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国本科教育国际化进程随着中外以及海峡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加强而飞速发展,辽宁省作为中国大陆北方的经济和教育大省应顺应这个国际化潮流,加强与台湾高校的教育交流合作。本文介绍了辽宁与台湾本科教育交流合作的背景和现状,阐述了辽宁与台湾本科教育合作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进而更好的推进辽宁与台湾本科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推进双方本科教育国际化的深入。
【关键词】辽宁与台湾;本科教育;高等院校;交流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2010年6月海峡两岸正式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①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两岸经贸往来、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进入了制度化的轨道,不仅推动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同时也缓和了两岸政治对立关系,有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共同繁荣和统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与台湾的本科院校交流合作日益升温。
一、辽宁与台湾本科教育交流合作的背景
(一)辽宁与台湾经贸交往的深入推动两岸本科教育的交流合作
经历了台湾岛内2008年的政党轮替,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尤其是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实现,以及台湾启动陆客观光,使两岸各项交往交流发展迅速,且不断取得新突破。表1 显示,2008年两岸人员往来的总量近500万人次,而2012年两岸人员往来的总量接近800万人次;2012年台湾居民来大陆534.0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大陆居民赴台263.02万人次,同比增长42.56%。两岸的交流也有显著的增长,2012年与2008年相比,赴台交流项目增加近3倍,赴台交流人数增加近4倍。
在两岸经贸交流方面,根据商务部台港澳司最新数据,2012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689.6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4%。目前,台湾已经成为大陆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2012年,大陆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8.5亿美元,占大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3.0%。截至2012年底,大陆累计实际利用台资570.5亿美元,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4.5%的比重。
辽宁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大省,是中国大陆对外开放较早、开放水平较高的省份。辽宁与台湾的经贸与文化交往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5年国务院批准在沈阳建立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大力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近年来,辽宁与台湾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发展很快,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已经使辽宁成为台湾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来辽宁投资发展。2013年,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辽宁台湾周在锦州隆重开幕,在此届辽宁台湾周期间签约21个项目,投资总额约52.6亿美元。自2002年以来,国台办和辽宁省政府已连续主办了十二届“辽宁台湾周”,先后有3000余位台商和台湾知名人士到辽宁参观考察和洽谈项目,成为我省最具规模、最有影响力的大型对台经贸活动和平台。12年来,辽宁与台湾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人员交流方面,台湾来辽宁的游客每年都在10万人次以上,辽宁赴台游客2012年超过20万人次;在交通方面,沈阳、大连实现了两岸的飞机直航,大连、丹东、锦州、营口实现了两岸的船舶直航;在经济方面,截至2013年6月,辽宁省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3600多个,特别是近一两年台湾精细化工企业纷纷登陆辽宁,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态势。
(二)台湾高等教育资源过剩
近些年台湾岛内经济不景气,民众除了面对生活压力、经济负担之外,还要担心失业问题。在这种强大的生存压力下,相当多的已婚家庭“生不起”小孩,由此导致的少子女化,台湾的低出生率使大学生源不断减少。2013年,台湾的大学生源约为30万,全台160多所高校已有不少出现招生不满额的情况,预计18年之后,台湾本地大学生源将锐减一半,许多高校生存堪忧。另外,近十多年来,由于一窝蜂办学的热潮,致使台湾大学数量成倍增长,目前已超过150所,录取人数也不断攀升,生源的减少和学校的增多,造成教育供过于求,台湾很多高校都遭受着生源紧缩的困扰,迫使其急于与大陆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打开大陆教育市场。
二、辽宁与台湾本科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
(一)大陆与台湾本科教育交流合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的1987年大陆招收到第一名台湾学生。1980年,国台办和教育部联合公布《关于华侨青年回国和港澳台青年回内地报考大学问题的通知》鼓励台湾学生赴大陆学习。2006年,大陆正式认可台湾高等学校学历,并对在大陆求学和就业的台湾学生给予了优惠政策。随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教育界人士互相参访、互聘教师、学生交流、合作办学,互动平台越来越多。据统计,大陆已有四百多所高校与台湾近百所高校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协议。2012年,大陆举办了72个对台重点交流项目,邀请了4835名台湾师生前来参加活动,而去台湾的大陆师生有16000多人。
为了顺应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促进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及其机制的建立,增进双方高校之间的了解,并为双方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机会,推动两岸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进海峡两岸各自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自2005年起,两岸开始举办“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论坛”,论坛的主题逐步由学术交流转入教师培训、人才培养、学术研究领域等更广泛的教育合作领域。具体见表2。
(二)辽宁与台湾本科教育交流合作的形式
在海峡两岸高校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辽宁近年来紧紧把握时机,积极开展与台湾高校教育交流工作,主要形式包括:
1.辽台高校高层互访
2011年2月,以辽宁省省长为团长的辽宁经贸文化代表团赴台湾开展交流活动。与此团成行的还有辽宁省内部分高校领导,他们在台湾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和访问活动,与台湾多所高校初步接触,为进一步推进与台湾高校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2011年5月,辽宁与台湾高校合作交流研讨会在大连海洋大学举行,来自两岸近20所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代表就两岸高校的教育合作交流、支持两岸青年就业创业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等议题进行研讨,大连海洋大学被确定为台湾高校在大陆的海峡两岸高校终身教育/推广教育交流合作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终身教育/推广教育交流项目基地,为东北地区高校与台湾院校的教育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2011年9月,台湾高校代表团来大连参加“第十届辽宁台湾周·大连行”活动,活动中特别举办“2011连台大学校际合作恳谈会”。此次恳谈会重点是连台大學间的教学、科研、培训、交换学生等项目之间的合作。 2.辽台高校学生交流学习
2009年7月,参加“第四届两岸青年联欢节·辽宁行活动”台湾学生到东北大学参观交流。2009年8月,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组织的“希望牵两岸,青春耀中华-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活动台湾大学生参访团辽宁分团一行42人访问东北大学。2011年6月,大连理工大学举办台湾青年学子科技交流团欢迎仪式,组织两岸学生进行学习交流。2012年7月,第四届大连理工大学“浪漫之旅”海峡两岸文化研习营开营,来自台湾地区的13所高校的70名青年学子和辽宁学子一起,参加为期10天的研习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建立友谊,共同感受祖国发展、增进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2011年和2013年,东北财经大学的学生参加了“2011海峡两岸大学会计辩论邀请赛”和“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竞赛活动的举办对加强海峡两岸专业领域学生间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营造校际间学生的学术研究风气与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
3.辽台高校举办论坛、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
2010年9月,东北大学召开辽宁—台湾金融合作研讨会。2010年12月,台湾东华大学与东北大学两校签署了双联双学位学制合作项目协议书。2011年4月,东北财经大学与台湾世新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两岸财经发展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13年5月,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参加了在台湾东海大学举行的“2013海峡两岸经营创新、变革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并就会计教学与科研合作进行了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海峡两岸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拓宽了两岸高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4.交换生项目
随着两岸经贸发展越来越繁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从2007年开始两岸高校之间纷纷派遣交换学生到对方学校交流学习。2010年,辽宁大学的16名学生成为辽宁高校首次赴台学习交流的台湾交换生,到台湾世新大学为期4个月的学习。2014年,大连理工大学与台湾高校校际交换生项目中包括了台湾中兴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台湾世新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等14所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台湾正修科技大学、台湾大同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的相关专业也签有交换生项目。
三、辽台本科教育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教育合作与发展的前提是经济的紧密联系,经贸的密切往来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入。近年来,辽宁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发展很快,但相对于福建、广东等省份,还是略显逊色。闽台两地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关系很密切,大部分台湾同胞是闽南人的后裔,所以在经济文化上具有一致性和认同性,交流合作比较活跃。与福建省、广东省相比,辽宁与台湾的地理距离较远、语言文化差距较大,在区位优势上明显不具优势,吸引的台资规模有限。截至2011年3月,辽宁省累计批准台资项目3540个,投资总额达184.35亿美元,吸收利用台资数额排在江苏、福建、广东、上海、山东等省份之后,位居第七位。所以辽宁经贸发展的规模和依存度决定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程度。
2.尽管辽台本科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了初步发展,但是在深度上和广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海峡两岸本科教育交流合作,主要形式还是以学校双方互访、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举办比赛以及夏令营等活动为主,还没有涉及实质性合作办学。另外,交流合作的层次和领域不够深入,形式单一,应从互访交流的层次上升到互办学校、联办专业的层次上。在这一点上,福建省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2007年,以“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厦门理工学院与台湾高校和企业联办全国首个汽车理赔公估”专业;2009年厦门理工学院与台湾铭传大学合作办学,共同筹建一所国际教育学院—金厦学院,该学院将为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对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009年福建省闽江学院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实践大学合作组建了两岸第一所公立本科大学—海峡学院。2010年,厦门理工学院成立全国首个闽台合作教育实体—数字创意学院,以“3+1”分段对接的模式,与台湾高校联合培养人才。
3.参与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高校数量和范围还有待拓宽。近几年,台湾与辽宁的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都有互访与交流活动,但是这些活动仅限于少数学校和辽宁省内的重点大学,没有遍及大部分学校,特别是职业类的本科院校。交流学生的专业和人数有限,交流的专业多以财经金融、企业管理、法律和咨询工程为主,医药、中医以及复建等专业目前不对大陆开放。吸收大陆学生来台湾念书的人数不能超过台湾本校学生总人数的2%。
4.辽台双方没有专门负责本科教育交流合作的協调机构,缺乏常态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不利于两岸高等教育交流的深入,另外,海峡两岸多方面的政策相关手续繁琐,耗费时间长,影响了交流合作的进度和效率。比如,目前大陆学生赴台湾参加交换项目的入台的手续非常繁杂,几乎要花去半年的时间去办理各种通行证。
5.台湾方面的政策限制。与大陆对两岸教育交流的开放态度和政策相比,台湾方面显得相对保守和封闭。直到2011年,台湾开始承认大陆“985工程”为主的41所大学学历,以吸引陆生赴台就读研究所。2013年,为了招徕更多人才,台湾宣布扩大采认“211工程”学历,使得总校数增至111所,主要涵盖“211工程”重点学校,其中辽宁省的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四所高等院校的学历被认可。由于目前台湾只承认大陆“211工程”高校的学历,这就使大陆很多非“211工程”高校毕业生失去到台湾学习交流的机会。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大陆学生的各种限制和歧视性政策,如不能参加健康保险、不能打工、奖学金限制等等。
四、辽宁进一步推动两岸本科教育合作与发展的建议 1.相似的文化背景、产业和教育模式,在本科教育合作方面,两岸有较强互补性。要进一步扩大辽宁和台湾本科院校的交流,扩大交流合作台湾高校的数量,并逐步打造教育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继续巩固和加强学生互派互访、参加竞赛、夏令营、教师互派和学者互访等传统途径,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继续坚持积极推进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论坛往更深一步合作发展,建立海峡两岸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和模式,借鉴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和经验,推动海峡两岸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2.加强辽宁和台湾高校的科研合作。双方大学可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合作,主要方式可以包括:双方大学之间互相开放、双向开展校际学术交流;邀请双方同行参与集体或个人重大科技的合作研究;按照学科或专业领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资讯网络,实施辽台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援助,如建立远程课堂、网络教学;双方大学对等合作,共建文化或科技研究中心等,均有助于双方大幅提升学术研究水准。
3.加快推进两岸学历、学位的互认进程,和建立两岸高校姐妹学校。所谓的“互认学历”是指学分互换与学分等值,希望未来两岸的大学教师可在校际之间互相聘用,学生也可以在有关院校中流动,双方互相承认所修课程学分,并可获得学校的学位证书,为两岸大学生的流动和就业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建立两岸高校姐妹学校,可以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加强两岸学生的交流,互相了解,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4.辽宁省应积极与台湾开展两岸之间开展教育项目合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行动,构建师资培训基地,联合办学,开发新专业,共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可以引进台湾教育资源到辽宁办学,亦可联合办学。在实行“校校”联合的基础上,推行“校企”高职人才的联合培养项目。积极鼓勵两岸大学间签订策略联盟,有助于加强两岸高等教育合作,有效共享教学与研究资源,以提升两岸大学教育的竞争力,重点在彼此紧缺、空白和急需的学科和专业上开展高校合作办学。
5.尽快组建一个辽台本科教育交流基金会,由政府、教育机构、高校共同出资与管理。建立一个辽台本科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便捷通道,双方都放宽相关的政策规定,简化行政程序,完善配套相关政策与保障体系,为辽台交流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真柱,邓启明.海峡两岸高等商科教育交流合作的条件与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
[2]杨洋.关于建立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的几点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
[3]李红,林华东.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龙岩学院学报,2011(2).
[4]林中燕,陈永正.海峡两岸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交流与合作模式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10(5).
[5]张英玉.加强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0(12).
[6]姜平.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探讨[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9(1).
注释:
①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全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属于台湾海峡两岸特殊性质的经济合作协议,双方本着世界贸易组织(WTO)基本原则,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通过协议,进一步增进海峡两岸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
作者简介:
李辉(1975-),女,满族,辽宁抚顺人,大连财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投资一体化。
孙一凡(1991-),男,汉族,辽宁抚顺人,大连财经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关键词】辽宁与台湾;本科教育;高等院校;交流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2010年6月海峡两岸正式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①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两岸经贸往来、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进入了制度化的轨道,不仅推动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同时也缓和了两岸政治对立关系,有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共同繁荣和统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与台湾的本科院校交流合作日益升温。
一、辽宁与台湾本科教育交流合作的背景
(一)辽宁与台湾经贸交往的深入推动两岸本科教育的交流合作
经历了台湾岛内2008年的政党轮替,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尤其是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实现,以及台湾启动陆客观光,使两岸各项交往交流发展迅速,且不断取得新突破。表1 显示,2008年两岸人员往来的总量近500万人次,而2012年两岸人员往来的总量接近800万人次;2012年台湾居民来大陆534.0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大陆居民赴台263.02万人次,同比增长42.56%。两岸的交流也有显著的增长,2012年与2008年相比,赴台交流项目增加近3倍,赴台交流人数增加近4倍。
在两岸经贸交流方面,根据商务部台港澳司最新数据,2012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689.6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4%。目前,台湾已经成为大陆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2012年,大陆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8.5亿美元,占大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3.0%。截至2012年底,大陆累计实际利用台资570.5亿美元,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4.5%的比重。
辽宁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大省,是中国大陆对外开放较早、开放水平较高的省份。辽宁与台湾的经贸与文化交往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5年国务院批准在沈阳建立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大力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近年来,辽宁与台湾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发展很快,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已经使辽宁成为台湾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来辽宁投资发展。2013年,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辽宁台湾周在锦州隆重开幕,在此届辽宁台湾周期间签约21个项目,投资总额约52.6亿美元。自2002年以来,国台办和辽宁省政府已连续主办了十二届“辽宁台湾周”,先后有3000余位台商和台湾知名人士到辽宁参观考察和洽谈项目,成为我省最具规模、最有影响力的大型对台经贸活动和平台。12年来,辽宁与台湾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人员交流方面,台湾来辽宁的游客每年都在10万人次以上,辽宁赴台游客2012年超过20万人次;在交通方面,沈阳、大连实现了两岸的飞机直航,大连、丹东、锦州、营口实现了两岸的船舶直航;在经济方面,截至2013年6月,辽宁省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3600多个,特别是近一两年台湾精细化工企业纷纷登陆辽宁,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态势。
(二)台湾高等教育资源过剩
近些年台湾岛内经济不景气,民众除了面对生活压力、经济负担之外,还要担心失业问题。在这种强大的生存压力下,相当多的已婚家庭“生不起”小孩,由此导致的少子女化,台湾的低出生率使大学生源不断减少。2013年,台湾的大学生源约为30万,全台160多所高校已有不少出现招生不满额的情况,预计18年之后,台湾本地大学生源将锐减一半,许多高校生存堪忧。另外,近十多年来,由于一窝蜂办学的热潮,致使台湾大学数量成倍增长,目前已超过150所,录取人数也不断攀升,生源的减少和学校的增多,造成教育供过于求,台湾很多高校都遭受着生源紧缩的困扰,迫使其急于与大陆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打开大陆教育市场。
二、辽宁与台湾本科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
(一)大陆与台湾本科教育交流合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的1987年大陆招收到第一名台湾学生。1980年,国台办和教育部联合公布《关于华侨青年回国和港澳台青年回内地报考大学问题的通知》鼓励台湾学生赴大陆学习。2006年,大陆正式认可台湾高等学校学历,并对在大陆求学和就业的台湾学生给予了优惠政策。随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教育界人士互相参访、互聘教师、学生交流、合作办学,互动平台越来越多。据统计,大陆已有四百多所高校与台湾近百所高校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协议。2012年,大陆举办了72个对台重点交流项目,邀请了4835名台湾师生前来参加活动,而去台湾的大陆师生有16000多人。
为了顺应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促进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及其机制的建立,增进双方高校之间的了解,并为双方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机会,推动两岸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进海峡两岸各自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自2005年起,两岸开始举办“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论坛”,论坛的主题逐步由学术交流转入教师培训、人才培养、学术研究领域等更广泛的教育合作领域。具体见表2。
(二)辽宁与台湾本科教育交流合作的形式
在海峡两岸高校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辽宁近年来紧紧把握时机,积极开展与台湾高校教育交流工作,主要形式包括:
1.辽台高校高层互访
2011年2月,以辽宁省省长为团长的辽宁经贸文化代表团赴台湾开展交流活动。与此团成行的还有辽宁省内部分高校领导,他们在台湾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和访问活动,与台湾多所高校初步接触,为进一步推进与台湾高校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2011年5月,辽宁与台湾高校合作交流研讨会在大连海洋大学举行,来自两岸近20所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代表就两岸高校的教育合作交流、支持两岸青年就业创业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等议题进行研讨,大连海洋大学被确定为台湾高校在大陆的海峡两岸高校终身教育/推广教育交流合作院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终身教育/推广教育交流项目基地,为东北地区高校与台湾院校的教育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2011年9月,台湾高校代表团来大连参加“第十届辽宁台湾周·大连行”活动,活动中特别举办“2011连台大学校际合作恳谈会”。此次恳谈会重点是连台大學间的教学、科研、培训、交换学生等项目之间的合作。 2.辽台高校学生交流学习
2009年7月,参加“第四届两岸青年联欢节·辽宁行活动”台湾学生到东北大学参观交流。2009年8月,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组织的“希望牵两岸,青春耀中华-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活动台湾大学生参访团辽宁分团一行42人访问东北大学。2011年6月,大连理工大学举办台湾青年学子科技交流团欢迎仪式,组织两岸学生进行学习交流。2012年7月,第四届大连理工大学“浪漫之旅”海峡两岸文化研习营开营,来自台湾地区的13所高校的70名青年学子和辽宁学子一起,参加为期10天的研习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建立友谊,共同感受祖国发展、增进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2011年和2013年,东北财经大学的学生参加了“2011海峡两岸大学会计辩论邀请赛”和“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竞赛活动的举办对加强海峡两岸专业领域学生间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营造校际间学生的学术研究风气与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
3.辽台高校举办论坛、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
2010年9月,东北大学召开辽宁—台湾金融合作研讨会。2010年12月,台湾东华大学与东北大学两校签署了双联双学位学制合作项目协议书。2011年4月,东北财经大学与台湾世新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两岸财经发展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13年5月,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参加了在台湾东海大学举行的“2013海峡两岸经营创新、变革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并就会计教学与科研合作进行了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海峡两岸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拓宽了两岸高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4.交换生项目
随着两岸经贸发展越来越繁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从2007年开始两岸高校之间纷纷派遣交换学生到对方学校交流学习。2010年,辽宁大学的16名学生成为辽宁高校首次赴台学习交流的台湾交换生,到台湾世新大学为期4个月的学习。2014年,大连理工大学与台湾高校校际交换生项目中包括了台湾中兴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台湾世新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等14所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台湾正修科技大学、台湾大同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的相关专业也签有交换生项目。
三、辽台本科教育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教育合作与发展的前提是经济的紧密联系,经贸的密切往来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入。近年来,辽宁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发展很快,但相对于福建、广东等省份,还是略显逊色。闽台两地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关系很密切,大部分台湾同胞是闽南人的后裔,所以在经济文化上具有一致性和认同性,交流合作比较活跃。与福建省、广东省相比,辽宁与台湾的地理距离较远、语言文化差距较大,在区位优势上明显不具优势,吸引的台资规模有限。截至2011年3月,辽宁省累计批准台资项目3540个,投资总额达184.35亿美元,吸收利用台资数额排在江苏、福建、广东、上海、山东等省份之后,位居第七位。所以辽宁经贸发展的规模和依存度决定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程度。
2.尽管辽台本科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了初步发展,但是在深度上和广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海峡两岸本科教育交流合作,主要形式还是以学校双方互访、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举办比赛以及夏令营等活动为主,还没有涉及实质性合作办学。另外,交流合作的层次和领域不够深入,形式单一,应从互访交流的层次上升到互办学校、联办专业的层次上。在这一点上,福建省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2007年,以“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厦门理工学院与台湾高校和企业联办全国首个汽车理赔公估”专业;2009年厦门理工学院与台湾铭传大学合作办学,共同筹建一所国际教育学院—金厦学院,该学院将为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对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009年福建省闽江学院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实践大学合作组建了两岸第一所公立本科大学—海峡学院。2010年,厦门理工学院成立全国首个闽台合作教育实体—数字创意学院,以“3+1”分段对接的模式,与台湾高校联合培养人才。
3.参与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高校数量和范围还有待拓宽。近几年,台湾与辽宁的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都有互访与交流活动,但是这些活动仅限于少数学校和辽宁省内的重点大学,没有遍及大部分学校,特别是职业类的本科院校。交流学生的专业和人数有限,交流的专业多以财经金融、企业管理、法律和咨询工程为主,医药、中医以及复建等专业目前不对大陆开放。吸收大陆学生来台湾念书的人数不能超过台湾本校学生总人数的2%。
4.辽台双方没有专门负责本科教育交流合作的協调机构,缺乏常态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不利于两岸高等教育交流的深入,另外,海峡两岸多方面的政策相关手续繁琐,耗费时间长,影响了交流合作的进度和效率。比如,目前大陆学生赴台湾参加交换项目的入台的手续非常繁杂,几乎要花去半年的时间去办理各种通行证。
5.台湾方面的政策限制。与大陆对两岸教育交流的开放态度和政策相比,台湾方面显得相对保守和封闭。直到2011年,台湾开始承认大陆“985工程”为主的41所大学学历,以吸引陆生赴台就读研究所。2013年,为了招徕更多人才,台湾宣布扩大采认“211工程”学历,使得总校数增至111所,主要涵盖“211工程”重点学校,其中辽宁省的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四所高等院校的学历被认可。由于目前台湾只承认大陆“211工程”高校的学历,这就使大陆很多非“211工程”高校毕业生失去到台湾学习交流的机会。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大陆学生的各种限制和歧视性政策,如不能参加健康保险、不能打工、奖学金限制等等。
四、辽宁进一步推动两岸本科教育合作与发展的建议 1.相似的文化背景、产业和教育模式,在本科教育合作方面,两岸有较强互补性。要进一步扩大辽宁和台湾本科院校的交流,扩大交流合作台湾高校的数量,并逐步打造教育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继续巩固和加强学生互派互访、参加竞赛、夏令营、教师互派和学者互访等传统途径,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继续坚持积极推进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论坛往更深一步合作发展,建立海峡两岸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和模式,借鉴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和经验,推动海峡两岸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2.加强辽宁和台湾高校的科研合作。双方大学可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合作,主要方式可以包括:双方大学之间互相开放、双向开展校际学术交流;邀请双方同行参与集体或个人重大科技的合作研究;按照学科或专业领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资讯网络,实施辽台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援助,如建立远程课堂、网络教学;双方大学对等合作,共建文化或科技研究中心等,均有助于双方大幅提升学术研究水准。
3.加快推进两岸学历、学位的互认进程,和建立两岸高校姐妹学校。所谓的“互认学历”是指学分互换与学分等值,希望未来两岸的大学教师可在校际之间互相聘用,学生也可以在有关院校中流动,双方互相承认所修课程学分,并可获得学校的学位证书,为两岸大学生的流动和就业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建立两岸高校姐妹学校,可以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加强两岸学生的交流,互相了解,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4.辽宁省应积极与台湾开展两岸之间开展教育项目合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行动,构建师资培训基地,联合办学,开发新专业,共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可以引进台湾教育资源到辽宁办学,亦可联合办学。在实行“校校”联合的基础上,推行“校企”高职人才的联合培养项目。积极鼓勵两岸大学间签订策略联盟,有助于加强两岸高等教育合作,有效共享教学与研究资源,以提升两岸大学教育的竞争力,重点在彼此紧缺、空白和急需的学科和专业上开展高校合作办学。
5.尽快组建一个辽台本科教育交流基金会,由政府、教育机构、高校共同出资与管理。建立一个辽台本科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便捷通道,双方都放宽相关的政策规定,简化行政程序,完善配套相关政策与保障体系,为辽台交流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真柱,邓启明.海峡两岸高等商科教育交流合作的条件与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
[2]杨洋.关于建立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的几点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
[3]李红,林华东.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龙岩学院学报,2011(2).
[4]林中燕,陈永正.海峡两岸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交流与合作模式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10(5).
[5]张英玉.加强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0(12).
[6]姜平.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探讨[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9(1).
注释:
①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全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属于台湾海峡两岸特殊性质的经济合作协议,双方本着世界贸易组织(WTO)基本原则,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通过协议,进一步增进海峡两岸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
作者简介:
李辉(1975-),女,满族,辽宁抚顺人,大连财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投资一体化。
孙一凡(1991-),男,汉族,辽宁抚顺人,大连财经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