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企业控制风险已经在企业活动中成为了主要部分,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分析以及对其进行管理是现代企业的首要任务。笔者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以浙江企业为例,对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及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管理体系
前言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之后,内部控制的思想诞生了,到了二十世纪,内部控制在国际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无论是理论还是内容都得到了丰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90年代,内部控制开始融入了一种先进的理念——风险管理,这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在国内,许多学者开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许多观点以及理论,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1.内部关系
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观念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组织发展的关键,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自然发展状态,然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
2.外部关系
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它们都能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科学的保证,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其中有五个方面是相同的,即风险评估;环境;控制活动;监督;信息与沟通这五个方面,这五方面的重合是由二者目标的多数重合以及二者实现机制的相似性决定的。风险管理还提出了新观念,即风险组合和整体风险管理。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薄弱的企业风险控制意识
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外资企业蜂拥而入我国,国内企业压力增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比较复杂。在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同时,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风险意识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大多数的管理者仅仅关注财务方面的风险,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一些企业发生严重的亏损,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并且具有严重的投机心理。
2.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完整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也是促使其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企业的管理层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如果没有合理的治理结构,那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就很难得以保障。在企业治理结构体系中,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核心,董事会要对风险管理负有总体的责任,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对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我国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及其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缺失
首先,在我国企业中,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非常少,有的甚至没有。在现代社会,企业所面临风险与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其次,我国企业还缺少对风险的全面性评估、排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完整的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风险识别体系,企业必须要有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性的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要依据风险排序的结果,针对风险较大的过程,通过大量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与约束,以保证企业实现目标。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管理体系能够有良好的管理效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就要不断适应生产环境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监督,确保企业事后监督和事前监督的有机结合。
3.浙江企业内部控制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浙江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存在着许多问题,某些企业由于过分的注重效益,导致了许多关键点的控制没有发挥其作用。与此同时,一些企业面临突发事件时,缺乏应对的措施。在监督的过程中,只注重程序忽视了监督责任人与内部控制执行机构,出现监督错位的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与利益。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层中,风险管理控制意识比较薄弱,评估风险明显不足,缺乏防范风险的措施与政策。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对策
1.培养风险管理理念,完善治理结构
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条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影响企业的文化风险以及经营方式,同时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风险管理体现的是企业的整体价值。所以,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才能使得企业积极应对所面临的风险,才能使得企业健康向前发展。对一个企业来说,风险管理理念是对风险的整体认识以及态度,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必须对风险管理有正确的认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员工真正具有风险意识。
完善治理结构首先要充分重视企业董事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董事的核心作用与监督地位,肯定董事的作用。其次,必须从法律上确定董事的独立性,其目的是为了发挥独立董事的职责。最后,建立专门的人才资源,提高独立董事的专业水平,解决独立董事“不懂事”问题,使得企业能够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来挑选能力较强的人才。
2.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首先,要对企业的风险事项进行全面评估与识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对企业所面临的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排序,及时采取措施,将机会与风险分清,促使企业能够抓住机会,避免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去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其次,对企业风险事项进行分类与总结。通常来说,主要有两个因素:内因与外因。内部因素主要有经营风险;组织风险;技术因素;战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外部因素主要有法律法规;自然灾害;市场竞争以及政治因素等。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风险因素划分方法,并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
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要科学设计,规范运行,全面改进更新,实施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科学设计具有良好的预见性与前瞻性,建立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与防范。注重人员的综合强化管理,有效提升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实践中,弥补不足,改正缺陷。因此,应该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与监督,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3.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首先,要实施风险评价与评估,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创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实施量化风险分析,进行人员培训,培养其形成完备的、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能够意识到风险评价对企业决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抵制不良行为,全面提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与质量。其次,对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环境进行完善,要准确的预测企业未来面临的风险,及时实施通报风险。我们应该优化企业内部的环境,为了达到完善风险管理的效果,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严格执行、建立合理的体制机构,提升风险管理的综合能力。
结论
终上所述,企业控制风险已经在企业活动中成为了主要部分,通过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状况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利的措施。只有制定切实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机制,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作者单位: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陈利军,徐国强.内部控制与组织控制实证研究[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李明辉.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1).
[4]张颖,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李春瑜,王凡林.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框架解读[J].会计师,2007,(11).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管理体系
前言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之后,内部控制的思想诞生了,到了二十世纪,内部控制在国际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无论是理论还是内容都得到了丰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90年代,内部控制开始融入了一种先进的理念——风险管理,这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在国内,许多学者开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许多观点以及理论,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1.内部关系
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观念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组织发展的关键,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自然发展状态,然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
2.外部关系
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它们都能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科学的保证,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其中有五个方面是相同的,即风险评估;环境;控制活动;监督;信息与沟通这五个方面,这五方面的重合是由二者目标的多数重合以及二者实现机制的相似性决定的。风险管理还提出了新观念,即风险组合和整体风险管理。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薄弱的企业风险控制意识
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外资企业蜂拥而入我国,国内企业压力增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比较复杂。在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同时,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风险意识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大多数的管理者仅仅关注财务方面的风险,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一些企业发生严重的亏损,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并且具有严重的投机心理。
2.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完整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也是促使其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企业的管理层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如果没有合理的治理结构,那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就很难得以保障。在企业治理结构体系中,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核心,董事会要对风险管理负有总体的责任,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对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我国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及其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缺失
首先,在我国企业中,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非常少,有的甚至没有。在现代社会,企业所面临风险与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其次,我国企业还缺少对风险的全面性评估、排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完整的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风险识别体系,企业必须要有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性的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要依据风险排序的结果,针对风险较大的过程,通过大量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与约束,以保证企业实现目标。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管理体系能够有良好的管理效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就要不断适应生产环境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监督,确保企业事后监督和事前监督的有机结合。
3.浙江企业内部控制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浙江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存在着许多问题,某些企业由于过分的注重效益,导致了许多关键点的控制没有发挥其作用。与此同时,一些企业面临突发事件时,缺乏应对的措施。在监督的过程中,只注重程序忽视了监督责任人与内部控制执行机构,出现监督错位的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与利益。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层中,风险管理控制意识比较薄弱,评估风险明显不足,缺乏防范风险的措施与政策。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对策
1.培养风险管理理念,完善治理结构
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条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影响企业的文化风险以及经营方式,同时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风险管理体现的是企业的整体价值。所以,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才能使得企业积极应对所面临的风险,才能使得企业健康向前发展。对一个企业来说,风险管理理念是对风险的整体认识以及态度,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必须对风险管理有正确的认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员工真正具有风险意识。
完善治理结构首先要充分重视企业董事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董事的核心作用与监督地位,肯定董事的作用。其次,必须从法律上确定董事的独立性,其目的是为了发挥独立董事的职责。最后,建立专门的人才资源,提高独立董事的专业水平,解决独立董事“不懂事”问题,使得企业能够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来挑选能力较强的人才。
2.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首先,要对企业的风险事项进行全面评估与识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对企业所面临的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排序,及时采取措施,将机会与风险分清,促使企业能够抓住机会,避免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去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其次,对企业风险事项进行分类与总结。通常来说,主要有两个因素:内因与外因。内部因素主要有经营风险;组织风险;技术因素;战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外部因素主要有法律法规;自然灾害;市场竞争以及政治因素等。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风险因素划分方法,并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
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要科学设计,规范运行,全面改进更新,实施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科学设计具有良好的预见性与前瞻性,建立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与防范。注重人员的综合强化管理,有效提升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实践中,弥补不足,改正缺陷。因此,应该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与监督,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3.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首先,要实施风险评价与评估,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创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实施量化风险分析,进行人员培训,培养其形成完备的、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能够意识到风险评价对企业决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抵制不良行为,全面提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与质量。其次,对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环境进行完善,要准确的预测企业未来面临的风险,及时实施通报风险。我们应该优化企业内部的环境,为了达到完善风险管理的效果,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严格执行、建立合理的体制机构,提升风险管理的综合能力。
结论
终上所述,企业控制风险已经在企业活动中成为了主要部分,通过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状况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利的措施。只有制定切实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机制,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作者单位: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陈利军,徐国强.内部控制与组织控制实证研究[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李明辉.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1).
[4]张颖,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李春瑜,王凡林.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框架解读[J].会计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