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等學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政策文件,引起了全国各地高校的积极响应。通过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措施,全国各地高校的创业教育成效显著,但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河南省的高校创业教育更是如此。项目组在对河南省10余所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研和实地走访后发展,高校在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优化创业教育管理制度体制。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3-0154-03
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最早兴起于美国,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教授开设了一门名为新创业管理的课程,被认为是创业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实施的伊始。之后创业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快速发展,并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成熟时期。相对于国外,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1998年5月清华大学开设的“清华创业计划”大赛,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先锋,此后不少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实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2010年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依次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高等学校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2014年9月,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2015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此背景下,我国各地高校通过增加实践教学课程、设立创业活动中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等形式,对创业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6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评比结果显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实施得较好的学校更多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河南省大致处于中游水平,只有2所学校入围,表明河南省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综合实力略显薄弱。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的人才是河南省高等学校不可推卸的重任。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不同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进一步推动河南省及国内其他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率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5届的3.0%,连续五年攀升。但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情况不容乐观:河南理工大学2015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为2.07%,河南农业大学为1.64%,郑州大学为1.3%,河南师范大学为1.0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仅有11人自主创业。针对毕业三年内自主创业大学生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人陆续退出创业。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率及创业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很多,但高等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我们以郑州大学、黄淮学院以及黄河科技大学为例分析河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现状。
(一)国家重点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现状——以郑州大学为例
作为河南省唯一的“211”本科高校,2017年初郑州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郑州大学的创业教育推进措施包括:课程设置上,对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必修课程,并且对全校设置校级公选课,课程包括32个学时两个学分;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共享网络资源,创业教师主要来源于省级创业导师、社会企业顾问以及各院系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设立众多的实践平台,主要分为学校与政府共建科技园、学校自主成立众创空间及创业园、各个院系开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资金扶持方面有河南省人社厅、教育厅给予相关扶持;学校对评选的创业项目设有5万元的孵化基金,并举办创业大赛提供资金奖励。学校会发布关于创业教育的扶持办法和引领计划;学校开设创业学院,主要内容有高层论坛讲座、精益实训和提供创新创业大赛的辅导。
(二)普通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实施现状——以黄淮学院为例
2016年入围全国创新创业50强的黄淮学院,该校2014年毕业生自主创业率高达5.08%,成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学习的典范。黄淮学院的创业教育以实践教育为主,理论教育为辅,实行“四众+四创+五融入”模式。“四众”即“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对学生企业进行孵化,“四创”即创新、创意、创业、创造。注重培养大一大二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鼓励大三大四学生走上实践道路。“五融入”即课程教学体系、学科专业建设、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最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将创业与专业高度融合,把企业引进校园实施项目,使学生在校就可以模拟进入社会工作的状态,实现与市场的超前对接。最重要的是黄淮学院创业教育制度齐全,人才引进制度、导师政绩考核制度、企业项目化运营考核制度等相互配合,能实现创业教育高效率、高品质的目标。
(三)民办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现状——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
黄河科技学院作为河南省民办地方高校,在创业实践方面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学校具体采取以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综合模式三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三个阶段”全程开展,积极采取“创新创业与专业、与企业、与校友资源、与技能竞赛、与实习相结合”的措施,学校还建立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为学生开设特色创业教育课程,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实行全程化目标化培养。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建立大学创业孵化园区和创建创业协会社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创新创业交流和服务平台,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创业能力。总的来看,黄河科技学院在创业教育的实施上,构建了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及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为该校创业教育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然,河南省其他高校包括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轻工业學院等对学生进行了SIYB创业培训,说明河南省高等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增强,但目前河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整体不高,创业教育推进中问题颇多,亟须解决。
(一)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河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门数少;从各校多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原来的创业教育课程多包含在职业发展教育或就业指导课程中来讲授;或在任何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体现,只是另外为有创业意向的个别大学生提供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讲座等;即使有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被定为选修课,且课程内容偏重理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其重视程度降低。另一方面以选修课或者是讲座的形式来进行创业教育,并不能使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专业课程与专业实践之中,学生不能将所学专业课知识与创业想法结合起来,这样可能会使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多与专业不相关,由此会产生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剥离的情况,从而可能导致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项目科技含量过低,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不紧密的现象,这成为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因素。
(二)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充足
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数量不足和执教能力有限上。由于国内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本科专业,仅有清华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个别学校在思政教育类专业硕士或博士阶段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方向,多数院校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是目前我国国内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力量主要来自于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的德育类教师、各专业教授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和专门聘请的来自于实践部门的社会兼职教师。其中,第一类创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和学术优势是思政、教育管理,其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远远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要求;第二类创业教育师资虽然专业教学能力较强,但多数专业课教师由于没有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关注过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域,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针对性;第三类高校外聘的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来自企业、与专业对口的政府部门等高级人才,他们实战经验丰富,但由于是兼职,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他们很难补充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同样会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表现为高校缺少创业教育资金管理制度。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和实训平台,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和实训平台需要资金,但多数高校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基金筹集制度,也没有为学生设置创业风险基金和创业扶持基金。其次是缺少创业教育学生管理制度。为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高校创业教育学生管理制度应包括创新创业学分、创新创业档案、创新创业奖学金、弹性学制等,只有在制度相对完善的情况下,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关注创业。调研发现,仅有少数高校实行了创业学分制、创业奖励制。创业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对创业产生足够的兴趣,觉得创业的成功率太低,自己去创业的风险太大,更多的还是选择找一个稳定的职业来就业。再次,缺少创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由于目前各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师资不足,高校应该鼓励教师更多地参与创业教育的研究和教学。但实际上,高校在创业教育这方面并没有完善的科技成果处置和受益分配机制,导致教师讲授创业教育课程和从事相关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市场调研分析能力、扎实的创业项目投资决策和风险评估知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灵活的经营头脑的高素质人才,这需要以下几方面支撑。
(一)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要加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专业教育尤其是工学、农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会随着实践活动的积累不断增强,这为创业教育在大学生中的顺利开展创造了优势。此外,专业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也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激情。因此,做好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无疑是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其次是设置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创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专业教育,其除了一些理论课程之外,实践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可以了解创业的形式、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在掌握创业大致理论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开设实践层面的强化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而主要围绕教师的课题或者学生的创新训练项目展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互动、模拟与实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创业的方式来实践自己的创业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模拟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类似于实际创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就相当于提前试错,很好地锻炼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
首先要改革人才引进机制。由于目前高校的教师招聘标准,学历是硬性条件,导致很多拥有丰富创业经验但是学历不符合标准的社会企业家,没有资格进入高校去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而高校专业课教师又缺乏创业教育经验,导致高校普遍存在创业教育人才紧缺的状况。因此,高校要打破现有单纯地根据学历来招收专任教师的制度规定,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担任教师和学校创业教育主管人员,这样既能吸收创业教育理论能力较强的教师,又能引进创业教育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为高校创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是改革教师绩效考核方式和职称评定机制。建议高校应该从教师的创业构思、任课能力、实践指导等方面着手,制订相对灵活但务实、可操作的考核标准,并根据创业教育的发展和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将创业素质和创业思维的定期培养和反馈纳入教师的管理体系中,将原本的专业人才考核评定机制转变为涵盖创业能力及素质在内的综合性教学人才评定考核体系,对教师进行多方位评估。同时,应设置年度考核、绩效评估以及评教体系,要大力鼓励现有任职的创业教师“走出去”,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接受相关培训,并对创业教育效果好的教师给予职称晋升上的优待。
(三)优化创业教育管理制度体制
首先,高校应拓宽创业教育所需资金的筹集渠道,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向企业筹集资金,也可以借助政府支持向银行借款;高校还可以建立面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开放式创业教育资金管理平台,从而有效吸引广大热衷于创业教育建设的社会闲散资金参与进来。同时高校应建立创业教育资金绩效评估机制和奖励机制,从资金分配产生效能的角度来考评资金分配管理绩效,对创业教育资金管理部门资金分配产生效能较大的学院实施奖励。其次,高校应该通过改革和深化以学分制为重点的专业教学体制,在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中全面融入创业教育,实行学分制、奖励制,使学生更主动地去认识创业和了解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这是创业教育的基本定位和目标取向,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此外,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教育课程评比活动等方式鼓励教师去企业进行假期实践或挂职锻炼,通过亲身参与企业和项目运行模式,体验创业的过程,获得创业心得和经验,丰富自己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总之,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教育的传统模式,使得更多高校毕业生成为“求职者”和“岗位创造者”,提升以创造性就业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水平,实现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特别感谢:对论文完成提供调研数据和重要协助工作的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的本科生朱思敏、周豆豆和王明远。
[ 参 考 文 献 ]
[1] 何海宴.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策略[J].教育探索,2012(7):151-153.
[2] 潘文庆,杨丽.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高教探索,2014(5):173-177.
[3] 宋华明,刘泽文.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研究[J]. 江苏高教,2017(2):88-91.
[4] 宋华明,刘泽文.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研究[J].江苏高教,2017(2):88-91.
[5] 魏文斌.主体性个性化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184-185.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3-0154-03
一、提出问题
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最早兴起于美国,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教授开设了一门名为新创业管理的课程,被认为是创业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实施的伊始。之后创业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快速发展,并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成熟时期。相对于国外,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1998年5月清华大学开设的“清华创业计划”大赛,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先锋,此后不少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实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2010年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依次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高等学校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2014年9月,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2015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此背景下,我国各地高校通过增加实践教学课程、设立创业活动中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等形式,对创业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6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评比结果显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实施得较好的学校更多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河南省大致处于中游水平,只有2所学校入围,表明河南省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综合实力略显薄弱。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的人才是河南省高等学校不可推卸的重任。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不同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进一步推动河南省及国内其他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
二、河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现状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率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5届的3.0%,连续五年攀升。但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情况不容乐观:河南理工大学2015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为2.07%,河南农业大学为1.64%,郑州大学为1.3%,河南师范大学为1.0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仅有11人自主创业。针对毕业三年内自主创业大学生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人陆续退出创业。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率及创业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很多,但高等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我们以郑州大学、黄淮学院以及黄河科技大学为例分析河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现状。
(一)国家重点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现状——以郑州大学为例
作为河南省唯一的“211”本科高校,2017年初郑州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郑州大学的创业教育推进措施包括:课程设置上,对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必修课程,并且对全校设置校级公选课,课程包括32个学时两个学分;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共享网络资源,创业教师主要来源于省级创业导师、社会企业顾问以及各院系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设立众多的实践平台,主要分为学校与政府共建科技园、学校自主成立众创空间及创业园、各个院系开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资金扶持方面有河南省人社厅、教育厅给予相关扶持;学校对评选的创业项目设有5万元的孵化基金,并举办创业大赛提供资金奖励。学校会发布关于创业教育的扶持办法和引领计划;学校开设创业学院,主要内容有高层论坛讲座、精益实训和提供创新创业大赛的辅导。
(二)普通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实施现状——以黄淮学院为例
2016年入围全国创新创业50强的黄淮学院,该校2014年毕业生自主创业率高达5.08%,成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学习的典范。黄淮学院的创业教育以实践教育为主,理论教育为辅,实行“四众+四创+五融入”模式。“四众”即“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对学生企业进行孵化,“四创”即创新、创意、创业、创造。注重培养大一大二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鼓励大三大四学生走上实践道路。“五融入”即课程教学体系、学科专业建设、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最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将创业与专业高度融合,把企业引进校园实施项目,使学生在校就可以模拟进入社会工作的状态,实现与市场的超前对接。最重要的是黄淮学院创业教育制度齐全,人才引进制度、导师政绩考核制度、企业项目化运营考核制度等相互配合,能实现创业教育高效率、高品质的目标。
(三)民办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现状——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
黄河科技学院作为河南省民办地方高校,在创业实践方面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学校具体采取以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综合模式三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三个阶段”全程开展,积极采取“创新创业与专业、与企业、与校友资源、与技能竞赛、与实习相结合”的措施,学校还建立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为学生开设特色创业教育课程,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实行全程化目标化培养。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建立大学创业孵化园区和创建创业协会社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创新创业交流和服务平台,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创业能力。总的来看,黄河科技学院在创业教育的实施上,构建了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及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为该校创业教育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然,河南省其他高校包括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轻工业學院等对学生进行了SIYB创业培训,说明河南省高等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增强,但目前河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整体不高,创业教育推进中问题颇多,亟须解决。
三、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河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门数少;从各校多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原来的创业教育课程多包含在职业发展教育或就业指导课程中来讲授;或在任何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体现,只是另外为有创业意向的个别大学生提供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讲座等;即使有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被定为选修课,且课程内容偏重理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其重视程度降低。另一方面以选修课或者是讲座的形式来进行创业教育,并不能使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专业课程与专业实践之中,学生不能将所学专业课知识与创业想法结合起来,这样可能会使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多与专业不相关,由此会产生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剥离的情况,从而可能导致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项目科技含量过低,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不紧密的现象,这成为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因素。
(二)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充足
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数量不足和执教能力有限上。由于国内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本科专业,仅有清华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个别学校在思政教育类专业硕士或博士阶段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方向,多数院校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是目前我国国内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力量主要来自于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的德育类教师、各专业教授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和专门聘请的来自于实践部门的社会兼职教师。其中,第一类创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和学术优势是思政、教育管理,其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远远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要求;第二类创业教育师资虽然专业教学能力较强,但多数专业课教师由于没有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关注过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域,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针对性;第三类高校外聘的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来自企业、与专业对口的政府部门等高级人才,他们实战经验丰富,但由于是兼职,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他们很难补充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同样会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表现为高校缺少创业教育资金管理制度。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和实训平台,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和实训平台需要资金,但多数高校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基金筹集制度,也没有为学生设置创业风险基金和创业扶持基金。其次是缺少创业教育学生管理制度。为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高校创业教育学生管理制度应包括创新创业学分、创新创业档案、创新创业奖学金、弹性学制等,只有在制度相对完善的情况下,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关注创业。调研发现,仅有少数高校实行了创业学分制、创业奖励制。创业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对创业产生足够的兴趣,觉得创业的成功率太低,自己去创业的风险太大,更多的还是选择找一个稳定的职业来就业。再次,缺少创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由于目前各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师资不足,高校应该鼓励教师更多地参与创业教育的研究和教学。但实际上,高校在创业教育这方面并没有完善的科技成果处置和受益分配机制,导致教师讲授创业教育课程和从事相关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四、高校创业教育效果的提升路径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市场调研分析能力、扎实的创业项目投资决策和风险评估知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灵活的经营头脑的高素质人才,这需要以下几方面支撑。
(一)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要加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专业教育尤其是工学、农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会随着实践活动的积累不断增强,这为创业教育在大学生中的顺利开展创造了优势。此外,专业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也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激情。因此,做好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无疑是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其次是设置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创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专业教育,其除了一些理论课程之外,实践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可以了解创业的形式、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在掌握创业大致理论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开设实践层面的强化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而主要围绕教师的课题或者学生的创新训练项目展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互动、模拟与实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创业的方式来实践自己的创业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模拟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类似于实际创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就相当于提前试错,很好地锻炼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
首先要改革人才引进机制。由于目前高校的教师招聘标准,学历是硬性条件,导致很多拥有丰富创业经验但是学历不符合标准的社会企业家,没有资格进入高校去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而高校专业课教师又缺乏创业教育经验,导致高校普遍存在创业教育人才紧缺的状况。因此,高校要打破现有单纯地根据学历来招收专任教师的制度规定,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担任教师和学校创业教育主管人员,这样既能吸收创业教育理论能力较强的教师,又能引进创业教育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为高校创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是改革教师绩效考核方式和职称评定机制。建议高校应该从教师的创业构思、任课能力、实践指导等方面着手,制订相对灵活但务实、可操作的考核标准,并根据创业教育的发展和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将创业素质和创业思维的定期培养和反馈纳入教师的管理体系中,将原本的专业人才考核评定机制转变为涵盖创业能力及素质在内的综合性教学人才评定考核体系,对教师进行多方位评估。同时,应设置年度考核、绩效评估以及评教体系,要大力鼓励现有任职的创业教师“走出去”,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接受相关培训,并对创业教育效果好的教师给予职称晋升上的优待。
(三)优化创业教育管理制度体制
首先,高校应拓宽创业教育所需资金的筹集渠道,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向企业筹集资金,也可以借助政府支持向银行借款;高校还可以建立面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开放式创业教育资金管理平台,从而有效吸引广大热衷于创业教育建设的社会闲散资金参与进来。同时高校应建立创业教育资金绩效评估机制和奖励机制,从资金分配产生效能的角度来考评资金分配管理绩效,对创业教育资金管理部门资金分配产生效能较大的学院实施奖励。其次,高校应该通过改革和深化以学分制为重点的专业教学体制,在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中全面融入创业教育,实行学分制、奖励制,使学生更主动地去认识创业和了解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这是创业教育的基本定位和目标取向,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此外,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教育课程评比活动等方式鼓励教师去企业进行假期实践或挂职锻炼,通过亲身参与企业和项目运行模式,体验创业的过程,获得创业心得和经验,丰富自己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五、结语
总之,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教育的传统模式,使得更多高校毕业生成为“求职者”和“岗位创造者”,提升以创造性就业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水平,实现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特别感谢:对论文完成提供调研数据和重要协助工作的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的本科生朱思敏、周豆豆和王明远。
[ 参 考 文 献 ]
[1] 何海宴.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策略[J].教育探索,2012(7):151-153.
[2] 潘文庆,杨丽.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高教探索,2014(5):173-177.
[3] 宋华明,刘泽文.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研究[J]. 江苏高教,2017(2):88-91.
[4] 宋华明,刘泽文.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研究[J].江苏高教,2017(2):88-91.
[5] 魏文斌.主体性个性化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184-185.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