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技能,加强历史教学中人文关怀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怎样才叫人文主义意义呢?是所需要世俗人生的意义和感悟生活的幸福,也就是说是对整体观念的一个肯定,这里面包含了个体的存在、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以及个体的价值等。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的发展。第一,要关爱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第二,关注社会、关注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人文主义 和谐师生 关注社会 关注自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053-01
  所谓的人文精神,所指的主要核心就是人文主义。这就需要通过两方面来分析,狭义上所指的就是一切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一种思想学说。然而从广义上来分析,人文主义所指的就是思想实质确定人的最严以及人生价值的新观念。是所需要世俗人生的意义和感悟生活的幸福,也就是说是对整体观念的一个肯定,这里面包含了个体的存在、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以及个体的价值等。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有两部分购成,一个是通过客观教材;另一个是通过主观活动。接下来我们先了解一下在历史教材中怎么样体现人文关怀的。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当时社会大变革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思想家们探讨治国治民的理论,研究国家的产生与形成,探索宇宙人类的起源。总之,对世界社会和人生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儒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孔子。孔子一生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主张以礼治国,维护国君在诸侯国中的绝对权威。他的学说主要集中在《论语》一书中。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和“仁”,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孔子说:“务名主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注重人事与政治,可见孔子学说是以人为本的学说。
  战国时代,孟子、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大丈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发挥了孔子“德治”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并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天人关系上,荀子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承认客观规律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并深入探讨了“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礼”。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的发展
  西文广义上的“人文主义”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正是由于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惊世骇俗之言,才吸引着人们对人自身的高度关注。正是有了这种对人自身的关注,苏格拉底才会将德尔斐神庙上的铭文“认识你自己”变为自己的哲学主题,并为了维护人的尊严和荣誉,不惜将自己的生命祭奠于真理的殿堂上。也正是有了这种对人本身的重视,才会有斯多亚学派所主张的从平等思想的问世。如此种种,都是古典时期人本思潮的兴起、人文主义精神产生的具体表现。中世纪后期,人们再次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封建等级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继之,作为人文主义运动在教会内部表现的宗教改革运动,引导了天主教在西方统治的最后崩溃。而18世纪的启蒙运动则高举理性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是文艺复兴开启的反对封建反教会斗争发展的新高潮与新阶段。
  3 教材中的人文关怀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呢
  3.1 要关爱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卢梭在他的《爱弥尔》中阐述了他的教育观,在他看来,培养自然的人,就是要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以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秩序为基础,让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应当让儿童自由自在地生活,只要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想他喜欢做的事,因为自由是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虽然他的想法有些偏激,但却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应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分数取人。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教师要从世界观的形成、知识增长、能力培养、身心发展、行为养成等方面以身作则全面倡导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健康发展。
  3.2 关注社会、关注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也在不断的提高,人类的智慧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在这同时,又面临着更重大的问题就是,人口在不断地增长,资源也在过度的消耗中,环境严重受到污染以及破坏,这种现状正在日益的扩大中,从而也成为了全球性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危害着全球人类的生存问题。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人类认识到必须努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当今社会道德不断滑坡这个现象应引起我们关注。我们应把德育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热爱家人、朋友、热爱自然,享受生活。
  历史教学呼唤着人文的阳光,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悟人文精神贯穿着我们生命、生活的全部。让他们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祖国、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论述了现代科学的结构整体性、层次性和立体性特点,介绍了现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科学一技术一生产一体化;现代科学重视教育发展;加速培养科技人才;现代科学发展趋向于全球化、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