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的需要。本文从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出发,对二者的融合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存在区别,又有联系,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 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初中生的素质教育既包括对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也包括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二者融合的基础在于其中深刻的联系。学校、教师、家长要想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引导,就应该将二者的关系理顺。
(一) 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从教育改革的背景来看,在初中阶段实现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二者融合,才能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实现全面培养;从教育目的来看,二者均是为了从内在素质上对学生进行塑造,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从专业发展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德育教育是心路健康教育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延伸,一个人只有实现了心理健康,才能够自觉地接受正确的价值引导;从素质教育现状来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融合在德育教育之内,而心理学是教师专业培养的必备科目,因此许多德育教师在课程设置中会下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指导融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中,为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二) 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从理论来源来看,德育教育源于教育学,并与我国特殊的社会发展背景相联系,因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影响,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它是从社会人的角度對个体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其中虽然也存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但是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从教学实施方式来看,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权威性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准则,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需要师生之间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沟通交流,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二、 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途径
(一) 强化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主要实施者,初中生进入到青春期之后,无论是身体发育的变化,还是思想情感的波动都会导致其在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方面陷入一定的误区,而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从班主任的角度讲,其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自然也最直接、最显著,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并熟练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来;另一个方面,班主任还应该重视对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除了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是推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角色,在学科教育中,教师应该善于根据学科特点挖掘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进而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 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初中阶段,校园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构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而影响素质教育的整体效果。在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为学生构建一个活跃、健康的文化氛围。例如学校应该从基础设置建设上入手,建设并完善心理咨询室,聘请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依据初中生特殊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正确的疏导意见,让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能有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注重对学校团委组织的建设,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德育教育发展目标,优化德育教育课程,并根据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做好教学融合,监督、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效果;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如文艺汇演、运动会、普法活动、心理健康讲座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接受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三)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对于个体的发展而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因此,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一方面完善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让双方及时沟通孩子在家、在校的行为模式以及心理状况,并沟通、探讨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案;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对家长的培养,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教育讲座等活动丰富家长的教育理论素养,让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初中是学生思想情感、心理状态转折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诉求,并推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进而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从而达到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如东,卢会志.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57-60.
[2] 苑影.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191.
[3] 张庆丽.如何使初中思品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13:139.
作者简介:吴丹,江苏省常州市卜弋中学。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存在区别,又有联系,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 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初中生的素质教育既包括对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也包括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二者融合的基础在于其中深刻的联系。学校、教师、家长要想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引导,就应该将二者的关系理顺。
(一) 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从教育改革的背景来看,在初中阶段实现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二者融合,才能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实现全面培养;从教育目的来看,二者均是为了从内在素质上对学生进行塑造,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从专业发展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德育教育是心路健康教育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延伸,一个人只有实现了心理健康,才能够自觉地接受正确的价值引导;从素质教育现状来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融合在德育教育之内,而心理学是教师专业培养的必备科目,因此许多德育教师在课程设置中会下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指导融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中,为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二) 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从理论来源来看,德育教育源于教育学,并与我国特殊的社会发展背景相联系,因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影响,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它是从社会人的角度對个体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其中虽然也存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但是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从教学实施方式来看,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权威性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准则,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需要师生之间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沟通交流,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二、 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途径
(一) 强化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主要实施者,初中生进入到青春期之后,无论是身体发育的变化,还是思想情感的波动都会导致其在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方面陷入一定的误区,而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从班主任的角度讲,其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自然也最直接、最显著,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并熟练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来;另一个方面,班主任还应该重视对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除了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是推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角色,在学科教育中,教师应该善于根据学科特点挖掘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进而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 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初中阶段,校园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构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而影响素质教育的整体效果。在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为学生构建一个活跃、健康的文化氛围。例如学校应该从基础设置建设上入手,建设并完善心理咨询室,聘请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依据初中生特殊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正确的疏导意见,让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能有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注重对学校团委组织的建设,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德育教育发展目标,优化德育教育课程,并根据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做好教学融合,监督、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效果;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如文艺汇演、运动会、普法活动、心理健康讲座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接受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三)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对于个体的发展而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因此,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一方面完善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让双方及时沟通孩子在家、在校的行为模式以及心理状况,并沟通、探讨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案;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对家长的培养,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教育讲座等活动丰富家长的教育理论素养,让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初中是学生思想情感、心理状态转折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诉求,并推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进而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从而达到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如东,卢会志.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57-60.
[2] 苑影.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191.
[3] 张庆丽.如何使初中思品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13:139.
作者简介:吴丹,江苏省常州市卜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