花,湍流发出怪兽呜咽一样的声音,直叫人胆战心惊。
拦河坝拦出一个平潭,水齐到大人的腰,孩子们可以游泳,大人们可以泡澡。坝子下游的水齐到孩子们的膝,正适合学狗刨。坝子是钉一排木桩用石头垒起来的,水从坝顶溢出,形成道道小瀑布。坐在坝子下方,让瀑布浇在头上肩上,真是一大享受!若是躲在瀑布后方,隔着水帘看见外边朦胧难辨的人影,听见人们变得古怪的说话声,那就更好玩。
孩子们总不肯老老实实洗澡,要打水仗,水声嘭嘭噗噗,还有笑声、叫声、哭声、骂声,好不热闹。我喜欢用河卵石给父亲磨背,那片宽广坚实的肌肤白日里被阳光镀了一层又一层,被汗水洗了一遍又一遍,又油又滑。我轻轻地磨着背,钦敬和感激充盈着我小小的胸脯。
拱桥下游一里多路,大江纳入一条无名小河,交汇处叫三岔口。三岔
口的水能没过大人头顶,是跳水的好地方,一天到晚扑通扑通声响个不停。
我喜欢三岔口,但是我最终的目的地不是三岔口,而是被众人忽视的小河。孩子们在大江东岸嬉闹着,争相跃入三岔口,在激流中尖叫。而我不声不响地从下游浅滩涉水过去,沿着小河溯流而上。
小河发源于西边的群山,一道又长又高的渡槽飞架在谷口,我们管它叫天桥。小河从天桥底下流出山谷,进入田野,细沙在水流的冲击下形成柔美的曲线,熠熠闪光,如同金沙玉屑。我总是忍不住把细沙捧在手里,可它们一出水就失去光泽,变得平凡无奇。
小河滩的岸上有很多树,形成天然的屏障,我一进去就到达另一个世界,人群被隔开了,喧哗被隔开了,陪伴我的是宁静,是寂寞,同时还有令人愉悦的自在和放松。我踩着布满青苔的卵石漫溯,直到听不见一丁点人声,耳边只有大自然自言自语,这才泡在河里,将身子交给流水,由它浮载着。仰面望着天空,放松每一块肌肉,每一条神经,双耳浸在水中聆听水声,颅腔形成奇妙的共鸣,如同古筝在演奏。此时,我与水是一体的,与天地是一体的,傻傻的蜻蜓会把我的额头和鼻子当成水中凸出的石头,预备在那儿降落。不懂事的小鱼在身边游来游去,用小小的嘴唇撞着我的皮肤,是把我的汗毛当成水草了吗?
性格跟肤色一样,每一种都是平等的。但是就如同白皮肤似乎更显高贵一样,外向的、合群的性格容易得到认同,内向的、孤独的性格经常遭受排斥。大家认为外向合群才是好性格,甚至连家庭和学校也这样要求,不是吗?你若是像我一样内向孤独,家长和老师就会替你担忧。
我不明白我的性格何以这样,却时时感受到性格给我带来的困扰。当我长大了,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条无名小河,仍然时时逃避喧嚣、嘈杂的人群大河,独自徘徊在偏僻幽隐的文学世界。这是一条幽隐的小河。要是没有这样一条幽隐的小河陪伴,我怀疑自己会疯掉。
虽然来得太迟,但是这一天终于来了,我认可了自己。我不再为着自己的内向孤独感到羞耻,更不会迫使自己做出改变。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来说,相较于外向合群,内向孤独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每当我打开卫星地图查找家乡,总是要寻找大江,寻找那条若隐若现的无名小河。大江包罗万象,胸怀宽广,受到多数人喜欢;小河清澈幽隐,我却对它情有独钟。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仍然愿意做那个形单影只的小河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