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09-01
留置尿管是临床解除排尿困难、记录尿量的一种手段,是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以引流尿液的方法。资料显示:医院获得性感染40%为尿路感染[1],其引发的尿路感染是常见的院内感染。现将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1尿管
资料显示70%以上的尿路感染与尿管有关[1]。
1.1选择材料:大量研究证明,尿管材料的选择同尿路感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橡胶管对粘膜刺激性大,尿道炎发生率高,约为22%;乳胶管易造成磷酸钙沉积、粪石以致引流不畅,易造成尿路感染;而硅胶管头端较硬便于插入,管壁柔软,对尿道黏膜刺激性小,管前端侧孔较大,便于引流[2],尿道炎发生率仅为2%。所以临床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长时间留置尿管的病人,首选硅胶管,其次是乳胶管,最后是橡胶尿管。
1.2直径大小: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认为:护理病人应尽可能为病人提供直径小的尿管[3]。合理选择尿管不但为病人减轻痛苦,而且还减少尿路感染几率。因为直径过粗,增加尿道刺激,增大损伤程度,尿管过细易脱管,尿液外溢,增加导尿次数。
1.3留置时间:研究表明,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时间成正比。留置尿管4天以上,70%的尿管表面粘附有病原体,长期留置30天或终生带管的病人几乎100%发生菌尿[4]。尽早拨除尿管是防止尿路感染的关键。
2无菌观念不强、知识缺乏
留置尿管未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导尿,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违反操作规程和护理不严格。碘伏对细菌芽孢、病毒、真菌及孢子都有很强的灭杀作用,对组织和粘膜无刺激、无过敏、无腐蚀性,兼有消毒、灭菌、润滑作用。适用于临床尿道口消毒2次/日,方法简易经济。
3更换尿管方法不合理
由于护理操作不规范和知识缺乏,每日更换尿管时,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平面,避免接头连接处尿液逆流形成尿路感染。不合理的操作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给护理工作增加负荷。
4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可使尿管中的尿液逆流或增加导尿连接口污染机会,更易造成尿路感染,同时使膀胱粘膜受损或增加化学刺激致感染机会增加,造成化学性膀胱炎而加重尿路感染。如必须膀胱冲洗时,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最好放置三腔FoLey导尿管,其中一腔为气囊管向内注入灭菌水5~10毫升。其余两腔一腔接冲洗装置,另一腔与集尿袋连接,这样形成密闭式膀胱冲洗系统以尽量减少污染。
5免疫力低下
老年人较其他年龄段相比,尿路感染比其他年龄明显增高,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摄入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避免劳累,坚持适当运动等,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每日根据个人差异尽可能多的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的目的。
6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从尿路感染细菌培养中可以看出,真菌感染病人在感染前有87.9%使用抗生素,说明广谱抗生素不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2]。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使用一些抗生素,对需要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原发病者,应同时应用抗菌药物,定期监测药物毒性,以免菌群失调造成真菌性菌尿。
严格掌握导尿适应症,尽量不插尿管,对尿失禁者,女性用尿不湿,男性用尿袋[2],必要时采用留置尿管,选择适宜的尿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等,力争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09-01
留置尿管是临床解除排尿困难、记录尿量的一种手段,是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以引流尿液的方法。资料显示:医院获得性感染40%为尿路感染[1],其引发的尿路感染是常见的院内感染。现将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1尿管
资料显示70%以上的尿路感染与尿管有关[1]。
1.1选择材料:大量研究证明,尿管材料的选择同尿路感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橡胶管对粘膜刺激性大,尿道炎发生率高,约为22%;乳胶管易造成磷酸钙沉积、粪石以致引流不畅,易造成尿路感染;而硅胶管头端较硬便于插入,管壁柔软,对尿道黏膜刺激性小,管前端侧孔较大,便于引流[2],尿道炎发生率仅为2%。所以临床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长时间留置尿管的病人,首选硅胶管,其次是乳胶管,最后是橡胶尿管。
1.2直径大小: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认为:护理病人应尽可能为病人提供直径小的尿管[3]。合理选择尿管不但为病人减轻痛苦,而且还减少尿路感染几率。因为直径过粗,增加尿道刺激,增大损伤程度,尿管过细易脱管,尿液外溢,增加导尿次数。
1.3留置时间:研究表明,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时间成正比。留置尿管4天以上,70%的尿管表面粘附有病原体,长期留置30天或终生带管的病人几乎100%发生菌尿[4]。尽早拨除尿管是防止尿路感染的关键。
2无菌观念不强、知识缺乏
留置尿管未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导尿,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违反操作规程和护理不严格。碘伏对细菌芽孢、病毒、真菌及孢子都有很强的灭杀作用,对组织和粘膜无刺激、无过敏、无腐蚀性,兼有消毒、灭菌、润滑作用。适用于临床尿道口消毒2次/日,方法简易经济。
3更换尿管方法不合理
由于护理操作不规范和知识缺乏,每日更换尿管时,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平面,避免接头连接处尿液逆流形成尿路感染。不合理的操作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给护理工作增加负荷。
4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可使尿管中的尿液逆流或增加导尿连接口污染机会,更易造成尿路感染,同时使膀胱粘膜受损或增加化学刺激致感染机会增加,造成化学性膀胱炎而加重尿路感染。如必须膀胱冲洗时,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最好放置三腔FoLey导尿管,其中一腔为气囊管向内注入灭菌水5~10毫升。其余两腔一腔接冲洗装置,另一腔与集尿袋连接,这样形成密闭式膀胱冲洗系统以尽量减少污染。
5免疫力低下
老年人较其他年龄段相比,尿路感染比其他年龄明显增高,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摄入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避免劳累,坚持适当运动等,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每日根据个人差异尽可能多的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的目的。
6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从尿路感染细菌培养中可以看出,真菌感染病人在感染前有87.9%使用抗生素,说明广谱抗生素不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2]。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使用一些抗生素,对需要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原发病者,应同时应用抗菌药物,定期监测药物毒性,以免菌群失调造成真菌性菌尿。
严格掌握导尿适应症,尽量不插尿管,对尿失禁者,女性用尿不湿,男性用尿袋[2],必要时采用留置尿管,选择适宜的尿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等,力争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