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营业绩考核是国资委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监管途径。我国对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主要是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EVA)。2016年12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国资委第33号),突出经济增加值考核。本文通过追溯EVA概念的起源,分析EVA与传统会计利润的区别、EVA考核的关键驱动因素,结合EVA考核在我国央企的应用现状,探讨EVA绩效评价的效果,提出两点相关思考,以期为EVA考核在我国央企绩效评价中发挥更科学、合理、有价值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EVA);利润总额;绩效评价;资本成本
引言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相匹配,财务战略目标是通过资本的配置与使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的实现通过资本增值来体现,资本增值的表现之一就是经济增加值。20世纪80年代,有财务咨询公司研究表明,公司剩余收益变化与其股票市值变化存在高度相关性,剩余收益作为绩效评价指标开始逐渐普及。在1982年,剩余收益被Stern Steward咨询公司重新设计命名为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并将EVA注册为商标。
一、EVA与传统会计利润的区别
企业在评价经营状况时通常采用的是利润总额或净利润,传统会计利润只考虑了有息负债部分成本,对于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未予考虑,通常情况下传统会计利润的结果较经济增加值要高。
经济增加值,是指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全部投入资本的成本后的剩余收益。这里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是衡量企业的经营盈利情况,指调整后的净营业利润,即税后净利润加上利息支出、非经常性、应予资本化费用后得到的税后利润。全部投入资本的成本反映的是企业持续投入资本所占用的资本成本。即平均资本占用乘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平均资本占用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不包括无息流动负债,根据企业经营实际情况调整项还包括:研发支出、在建工程、资产减值损失、递延所得税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按照国资委印发的《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中规定原则上为5.5%,不同行业略有调整,且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三年保持不变。
盈利企业净利润通常为正值,当扣除投入资本成本后,EVA结果为正,表明企业价值持续增加;而EVA结果为负,则表明企业价值被损毁。
二、EVA考核的关键驱动因素
EVA是基于剩余收益理论发展而来,其关键驱动因素为税后净营业利润、平均资本占用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一)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是以经济利润概念为基础,对不符合这一理念的因素都要剔除,对于不同行业差异导致对经济利润的理解不同进而调整因素不同,影响到调整后的结果。
(二)合理的资本占用额会对企业EVA指标造成影响,规模、效益相近两个企业,若一个企业闲置无效资产、应收账款较多,则直接影响EVA结果。
(三)资本成本率因不同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资本成本率差之毫厘,EVA结果将谬之千里。
这些指标的控制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补”紧密关联。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每一环节都需财务管理者认真分析,合理控制。
三、EVA考核在我国央企的应用现状
有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有些集团企业资本成本率直接采用国资委核定的5.5%资本成本率,未根据成员单位所在的行业、风险等特征设定资本成本率,造成各成员企业对自身在集团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职能理解不清,不利于加强管理;有些集团公司参照国资委的资产成本率,区分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确定不同的资本成本率;有的公司有针对性的对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EVA指标考核权重;还有的集团公司非常重视EVA考核工作,组建专门团队规划和设计,但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并未全面开展EVA业绩评价。
我国推行EVA考核由来已久,而真正实施推广也是近些年才逐渐开始,在央企实施EVA绩效评价,让企业负责人在经营中植入资本成本概念,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及时回收应收账款,去除滞压库存,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经营越来越良性发展,避免企业经营者盲目扩张造成的资源浪费,低效投入。
四、EVA绩效评价的效果
(一)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高。
根据EVA的构成要素可以细分为资产周转率、资产报酬率等指标。资金回收、去滞压库存与这些指标息息相关,所以要想实现EVA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努力提高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报酬率指标。
(二)合理使用财务杠杆,企业资本结构优化。
通过测算EVA,企业会优化资产结构,在财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财务杠杆,维持有竞争力的资本成本率,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
(三)目标趋向一致,实现股东财富保值增值。
通过EVA绩效评价,可以将经营管理者与所有人的目标趋向一致,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共同目标而奋斗。企业管理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制定、执行EVA管理体系时,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管理节奏,以使企业与市场频率保持一致。EVA价值创造越多,管理者回报越高,目标越趋同,最终实现股东财富保值增值。
(四)提升企业价值,优化资源配置。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税后净经营利润越大,EVA指标越高。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投资进行有效管理,充分考虑投资成本,把不具投资价值和非核心业务进行剥离,有学者研究表明EVA考核确实提升了企业价值,并且这种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抵制企业过度投资而影响的。加大核心业务领域投资,合理规划投资项目组合,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
五、EVA考核的相关思考
(一)EVA考核权重的设计
EVA权重的设计过低,容易导致EVA实施较难具有执行力,使大家对其重视程度降低;过高则又可能因为资本成本率及调整项目因行业、企业各自不同情况影响可比性,甚至影响管理者积极性,所以,权重的设计也应根据行业分类及差异,设计合理。
(二)资本成本率的设置
EVA考核中资本成本率的设置直接影响EVA的高低,影响指标的准确性。 2016年12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考核办法》(国资委第33号)突出经济增加值考核,引导企业资本投向更加合理,注重企业分类及差异化因素,根据功能不同、资本结构、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提出差异化资本回报的要求。
中央企业在计算EVA时,依据《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的规定,一般企业资本成本5.5%;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且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资本成本率定为4.1%;资产负债率在75%以上的工业企业和80%以上的非工业企业上浮0.5%,且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三年保持不变。确定的资本成本率降低了与资本市场的相关程度,所以资本成本率是否可以根据经营年度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确定,且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保持三年不变的规定值得进一步商榷。
六、结束语
EVA评价指标的科学性、有用性毋庸讳言,其正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但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仅使用EVA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是不够的,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建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管理者对EVA的认识并逐渐完善考核体系,相信EVA绩效评价在我国央企终将大放异彩,与企业、与国家共命运,彰显小指标的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一舒,朱学义.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016,(14):62-63.
[2]牟乐海,彭业廷.EVA价值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5家央企的多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5,(14):26-27.
[3]陳国佺.基于EVA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及践行[J].财会学习,2018,(20):165-166.
[4]池国华,王志,杨金.EVA考核提升了企业价值吗——来自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11):60-66+96.
作者简介:卢永艳(1979-),女,汉族,山东烟台人,供职于龙口中远海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任财务部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管理、审计管理。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EVA);利润总额;绩效评价;资本成本
引言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相匹配,财务战略目标是通过资本的配置与使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的实现通过资本增值来体现,资本增值的表现之一就是经济增加值。20世纪80年代,有财务咨询公司研究表明,公司剩余收益变化与其股票市值变化存在高度相关性,剩余收益作为绩效评价指标开始逐渐普及。在1982年,剩余收益被Stern Steward咨询公司重新设计命名为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并将EVA注册为商标。
一、EVA与传统会计利润的区别
企业在评价经营状况时通常采用的是利润总额或净利润,传统会计利润只考虑了有息负债部分成本,对于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未予考虑,通常情况下传统会计利润的结果较经济增加值要高。
经济增加值,是指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全部投入资本的成本后的剩余收益。这里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是衡量企业的经营盈利情况,指调整后的净营业利润,即税后净利润加上利息支出、非经常性、应予资本化费用后得到的税后利润。全部投入资本的成本反映的是企业持续投入资本所占用的资本成本。即平均资本占用乘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平均资本占用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不包括无息流动负债,根据企业经营实际情况调整项还包括:研发支出、在建工程、资产减值损失、递延所得税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按照国资委印发的《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中规定原则上为5.5%,不同行业略有调整,且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三年保持不变。
盈利企业净利润通常为正值,当扣除投入资本成本后,EVA结果为正,表明企业价值持续增加;而EVA结果为负,则表明企业价值被损毁。
二、EVA考核的关键驱动因素
EVA是基于剩余收益理论发展而来,其关键驱动因素为税后净营业利润、平均资本占用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一)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是以经济利润概念为基础,对不符合这一理念的因素都要剔除,对于不同行业差异导致对经济利润的理解不同进而调整因素不同,影响到调整后的结果。
(二)合理的资本占用额会对企业EVA指标造成影响,规模、效益相近两个企业,若一个企业闲置无效资产、应收账款较多,则直接影响EVA结果。
(三)资本成本率因不同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资本成本率差之毫厘,EVA结果将谬之千里。
这些指标的控制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补”紧密关联。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每一环节都需财务管理者认真分析,合理控制。
三、EVA考核在我国央企的应用现状
有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有些集团企业资本成本率直接采用国资委核定的5.5%资本成本率,未根据成员单位所在的行业、风险等特征设定资本成本率,造成各成员企业对自身在集团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职能理解不清,不利于加强管理;有些集团公司参照国资委的资产成本率,区分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确定不同的资本成本率;有的公司有针对性的对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EVA指标考核权重;还有的集团公司非常重视EVA考核工作,组建专门团队规划和设计,但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并未全面开展EVA业绩评价。
我国推行EVA考核由来已久,而真正实施推广也是近些年才逐渐开始,在央企实施EVA绩效评价,让企业负责人在经营中植入资本成本概念,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及时回收应收账款,去除滞压库存,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经营越来越良性发展,避免企业经营者盲目扩张造成的资源浪费,低效投入。
四、EVA绩效评价的效果
(一)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高。
根据EVA的构成要素可以细分为资产周转率、资产报酬率等指标。资金回收、去滞压库存与这些指标息息相关,所以要想实现EVA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努力提高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报酬率指标。
(二)合理使用财务杠杆,企业资本结构优化。
通过测算EVA,企业会优化资产结构,在财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财务杠杆,维持有竞争力的资本成本率,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
(三)目标趋向一致,实现股东财富保值增值。
通过EVA绩效评价,可以将经营管理者与所有人的目标趋向一致,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共同目标而奋斗。企业管理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制定、执行EVA管理体系时,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管理节奏,以使企业与市场频率保持一致。EVA价值创造越多,管理者回报越高,目标越趋同,最终实现股东财富保值增值。
(四)提升企业价值,优化资源配置。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税后净经营利润越大,EVA指标越高。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投资进行有效管理,充分考虑投资成本,把不具投资价值和非核心业务进行剥离,有学者研究表明EVA考核确实提升了企业价值,并且这种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抵制企业过度投资而影响的。加大核心业务领域投资,合理规划投资项目组合,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
五、EVA考核的相关思考
(一)EVA考核权重的设计
EVA权重的设计过低,容易导致EVA实施较难具有执行力,使大家对其重视程度降低;过高则又可能因为资本成本率及调整项目因行业、企业各自不同情况影响可比性,甚至影响管理者积极性,所以,权重的设计也应根据行业分类及差异,设计合理。
(二)资本成本率的设置
EVA考核中资本成本率的设置直接影响EVA的高低,影响指标的准确性。 2016年12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考核办法》(国资委第33号)突出经济增加值考核,引导企业资本投向更加合理,注重企业分类及差异化因素,根据功能不同、资本结构、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提出差异化资本回报的要求。
中央企业在计算EVA时,依据《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的规定,一般企业资本成本5.5%;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且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资本成本率定为4.1%;资产负债率在75%以上的工业企业和80%以上的非工业企业上浮0.5%,且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三年保持不变。确定的资本成本率降低了与资本市场的相关程度,所以资本成本率是否可以根据经营年度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确定,且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保持三年不变的规定值得进一步商榷。
六、结束语
EVA评价指标的科学性、有用性毋庸讳言,其正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但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仅使用EVA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是不够的,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建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管理者对EVA的认识并逐渐完善考核体系,相信EVA绩效评价在我国央企终将大放异彩,与企业、与国家共命运,彰显小指标的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一舒,朱学义.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016,(14):62-63.
[2]牟乐海,彭业廷.EVA价值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5家央企的多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5,(14):26-27.
[3]陳国佺.基于EVA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及践行[J].财会学习,2018,(20):165-166.
[4]池国华,王志,杨金.EVA考核提升了企业价值吗——来自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11):60-66+96.
作者简介:卢永艳(1979-),女,汉族,山东烟台人,供职于龙口中远海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任财务部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管理、审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