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如课文的“空白”点、生活的感触点、文本的单薄点、课文的典范点等,引导学生入境体验、合理想象,把跳跃的情节补写具体,把省略的内容补写完整。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课堂 有效练笔 思维训练 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75
中国的国画创作中有留白艺术,我们的语文课文中也常会给读者留下空白,或情节上稍有跳跃,或叙述上有所省略。这给学生的想象活动留下了驰骋的空间,给学生的练笔活动留出了自由的时间。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注重言意结合。教师怎样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觉得课堂小练笔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而有效地进行以读促写的训练,关键还在于寻找随文练笔的有力着眼点,并落脚到每篇课文中。
一、挖掘课文的“空白”点,无声之处胜有声
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处,这些“空白”处暗藏着精彩的无声语言,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小练笔的机会。教师必须充分地研读文本,凭借这些极具内涵的“空白”点,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呈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变“无声”为“有声”。
如《姥姥的剪纸》一文第12节:“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我在教学这一段时说:“同学们,这句话中的省略号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小兔子和老牛,你还知道有哪些吗?”一个“藏”字激起了学生找出躲起来的兔子和老牛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如“喷花的飞泉”:“唱歌的兔子,跳舞的兔子,挠痒痒的兔子,互相比美的兔子,在妈妈怀中撒娇的兔子……”学生既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想象,又遵循了文本的主基调——突出“我”的顽皮、活泼、可爱、充满童真;凸显姥姥的慈祥、疼爱、勤劳、善良、会剪纸。学生学到这里,我并没有罢休,而是顺势引导:“同学们,剪纸不仅体现了姥姥高超的技艺,还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我’对姥姥的思念,它如同桥梁连接着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你能把你所想象的兔子和老牛也送进文字中,写出一个具有浓浓亲情的故事吗?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感人?”这样“跳一跳摘到桃子”的问题,再一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们纷纷认真地回忆起来,埋头写起了故事。看着他们飞舞的笔尖,品着他们笔下流淌出来的一个个深情的故事,我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不需多讲一个字,他们已经用故事告诉我,他们读懂了这份浓浓的祖孙情;他们已经用故事告诉我,他们会用文字来表达这份祖孙情了。
言意共生的小练笔符合课标精神——“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课程实验过程中生成性的资源因素。”
二、捕捉生活的感触点,动情之处吐真言
陶行知说过:“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情发于笔端时,教师要善于链接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充实他们的阅读体验,使学生自然地获得知识、习得语言、陶冶情操。
我在《爱如茉莉》的最后部分设计了一个环节。
师:请同学们仔细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找并发现生活中饱含爱的细节,把它写下来,与我们共同分享爱的滋味。
生1:我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早晨起床,我以为肯定没有早餐吃了。可是,当我起床后,却发现妈妈已经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为我做早餐。吃着这充满爱的早餐,我心中涌起了阵阵的暖意。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知道了“爱”可以为我遮风挡雨。
生2:夜深人静了,我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突然,门外响起轻轻的脚步声。我赶紧闭紧眼睛装作已经进入梦乡。我从眯缝的眼睛里看见妈妈蹑手蹑脚地推开门,来到我的床前,把我伸出被子的手轻轻地放进被子里,然后又帮我把被子掖好。我觉得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是有温度的——那就是温暖。
……
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情感积累,学生表达、倾吐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样的随文练笔,有效地链接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情动而辞发,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寻找文本的单薄点,简洁之处显厚重
在文本的单薄处设计小练笔训练,能活化词语、句子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能使语言饱满、丰润、富有生命力。
课文《师恩难忘》第8自然段写道:“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这段相遇的情景作者写得较为简洁,只是几笔带过。在教学时,我安排学生用第一人称叙写 “我”与田老师在村边见面的情景。一个学生写得十分精彩:
那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见了田老师。此时的田老师已年过六旬,他拄着拐杖,身子略显佝偻。只见他两鬓斑白,一道道皱纹已爬上了那宽阔突出的额头。他还是那么慈祥。我一见田老师,立刻上前行礼,田老师慈祥地望着我,仿佛在看一个孩童,但他记不起我是谁了。他慈爱地问我:“你是……”我连忙上前一步:“怎么,您记不起我了?我是刘绍棠,那时,还经常听您讲故事,每次都听得入迷呢!”“哦,是绍棠啊!”老师激动得紧紧握住我的手,“你现在是大文学家啦!我能有你这样一个学生,知足啦!”田老师无不自豪地对我夸赞着。“想那时,我只不过7岁。是您,是您用那汩汩的文学泉水浇灌了我,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我一生都不会忘记。”我深情地对老师说。田老师和蔼地看着我,微笑着听我说……渐渐地,天色晚了,我伴着老师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落日的余晖照耀着老师,也照耀着我的心房。
此刻,学生的感恩之情也充实、丰盈起来。仔细回味着本课的教学重点,实则就是让学生通过理解“恩”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学生从中也读到了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东西。可见,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随着课文的结束而结束的,练笔训练更是给予了学生一个新的阅读平台,为学生铺设了一个又一个的训练起点。
四、模仿课文的典范点,让仿写融会贯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叶圣陶说过,教材就是个例子。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言片段,我们只要很好地进行预设,选择好典范片段,如文中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手法与技巧等,把这种典型找出来,并付之于小练笔中,就既能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我在教《望月》一文时,让学生仿写小外甥和舅舅背诗那一段对话。很多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如何去写对话。
师:昨天,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有关月亮的古诗,哪位同学来背一背?
师:文中的小外甥与舅舅也来了一场“背诗会”,咱们分角色来读读。
师:小外甥背一句,舅舅回应一句,叫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两人的对话没有写完。请同桌间也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
师:请仿照书中的对话部分,把刚才与同桌背诗时的情景写下来。
在反馈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不仅掌握了对话这一语言形式,还能仔细观察同桌对诗时的神态。
小练笔训练立足于“小”字,追求一个“实”字,正成为阅读教学的“新宠”,备受教师们的关注。课堂练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阅读教学中,巧妙、有效地处理好阅读与练笔的关系,定能放飞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勤于总结,就一定能发现更多有效的好方法。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阅读课堂 有效练笔 思维训练 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75
中国的国画创作中有留白艺术,我们的语文课文中也常会给读者留下空白,或情节上稍有跳跃,或叙述上有所省略。这给学生的想象活动留下了驰骋的空间,给学生的练笔活动留出了自由的时间。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注重言意结合。教师怎样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觉得课堂小练笔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而有效地进行以读促写的训练,关键还在于寻找随文练笔的有力着眼点,并落脚到每篇课文中。
一、挖掘课文的“空白”点,无声之处胜有声
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处,这些“空白”处暗藏着精彩的无声语言,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小练笔的机会。教师必须充分地研读文本,凭借这些极具内涵的“空白”点,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呈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变“无声”为“有声”。
如《姥姥的剪纸》一文第12节:“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我在教学这一段时说:“同学们,这句话中的省略号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小兔子和老牛,你还知道有哪些吗?”一个“藏”字激起了学生找出躲起来的兔子和老牛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如“喷花的飞泉”:“唱歌的兔子,跳舞的兔子,挠痒痒的兔子,互相比美的兔子,在妈妈怀中撒娇的兔子……”学生既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想象,又遵循了文本的主基调——突出“我”的顽皮、活泼、可爱、充满童真;凸显姥姥的慈祥、疼爱、勤劳、善良、会剪纸。学生学到这里,我并没有罢休,而是顺势引导:“同学们,剪纸不仅体现了姥姥高超的技艺,还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我’对姥姥的思念,它如同桥梁连接着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你能把你所想象的兔子和老牛也送进文字中,写出一个具有浓浓亲情的故事吗?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感人?”这样“跳一跳摘到桃子”的问题,再一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们纷纷认真地回忆起来,埋头写起了故事。看着他们飞舞的笔尖,品着他们笔下流淌出来的一个个深情的故事,我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不需多讲一个字,他们已经用故事告诉我,他们读懂了这份浓浓的祖孙情;他们已经用故事告诉我,他们会用文字来表达这份祖孙情了。
言意共生的小练笔符合课标精神——“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课程实验过程中生成性的资源因素。”
二、捕捉生活的感触点,动情之处吐真言
陶行知说过:“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情发于笔端时,教师要善于链接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充实他们的阅读体验,使学生自然地获得知识、习得语言、陶冶情操。
我在《爱如茉莉》的最后部分设计了一个环节。
师:请同学们仔细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找并发现生活中饱含爱的细节,把它写下来,与我们共同分享爱的滋味。
生1:我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早晨起床,我以为肯定没有早餐吃了。可是,当我起床后,却发现妈妈已经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为我做早餐。吃着这充满爱的早餐,我心中涌起了阵阵的暖意。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知道了“爱”可以为我遮风挡雨。
生2:夜深人静了,我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突然,门外响起轻轻的脚步声。我赶紧闭紧眼睛装作已经进入梦乡。我从眯缝的眼睛里看见妈妈蹑手蹑脚地推开门,来到我的床前,把我伸出被子的手轻轻地放进被子里,然后又帮我把被子掖好。我觉得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是有温度的——那就是温暖。
……
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情感积累,学生表达、倾吐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样的随文练笔,有效地链接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情动而辞发,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寻找文本的单薄点,简洁之处显厚重
在文本的单薄处设计小练笔训练,能活化词语、句子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能使语言饱满、丰润、富有生命力。
课文《师恩难忘》第8自然段写道:“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这段相遇的情景作者写得较为简洁,只是几笔带过。在教学时,我安排学生用第一人称叙写 “我”与田老师在村边见面的情景。一个学生写得十分精彩:
那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见了田老师。此时的田老师已年过六旬,他拄着拐杖,身子略显佝偻。只见他两鬓斑白,一道道皱纹已爬上了那宽阔突出的额头。他还是那么慈祥。我一见田老师,立刻上前行礼,田老师慈祥地望着我,仿佛在看一个孩童,但他记不起我是谁了。他慈爱地问我:“你是……”我连忙上前一步:“怎么,您记不起我了?我是刘绍棠,那时,还经常听您讲故事,每次都听得入迷呢!”“哦,是绍棠啊!”老师激动得紧紧握住我的手,“你现在是大文学家啦!我能有你这样一个学生,知足啦!”田老师无不自豪地对我夸赞着。“想那时,我只不过7岁。是您,是您用那汩汩的文学泉水浇灌了我,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我一生都不会忘记。”我深情地对老师说。田老师和蔼地看着我,微笑着听我说……渐渐地,天色晚了,我伴着老师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落日的余晖照耀着老师,也照耀着我的心房。
此刻,学生的感恩之情也充实、丰盈起来。仔细回味着本课的教学重点,实则就是让学生通过理解“恩”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学生从中也读到了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东西。可见,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随着课文的结束而结束的,练笔训练更是给予了学生一个新的阅读平台,为学生铺设了一个又一个的训练起点。
四、模仿课文的典范点,让仿写融会贯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叶圣陶说过,教材就是个例子。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言片段,我们只要很好地进行预设,选择好典范片段,如文中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手法与技巧等,把这种典型找出来,并付之于小练笔中,就既能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我在教《望月》一文时,让学生仿写小外甥和舅舅背诗那一段对话。很多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如何去写对话。
师:昨天,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有关月亮的古诗,哪位同学来背一背?
师:文中的小外甥与舅舅也来了一场“背诗会”,咱们分角色来读读。
师:小外甥背一句,舅舅回应一句,叫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两人的对话没有写完。请同桌间也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
师:请仿照书中的对话部分,把刚才与同桌背诗时的情景写下来。
在反馈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不仅掌握了对话这一语言形式,还能仔细观察同桌对诗时的神态。
小练笔训练立足于“小”字,追求一个“实”字,正成为阅读教学的“新宠”,备受教师们的关注。课堂练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阅读教学中,巧妙、有效地处理好阅读与练笔的关系,定能放飞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勤于总结,就一定能发现更多有效的好方法。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