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手段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yu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目前在中高等学校几乎都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开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也不例外。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年龄小、基础差,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该门课程难度较大,为此,本人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效果较好。这里,本人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信心
  
  高职学生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信心不足,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强,意志力差,做事没有耐心。面对这种学生,只有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才可能使其步入“正轨”,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教书,又育人,做到了:
  1.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和学生拉近距离,充分肯定学生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例如:第一堂课如果我告诉同学们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科技课程,原理很难,不用心就学不会,可能这些高职学生就会被吓怕,所以,我的第一堂课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影像,如电话(含手机、小灵通)通信,银行异地存取,方便的E-mail等,然后提出了个小问题:“你会玩电脑游戏吗?”我用这个问题问班里的同学时,个个都大声回答“会”;我说:“这就对了,这已经说明你们都已会用计算机,只要你们拿出玩游戏的心情和意志力来跟我学计算机应用,你们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比我玩得好。”我就用这种鼓励的方法来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2.利用多媒体手段把课本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用化抽象为直观的方法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例如:讲授第一次课时,我采用讲述法与演示法相结合,让学生观察我怎样用电脑收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查资料,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借机引出章节的主题:Windows的启动和退出,汉字输入方式的启动和汉字输入方法,鼠标操作,窗口操作,菜单操作,对话框操作等;继而逐步向学生传授工具栏按钮操作,任务栏的使用,开始菜单的定制,写字板、计算器、画图等附件的简单使用;使用Windows图像编辑器进行图像查看,使用Windows音频工具进行音频播放和使用Windows视频工具进行视频播放的方法。通过10节课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每星期上机实验课前我都要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步骤操作演示,然后再让学生上机房按演示的方法和内容自己去实战,要求做好每次上机课程要求的内容。每完成了一项任务,学生就得到了一次成功的体验。而体验成功是一个人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增强奋斗的勇气和力量的源泉。
  3.利用学生精力旺盛、好动好奇、个性特征明显的特点,正确引导他们培养意志力和耐力。一学期教学完成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上机作业,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去完成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的一些任务。根据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现状,第二学期,我就提高要求,制定目标, 要求每个同学一年后都要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試等。由于目标具体,方向明确,学生有事可做,学习起来就会显得充实,有事可做,也就一定会取得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二、利用直观演示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其特点之一是理论联系实践,即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巩固理论。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不太一样,其理论较抽象,课堂上只凭口头讲,大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理解。高职类学生连初中课程都没有学好,用黑板加粉笔要叫他们把计算机原理从理论上弄懂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后,让学生上机苦练,练熟后再给他们讲解基本原理,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如教学中用word2000编排广告稿的过程中,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插入图片、表格等不但一目了然,一看就会,一见就能自己动手做,同时,学生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实践证明,这种操作演示的教学模式,一方面直观明了,另一方面易学易用,并且受到同学的欢迎。操作性很强的课,如果不断写到黑板上一遍又一遍地讲,势必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多年的教学和和实践证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只上机不讲解的教学,会使学生陷入盲目状态,不明白上机要做什么,更谈不上上机的质量;而只讲解和演示,不上机操作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学了不会使用。以我多年的经验,对高职学生来说,强化上机训练很重要,因为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基础比起高中毕业后的学生要差一些,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手很灵巧。上机操作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提高计算机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切不可忽视。上机实验时,除加强辅导外,对每次上机教师都要有一定的要求和任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那种上机就是“上网”“玩”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每次上机操作,使每次上机都会感觉到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对比以上两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看出,借助多媒体手段,重视操作演示,重视上机训练,对于基础不好的高职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和基础理论是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对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或无法见到的现象及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地展示。
  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教学对课堂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进行启发性地展示,如word 2000的教学重点是:图片的插入方式和图片与文字的环绕设置。以往传统的教学是单纯地讲授插入图片的过程,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学习的兴趣不足,上机时很多学生都做不出来。我是布置了一项“设置一张带背景的圣诞贺卡”的任务,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再叫学生上机房边看我在大屏幕上进行启发性演示操作边做,结果很多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对个别仍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我采取示范的办法,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教学内容实时地传输给所有学生,使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之中,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引起了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教学可以使学生加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重点和难点。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计算机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我只是单调呆板地讲解,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其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因此,我在讲授新知识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其中,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就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具体,便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可以通过屏幕呈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并做出回答,多媒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回答及时迅速地给出判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的使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能得到更好的体现。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因为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使课堂教学气氛愉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计算机网络内容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传输协议等难以用传统方法说得清楚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计算机网络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使课堂教学气氛愉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案,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身的特有魅力去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的安排课堂教学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计算机应用基础》,爱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我的教学获得了成功,我能愉快的教,学生能愉快的学,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回忆生活,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培养想象力,有了写作的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学生作文便有事可写,有话想说,写出的作文既有真情实感,又能形象生动。  [关键词]生活 记忆 观察 想象    小学生常把作文当作负担,每逢看到题目,便愁眉苦脸,迟迟不能下笔。我认为,造成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命题缺少生活素材,以致学生提起笔来感到无话可写。鉴于这种情况,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拟定文章题目后
期刊
美术教育是以儿童审美教育为目标,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大自然和人类文明为我们带来的一切美好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通过不同的创作材料,不同的表现形式,承载儿童的创意和所要表达的情感。针对儿童艺术设计中“创作材料”的应用,结合创作材料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我进行了一番探索和尝试:    一、 儿童艺术设计中创作材料的性质:    “创作材料”在现今美育教学中既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的特征。传统的版画、国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在实践教学中所总结出的经验,为提高定向运动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避免在教学中走歪路,提供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定向运动 体育教学    定向运动传入我国虽短短的十几年,从军队院校向大、中、小学普及。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实施,定向运动成为大学生运动会正式项目。笔者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
期刊
[摘要]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的两三百年时间里,欧洲各国在教育理论上都有了很大发展,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分阶段简要分析了欧洲几个代表国家在这一时期教育理论上的进展。  [关键词]文艺复兴 19世纪末 欧洲 教育理论    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在外国教育史上树立了第一块丰碑。概括起来,这一阶段欧洲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重视教育培养人的
期刊
[摘 要]成长小说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女性的生存和命运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百年来一大批作家塑造了一系列充满欲望的鲜活的女性形象,关爱、同情、怜悯和理解成为作家深思和表达同声的切入点,成长母题下对梦的不同表述,展示、张扬出女性形象主体精神的继承和延续。  [关键词]女性成长 自省精神 继承 延续    一九二七年冬天,丁玲发表了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小说以日记体形式描写了一个在“五四”退潮
期刊
[摘 要]很多人把电影《大逃杀》定位于一部暴力影片。但笔者认为,影片所表现的是一种在暴力外衣下的生存关怀,是对生存困境的把握。这种困境有两点:如何选择?价值何在?影片用爱与情感给了人们解决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暴力 选择 价值    电影《大逃杀——东京圣战》有不少血腥的画面,因此被贴上了“暴力”的标签,但电影的出彩之处恰恰在于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暴力的层面,而是在暴力外衣下透露出对现代人生存困境
期刊
[摘要]传媒市场形势严峻,竞争势所必然。电视媒体之间市场争夺手段与方式中渗透着更多的文化理念。像“新闻高地”争夺中强势媒体文化传播影响优势的利用;栏目争夺中“文化消费”注意力、亲和力的培养;频道特色竞争中地域文化特征的构塑等。文化赢来经济支持,文化打造栏目窗口、文化创新频道特色,在市场竞争中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多的受众、更高的收视率。  [关键词]媒体竞争 文化理念 市场    我们处在媒体时代
期刊
[摘要]protel软件课程在教學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进行,并根据取得的教学经验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制定新的教学改革方案,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字]Protel软件 教学应用 课程教改    Protel软件是电子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设计工具,利用该软件进行电子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缩短了设计周期,降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约束共存性概念,并证明约束共存极小状态的存在性,以及它与Ramsey定理所描述的极小Ramsey现象的等效性。用数量表示这种等效性,就是:r(p -1,q)=R(p,q)这里2≤p≤q均为整数。  由此,我们得到相邻Ramsey数之间的一些基本的序关系,如:R(p,q)≥R(p -1,q+1),R(p -1,q)+R(p,q -1)-R(p -1,q -1) ≤R(p,q),这里3
期刊
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计算机进入了课堂,其中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课件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圖像、图形、动画、声音、乐曲等合为一体的教学设计手段,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它对于现代的英语教学来说,作用重要,密不可分,根据具体情况,把图、声、像并具的CAI课件穿插到教学当中,给枯燥的语言交际材料配上美丽的图像和优美的声音、场景等,将会收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