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岭县北部的三团鄉六十八村,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全村幅员面积49平方公里,4个自然屯,有耕地1800公顷,草原1800公顷,林地1000公顷。现有农户430户,人口1800人。2017年全村有贫困户263户,贫困人口807人,人均收入4000多元。一年来,在省、县人大的帮扶下,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干部群众把精准扶贫与全面统筹开发建设新村相结合,充分利用帮扶平台,整合资源,加大种植调整结构力度,多措并举,埋头苦干,取得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成果,美丽新村的蓝图正在描绘。
调整结构促发展 农民致富奔小康
六十八村虽然十年九旱,但也有本地优势,村民人均耕地超过1公顷。因此,村党支部书记尹立带领村干部,积极引导村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使农民减少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加了花生、食葵、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全村粮经比例达到3∶7,与吉林省北显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北显集团重要经济作物供应基地。此外,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多家企业,谋划肉羊、生猪和蛋鸡养殖等项目,先后建设1个年出栏万只的肉羊养殖产业区,1个百头母猪繁育基地,2个蛋鸡养殖场。通过科学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充分调动了村民走出贫困的积极性,使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目前,这个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夯实抓 环境整治变新貌
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成整洁卫生、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靓丽新村,这个村在省县帮扶部门和驻村干部的积极协调下,2017年新修村水泥路20.19公里,打抗旱井180眼,完成危房改造150户,新建1.3万米农户特色围墙,并在墙体上绘制了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墙体宣传画。村里还实施了美化工程,安装了40盏路灯,设置了环保垃圾箱、清运车、铲车、叉车,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现已建成集文化书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等于一体的6000多平方米文化休闲广场。
如今,六十八村已经变换了容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建卫生村、用清洁能源”的目标,村民们无不拍手称赞。 (本刊通讯员 孟庆民 刘天国)
调整结构促发展 农民致富奔小康
六十八村虽然十年九旱,但也有本地优势,村民人均耕地超过1公顷。因此,村党支部书记尹立带领村干部,积极引导村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使农民减少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加了花生、食葵、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全村粮经比例达到3∶7,与吉林省北显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北显集团重要经济作物供应基地。此外,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多家企业,谋划肉羊、生猪和蛋鸡养殖等项目,先后建设1个年出栏万只的肉羊养殖产业区,1个百头母猪繁育基地,2个蛋鸡养殖场。通过科学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充分调动了村民走出贫困的积极性,使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目前,这个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夯实抓 环境整治变新貌
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成整洁卫生、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靓丽新村,这个村在省县帮扶部门和驻村干部的积极协调下,2017年新修村水泥路20.19公里,打抗旱井180眼,完成危房改造150户,新建1.3万米农户特色围墙,并在墙体上绘制了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墙体宣传画。村里还实施了美化工程,安装了40盏路灯,设置了环保垃圾箱、清运车、铲车、叉车,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现已建成集文化书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等于一体的6000多平方米文化休闲广场。
如今,六十八村已经变换了容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建卫生村、用清洁能源”的目标,村民们无不拍手称赞。 (本刊通讯员 孟庆民 刘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