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造就精彩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应成为每位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找到自信
  教师的欣赏可以让学生找到自信,走向成功。记得去年的体育课中,在刚接手的四(4)班里,有一叫小甲的男生是从一年级到现在出了名的“皮客”。反正在以前的课中坐冷板凳是他的“专利”。当别的孩子在学技能的时候,他因为要调皮捣蛋,所以就让他在边上“自顾自”;当别的孩子在做游戏的时候,他只有在边上看的份,没有参与的份。惧于他的“小有名气”,所以在第一堂的课中我是权衡再三,才决定让他跟着“大部队”走的。在学习技能时,我没有把他叫出来,而是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起参与练习。我发现原本已打算坐“冷板凳”的他,好象觉得特别奇怪。在课中不时的用他那好奇的小眼睛“瞄我”。我也用我那“尊重和鼓励”的眼神回敬他。看到老师如此关注他,他好像重拾了信心。学起来特带劲。我发现那孩子的接受能力特强,就是自控力有点差。于是我就时不时的给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在练习后,我还当众表扬了他,长大懂事,学习认真了。一学期下来,那孩子现在已是我课中的好助手了。听其他老师讲,他现在在其它的课中也比以前乖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了。
  二、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如阳光,爱似春风。在我所带的田径队中,有一运动员在刚进队时整个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一开始我真的有点想开除他的冲动,说骂都不行。光带他一个付出的精力要抵上其他的2-3个了。后来我从他班主任那里打听到,那孩子从小就缺乏爱,父母对他是漠不关心,所以学习成绩也是班里倒数一二的。他现在也自暴自弃,在他看来,反正老师是不会喜欢他的。我想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话,那孩子的前途将是一片黑暗,不行,我得挽救他。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我就特别注意他。有一次他早饭没吃就来训练,被我发现了,就专门为他买了汤包让他边上吃。在一次训练中,我发现他的腿上多了一块橡皮膏,而且里面在渗血水出来。于是马上把他叫过来,才发现原来他昨晚在贪玩时不小心在石头上磕破的,为了避免父母的打骂自己就随便剪了一块橡皮膏把伤口贴住了。我连忙把伤口上的橡皮膏撕掉,由于伤口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现在给被他乱贴膏药,已经开始发炎了。于是我马上去药店里买了一瓶消炎药水和一些消炎药粉。然后给他及时的处理了伤口。还特地嘱咐他,这几天暂停沐浴和训练。回家时,我又特地帮他叫了一辆三轮车,让他把自行车放在三轮车上一起带回家。我看到当时的他眼里噙着泪水。自从那次以后,他跟我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有什么不开心或开心的事情他总会来找我。现在他已经被市体校特招去了。
  三、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他们自信的方法
  1、学会赏识自我。我经常用赏识的目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有原则的、艺术的表扬调动他们内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星期五无批评日”和召开班队讨论会“说说我的优点”或“说说他的优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他们始终感到“我能行”。
  2、学会鼓励成功。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特别是注意鼓励学困生,对他们身上哪怕微小的闪光点,也要及时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迈开自信的脚步。
  3、学会自我暗示。针对自己自信心不足的弱点,选择与自信心有关的名言警句或有激励作用的语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暗示和勉励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心,敢于面向困难,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四、设立适中的目标,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学会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让他跳一跳就能想办法摘下树上的果子,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果子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只是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学习和生活中总做得不好的学生,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不断失去自信,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要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格外关心。
  五、尊重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倾听。当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时,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只需要静静地倾听学生陈述问题,让提问者感受到关注,尊重和信任。倾听营造了一种融洽、恬静的课堂氛围,倾听能使听者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
  2、评价。倾听别人发言,然后评论就是一个接受信息,然后输出信息的过程,针对学生的提问后,需要评一评,说一说。教师应有的放矢的点评,评价提问的角度、深度、表述和创意等,让评价成为一种引导,引导学生提问。教师也可把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互相评价,掌握评价的科学方法,公正客观的态度,委以准确的表达。这样做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发问的能力。
  六、善待学生的过失,是重树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小学生年小不更事,对是非黑白不是很明确,犯点小错是经常的事。也可以这样理解,犯点小错是小学生的正常,不犯点小错反而不正常。所以,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要以包容的胸怀,善待学生的过失,诚恳地指出小学生的不对,让他们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不应随意地责骂和讽刺,否则会打击学生尝试和创造的勇气,变得胆小而不敢有所作为和突破,会打击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对学生的自信更是重大打击。同时,学生犯点小错时,也正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良机,在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因此明白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知道了应该怎么做才是好,对学生自信心的重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突出了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笔者着眼于此,由一根竹竿突发奇想,给孩子们带来一节丰富而有趣的《合作跑》的实践课。  一、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的主教材内容是合作跑,是水平三跑的教学单元中一個知识点。围绕《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精神,本节课的目标是这样定义的。(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合作跑的方法,通过多种练习来提高学生合作跑的意识
实施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环节,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活力、有思想、有创新的符合当前社会生活需要的新一代接班人,是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但放眼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学生循规蹈矩地坐着,麻木呆滞地看着,机械被动地举手,一板一眼地回答的局面,师生之间只存在单向的知识灌输,而缺乏和谐的情感交流。这种状况对小学教育,尤其是对英语这种语言类学科的教学非常不利,因此,创新方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还英语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很想知道,课堂中的学生会有怎样的心理?他们在课堂上是不是真的在“混日子”?因此,我设计了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本校1至5年级近200名学生进行了不具名问卷调查,了解了有关品德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心理。  一、调查分析  1、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品德课的,课文内容本身的丰富、生动、有趣吸引了孩子。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品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以品德课赢得孩子的心是有良好的基础
“空白”,原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品形神兼备、虚实相映,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思维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作者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在进行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时,有意地在字里行间或文章的结尾处留下许多有发挥想象余地的情节、情感或思维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想象。这些空间,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空白”。挖掘并填补这些艺术的空白,不但可以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突出,而且能
现代社会经济文化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关注新闻媒体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刚踏入职场社会的年轻人表现出一种无法适应的心理状态,甚至产生了一些消极悲观的行为。这种现象说明了当今青年人心理素质的不稳定性和心理成熟的滞后性。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在各阶段的实际教育中仍然没有真正重视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建立及发展。学龄时期儿童的健康心理会对今后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打下一个牢固的根基。小学美术教育是促进人
一、以生为本,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所谓“以生为本”,就是改变古诗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