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博客的定义很多,但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佩姬·努南(PeggyNoonan)的解释颇具代表性:“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且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根据这个定义,本文所述的博客仅指能够体现独特观点、视角和想法的言论网站。因此,虽然新浪等商业门户网站竞相邀请了影视艺术、文化传媒界的众多名人,请他们撰写博客,但那些影视明星们的网络日记不在本文的叙述之列。
愿意在网络中发言,并能以观点和看法的深刻取胜的,大都是各行各业在理论和实务方面卓有成效的名人,尤其是公共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中一种相对突出的文化表征。在通常情况下,这类知识分子更加强调自身的公共化伦理使命,并以积极的姿态随时随地地将自己纳入公共化的现实领域,为建立一种自由公正、合理合法的现代文明秩序而努力。他们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同时还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他们进入博客写作的行列,提升了博客的整体素质和品味,也更能满足受众对博客的期待。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在网上阅读博客已经不再满足于获得一些大众化、表层化的信息。渴望独家视角、专业剖析、深度挖掘的信息已经成为他们对博客的普遍要求。网络媒体拥有全新技术手段,能够在技术上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向受众提供全方位深度信息。遗憾的是,由于博客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公众对它知之甚少,一些在传统知识氛围中发挥作用的知识分子更是不知道它的存在。博客在相当程度上还留恋在IT和媒介精英的圈子里,并苦苦不能自拔,有时候竟然以维护博客纯洁性的理由,排斥其他行业的人员加入博客写作,因此其影响自然有限。
公共知识分子纷纷建立自己的博客则是对这种情况的全面改观。博客既然是自由撰写的,所以他们就不可能像媒体的记者一样,只要媒体需要,擅长不擅长的内容都去涉及。他们只会去写自己了解、熟悉、擅长的事情。他们的写作是从专业角度谈看法,因此其独到性和深度往往是媒体记者无法企及的。他们的写作绝对不只是针对自我的处境,而是针对社会群体性的处境,是直面现代社会在文明程度上的进步性,他们是在拷问中将问题引向深入,在质疑中揭开问题的真相,在明确的伦理化诉求中告诉人们努力的方向。
公共知识分子不仅要向社会提供值得信赖的观念和思想,而且要唤醒那些在平民社会中被日益腐蚀麻痹的心灵,让它由异化变为正常。当公众逐渐变得善于思考而不是盲从时,公共知识分子自身的存在价值才真正地得到了体现。公共知识分子要发挥启蒙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思想怎样到达公众?
大众传媒是沟通二者的最主要的桥梁,但是,它具有天然的局限性。由于传统媒体在版面、时间上的限制,公共知识分子的观点不可能得到全面系统的传播,有时候记者甚至对他们的观点断章取义以至于歪曲了原意。
一些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媒体因为尽可能地刊登具有批判精神和知名度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言论而受到公众欢迎,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但是因为违反了某些宣传纪律和新闻政策,这些媒体受到制裁和处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敢于刊登公共知识分子们具有批判锋芒文章的传统大众媒体是少之又少。相比之下,网络言论的自由度比传统媒体大得多,公共知识分子在传统媒体上不能说的话,登上博客的讲台,可以向公众敞开心怀。
另外,传统大众媒体的反馈机制不太完善,公共知识分子针对某个问题发表的见解,到底在公众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公众对他们的看法还有哪些疑惑不解之处?他们的看法离公众的实际情况有何偏差?公共知识分子对这些问题都无从知晓,或知之甚迟。而博客实时互动的功能排除了他们与公众在双向交流上的障碍。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它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互联网在知识传承、教育普及方面的作用将大为显现。博客的本质就是“共享”和“学习”,这正好契合了公共知识分子的使命,他们可以借助网络给他们提供的海量版面,以博客的形式自由、自主地表达对公众话题的关心,同时,博客就是自己的网络虚拟世界中的“固定房间”,随时向公众敞开大门连续完整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并且在第一时间能产生效果,无误解之遗憾,也无歪曲之担忧。
《中国博客宣言》曾经大告天下:博客的出现,“使我们在互联网世界,第一次有了知识积累和文化指向。使人类由粗放的数字化生存,过渡为个人化的精确的目录化生存。‘博客’不是博士,但他们是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他们的渊博不是体现在封闭的内涵,而是体现在他们奉献的外延。”我更认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加入,才使博客突破专业的樊篱,从IT界、传媒界、营销界扩大到更广泛的范围,才使这种带有隆重理想主义色彩的宣言有了实现的可能。
新浪、TOM和搜狐等商业门户网站邀请文化名人撰写博客,社会褒贬不一,更多人认为它就是一场纯粹的商业炒作,并对它能否真正带来商业利益持悲观态度。不管怎样,博客大赛至少给知识分子们进行了一次博客知识的普及。
博客的普及是第一步的工作,也是发挥作用的前提,其效果也许并不能在一时显现出来。但我相信,只要博客能在他们当中扎下根,并通过他们链接给更多的人,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在其中诞生对公众产生重大影响的博客,我想,那时的博客宣言完全可以更洪亮,更有说服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愿意在网络中发言,并能以观点和看法的深刻取胜的,大都是各行各业在理论和实务方面卓有成效的名人,尤其是公共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中一种相对突出的文化表征。在通常情况下,这类知识分子更加强调自身的公共化伦理使命,并以积极的姿态随时随地地将自己纳入公共化的现实领域,为建立一种自由公正、合理合法的现代文明秩序而努力。他们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同时还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他们进入博客写作的行列,提升了博客的整体素质和品味,也更能满足受众对博客的期待。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在网上阅读博客已经不再满足于获得一些大众化、表层化的信息。渴望独家视角、专业剖析、深度挖掘的信息已经成为他们对博客的普遍要求。网络媒体拥有全新技术手段,能够在技术上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向受众提供全方位深度信息。遗憾的是,由于博客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公众对它知之甚少,一些在传统知识氛围中发挥作用的知识分子更是不知道它的存在。博客在相当程度上还留恋在IT和媒介精英的圈子里,并苦苦不能自拔,有时候竟然以维护博客纯洁性的理由,排斥其他行业的人员加入博客写作,因此其影响自然有限。
公共知识分子纷纷建立自己的博客则是对这种情况的全面改观。博客既然是自由撰写的,所以他们就不可能像媒体的记者一样,只要媒体需要,擅长不擅长的内容都去涉及。他们只会去写自己了解、熟悉、擅长的事情。他们的写作是从专业角度谈看法,因此其独到性和深度往往是媒体记者无法企及的。他们的写作绝对不只是针对自我的处境,而是针对社会群体性的处境,是直面现代社会在文明程度上的进步性,他们是在拷问中将问题引向深入,在质疑中揭开问题的真相,在明确的伦理化诉求中告诉人们努力的方向。
公共知识分子不仅要向社会提供值得信赖的观念和思想,而且要唤醒那些在平民社会中被日益腐蚀麻痹的心灵,让它由异化变为正常。当公众逐渐变得善于思考而不是盲从时,公共知识分子自身的存在价值才真正地得到了体现。公共知识分子要发挥启蒙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思想怎样到达公众?
大众传媒是沟通二者的最主要的桥梁,但是,它具有天然的局限性。由于传统媒体在版面、时间上的限制,公共知识分子的观点不可能得到全面系统的传播,有时候记者甚至对他们的观点断章取义以至于歪曲了原意。
一些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媒体因为尽可能地刊登具有批判精神和知名度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言论而受到公众欢迎,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但是因为违反了某些宣传纪律和新闻政策,这些媒体受到制裁和处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敢于刊登公共知识分子们具有批判锋芒文章的传统大众媒体是少之又少。相比之下,网络言论的自由度比传统媒体大得多,公共知识分子在传统媒体上不能说的话,登上博客的讲台,可以向公众敞开心怀。
另外,传统大众媒体的反馈机制不太完善,公共知识分子针对某个问题发表的见解,到底在公众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公众对他们的看法还有哪些疑惑不解之处?他们的看法离公众的实际情况有何偏差?公共知识分子对这些问题都无从知晓,或知之甚迟。而博客实时互动的功能排除了他们与公众在双向交流上的障碍。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它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互联网在知识传承、教育普及方面的作用将大为显现。博客的本质就是“共享”和“学习”,这正好契合了公共知识分子的使命,他们可以借助网络给他们提供的海量版面,以博客的形式自由、自主地表达对公众话题的关心,同时,博客就是自己的网络虚拟世界中的“固定房间”,随时向公众敞开大门连续完整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并且在第一时间能产生效果,无误解之遗憾,也无歪曲之担忧。
《中国博客宣言》曾经大告天下:博客的出现,“使我们在互联网世界,第一次有了知识积累和文化指向。使人类由粗放的数字化生存,过渡为个人化的精确的目录化生存。‘博客’不是博士,但他们是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他们的渊博不是体现在封闭的内涵,而是体现在他们奉献的外延。”我更认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加入,才使博客突破专业的樊篱,从IT界、传媒界、营销界扩大到更广泛的范围,才使这种带有隆重理想主义色彩的宣言有了实现的可能。
新浪、TOM和搜狐等商业门户网站邀请文化名人撰写博客,社会褒贬不一,更多人认为它就是一场纯粹的商业炒作,并对它能否真正带来商业利益持悲观态度。不管怎样,博客大赛至少给知识分子们进行了一次博客知识的普及。
博客的普及是第一步的工作,也是发挥作用的前提,其效果也许并不能在一时显现出来。但我相信,只要博客能在他们当中扎下根,并通过他们链接给更多的人,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在其中诞生对公众产生重大影响的博客,我想,那时的博客宣言完全可以更洪亮,更有说服力。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