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0日,菲律宾海军在南海黄岩岛附近企图抓扣中国渔民,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对峙持续一个月。中国被菲律宾牵扯进去不少精力。中国民众很生气,因为菲律宾说了不少狠话。
面对菲律宾咄咄逼人的挑衅,中国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在黄岩岛问题上,很多国际问题专家认为,中国应该坚持经济和军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
解困局需智慧加实力
北京大学的王逸舟教授认为,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应该受到警告,让菲律宾感受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威严。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知,称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多次从菲律宾进口水果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加强对菲律宾进口水果的检验检疫。虽然这只是正常的检疫程序,但依然令菲律宾香蕉出口大受影响。如果黄岩岛对峙继续,中菲经贸关系肯定会受到影响,菲律宾受到的影响会更大。换句话说,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的无理挑衅,将让它自食苦果,等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早在今年1月份,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少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预测今年南海可能有不测事件发生。
罗援认为,长期以来南海能维持和平的现状,主要是中国采取克制和忍让政策的结果。但中国的善意被部分东南亚国家误解,误认为我们是拿岛屿换和平,他们得寸进尺不断挑衅中国的底线。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的表态软中带硬,称中国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罗援表示,所谓各种准备就是说如果菲律宾想谈判我们奉陪;如果菲律宾拖我们不怕;如果菲律宾打我们正好练练手,中国南海舰队可以牛刀小试。
王逸舟还呼吁,中国不应该把东南亚当作敌人和对手,而是应该继续坚持睦邻、富邻、善邻的基本政策。中国和东盟10 3的自贸区推进很快,20%的贸易量增长证明双方有共同利益。
目前10个东盟国家中有5个与中国在南海有纠纷,王逸舟建议中国可以区分情况,建立不同类型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与中国没有海洋争议的东南亚国家,王逸舟认为它们是做工作的对象而非打击目标。他建议中国多提供一些公共产品,如海啸预警、海洋洋底探测、海洋保护和水稻种植技术等,让东南亚国家看到中国的大国榜样。
局势前瞻:对峙结束的三种可能
如何结束中菲在黄岩岛的对峙局面?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少将提出了三种可能。
第一是菲律宾找个借口体面下台。比如说黄岩岛即将进入台风季,菲舰船可能会以躲避台风为借口主动撤离,这对菲律宾来讲是上策,但是对中国来讲不是上策,因为菲律宾挑衅中国后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第二是菲律宾继续跟中国对峙下去,继续跟中国拖。罗援表示,这对菲律宾来讲损失也是非常大,它最后要被拖垮,因为我们不怕拖,菲律宾拖不起,这样它是得不偿失。
第三是菲律宾利令智昏,向中国渔船、海监船和渔政船进行挑衅动粗,因此最后被打垮。罗援说:“这个对菲律宾是最下策,但是对我们来讲是上上策,就是用这个问题我彻底解决一些争端问题,给周边建立一个榜样,谁挑衅我的底线都要付出代价。”
目前,各方最为关注的话题莫过于对峙是否会演变为冲突。很多媒体和民众都认为冲突不可避免。不过,专家们一致认为,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低。其实,菲律宾之所以闹出这一剧,是因为背后有美国这个靠山。
菲律宾海军不堪一击
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看来,在黄岩岛问题上,菲律宾之所以不断挑衅,无非是依仗美国撑腰。但它已经失去了一个硬来的筹码,因为美国表示不会偏袒菲律宾。如果菲律宾硬来,肯定会输;如果输了会影响到阿基诺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实际上,事情闹得这么大,菲律宾想退也退不下来。所以,就煽动反华示威,希望引起世界各地对此事的关注,让别人同情自己,抹黑中国形象,以此对中国施压,通过这种手段挽救政府的执政合法性。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孙小迎认为,毋庸讳言,在一些周边国家大肆侵占我南海岛礁,掠夺我各类资源的现实环境下,大家听腻了“抗议”、“强烈抗议”,“关注”、“严重关注”之类的表态。但中国根本不用打,看看最近的反华游行就知道了。原本被菲律宾当局热炒的游行,结果只有200多人参加,这说明阿基诺政府在黄岩岛事件上的动作在菲律宾国内缺乏民意支持。其实,菲律宾人很喜欢游行。在上个世纪90年代,新加坡判处菲佣死刑,结果导致菲律宾10万人上街游行。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亚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江雨认为,从技术上讲,中菲黄岩岛舰船对峙演变为海战不可能出现。他强调,菲律宾海军没有任何与中国海军正面对抗的能力,甚至连攻打的价值都没有,真打起来最多是低烈度海战,不到几十分钟就会结束战斗。菲军方知道自己的真实实力,所以尽管国内政客和民族主义分子叫嚣,但军方一直强调不能用武力手段解决此事。
目前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军舰过去,菲海军肯定不迎战,你来我就跑,而中国又不能在黄岩岛之外追着菲律宾海军打,包括打击菲领土领海,因为那样就进入了美菲安保条约的涵盖范围,美国有法律义务参战,这种局面不利于中国。
王江雨表示,菲律宾倒是有可能和中国打“游击”,你来我就跑,你跑了我再来,反正黄岩岛距离它近。但如果中国加快渔政巡航频率,菲律宾的这种意图也会被挫败。
和平手段仍有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指出,战争是所有途径穷尽之后的最终选择,面对菲律宾的挑衅,中国要头脑高度冷静,运用多种手段破解目前困局。
洪源认为,中国要对菲律宾进行反制,经济手段是首选。中国是菲律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菲双边贸易总额为322.5亿美元,占菲外贸总额的三成,今年前4月,外贸增速仍在高速增长。
洪源分析称,中国的经济制裁对菲的影响更明显,但需要1~2年时间来发酵,才会达到预期效果。通过经济上的打击,来影响其国内政治,最终让国内选民把阿基诺赶下台,相比战争,这一成本比较低,收益大。
沈丁立教授也认为,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战争也是下策,但中国的克制不代表没有办法。中国可以把所有的和平手段都做好,比如撤回大使、撤回对菲投资、暂停赴菲旅游、中断省部级交流、暂不执行进口合同等。中国自己吃点亏可以内部消化,菲律宾的损失可就大了。
洪源指出,中国的和平崛起,并不意味着放弃行使自卫权,毛泽东所说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当今处理南海问题中仍然有用。洪源分析称,二战后,全球范围内没有一天是和平的。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冷战结束后,中国与各国在海洋、空中、太空以及深太空间的竞争已经快速增长,这些层面的竞争并没有影响到经济建设。同样,正义的自卫战争作为竞争的一个方面,与21世纪的战略发展期也并不矛盾。
台风后风平浪静?
在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张明亮看来,与中菲双方高层领导对于双边关系“和平共处”的定调相比较,这次黄岩岛对峙事件只是一个小摩擦,中菲关系最根本还是取决于之前高层确立的方向。而且,中菲之所以形成对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双方都要对国内有个交代,被国内舆论裹挟,将事件抬高至“公共利益”和“国家主权”层面。
孙小迎认为,在争议海域,中国可以推行有所作为的和平,而且会有相当广阔的空间。比如,推动对国民进行国土意识、海洋意识教育为主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旅游等。
洪源认为,处理好整个南海问题,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一个新起点,考验着我们走向世界的智慧。
而在沈丁立教授看来,本次黄岩岛风波的解决将取决于一场台风。只要台风一来,菲律宾的渔船和军舰就会撤回国内。由此,本次事件将会告一段落。
链接一: 黄岩岛事件大事记
4月10日,菲律宾海军“德尔皮拉尔”号闯入黄岩岛海域,对在该海域避风停靠的12艘中国渔船进行袭扰。中国派出“中国海监75号”和“中国海监84号”赶赴黄岩岛海域,对我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
4月15日,中国渔政44061船从湛江港出发,前往南沙海域开展为期50天的维权护渔巡航任务。同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紧急约见菲律宾驻华临时代办,就黄岩岛海域出现的紧张局势向菲方提出交涉。
4月17日,菲律宾外交部长称“要和中国一同到国际法院寻求解决途径”。菲律宾护卫舰“埃德赛”号挂白旗进入黄岩岛海域。
4月20日,中国最先进的渔政公务船“渔政310船”抵达黄岩岛海域,开始进行常态化的巡航执法管理。
4月22日,中国“渔政310船”和“海监84号”离开黄岩岛海域,仅留一艘中国海监船留在黄岩岛海域。
4月24日,菲律宾增派警卫队船只2对1与中国对峙。同日,菲外交部宣布将在一周内“邀请”中国到国际海洋法法庭打官司。
4月30日,美国与菲律宾举行首次“2 2”磋商,美国再次拒绝在南海问题上站队。美国务卿希拉里表示:“不在具有主权争议的中国南海支持任何一方。”
5月6日,菲律宾正式将黄岩岛称为“帕纳格塔礁”,并下令清除黄岩岛上与菲律宾无关的标志和建筑。
5月7日,菲方希望与中国达成一个协议,将“政治”与“商业”分开,允许民间企业前往南海开发油气资源,而两国政府则单独商议南海的主权问题。
5月8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第三次约见菲律宾驻华临时代办时表示,中方做好了应对菲方扩大事态的各种准备。
5月10日,菲律宾方面恢复与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就黄岩岛事件进行外交接触和对话。
链接二:菲律宾军力
海军兵力2.6万人,菲律宾海军拥有114艘舰艇,但大部分舰艇是一些小型近海巡逻艇。
陆军兵力7万人,轻型坦克41辆,步兵战车85辆,装甲车350辆。
空军约1.7万人,编成3个空军师、9个飞行联队、7个勤务保障联队。
链接三:媒体声音
“这样来来往往摩擦下去,中菲能最终避免一战将是奇迹。因为整个南海地区缺少‘文明摩擦’的规则和实际磨炼,菲律宾现在的挑衅姿态很高调,其执政集团看不出有消化国内过热民族主义的一丁点意思,反而不断对民意煽风点火,希望借此巩固执政。”
——5月9日《环球时报》
“在(菲律宾等)个别国家人为制造争端、有意激化矛盾的背后,挑衅者最想看到的是中国失去理智、因怒而战,进而由此引发中美之间一次激烈的碰撞,企图造成南海地区局势出现颠覆性突变和持续性动荡,从而达到浑水摸鱼、乱中得利的险恶目的。”
——5月12日《解放军报》
“应该说,通过直接谈判和友好协商处理争议,仍是当前解决黄岩岛问题的最佳路径,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将这种努力进行到最后一刻。但菲方不能将中国的善意视为软弱可欺。仁至亦有义尽的时候,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真到那个时候,我们不会介意和菲方共同创造一个‘黄岩岛模式’。应该说,面对这样的对手,我们有足够的智慧,也有足够的手段,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对方收手。”
——5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面对菲律宾咄咄逼人的挑衅,中国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在黄岩岛问题上,很多国际问题专家认为,中国应该坚持经济和军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
解困局需智慧加实力
北京大学的王逸舟教授认为,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应该受到警告,让菲律宾感受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威严。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知,称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多次从菲律宾进口水果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加强对菲律宾进口水果的检验检疫。虽然这只是正常的检疫程序,但依然令菲律宾香蕉出口大受影响。如果黄岩岛对峙继续,中菲经贸关系肯定会受到影响,菲律宾受到的影响会更大。换句话说,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的无理挑衅,将让它自食苦果,等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早在今年1月份,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少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预测今年南海可能有不测事件发生。
罗援认为,长期以来南海能维持和平的现状,主要是中国采取克制和忍让政策的结果。但中国的善意被部分东南亚国家误解,误认为我们是拿岛屿换和平,他们得寸进尺不断挑衅中国的底线。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的表态软中带硬,称中国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罗援表示,所谓各种准备就是说如果菲律宾想谈判我们奉陪;如果菲律宾拖我们不怕;如果菲律宾打我们正好练练手,中国南海舰队可以牛刀小试。
王逸舟还呼吁,中国不应该把东南亚当作敌人和对手,而是应该继续坚持睦邻、富邻、善邻的基本政策。中国和东盟10 3的自贸区推进很快,20%的贸易量增长证明双方有共同利益。
目前10个东盟国家中有5个与中国在南海有纠纷,王逸舟建议中国可以区分情况,建立不同类型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与中国没有海洋争议的东南亚国家,王逸舟认为它们是做工作的对象而非打击目标。他建议中国多提供一些公共产品,如海啸预警、海洋洋底探测、海洋保护和水稻种植技术等,让东南亚国家看到中国的大国榜样。
局势前瞻:对峙结束的三种可能
如何结束中菲在黄岩岛的对峙局面?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少将提出了三种可能。
第一是菲律宾找个借口体面下台。比如说黄岩岛即将进入台风季,菲舰船可能会以躲避台风为借口主动撤离,这对菲律宾来讲是上策,但是对中国来讲不是上策,因为菲律宾挑衅中国后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第二是菲律宾继续跟中国对峙下去,继续跟中国拖。罗援表示,这对菲律宾来讲损失也是非常大,它最后要被拖垮,因为我们不怕拖,菲律宾拖不起,这样它是得不偿失。
第三是菲律宾利令智昏,向中国渔船、海监船和渔政船进行挑衅动粗,因此最后被打垮。罗援说:“这个对菲律宾是最下策,但是对我们来讲是上上策,就是用这个问题我彻底解决一些争端问题,给周边建立一个榜样,谁挑衅我的底线都要付出代价。”
目前,各方最为关注的话题莫过于对峙是否会演变为冲突。很多媒体和民众都认为冲突不可避免。不过,专家们一致认为,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低。其实,菲律宾之所以闹出这一剧,是因为背后有美国这个靠山。
菲律宾海军不堪一击
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看来,在黄岩岛问题上,菲律宾之所以不断挑衅,无非是依仗美国撑腰。但它已经失去了一个硬来的筹码,因为美国表示不会偏袒菲律宾。如果菲律宾硬来,肯定会输;如果输了会影响到阿基诺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实际上,事情闹得这么大,菲律宾想退也退不下来。所以,就煽动反华示威,希望引起世界各地对此事的关注,让别人同情自己,抹黑中国形象,以此对中国施压,通过这种手段挽救政府的执政合法性。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孙小迎认为,毋庸讳言,在一些周边国家大肆侵占我南海岛礁,掠夺我各类资源的现实环境下,大家听腻了“抗议”、“强烈抗议”,“关注”、“严重关注”之类的表态。但中国根本不用打,看看最近的反华游行就知道了。原本被菲律宾当局热炒的游行,结果只有200多人参加,这说明阿基诺政府在黄岩岛事件上的动作在菲律宾国内缺乏民意支持。其实,菲律宾人很喜欢游行。在上个世纪90年代,新加坡判处菲佣死刑,结果导致菲律宾10万人上街游行。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亚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江雨认为,从技术上讲,中菲黄岩岛舰船对峙演变为海战不可能出现。他强调,菲律宾海军没有任何与中国海军正面对抗的能力,甚至连攻打的价值都没有,真打起来最多是低烈度海战,不到几十分钟就会结束战斗。菲军方知道自己的真实实力,所以尽管国内政客和民族主义分子叫嚣,但军方一直强调不能用武力手段解决此事。
目前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军舰过去,菲海军肯定不迎战,你来我就跑,而中国又不能在黄岩岛之外追着菲律宾海军打,包括打击菲领土领海,因为那样就进入了美菲安保条约的涵盖范围,美国有法律义务参战,这种局面不利于中国。
王江雨表示,菲律宾倒是有可能和中国打“游击”,你来我就跑,你跑了我再来,反正黄岩岛距离它近。但如果中国加快渔政巡航频率,菲律宾的这种意图也会被挫败。
和平手段仍有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指出,战争是所有途径穷尽之后的最终选择,面对菲律宾的挑衅,中国要头脑高度冷静,运用多种手段破解目前困局。
洪源认为,中国要对菲律宾进行反制,经济手段是首选。中国是菲律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菲双边贸易总额为322.5亿美元,占菲外贸总额的三成,今年前4月,外贸增速仍在高速增长。
洪源分析称,中国的经济制裁对菲的影响更明显,但需要1~2年时间来发酵,才会达到预期效果。通过经济上的打击,来影响其国内政治,最终让国内选民把阿基诺赶下台,相比战争,这一成本比较低,收益大。
沈丁立教授也认为,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战争也是下策,但中国的克制不代表没有办法。中国可以把所有的和平手段都做好,比如撤回大使、撤回对菲投资、暂停赴菲旅游、中断省部级交流、暂不执行进口合同等。中国自己吃点亏可以内部消化,菲律宾的损失可就大了。
洪源指出,中国的和平崛起,并不意味着放弃行使自卫权,毛泽东所说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当今处理南海问题中仍然有用。洪源分析称,二战后,全球范围内没有一天是和平的。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冷战结束后,中国与各国在海洋、空中、太空以及深太空间的竞争已经快速增长,这些层面的竞争并没有影响到经济建设。同样,正义的自卫战争作为竞争的一个方面,与21世纪的战略发展期也并不矛盾。
台风后风平浪静?
在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张明亮看来,与中菲双方高层领导对于双边关系“和平共处”的定调相比较,这次黄岩岛对峙事件只是一个小摩擦,中菲关系最根本还是取决于之前高层确立的方向。而且,中菲之所以形成对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双方都要对国内有个交代,被国内舆论裹挟,将事件抬高至“公共利益”和“国家主权”层面。
孙小迎认为,在争议海域,中国可以推行有所作为的和平,而且会有相当广阔的空间。比如,推动对国民进行国土意识、海洋意识教育为主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旅游等。
洪源认为,处理好整个南海问题,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一个新起点,考验着我们走向世界的智慧。
而在沈丁立教授看来,本次黄岩岛风波的解决将取决于一场台风。只要台风一来,菲律宾的渔船和军舰就会撤回国内。由此,本次事件将会告一段落。
链接一: 黄岩岛事件大事记
4月10日,菲律宾海军“德尔皮拉尔”号闯入黄岩岛海域,对在该海域避风停靠的12艘中国渔船进行袭扰。中国派出“中国海监75号”和“中国海监84号”赶赴黄岩岛海域,对我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
4月15日,中国渔政44061船从湛江港出发,前往南沙海域开展为期50天的维权护渔巡航任务。同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紧急约见菲律宾驻华临时代办,就黄岩岛海域出现的紧张局势向菲方提出交涉。
4月17日,菲律宾外交部长称“要和中国一同到国际法院寻求解决途径”。菲律宾护卫舰“埃德赛”号挂白旗进入黄岩岛海域。
4月20日,中国最先进的渔政公务船“渔政310船”抵达黄岩岛海域,开始进行常态化的巡航执法管理。
4月22日,中国“渔政310船”和“海监84号”离开黄岩岛海域,仅留一艘中国海监船留在黄岩岛海域。
4月24日,菲律宾增派警卫队船只2对1与中国对峙。同日,菲外交部宣布将在一周内“邀请”中国到国际海洋法法庭打官司。
4月30日,美国与菲律宾举行首次“2 2”磋商,美国再次拒绝在南海问题上站队。美国务卿希拉里表示:“不在具有主权争议的中国南海支持任何一方。”
5月6日,菲律宾正式将黄岩岛称为“帕纳格塔礁”,并下令清除黄岩岛上与菲律宾无关的标志和建筑。
5月7日,菲方希望与中国达成一个协议,将“政治”与“商业”分开,允许民间企业前往南海开发油气资源,而两国政府则单独商议南海的主权问题。
5月8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第三次约见菲律宾驻华临时代办时表示,中方做好了应对菲方扩大事态的各种准备。
5月10日,菲律宾方面恢复与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就黄岩岛事件进行外交接触和对话。
链接二:菲律宾军力
海军兵力2.6万人,菲律宾海军拥有114艘舰艇,但大部分舰艇是一些小型近海巡逻艇。
陆军兵力7万人,轻型坦克41辆,步兵战车85辆,装甲车350辆。
空军约1.7万人,编成3个空军师、9个飞行联队、7个勤务保障联队。
链接三:媒体声音
“这样来来往往摩擦下去,中菲能最终避免一战将是奇迹。因为整个南海地区缺少‘文明摩擦’的规则和实际磨炼,菲律宾现在的挑衅姿态很高调,其执政集团看不出有消化国内过热民族主义的一丁点意思,反而不断对民意煽风点火,希望借此巩固执政。”
——5月9日《环球时报》
“在(菲律宾等)个别国家人为制造争端、有意激化矛盾的背后,挑衅者最想看到的是中国失去理智、因怒而战,进而由此引发中美之间一次激烈的碰撞,企图造成南海地区局势出现颠覆性突变和持续性动荡,从而达到浑水摸鱼、乱中得利的险恶目的。”
——5月12日《解放军报》
“应该说,通过直接谈判和友好协商处理争议,仍是当前解决黄岩岛问题的最佳路径,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将这种努力进行到最后一刻。但菲方不能将中国的善意视为软弱可欺。仁至亦有义尽的时候,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真到那个时候,我们不会介意和菲方共同创造一个‘黄岩岛模式’。应该说,面对这样的对手,我们有足够的智慧,也有足够的手段,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对方收手。”
——5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