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无血切肝术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科主任杨甲梅教授在中国工程院吴孟超院士指导下,自2006年以来,率先突破传统肝脏手术难题,开展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无血切肝术。至今已完成肝脏手术153例,术中出血由传统肝切除术平均每例580毫升,下降到每例290毫升,无一例术中大出血,绝大部分患者术中不需要输血。
杨甲梅教授的做法是,在显露右肝静脉和中肝静脉之间的间隙后,用长弯剪打开肝下腔静脉前壁的腹膜,使用长弯钳分离肝下腔静脉与肝组织,直至血管钳尖端从右肝静脉与中肝静脉根部之间穿出。然后将两根长约30厘米浸过石蜡的弹力提拉带经肝后隧道向下拉出,一根提拉带尾端由肝膈面向前下绕置于肝预切处,收紧头尾端后打结,以阻断对侧残肝的交通支血管出血;另一根尾端由患侧肝静脉侧后方向下绕过,与头端对应,用蚊式钳夹紧,以阻断患侧肝静脉和肝短静脉。阻断顺序为先阻断单侧入肝血流,再阻断左右肝之间的交通支血管,最后阻断肝静脉和肝短静脉。以吴孟超为首的专家组认为,这项新技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出血量,减轻肝功能损害。
老药新用保护肾功能
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必须要使用对比剂。但目前所有的对比剂都有肾毒性,由此造成的急性肾损害又称为对比剂肾病。这种急性肾损害多发生于患者血管内注射对比剂48~72小时内,尤其多见于原有肾脏疾病的患者。随着对比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比剂肾病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原因。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病研究所李广平教授率领的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老药”普罗布考可以保护肾脏功能。他们在2007年开始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化临床研究中,对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205名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普罗布考组和对照组。研究发现,同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普罗布考,每天两次,每次500毫克,具有保护‘肾功能,减轻对比剂肾病的作用。相关论文已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据了解,普罗布考作为抗氧化剂,广泛用于动脉硬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此前国际上还没有普罗布考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临床试验。
分子成像捕捉乳腺癌的蛛丝马迹
分子影像学上个世纪90年代诞生于美国,是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过程进行的无创性实时成像,可在机体尚未出现形态学变化前对疾病作出准确诊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申宝忠教授领衔完成的“恶性肿瘤的分子成像研究”,揭示了乳腺癌发生时细胞、亚细胞、基因分子水平上的改变和奥秘,为乳腺癌的早诊早治提供了可靠基础,荣获黑龙江省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申宝忠教授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乳腺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他们利用近红外线荧光标记的EGFr分子探针对肿瘤细胞的高度特异性,对早期不能被现有检查手段发现但高度可疑的淋巴结进行活体成像,可以及时锁定肉眼无法判断的小病灶,大大提前了乳腺癌的诊断时间,使之在尚未形成肿块前就能发现。
课题组通过实验证实,如果没有新生血管形成,乳腺癌在达到1~2毫米后将不再增大;只要早期截断肿瘤的供应血管,乳腺癌病灶将会饿死。因此,评价肿瘤血管新生并采取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微创栓塞治疗难治性脑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瘤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动眼神经麻痹等症状为主。由于病变临近脑干,治疗十分棘手,被称为难治性脑动脉瘤。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医师李佑祥教授等人采取微创介入技术,使难治性脑动脉瘤栓塞手术变得安全,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大为提高。
李佑祥教授等人根据患者载瘤动脉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导引微导管,在影像透视下送至颅内动脉瘤附近的满意位置后,采用钨丝游离弹簧圈、可控弹簧圈或辅以球囊、支架进行栓塞治疗。目前已治疗大脑后动脉瘤患者63例,栓塞动脉瘤64个。其中有18例、19个动脉瘤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弹簧圈动脉瘤囊内填塞技术,45例行局部麻醉弹簧圈载瘤动脉闭塞术。随访发现,除1例患者术后次日因动脉瘤破裂死亡和1名患者遗留一侧肢体麻木外,其他患者栓塞病变均获得成功,无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在治疗数量和治疗效果上,都名列世界前茅。
李佑祥教授说,术前术中对患者局部侧支血运循环与代偿情况的准确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足量规范的抗凝与适当的溶栓治疗。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科主任杨甲梅教授在中国工程院吴孟超院士指导下,自2006年以来,率先突破传统肝脏手术难题,开展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无血切肝术。至今已完成肝脏手术153例,术中出血由传统肝切除术平均每例580毫升,下降到每例290毫升,无一例术中大出血,绝大部分患者术中不需要输血。
杨甲梅教授的做法是,在显露右肝静脉和中肝静脉之间的间隙后,用长弯剪打开肝下腔静脉前壁的腹膜,使用长弯钳分离肝下腔静脉与肝组织,直至血管钳尖端从右肝静脉与中肝静脉根部之间穿出。然后将两根长约30厘米浸过石蜡的弹力提拉带经肝后隧道向下拉出,一根提拉带尾端由肝膈面向前下绕置于肝预切处,收紧头尾端后打结,以阻断对侧残肝的交通支血管出血;另一根尾端由患侧肝静脉侧后方向下绕过,与头端对应,用蚊式钳夹紧,以阻断患侧肝静脉和肝短静脉。阻断顺序为先阻断单侧入肝血流,再阻断左右肝之间的交通支血管,最后阻断肝静脉和肝短静脉。以吴孟超为首的专家组认为,这项新技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出血量,减轻肝功能损害。
老药新用保护肾功能
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必须要使用对比剂。但目前所有的对比剂都有肾毒性,由此造成的急性肾损害又称为对比剂肾病。这种急性肾损害多发生于患者血管内注射对比剂48~72小时内,尤其多见于原有肾脏疾病的患者。随着对比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比剂肾病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原因。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病研究所李广平教授率领的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老药”普罗布考可以保护肾脏功能。他们在2007年开始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化临床研究中,对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205名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普罗布考组和对照组。研究发现,同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普罗布考,每天两次,每次500毫克,具有保护‘肾功能,减轻对比剂肾病的作用。相关论文已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据了解,普罗布考作为抗氧化剂,广泛用于动脉硬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此前国际上还没有普罗布考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临床试验。
分子成像捕捉乳腺癌的蛛丝马迹
分子影像学上个世纪90年代诞生于美国,是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过程进行的无创性实时成像,可在机体尚未出现形态学变化前对疾病作出准确诊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申宝忠教授领衔完成的“恶性肿瘤的分子成像研究”,揭示了乳腺癌发生时细胞、亚细胞、基因分子水平上的改变和奥秘,为乳腺癌的早诊早治提供了可靠基础,荣获黑龙江省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申宝忠教授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乳腺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他们利用近红外线荧光标记的EGFr分子探针对肿瘤细胞的高度特异性,对早期不能被现有检查手段发现但高度可疑的淋巴结进行活体成像,可以及时锁定肉眼无法判断的小病灶,大大提前了乳腺癌的诊断时间,使之在尚未形成肿块前就能发现。
课题组通过实验证实,如果没有新生血管形成,乳腺癌在达到1~2毫米后将不再增大;只要早期截断肿瘤的供应血管,乳腺癌病灶将会饿死。因此,评价肿瘤血管新生并采取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微创栓塞治疗难治性脑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瘤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动眼神经麻痹等症状为主。由于病变临近脑干,治疗十分棘手,被称为难治性脑动脉瘤。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医师李佑祥教授等人采取微创介入技术,使难治性脑动脉瘤栓塞手术变得安全,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大为提高。
李佑祥教授等人根据患者载瘤动脉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导引微导管,在影像透视下送至颅内动脉瘤附近的满意位置后,采用钨丝游离弹簧圈、可控弹簧圈或辅以球囊、支架进行栓塞治疗。目前已治疗大脑后动脉瘤患者63例,栓塞动脉瘤64个。其中有18例、19个动脉瘤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弹簧圈动脉瘤囊内填塞技术,45例行局部麻醉弹簧圈载瘤动脉闭塞术。随访发现,除1例患者术后次日因动脉瘤破裂死亡和1名患者遗留一侧肢体麻木外,其他患者栓塞病变均获得成功,无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在治疗数量和治疗效果上,都名列世界前茅。
李佑祥教授说,术前术中对患者局部侧支血运循环与代偿情况的准确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足量规范的抗凝与适当的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