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让全球再次聚焦环境保护。今天,低碳、环保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事关人类家园的安全。而哲夫,一介文人,以其博大深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多年来用其手中之笔,为环保殚精竭虑、奔走呼号,从中不难看出他的激情,读出他义无反顾、指点江山的决绝。
因无意间流传的手抄本小说《啊……》,让他从无名小卒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又因剧本《山林的女儿》,让他从此与环保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5年,20岁的哲夫在雁北地委李林创作组工作期间,写了一部小说叫做《啊……》。写完后一位叫冯伟的朋友给他义务手抄了两大本,送给朋友们传阅,一时流传开去,无意间这部手稿传到了大同市文联一位名叫黎军的老文艺工作者手中,大为赞赏,就转寄给山西省人民出版社。也许是天道酬勤,也许是贵人相助,出版社看到哲夫的手稿后惊喜不已,立刻联系到他,希望出版这本书。但出版社工作人员见到当时其貌如大小孩似的哲夫时,心中却犯起了嘀咕,问他这书不会是抄的吧?年过半百的哲夫说起当年的情形,仍然觉得好笑和不可思议,他说:“似乎现在抄袭成为一种时髦,可那时人很单纯,以为是奇耻大辱,连闪过这个念头都会让人脸红,哪懂得什么是抄袭?看到自己写的书居然要出版,早就懵了。”
出版了《啊……》之后,哲夫开始小有名气。1982年,他的剧本《山林的女儿》被宁夏电视台看中拍成了电视剧。正是因为这次机缘巧合,让哲夫从此与环保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哲夫之前从没有去过东北,又恰逢《山林的女儿》需要找一处外景地,于是剧组特地带着他来到了广袤的长白山、大兴安岭。哲夫原以为会看到一座浓密的绿色宝库,林莽苍苍,遍地都是野山参,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参天大树早已被砍得寥若晨星,只有一些小树和木头桩子寂寥地杵在这片大地上,悲愤地诉说着什么。
当地的林业工人告诉他,过去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树木、草皮、灌木、藤蔓罗织得密密匝匝,人根本进不去,想伐木得先在其间硬生生撕开一个口子,才能扎下营盘,再逐步向四下扩张;那时候的森林茂密得像一堵墙连人都钻不进去,是座名副其实的自然宝库,但是现在从驻地到伐木场,工人们每天要坐卡车翻山越岭走七八个小时的路程。
哲夫说,大概就是那个时候,他开始思考,开始警醒,逐渐萌发了环境意识,一些小说的创作也开始围绕着环保题材展开。哲夫的作品中渗透了一种人类意识和生命意识,践行着一种对人类社会的善意的黑色批判,即对人类的生存处境坦诚相告,直言规劝。
1987年,哲夫开始了他成为一名环保作家的绿色之旅。在此后的10年中,哲夫凭借小说《黑雪》、《毒吻》、《天猎》、《地猎》等享誉全国。在这些作品里,哲夫的环保理念也贯穿并渐进到他的创作生涯中。《黑雪》描述的是千年煤城下了一场黑雪的故事。《毒吻》中人类被看作是一个毒孩子,在亲吻自然的同时也毒害了自然。《天猎》中发出“猎天者必被天猎”的警告,人类必须遏制自己无限的欲求,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这些小说无一例外地从生态角度对人类发出警告:是人类自身的不洁,造成了自然生态世界的破坏和污染。哲夫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像爱护眼球一样爱护它。
造成自然生态恶化的正是人类本身,惟一的出路只有人类警醒自救!强烈的责任感,让他从一位小说家渐进为挥舞着生态纪实文学绿旗的环保者。
从1987年至1997年,哲夫以惊人的勤奋与爆发力,从生态视角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困境。9部逾300万言的长篇小说,得出的结论是:造成自然生态恶化的正是人类本身,惟一的出路只有人类警醒自救。哲夫的作品中渗透了一种人类意识和生命意识,实现着对人类社会的善意的黑色批判,即对人类的生存处境坦诚相告,直言规劝。
虽然小说的写作初衷是为了环保,但很多读者只关注其中的风花雪月、浪漫恋情,却忽视环保理念的阐述与张扬。哲夫不希望人们在看完小说后一笑而过,随即将故事抛之脑后,而且随着生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他决定由小說创作转向纪实写作。在他看来,纪实文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白纸黑字,直击问题的要害。因此1997年,哲夫出版《哲夫文集》十卷本作为小说封笔之作,转而做起了生态报告文学。然而环保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经济效益,以前他写的生态小说很火,但是真正从事生态纪实文学后,稿费却从千字千元落到千字几十元,过去许多人排队约稿到如今的写稿等人来约,哲夫体会到什么叫做“落差”。但他却始终放不下那支沉甸甸的笔。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他不断创作出了长篇生态纪实文学。10年间,他已经从一位小说家渐进为挥舞着生态纪实文学绿旗的环保者。
哲夫是全国人大环资委员会“中华环保世纪行”执委惟一特邀的作家,他连续5年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沿长江13个省采访,历时108天,行程两万多公里;从源头到入海口,沿黄河采访,行程上万公里,纵横8省区……所有这些,最后凝聚成了3本厚重的书:《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对于在中华环保世纪行中,哲夫所看到的事情和真真切切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他既震惊又无奈。他觉得既然参加了中华环保世纪行,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
哲夫认为,环保是关乎每个人绝对自己的事业。污染环境的人,就是不爱自己,很难想像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爱山川万物?
哲夫是个作家,他的生态小说在最火的时候一部能卖二三十万本。如果一直走着作家、文人这条路,哲夫可能早就有了更大的成就,可是他偏偏选择了环保这条曲折、艰辛的路。好多领导对他说:“哲夫啊,你的小说写得那么好,又赚钱,干吗要搞环保啊?”
很多时候,哲夫的身上显现出文人所特有的认真与清高,尽管他不觉得是在做公益事业,但是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举动与想法使很多人受益。
哲夫曾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我为我自己的健康着想,我有义务,我根本不求报酬,你给不给我奖,说我好不好,我都无所谓,我不喜欢环保志愿者这个名词,它太强调公益的一面,而忽视了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生存的必需,这不是你愿意不愿意做的事,而是必须要去做的事,因为你自己就是受害者。你是在自救,在自救的同时才有可能救他人、救社会、救未来。只有大家都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各级官员、商人、企业家、卖浆者流,人人起来自救,中国的环境保护乃至世界的环境保护才有希望。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连你自己都不爱,你还会爱别人吗?”细细咀嚼哲夫这番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哲夫心里,环保并不是慈善事业,而是关乎每个人的绝对自私的事业。他认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人,就是不爱自己,很难想像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爱山川万物?性情中人的他说这些难道只是为了心安?只是为了不希望自己和亲友生活的环境遭受污染?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没有长着铁肺、铁胃,可以喝脏水、吸毒气,况且我们不为自己着想,也不希望后代将来没有水喝,没有新鲜的空气呼吸。也许,还有更深层的思考是他所不愿说出来的。只是,他偶尔地透露了一点蛛丝马迹,他说:“要钱不要命的发展经济,这根本就是泯灭人性的!”
哲夫说:“我有些悲观。但再悲观,事还是要做。这是你自己的国,自己的家,你不做谁做?做环保太难了,所以绝对是需要激情的。”
很多事情都让哲夫深切感受到,要治污,先得转变人的观念。尤其是要转变各级政府领导的观念。悲观之余,哲夫也欣喜地发现,虽然这两年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但是人们的环保观念却逐渐成熟,尤其是从国家领导人的一些举动以及国家环保总局某些领导的行为让哲夫觉得环保已经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
“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在,在时若不思,思时已不在。”这首点化而来的小诗透露了哲夫的环保初衷或曰生态情结,他说:“人类是智慧的生物,存在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在自然环境还完好的时候你一定要关爱它们,关爱它们就是关爱自己,大千世界是个精密有机互相依存的整体,它们的存在将决定人类自身的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人物档案:哲夫,原名孙志坚,生于1955年,籍贯北京丰台。中国环保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已发作品千万余字,主要作品有黑色生态环保系列长篇小说《黑雪》、《毒吻》、《天猎》、《地猎》、《天欲》、《地欲》、《人欲》等牞获多项大奖。近年来主要从事环保考察及相关写作,其代表作有长篇生态环保纪实文学《中国档案》、《新闻曝光的背后》、《黄河追踪》、《怒语长江》等。
因无意间流传的手抄本小说《啊……》,让他从无名小卒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又因剧本《山林的女儿》,让他从此与环保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5年,20岁的哲夫在雁北地委李林创作组工作期间,写了一部小说叫做《啊……》。写完后一位叫冯伟的朋友给他义务手抄了两大本,送给朋友们传阅,一时流传开去,无意间这部手稿传到了大同市文联一位名叫黎军的老文艺工作者手中,大为赞赏,就转寄给山西省人民出版社。也许是天道酬勤,也许是贵人相助,出版社看到哲夫的手稿后惊喜不已,立刻联系到他,希望出版这本书。但出版社工作人员见到当时其貌如大小孩似的哲夫时,心中却犯起了嘀咕,问他这书不会是抄的吧?年过半百的哲夫说起当年的情形,仍然觉得好笑和不可思议,他说:“似乎现在抄袭成为一种时髦,可那时人很单纯,以为是奇耻大辱,连闪过这个念头都会让人脸红,哪懂得什么是抄袭?看到自己写的书居然要出版,早就懵了。”
出版了《啊……》之后,哲夫开始小有名气。1982年,他的剧本《山林的女儿》被宁夏电视台看中拍成了电视剧。正是因为这次机缘巧合,让哲夫从此与环保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哲夫之前从没有去过东北,又恰逢《山林的女儿》需要找一处外景地,于是剧组特地带着他来到了广袤的长白山、大兴安岭。哲夫原以为会看到一座浓密的绿色宝库,林莽苍苍,遍地都是野山参,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参天大树早已被砍得寥若晨星,只有一些小树和木头桩子寂寥地杵在这片大地上,悲愤地诉说着什么。
当地的林业工人告诉他,过去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树木、草皮、灌木、藤蔓罗织得密密匝匝,人根本进不去,想伐木得先在其间硬生生撕开一个口子,才能扎下营盘,再逐步向四下扩张;那时候的森林茂密得像一堵墙连人都钻不进去,是座名副其实的自然宝库,但是现在从驻地到伐木场,工人们每天要坐卡车翻山越岭走七八个小时的路程。
哲夫说,大概就是那个时候,他开始思考,开始警醒,逐渐萌发了环境意识,一些小说的创作也开始围绕着环保题材展开。哲夫的作品中渗透了一种人类意识和生命意识,践行着一种对人类社会的善意的黑色批判,即对人类的生存处境坦诚相告,直言规劝。
1987年,哲夫开始了他成为一名环保作家的绿色之旅。在此后的10年中,哲夫凭借小说《黑雪》、《毒吻》、《天猎》、《地猎》等享誉全国。在这些作品里,哲夫的环保理念也贯穿并渐进到他的创作生涯中。《黑雪》描述的是千年煤城下了一场黑雪的故事。《毒吻》中人类被看作是一个毒孩子,在亲吻自然的同时也毒害了自然。《天猎》中发出“猎天者必被天猎”的警告,人类必须遏制自己无限的欲求,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这些小说无一例外地从生态角度对人类发出警告:是人类自身的不洁,造成了自然生态世界的破坏和污染。哲夫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像爱护眼球一样爱护它。
造成自然生态恶化的正是人类本身,惟一的出路只有人类警醒自救!强烈的责任感,让他从一位小说家渐进为挥舞着生态纪实文学绿旗的环保者。
从1987年至1997年,哲夫以惊人的勤奋与爆发力,从生态视角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困境。9部逾300万言的长篇小说,得出的结论是:造成自然生态恶化的正是人类本身,惟一的出路只有人类警醒自救。哲夫的作品中渗透了一种人类意识和生命意识,实现着对人类社会的善意的黑色批判,即对人类的生存处境坦诚相告,直言规劝。
虽然小说的写作初衷是为了环保,但很多读者只关注其中的风花雪月、浪漫恋情,却忽视环保理念的阐述与张扬。哲夫不希望人们在看完小说后一笑而过,随即将故事抛之脑后,而且随着生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他决定由小說创作转向纪实写作。在他看来,纪实文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白纸黑字,直击问题的要害。因此1997年,哲夫出版《哲夫文集》十卷本作为小说封笔之作,转而做起了生态报告文学。然而环保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经济效益,以前他写的生态小说很火,但是真正从事生态纪实文学后,稿费却从千字千元落到千字几十元,过去许多人排队约稿到如今的写稿等人来约,哲夫体会到什么叫做“落差”。但他却始终放不下那支沉甸甸的笔。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他不断创作出了长篇生态纪实文学。10年间,他已经从一位小说家渐进为挥舞着生态纪实文学绿旗的环保者。
哲夫是全国人大环资委员会“中华环保世纪行”执委惟一特邀的作家,他连续5年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沿长江13个省采访,历时108天,行程两万多公里;从源头到入海口,沿黄河采访,行程上万公里,纵横8省区……所有这些,最后凝聚成了3本厚重的书:《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对于在中华环保世纪行中,哲夫所看到的事情和真真切切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他既震惊又无奈。他觉得既然参加了中华环保世纪行,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
哲夫认为,环保是关乎每个人绝对自己的事业。污染环境的人,就是不爱自己,很难想像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爱山川万物?
哲夫是个作家,他的生态小说在最火的时候一部能卖二三十万本。如果一直走着作家、文人这条路,哲夫可能早就有了更大的成就,可是他偏偏选择了环保这条曲折、艰辛的路。好多领导对他说:“哲夫啊,你的小说写得那么好,又赚钱,干吗要搞环保啊?”
很多时候,哲夫的身上显现出文人所特有的认真与清高,尽管他不觉得是在做公益事业,但是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举动与想法使很多人受益。
哲夫曾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我为我自己的健康着想,我有义务,我根本不求报酬,你给不给我奖,说我好不好,我都无所谓,我不喜欢环保志愿者这个名词,它太强调公益的一面,而忽视了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生存的必需,这不是你愿意不愿意做的事,而是必须要去做的事,因为你自己就是受害者。你是在自救,在自救的同时才有可能救他人、救社会、救未来。只有大家都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各级官员、商人、企业家、卖浆者流,人人起来自救,中国的环境保护乃至世界的环境保护才有希望。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连你自己都不爱,你还会爱别人吗?”细细咀嚼哲夫这番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哲夫心里,环保并不是慈善事业,而是关乎每个人的绝对自私的事业。他认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人,就是不爱自己,很难想像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爱山川万物?性情中人的他说这些难道只是为了心安?只是为了不希望自己和亲友生活的环境遭受污染?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没有长着铁肺、铁胃,可以喝脏水、吸毒气,况且我们不为自己着想,也不希望后代将来没有水喝,没有新鲜的空气呼吸。也许,还有更深层的思考是他所不愿说出来的。只是,他偶尔地透露了一点蛛丝马迹,他说:“要钱不要命的发展经济,这根本就是泯灭人性的!”
哲夫说:“我有些悲观。但再悲观,事还是要做。这是你自己的国,自己的家,你不做谁做?做环保太难了,所以绝对是需要激情的。”
很多事情都让哲夫深切感受到,要治污,先得转变人的观念。尤其是要转变各级政府领导的观念。悲观之余,哲夫也欣喜地发现,虽然这两年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但是人们的环保观念却逐渐成熟,尤其是从国家领导人的一些举动以及国家环保总局某些领导的行为让哲夫觉得环保已经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
“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在,在时若不思,思时已不在。”这首点化而来的小诗透露了哲夫的环保初衷或曰生态情结,他说:“人类是智慧的生物,存在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在自然环境还完好的时候你一定要关爱它们,关爱它们就是关爱自己,大千世界是个精密有机互相依存的整体,它们的存在将决定人类自身的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人物档案:哲夫,原名孙志坚,生于1955年,籍贯北京丰台。中国环保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已发作品千万余字,主要作品有黑色生态环保系列长篇小说《黑雪》、《毒吻》、《天猎》、《地猎》、《天欲》、《地欲》、《人欲》等牞获多项大奖。近年来主要从事环保考察及相关写作,其代表作有长篇生态环保纪实文学《中国档案》、《新闻曝光的背后》、《黄河追踪》、《怒语长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