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我国的建筑业也在快速的发展着。在现代建筑中,建筑的设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设计的好,不仅可以使建筑本身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同时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实现人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人的地位和需求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全面需要,如何实现人的价值,是现代建筑设计的追求,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的体现。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住宅带给其的欢乐和满足,现代的建筑设计应该紧紧的围绕人的主题,着眼人的需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一些更好的要素,使得建筑设计本身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或者是物质上的享受。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人本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字】现代建筑设计,人本思想,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设计是一项人的活动,同时其也是一项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活动,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和追求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服务。在美国,一位著名的人本思想主义心理学家就曾经将人们的需求分成五个不同的级别和档次:首先是生理需求,也就是生存、健康等,其次是人的安全需求,接着是人的社交需求,再次是人的自尊需求,最后是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当然,人们的需求需要依赖客观的环境为其提供一个前提和基础,一旦人类的前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考虑满足下一个需求,从而就会为这个需求而奋斗。人们不仅仅渴望生理上的满足,同时对于心理上的需求也是极度的渴望。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紧紧的把握人本思想,以人本思想为指导,从而使建筑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也就实现了建筑设计师的价值。人本思想是一个全新的思想理念,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对人本思想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二.关于人类需求的分析探讨
人类的生理需求包括很多种类,主要包括人类对于食物、对于水、空气以及住房等的需求,该种需求是人类最低层次的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它是人类向较高层次的需求转化的前提和基础。
人类的安全需求主要是指人类对于人身安全、生活稳定、生活安逸,免受痛苦和疾病等需求。该种需求同生理需求一样,在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最大的满足之前,人类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了。
人类的社交需求是人类的第三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指人们对于友谊、对于爱情或者是对于隶属关系等方面的需求,一旦人类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社交需求就会自动的闪现在人类的面前。这种需求同前两种需求具有不同的地方,社交需求主要是对人们产生一种激励的作用,倘若这一层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使人们产生情绪低落,进而影响人的发展。
人类的自尊需求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成就,对于自我的价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感觉,同时也包括别人对于自己的认可和尊重。具有这种需求的人们往往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实际形象来尊重自己,接受自己。当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认可自己、接受自己时,就会使其变得更加自信并相信自己,一旦人们没有按照这样做,就会使其出现沮丧的情绪。
人类的最后的需求就是自我的实现,也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目标而奋斗,这就会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们的潜能。
三.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人本思想概述
1.安全的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部分。室内环境方面:住宅规划设计中的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建筑物的间距、宜人的居住面积以及日照、通风、保温、隔热、隔音等技术规范指标,都应该严格遵守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室外居住环境方面:主要是保护和改善住宅区的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尤其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造氧、造荫、造景、遮挡和消减噪音等五大功能,要走出“种草轻树”的误区,鼓励多植树。
2.安全的交通条件
在进行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重视人与车的分流和衔接,对停车场和公交车站进行合理的布置,更好的改善城市街道口的通行条件。在街道的交叉口可以通过建设立交桥等形式,让车辆从上面或者是地下通过,这样可以很好的缓解街道交叉口的交通拥堵。同时在进行住宅小区的规划中,应该组织好车辆的交通流向,用绿化带将人和车隔离起来,在人车交叉的路段,通过设置路障使车辆减速行驶。
3.便于人们生活
配套设施的系统化、高效化是现代建筑设计的目标要求之一。对于社区设计中,配套设施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结合建筑设置在底层或其中某层,供住户使用。这其中包括:1)后勤保障部分,如物业管理中心、保安监控中心、居委会、邮政收发、变电中心等;2)居民日常生活部分,如超市、农贸市场、学校、邮政、银行、养老医护中心等;3)文化娱乐部分,如老年活动中心、多功能活动室、健身房、儿童活动室、阅览室等。
4.舒适的生活空间
(一)室内功能的合理化
对住宅内部功能区进行优化和细化配置,合理分配各功能区的面积以及私密性的保障,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目前,住宅的功能分区越来越细,每套住宅已从六个空间格局———卧室、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增加到八个空间格局甚至更多,如增加了电脑房(书房、工作室)、储藏室等,特别是动静区的分隔,避免了相互干扰。对于入口、起居室、餐厅等礼仪空间和卧室等私密空间的设计也精益求精。功能空间的细分和组合设计,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建筑的空间尺度
首先,城市尺度。是指城市区域环境中,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山体、水系、天空、绿地、广场、建筑、道路、桥梁、大街小巷等)之间的空间比例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高层建筑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体量巨大、高度高,是城市的重要景点,对城市有重大影响。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有利于形成优美良好的天际轮廓线强化城市景观。
其次,街道尺度。是指临街面各构成部分(建筑、景观、绿化、小品等)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对街道行人的身心感受。这是对城市环境及建筑的近距离感知。临近街道的建筑尺寸的确定主要应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
再次,建筑尺度。是指建筑物各构成部分(建筑主体、裙房、屋顶等)的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均衡是建筑尺度的重要原则,一个造型美观的建筑应处理好建筑主体、裙房、屋顶等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使整栋建筑简洁明了、整体和谐。
最后,近人尺度。是指建筑物底层部分及建筑物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部分经常为人们所接触,易被人们仔细观察和触摸,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寸为基准,不宜过大或过小。对于建筑入口部分及其周边空间加以限定,创造一个由街道到建筑的过渡缓冲空间,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5.扩大人们的交往空间
人们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公共场所。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各种步行道、广场、公园、街头绿地和庭院绿地等。开辟较多可供人们日常生活的聚集点,能使人们更加意识到自己同周围人可以很好的进行交流和相处,增强人们生活的情调,从而提高人在城市中生活的兴趣,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
四.结束语
现代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已经逐渐的体现出来,这不仅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张,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人权,实现人的价值,使人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体,真正做到人本地位,这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是一个极大的更新,可以更好的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论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刘敬东; 栾世红; 汪振泽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30期刊
[2]建筑设计中高技术与现代造型艺术的融合孙晓铭; 王逢瑚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10-01中国会议
[3]浅议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张莹莹; 李少华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4-10-01中国会议
[4]“私”有建筑中的“公”有空间——浅析建筑设计中的开放空间马悦21世纪城市——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IFHP)第46届世界大会大学生论坛论文集2002-09-08国际会议
[5]绿色景观与建筑环境——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发展初探李晓敏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12-01国际会议
[6]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探索鄒德侬; 张向炜; 戴路时代建筑2007-09-18期刊
[7]传统构建方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隈研吾竹屋设计为例马捷大众文艺2012-09-15期刊
【关键字】现代建筑设计,人本思想,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设计是一项人的活动,同时其也是一项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活动,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和追求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服务。在美国,一位著名的人本思想主义心理学家就曾经将人们的需求分成五个不同的级别和档次:首先是生理需求,也就是生存、健康等,其次是人的安全需求,接着是人的社交需求,再次是人的自尊需求,最后是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当然,人们的需求需要依赖客观的环境为其提供一个前提和基础,一旦人类的前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考虑满足下一个需求,从而就会为这个需求而奋斗。人们不仅仅渴望生理上的满足,同时对于心理上的需求也是极度的渴望。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紧紧的把握人本思想,以人本思想为指导,从而使建筑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也就实现了建筑设计师的价值。人本思想是一个全新的思想理念,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对人本思想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二.关于人类需求的分析探讨
人类的生理需求包括很多种类,主要包括人类对于食物、对于水、空气以及住房等的需求,该种需求是人类最低层次的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它是人类向较高层次的需求转化的前提和基础。
人类的安全需求主要是指人类对于人身安全、生活稳定、生活安逸,免受痛苦和疾病等需求。该种需求同生理需求一样,在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最大的满足之前,人类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了。
人类的社交需求是人类的第三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指人们对于友谊、对于爱情或者是对于隶属关系等方面的需求,一旦人类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社交需求就会自动的闪现在人类的面前。这种需求同前两种需求具有不同的地方,社交需求主要是对人们产生一种激励的作用,倘若这一层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使人们产生情绪低落,进而影响人的发展。
人类的自尊需求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成就,对于自我的价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感觉,同时也包括别人对于自己的认可和尊重。具有这种需求的人们往往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实际形象来尊重自己,接受自己。当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认可自己、接受自己时,就会使其变得更加自信并相信自己,一旦人们没有按照这样做,就会使其出现沮丧的情绪。
人类的最后的需求就是自我的实现,也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目标而奋斗,这就会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们的潜能。
三.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人本思想概述
1.安全的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部分。室内环境方面:住宅规划设计中的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建筑物的间距、宜人的居住面积以及日照、通风、保温、隔热、隔音等技术规范指标,都应该严格遵守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室外居住环境方面:主要是保护和改善住宅区的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尤其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造氧、造荫、造景、遮挡和消减噪音等五大功能,要走出“种草轻树”的误区,鼓励多植树。
2.安全的交通条件
在进行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重视人与车的分流和衔接,对停车场和公交车站进行合理的布置,更好的改善城市街道口的通行条件。在街道的交叉口可以通过建设立交桥等形式,让车辆从上面或者是地下通过,这样可以很好的缓解街道交叉口的交通拥堵。同时在进行住宅小区的规划中,应该组织好车辆的交通流向,用绿化带将人和车隔离起来,在人车交叉的路段,通过设置路障使车辆减速行驶。
3.便于人们生活
配套设施的系统化、高效化是现代建筑设计的目标要求之一。对于社区设计中,配套设施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结合建筑设置在底层或其中某层,供住户使用。这其中包括:1)后勤保障部分,如物业管理中心、保安监控中心、居委会、邮政收发、变电中心等;2)居民日常生活部分,如超市、农贸市场、学校、邮政、银行、养老医护中心等;3)文化娱乐部分,如老年活动中心、多功能活动室、健身房、儿童活动室、阅览室等。
4.舒适的生活空间
(一)室内功能的合理化
对住宅内部功能区进行优化和细化配置,合理分配各功能区的面积以及私密性的保障,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目前,住宅的功能分区越来越细,每套住宅已从六个空间格局———卧室、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增加到八个空间格局甚至更多,如增加了电脑房(书房、工作室)、储藏室等,特别是动静区的分隔,避免了相互干扰。对于入口、起居室、餐厅等礼仪空间和卧室等私密空间的设计也精益求精。功能空间的细分和组合设计,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建筑的空间尺度
首先,城市尺度。是指城市区域环境中,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山体、水系、天空、绿地、广场、建筑、道路、桥梁、大街小巷等)之间的空间比例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高层建筑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体量巨大、高度高,是城市的重要景点,对城市有重大影响。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有利于形成优美良好的天际轮廓线强化城市景观。
其次,街道尺度。是指临街面各构成部分(建筑、景观、绿化、小品等)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对街道行人的身心感受。这是对城市环境及建筑的近距离感知。临近街道的建筑尺寸的确定主要应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
再次,建筑尺度。是指建筑物各构成部分(建筑主体、裙房、屋顶等)的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均衡是建筑尺度的重要原则,一个造型美观的建筑应处理好建筑主体、裙房、屋顶等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使整栋建筑简洁明了、整体和谐。
最后,近人尺度。是指建筑物底层部分及建筑物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部分经常为人们所接触,易被人们仔细观察和触摸,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寸为基准,不宜过大或过小。对于建筑入口部分及其周边空间加以限定,创造一个由街道到建筑的过渡缓冲空间,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5.扩大人们的交往空间
人们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公共场所。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各种步行道、广场、公园、街头绿地和庭院绿地等。开辟较多可供人们日常生活的聚集点,能使人们更加意识到自己同周围人可以很好的进行交流和相处,增强人们生活的情调,从而提高人在城市中生活的兴趣,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
四.结束语
现代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已经逐渐的体现出来,这不仅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张,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人权,实现人的价值,使人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体,真正做到人本地位,这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是一个极大的更新,可以更好的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论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刘敬东; 栾世红; 汪振泽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30期刊
[2]建筑设计中高技术与现代造型艺术的融合孙晓铭; 王逢瑚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10-01中国会议
[3]浅议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张莹莹; 李少华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4-10-01中国会议
[4]“私”有建筑中的“公”有空间——浅析建筑设计中的开放空间马悦21世纪城市——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IFHP)第46届世界大会大学生论坛论文集2002-09-08国际会议
[5]绿色景观与建筑环境——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发展初探李晓敏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12-01国际会议
[6]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探索鄒德侬; 张向炜; 戴路时代建筑2007-09-18期刊
[7]传统构建方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隈研吾竹屋设计为例马捷大众文艺2012-09-15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