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将在全省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实行‘代垫直补’。”6月10日,河南省政府一位官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透露。
“家电下乡”伊始,补贴程序繁多一直是诸多“抱怨”的重点。此刻,河南的“家电下乡”如火如荼,而即将全面实行的“代垫直补”,能否为其“再添一把火”?
发放补贴资金3.1亿 惠及150万农户
“2009年以来,河南省‘家电下乡’步伐明显加快,1月-4月,同比增幅全国第一,最高单日销售创全国第一。”河南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副处长杨树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5月份,河南省“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位,并连续三周领先全国,而且这种旺销势头仍在继续。
成绩斐然的背后,和该省简化补贴程序密不可分。
河南作为最早的“家电下乡”试点省份,自2007年以来一直采用“事后补贴”的方式,即购买人先付全款,在购买后30日内,持所购产品的发票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补贴类家电产品专用标志卡、购买人储蓄存折(或粮食补贴卡)等相关材料,到所在乡镇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审核办公室申报补贴。
由于“家电下乡”初始的程序繁多,再加上很多农民对补贴程序一知半解,曾出现了农民需要往返多次才能拿到补贴资金的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补贴程序的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家电下乡’的瓶颈。为此,河南率先在济源市、登封市、新安县等市县搞了简化补贴程序的试点。”杨树齐表示“效果不错”。今年3月份,济源市试点推行“即买即兑”政策之后,销量一下增加了两三倍。
据介绍,所谓“即买即兑”就是由商家先行垫付13%的补贴款,农户只需要支付87%的货款即可买走产品。然后,由经销商将农户的相关资料汇总后提交县财政局或乡财政所集中申报,财政部门对经销商提交的每个产品信息和农户资料进行审核,并将符合条件的补贴资金发放至销售商账户。此种即将在河南全面推行的做法亦称“代垫直补”。
事实上,简化补贴程序已促使河南的“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突飞猛进。据河南省商务厅统计,截至5月25日,该省今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98.2万台(件),销售额为16.31亿元,全省累计发放补贴金额3.1亿元,惠及150万农户。
据业内人士透露,海尔、康佳、长虹等企业亦因此受益,自“家电下乡”政策出台以来,其河南市场的销售额增长都在一倍以上,其中70%以上为“家电下乡”产品。
不过,调动农民的消费积极性也并非如此简单。
销售额年内突破40亿
事实上,自2007年“家电下乡”在河南、四川、山东试点,至现今在全国大范围内拉开帷幕,被公众质疑的问题不仅仅是“补贴程序繁杂”。
“‘家电下乡’是从‘部分产品价格虚高抵消补贴’、‘翻新家电下乡坑害农民’、‘产品种类、型号不够丰富’等很多质疑声中走过来的”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郑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007年12月试点起步后,“家电下乡”产品仅有彩电、冰箱、手机三类,且产品档次偏低,可选择性不大。由于品种少,每个经销网点品种型号单一,缺货、断货的现象时有发生。彼时,农民的积极性颇受影响。
不过,随着“家电下乡”的全面展开,河南“家电下乡”品种不断增多,除去年试点后增加的电脑、摩托车、汽车外,又新增了空调、热水器、微波炉、电磁炉等产品。
“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有6000多万农村人口的消费空间。调查显示,河南农村冰箱普及率仅为22%,洗衣机普及率为45%。”杨树齐认为,河南未来的消费空间极为广阔。
永乐电器公司郑州金水店负责人陆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家电下乡’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近来郑州周边的农民来买‘家电下乡’产品的络绎不绝。”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中国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达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比城市消费增速高出近2.9个百分点。这是自2001年初以来农村消费增速首次高于城市,“家电下乡”政策之力可见一斑。
河南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则表明,今年第一季度,该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6.2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9%。其中,农村零售额增长19.2%,农村消费增速快于城市0.6个百分点。
而对于“未来”,河南省副省长宋璇涛则表示,“力争2009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00万台(件),年销售额突破40亿元,对农民的补贴资金超过5亿元。通过3年推广,实现销售量500万台(件)、销售额100亿元。”
“买得起,用不起”?
“随着‘家电下乡’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农村经济环境也暴露出来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杨郑生表示。
《中国经济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买得起,用不起”的农民并不在少数。由于农村公共设施落后,电器使用成本(如电价)较高,不少农民仍对家电消费望而却步。电力基础设施跟不上、农村电网不够稳定仍是不少农民的“后顾之忧”。一些农民购买家电后,受夏季用电高峰和负荷的影响,常常无法正常使用电器,甚至出现了电器被损坏的现象。
“俺去年夏天就买了台属于‘家电下乡’(范围)的空调,结果整个夏天也没用几回——不是电压不稳,就是停电。”河南省中牟县刘集镇崔庄村的一位村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怕烧坏,没敢用”。
采访中,《中国经济周刊》同时了解到,全自动洗衣机在农村的普及率,好的地方只有10%,一般只有5%左右,由于大部分农村并未普及自来水管道,或者受农村自来水供水不定时、水压低等影响,全自动洗衣机也是常无“用武之地”。
比较受欢迎的热水器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电热水器耗电大,咱舍不得;太阳能热水器冬天又不好用;买个烧天然气的热水器吧,咱农村又没有天然气,想用热水器洗澡不容易啊。”该省原阳县的一位农民如是感慨。
此外,一些农村地区尚缺乏灵活多样的售后服务模式。据了解,目前很多企业的服务网络最多布点到县,农村用户维修电器还有一定的困难。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下乡家电的多样化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杨树齐表示,丰富下乡家电产品品种、拉开档次,将农民日常生活必需的节能小家电及农用机具等列入补贴范围、适当拓宽下乡家电的档次,也是不少农村消费的心声。
对于一些虽然小但用处大的小家电,如电饭煲、电风扇、饮水机等,农民们也迫切希望政府能将这些小家电产品纳入“家电下乡”范围。
“‘家电下乡’作为惠农、支农的一项重要政策,只有因地制宜,为农民所需、所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意义。”杨郑生坦言。
“家电下乡”伊始,补贴程序繁多一直是诸多“抱怨”的重点。此刻,河南的“家电下乡”如火如荼,而即将全面实行的“代垫直补”,能否为其“再添一把火”?
发放补贴资金3.1亿 惠及150万农户
“2009年以来,河南省‘家电下乡’步伐明显加快,1月-4月,同比增幅全国第一,最高单日销售创全国第一。”河南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副处长杨树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5月份,河南省“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位,并连续三周领先全国,而且这种旺销势头仍在继续。
成绩斐然的背后,和该省简化补贴程序密不可分。
河南作为最早的“家电下乡”试点省份,自2007年以来一直采用“事后补贴”的方式,即购买人先付全款,在购买后30日内,持所购产品的发票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补贴类家电产品专用标志卡、购买人储蓄存折(或粮食补贴卡)等相关材料,到所在乡镇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审核办公室申报补贴。
由于“家电下乡”初始的程序繁多,再加上很多农民对补贴程序一知半解,曾出现了农民需要往返多次才能拿到补贴资金的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补贴程序的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家电下乡’的瓶颈。为此,河南率先在济源市、登封市、新安县等市县搞了简化补贴程序的试点。”杨树齐表示“效果不错”。今年3月份,济源市试点推行“即买即兑”政策之后,销量一下增加了两三倍。
据介绍,所谓“即买即兑”就是由商家先行垫付13%的补贴款,农户只需要支付87%的货款即可买走产品。然后,由经销商将农户的相关资料汇总后提交县财政局或乡财政所集中申报,财政部门对经销商提交的每个产品信息和农户资料进行审核,并将符合条件的补贴资金发放至销售商账户。此种即将在河南全面推行的做法亦称“代垫直补”。
事实上,简化补贴程序已促使河南的“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突飞猛进。据河南省商务厅统计,截至5月25日,该省今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98.2万台(件),销售额为16.31亿元,全省累计发放补贴金额3.1亿元,惠及150万农户。
据业内人士透露,海尔、康佳、长虹等企业亦因此受益,自“家电下乡”政策出台以来,其河南市场的销售额增长都在一倍以上,其中70%以上为“家电下乡”产品。
不过,调动农民的消费积极性也并非如此简单。
销售额年内突破40亿
事实上,自2007年“家电下乡”在河南、四川、山东试点,至现今在全国大范围内拉开帷幕,被公众质疑的问题不仅仅是“补贴程序繁杂”。
“‘家电下乡’是从‘部分产品价格虚高抵消补贴’、‘翻新家电下乡坑害农民’、‘产品种类、型号不够丰富’等很多质疑声中走过来的”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郑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007年12月试点起步后,“家电下乡”产品仅有彩电、冰箱、手机三类,且产品档次偏低,可选择性不大。由于品种少,每个经销网点品种型号单一,缺货、断货的现象时有发生。彼时,农民的积极性颇受影响。
不过,随着“家电下乡”的全面展开,河南“家电下乡”品种不断增多,除去年试点后增加的电脑、摩托车、汽车外,又新增了空调、热水器、微波炉、电磁炉等产品。
“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有6000多万农村人口的消费空间。调查显示,河南农村冰箱普及率仅为22%,洗衣机普及率为45%。”杨树齐认为,河南未来的消费空间极为广阔。
永乐电器公司郑州金水店负责人陆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家电下乡’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近来郑州周边的农民来买‘家电下乡’产品的络绎不绝。”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中国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达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比城市消费增速高出近2.9个百分点。这是自2001年初以来农村消费增速首次高于城市,“家电下乡”政策之力可见一斑。
河南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则表明,今年第一季度,该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6.2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9%。其中,农村零售额增长19.2%,农村消费增速快于城市0.6个百分点。
而对于“未来”,河南省副省长宋璇涛则表示,“力争2009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00万台(件),年销售额突破40亿元,对农民的补贴资金超过5亿元。通过3年推广,实现销售量500万台(件)、销售额100亿元。”
“买得起,用不起”?
“随着‘家电下乡’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农村经济环境也暴露出来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杨郑生表示。
《中国经济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买得起,用不起”的农民并不在少数。由于农村公共设施落后,电器使用成本(如电价)较高,不少农民仍对家电消费望而却步。电力基础设施跟不上、农村电网不够稳定仍是不少农民的“后顾之忧”。一些农民购买家电后,受夏季用电高峰和负荷的影响,常常无法正常使用电器,甚至出现了电器被损坏的现象。
“俺去年夏天就买了台属于‘家电下乡’(范围)的空调,结果整个夏天也没用几回——不是电压不稳,就是停电。”河南省中牟县刘集镇崔庄村的一位村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怕烧坏,没敢用”。
采访中,《中国经济周刊》同时了解到,全自动洗衣机在农村的普及率,好的地方只有10%,一般只有5%左右,由于大部分农村并未普及自来水管道,或者受农村自来水供水不定时、水压低等影响,全自动洗衣机也是常无“用武之地”。
比较受欢迎的热水器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电热水器耗电大,咱舍不得;太阳能热水器冬天又不好用;买个烧天然气的热水器吧,咱农村又没有天然气,想用热水器洗澡不容易啊。”该省原阳县的一位农民如是感慨。
此外,一些农村地区尚缺乏灵活多样的售后服务模式。据了解,目前很多企业的服务网络最多布点到县,农村用户维修电器还有一定的困难。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下乡家电的多样化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杨树齐表示,丰富下乡家电产品品种、拉开档次,将农民日常生活必需的节能小家电及农用机具等列入补贴范围、适当拓宽下乡家电的档次,也是不少农村消费的心声。
对于一些虽然小但用处大的小家电,如电饭煲、电风扇、饮水机等,农民们也迫切希望政府能将这些小家电产品纳入“家电下乡”范围。
“‘家电下乡’作为惠农、支农的一项重要政策,只有因地制宜,为农民所需、所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意义。”杨郑生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