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中央一系列更加具体、详细措施的出台,中国恢复经济的步伐走得越来越稳健。中国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已经不能简单地说是4万亿,而是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全方位推动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恢复经济的思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恢复经济的关键时期,“信心”加“办法”一定能使中国经济的恢复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联合商报》:面对强大的金融风暴,中国要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最早复苏和振兴起来,“信心”是关键。光有信心还不行,还要有办法。国家对产业链长,对国民经济影响深远的重点行业,制定了振兴规划。您觉得加快长产业链的振兴在恢复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在全方位恢复经济的“办法”中,能够给予我们“信心”的动力又是什么?
刘元春:国家对产业链长、对国民经济有深远影响的行业制定调整与振兴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长产业链的快速恢复有助于缓解终端需求的困境,包括中国的出口与消费。长产业链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加强对此的调整与规划可以有效的降低可能发生的产业链条断裂的风险。
在全方位恢复经济动力的过程中,“信心”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从目前来看,短期内能使大家看到及时有效的办法出台,中期内能让大家看到政府行动的迅速,长期内能够对未来做长远的战略规划,这就是我们“信心”的来源,是从根本上给予我们“信心”的动力。
国家出台的一揽子计划使宏观政策更加详细、更加丰满。中国必将在“信心”的带动下、在具体措施的引领下快速的恢复经济,相信中国经济的恢复能力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联合商报》:有专家分析,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依靠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之后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虽然面临更多的困难,但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您认为与当前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高科技产业,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扮演着什么角色?
刘元春:科技兴国是基本定位。大力发展与当前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高科技产业是走强国之路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中国经济的关键转型时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但是要符合当前的基本国情与市场形势。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上,我认为应该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企业顺应市场规律,依靠自身的发展壮大开发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对高科技企业加以扶持。
国家对此非常重视,提前进行了科学技术中长期规划中与当前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重点项目,以此作为科技支撑。另外,在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对国有资本进行引导,还要鼓励民营资本在此期间发挥其优势,更大程度的为民营企业打开大门,让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共同推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符合经济转型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应该振兴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联合商报》:4万亿投资的大手笔不仅彰显了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经济的新形象,更昭示着一种普世价值:和谐。这一点从“国十条”的10个关键词中可见一斑:安居工程、农村建设、基础建设、文教卫生、生态建设、自主创新、灾后重建、居民收入、企业减负、金融支持。如果说这一历史罕见的大规模投资,是在“救火”,那么您认为此投资在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上有怎样的影响?
刘元春:在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发生以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拯救经济,大规模的投资即有短期内抑制经济衰退的效果,也包含了长期战略上的规划,这不仅仅是一种“救火”行为。我很同意问题中提到的在措施中体现“和谐”。“国十条”中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资,都是符合长期发展的需求,并且有利于长期的发展。从长远来看,4万亿的投资提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关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布局上,可以说此次经济危机催生的一系列措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危机中,中国也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到来,振兴经济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态。
经济危机之后的恢复发展,是中国经济非常关键的时期,关键时期自然要有关键措施的推动,还是上面提到的,“信心”是前提,“措施”是动力。
《中国联合商报》:面对强大的金融风暴,中国要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最早复苏和振兴起来,“信心”是关键。光有信心还不行,还要有办法。国家对产业链长,对国民经济影响深远的重点行业,制定了振兴规划。您觉得加快长产业链的振兴在恢复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在全方位恢复经济的“办法”中,能够给予我们“信心”的动力又是什么?
刘元春:国家对产业链长、对国民经济有深远影响的行业制定调整与振兴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长产业链的快速恢复有助于缓解终端需求的困境,包括中国的出口与消费。长产业链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加强对此的调整与规划可以有效的降低可能发生的产业链条断裂的风险。
在全方位恢复经济动力的过程中,“信心”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从目前来看,短期内能使大家看到及时有效的办法出台,中期内能让大家看到政府行动的迅速,长期内能够对未来做长远的战略规划,这就是我们“信心”的来源,是从根本上给予我们“信心”的动力。
国家出台的一揽子计划使宏观政策更加详细、更加丰满。中国必将在“信心”的带动下、在具体措施的引领下快速的恢复经济,相信中国经济的恢复能力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联合商报》:有专家分析,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依靠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之后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虽然面临更多的困难,但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您认为与当前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高科技产业,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扮演着什么角色?
刘元春:科技兴国是基本定位。大力发展与当前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高科技产业是走强国之路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中国经济的关键转型时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但是要符合当前的基本国情与市场形势。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上,我认为应该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企业顺应市场规律,依靠自身的发展壮大开发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对高科技企业加以扶持。
国家对此非常重视,提前进行了科学技术中长期规划中与当前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重点项目,以此作为科技支撑。另外,在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对国有资本进行引导,还要鼓励民营资本在此期间发挥其优势,更大程度的为民营企业打开大门,让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共同推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符合经济转型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应该振兴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联合商报》:4万亿投资的大手笔不仅彰显了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经济的新形象,更昭示着一种普世价值:和谐。这一点从“国十条”的10个关键词中可见一斑:安居工程、农村建设、基础建设、文教卫生、生态建设、自主创新、灾后重建、居民收入、企业减负、金融支持。如果说这一历史罕见的大规模投资,是在“救火”,那么您认为此投资在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上有怎样的影响?
刘元春:在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发生以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拯救经济,大规模的投资即有短期内抑制经济衰退的效果,也包含了长期战略上的规划,这不仅仅是一种“救火”行为。我很同意问题中提到的在措施中体现“和谐”。“国十条”中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资,都是符合长期发展的需求,并且有利于长期的发展。从长远来看,4万亿的投资提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关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布局上,可以说此次经济危机催生的一系列措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危机中,中国也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到来,振兴经济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态。
经济危机之后的恢复发展,是中国经济非常关键的时期,关键时期自然要有关键措施的推动,还是上面提到的,“信心”是前提,“措施”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