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再追求单一的规模扩张,而是转向内涵式發展,教育部发力本科建设,致力于“金课”建设。正是由于处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专业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学科专业,然而其课程教学质量并不高,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构势在必行。该文将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分析、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构以及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助力教育部金课建设的推进。
关键词:金课建设;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203-02
教育,乃民生大计,国之大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的实现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与支持。2019年4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强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过程中,将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金专建设”计划以及“金课建设”计划。其中,“金课建设”计划,即建设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课程。计算机专业作为“金课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课程教学质量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可以看到其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不完整。只有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重构,沿着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实践路径前行,方能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并跑领跑。
1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1.1 评价标准的同一性
在我国,计算机专业经常依附于学校其他老牌专业、王牌专业而生,而一个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往往是固定的、单一的,评价标准也是与其他专业相同的。也就是说,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无异于其他专业,这就抹杀了计算机专业的独特性,同时也亵渎了计算机专业不同课程的差异性。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的重要程度、考核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大相径庭,使用模式化、统一化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是不合理的。另外,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中,也有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课程等侧重点不同的课程类型,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大大弱化了每门课程的个性与特色,最终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专业性不强,编程能力弱,只能充当“码农”中的搬运工,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难以支撑他们开展未来的工作,难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较大的发展。
1.2 评价主体的主观性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主体上基本实现了多元化。一般来说,和其他专业一样,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主要有计算机专业学生、同行、学校督导。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评价主体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评价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甚至是报复心理,对于私交甚好的教师,罔顾教学质量就给高分、高等级,对于给自己挂科或是低分的教师,就算教学质量再好,也给低分、低等级。同时,学生对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评价时敷衍了事,使得评价结果不具参考价值。就同行、学校督导而言,被评价者都是同事,碍于情面不好下狠手,确有不足的也不予指出,评价结果差别不大,或是对于与自己关系好的教师给予较高的评价,同时不排除小团体的存在,互相评高分,给他人低分,考核奖励收入囊中。这就使得评价流于形式,失去意义,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毫无帮助,阻滞“金课建设”的进程。
1.3 评价结果的局限性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旨在指出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为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使得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能够有所提升,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事实上,我国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最终呈现为分数、等级或排名,以此作为评优选先、晋升、评职称的依据,而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没有告知教师,教师也无从得知自身的不足以及课程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简言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机制严重缺失。评价的结果不应该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最后一步,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首尾相接、循环往复的,评价的结果是新一轮循环的起点,推动学科发展,推动“金课建设”。我国的计算机专业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它需要在不断的改革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这离不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反馈机制的建立健全。
2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构
2.1 评价标准体系的重构
在金课建设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重构意义重大。一方面,评价标准体系应该从四个维度去落实,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维度上,应该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课程内容是否符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最根本的依据,应该要严守评价标准。在教学方法维度上,主要对教师教学的方法是否多元化、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等见效甚微、引起学生反感的教学方法,实操课的教授能否将课堂时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等进行评价,引导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事半功倍;在教学态度维度上,主要涉及教师的备课态度、授课态度、作业批阅与课后答疑态度、学术交流态度等,良好的态度,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摆正教学态度,才能做出成绩,因而,教学态度这一指标不可或缺;最后,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维度,囊括了学生的成绩、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竞赛成绩、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竞赛成绩、科研成绩等。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重构要将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纳入考虑,要有针对性,具有可行性。
2.2 评价实施过程的改进
针对评价主体主观性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重构:第一,将校外专家纳入评价主体中,使得计算机专业学生、同行、督导、校外专家的评价权值为20%、20%、30%、30%。由于专家非本校职工,几乎可以保证他们与校内教师不相识或不相熟,可以避免人情分,同时,专家相对于学生更具备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素质,评价结果更具专业性,能够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鲜血液;第二,教务处将评价实施的权力下放至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制定专门的评价标准,选择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具有一定了解的教师组成专门的评价实施小组,使得评价更具说服力,评价的实施更有组织、有纪律,保证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为了避免评价的随意性、主观性,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时,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应该做出严格的比例规定,优秀和不合格的比例保持在10%以内,并且对于这两个等级的教师由学校组织复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督促评价者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2.3 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
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且其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而非发展性评价。对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言,其最终目的是给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促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设计算机专业的金课,然而,现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是等级、排名、分数,并没有指出教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于自身课程教学的不足也无从掌握。结果不是最终目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真正想要实现的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简言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只有当评价反馈机制成立并行之有效,计算机专业教师才能收到关于自身课程教学的反馈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改进自身的课程教学,才能有效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建设计算机专业特有的金课,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
3 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实践路径
3.1 强化金课建设师资队伍
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需要强大的人力支持,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不可或缺。对于教师队伍中固有的老教师,学校应该为其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软件开发、程序开发等项目研究,增加对行业的了解,掌握行业前沿知识与技能;对于尚有空缺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岗位,应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保证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专家、能手参与教学、指导实操课的开展。
3.2 遵循金课建设教学规律
在计算机专业的金课建设过程中,务必要遵循金课建设教学规律。课程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构建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学习理论。此外,课程教学应该遵循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为学生创造易于接受的气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探索,并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反思、评价和讨论。同时,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贯彻发展性教育理论,重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尽可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3.3 发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界广泛运用的一大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同样可以将之内化。一方面,与产业、企业合作办学可以得到极大的资金支持。行业、企业能够为计算机专业带来充裕的财力支持,为计算机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学生的奖助金发放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的加入,能够为计算机专业带来行业最前沿的信息,激发金课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活力,使其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3.4 创建校本研发全新模式
孔子说,育人要因材施教。同样,金课建设也应该因校制宜。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研发校本课程,让教师参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研发与讨论,引发他们对本专业的思考,使得他们的才能有展示的舞台。在校本研发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业态发展近况,适当增加实操课程的比重。由此,推动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的进程。
4 结语
在金课建设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要有所提升,势必要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重构,使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有效提升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推动我国金课建设发展进程,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又一大跨步。
参考文献:
[1] 王伟毅.“金课”视阈下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路径[J].河北职业教育,2019,3(5):75-77.
[2] 王志凤,王桂花.基于结构性改革的高职“金課”重构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9):23-26.
[3] 戴菲菲.发展性评价视阈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10-11,40.
[4] 薛海峰,朱志峰,杨权社.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高教论坛,2019(9):86-88,106.
[5] 王伟毅.关于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8):155-156.
【通联编辑:李雅琪】
关键词:金课建设;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203-02
教育,乃民生大计,国之大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的实现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与支持。2019年4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强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过程中,将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金专建设”计划以及“金课建设”计划。其中,“金课建设”计划,即建设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课程。计算机专业作为“金课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课程教学质量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可以看到其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不完整。只有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重构,沿着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实践路径前行,方能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并跑领跑。
1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1.1 评价标准的同一性
在我国,计算机专业经常依附于学校其他老牌专业、王牌专业而生,而一个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往往是固定的、单一的,评价标准也是与其他专业相同的。也就是说,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无异于其他专业,这就抹杀了计算机专业的独特性,同时也亵渎了计算机专业不同课程的差异性。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的重要程度、考核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大相径庭,使用模式化、统一化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是不合理的。另外,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中,也有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课程等侧重点不同的课程类型,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大大弱化了每门课程的个性与特色,最终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专业性不强,编程能力弱,只能充当“码农”中的搬运工,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难以支撑他们开展未来的工作,难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较大的发展。
1.2 评价主体的主观性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主体上基本实现了多元化。一般来说,和其他专业一样,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主要有计算机专业学生、同行、学校督导。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评价主体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评价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甚至是报复心理,对于私交甚好的教师,罔顾教学质量就给高分、高等级,对于给自己挂科或是低分的教师,就算教学质量再好,也给低分、低等级。同时,学生对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评价时敷衍了事,使得评价结果不具参考价值。就同行、学校督导而言,被评价者都是同事,碍于情面不好下狠手,确有不足的也不予指出,评价结果差别不大,或是对于与自己关系好的教师给予较高的评价,同时不排除小团体的存在,互相评高分,给他人低分,考核奖励收入囊中。这就使得评价流于形式,失去意义,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毫无帮助,阻滞“金课建设”的进程。
1.3 评价结果的局限性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旨在指出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为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使得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能够有所提升,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事实上,我国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最终呈现为分数、等级或排名,以此作为评优选先、晋升、评职称的依据,而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没有告知教师,教师也无从得知自身的不足以及课程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简言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机制严重缺失。评价的结果不应该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最后一步,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首尾相接、循环往复的,评价的结果是新一轮循环的起点,推动学科发展,推动“金课建设”。我国的计算机专业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它需要在不断的改革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这离不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反馈机制的建立健全。
2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构
2.1 评价标准体系的重构
在金课建设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重构意义重大。一方面,评价标准体系应该从四个维度去落实,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维度上,应该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课程内容是否符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最根本的依据,应该要严守评价标准。在教学方法维度上,主要对教师教学的方法是否多元化、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等见效甚微、引起学生反感的教学方法,实操课的教授能否将课堂时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等进行评价,引导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事半功倍;在教学态度维度上,主要涉及教师的备课态度、授课态度、作业批阅与课后答疑态度、学术交流态度等,良好的态度,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摆正教学态度,才能做出成绩,因而,教学态度这一指标不可或缺;最后,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维度,囊括了学生的成绩、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竞赛成绩、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竞赛成绩、科研成绩等。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重构要将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纳入考虑,要有针对性,具有可行性。
2.2 评价实施过程的改进
针对评价主体主观性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重构:第一,将校外专家纳入评价主体中,使得计算机专业学生、同行、督导、校外专家的评价权值为20%、20%、30%、30%。由于专家非本校职工,几乎可以保证他们与校内教师不相识或不相熟,可以避免人情分,同时,专家相对于学生更具备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素质,评价结果更具专业性,能够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鲜血液;第二,教务处将评价实施的权力下放至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制定专门的评价标准,选择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具有一定了解的教师组成专门的评价实施小组,使得评价更具说服力,评价的实施更有组织、有纪律,保证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为了避免评价的随意性、主观性,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时,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应该做出严格的比例规定,优秀和不合格的比例保持在10%以内,并且对于这两个等级的教师由学校组织复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督促评价者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2.3 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
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且其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而非发展性评价。对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言,其最终目的是给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促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设计算机专业的金课,然而,现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是等级、排名、分数,并没有指出教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于自身课程教学的不足也无从掌握。结果不是最终目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真正想要实现的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简言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只有当评价反馈机制成立并行之有效,计算机专业教师才能收到关于自身课程教学的反馈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改进自身的课程教学,才能有效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建设计算机专业特有的金课,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
3 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实践路径
3.1 强化金课建设师资队伍
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需要强大的人力支持,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不可或缺。对于教师队伍中固有的老教师,学校应该为其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软件开发、程序开发等项目研究,增加对行业的了解,掌握行业前沿知识与技能;对于尚有空缺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岗位,应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保证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专家、能手参与教学、指导实操课的开展。
3.2 遵循金课建设教学规律
在计算机专业的金课建设过程中,务必要遵循金课建设教学规律。课程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构建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学习理论。此外,课程教学应该遵循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为学生创造易于接受的气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探索,并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反思、评价和讨论。同时,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贯彻发展性教育理论,重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尽可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3.3 发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界广泛运用的一大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同样可以将之内化。一方面,与产业、企业合作办学可以得到极大的资金支持。行业、企业能够为计算机专业带来充裕的财力支持,为计算机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学生的奖助金发放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的加入,能够为计算机专业带来行业最前沿的信息,激发金课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活力,使其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3.4 创建校本研发全新模式
孔子说,育人要因材施教。同样,金课建设也应该因校制宜。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研发校本课程,让教师参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研发与讨论,引发他们对本专业的思考,使得他们的才能有展示的舞台。在校本研发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业态发展近况,适当增加实操课程的比重。由此,推动计算机专业金课建设的进程。
4 结语
在金课建设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要有所提升,势必要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重构,使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有效提升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推动我国金课建设发展进程,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又一大跨步。
参考文献:
[1] 王伟毅.“金课”视阈下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路径[J].河北职业教育,2019,3(5):75-77.
[2] 王志凤,王桂花.基于结构性改革的高职“金課”重构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9):23-26.
[3] 戴菲菲.发展性评价视阈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10-11,40.
[4] 薛海峰,朱志峰,杨权社.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高教论坛,2019(9):86-88,106.
[5] 王伟毅.关于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8):155-156.
【通联编辑: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