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主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学校如何构建符合学生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以期找到适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学习心理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妨碍他们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学习心理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考试心理的调适和训练、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
2.健康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感学习是中学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情感与一般疾病关系密切,更是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健康情感教育包括: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形成稳定平衡的心境;了解感情活动产生、发展、形成、表达的规律,初步培养健康的高尚情感;学习并掌握“制怒”的方法。
3.坚强意志教育。意志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坚强意志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等。
4.人际适应教育。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和社会孤立地生存与发展。积极有效的交往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人际适应教育包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愉悦地接纳自己;形成学生的博爱意识与行为;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打扮得体、举止文雅。
5.反应适度教育。人的行为反应,无论敏捷与迟缓,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反应适度教育包括: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认识挫折的双重性;增强学生的自制力;提供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6.青春心理教育。中学时期,是学生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性生理现象的产生,性心理的萌发并逐渐趋向成熟,为中学生增添了无数的烦恼与困扰。青春心理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道德心理教育;性审美心理教育;性法制教育。
7.健全人格教育。中学生正处于个性陶冶、塑造、形成的重要时期。健全人格教育包括: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与性格倾向;培养良好的性格,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
根据中学心理健康课的特点,结合实际可以试行一种课堂结构,它可以概括为:“引入话题→创设情景→展开讨论→树立样板→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七个环节。我们称它为“七环节教学法“。现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分述如下:
引入话题(前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同学的来信,我们咨询时接触到的同学们关心的話题,或者是我们发现的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现象。
创设情景(依据):可以利用小表演,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展开讨论(基础):通常我们是提出问题,再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树立样板(重点):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必然希望听到老师关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因此,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正面来树立同学们的行为方向。
联系自我(手段):我们认为,同学们在学习中,如果不将所学内容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就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树立样板后,我们通常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来分析他们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反馈矫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讨论,联系自我,学生会暴露出一些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为他们提供有利于其心理调整的反馈信息。
总结深化(核心):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地提高,以名言警句的方式将课堂中所涉及的浅显道理从理论上提高,以期从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实践,最终转变为学生的行为和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第一,开设心理卫生课,或在生理卫生课中增加心理卫生的内容,称生理心理卫生。从初一年级开始就要通过心理卫生课,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并把这种课贯穿整个中学阶段。
第二,编写心理健康指导读物。要有计划地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性书籍,供中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疏导方法。
第三,要开展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解决心理困惑,治疗心理疾患。
第四,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尤其是学习心理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第五,利用网络信息传媒进行教育。网络信息可以传输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利用它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者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上找自己最喜欢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重症、难症还可在网上找到各专家诊治;通过互联网可以向其它同伴倾述心中的烦恼;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可放在互联网上,让更多的学生看到。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学习心理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妨碍他们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学习心理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考试心理的调适和训练、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
2.健康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感学习是中学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情感与一般疾病关系密切,更是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健康情感教育包括: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形成稳定平衡的心境;了解感情活动产生、发展、形成、表达的规律,初步培养健康的高尚情感;学习并掌握“制怒”的方法。
3.坚强意志教育。意志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坚强意志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等。
4.人际适应教育。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和社会孤立地生存与发展。积极有效的交往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人际适应教育包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愉悦地接纳自己;形成学生的博爱意识与行为;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打扮得体、举止文雅。
5.反应适度教育。人的行为反应,无论敏捷与迟缓,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反应适度教育包括: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认识挫折的双重性;增强学生的自制力;提供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6.青春心理教育。中学时期,是学生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性生理现象的产生,性心理的萌发并逐渐趋向成熟,为中学生增添了无数的烦恼与困扰。青春心理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道德心理教育;性审美心理教育;性法制教育。
7.健全人格教育。中学生正处于个性陶冶、塑造、形成的重要时期。健全人格教育包括: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与性格倾向;培养良好的性格,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
根据中学心理健康课的特点,结合实际可以试行一种课堂结构,它可以概括为:“引入话题→创设情景→展开讨论→树立样板→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七个环节。我们称它为“七环节教学法“。现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分述如下:
引入话题(前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同学的来信,我们咨询时接触到的同学们关心的話题,或者是我们发现的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现象。
创设情景(依据):可以利用小表演,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展开讨论(基础):通常我们是提出问题,再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树立样板(重点):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必然希望听到老师关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因此,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正面来树立同学们的行为方向。
联系自我(手段):我们认为,同学们在学习中,如果不将所学内容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就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树立样板后,我们通常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来分析他们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反馈矫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讨论,联系自我,学生会暴露出一些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为他们提供有利于其心理调整的反馈信息。
总结深化(核心):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地提高,以名言警句的方式将课堂中所涉及的浅显道理从理论上提高,以期从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实践,最终转变为学生的行为和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第一,开设心理卫生课,或在生理卫生课中增加心理卫生的内容,称生理心理卫生。从初一年级开始就要通过心理卫生课,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并把这种课贯穿整个中学阶段。
第二,编写心理健康指导读物。要有计划地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性书籍,供中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疏导方法。
第三,要开展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解决心理困惑,治疗心理疾患。
第四,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尤其是学习心理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第五,利用网络信息传媒进行教育。网络信息可以传输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利用它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者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上找自己最喜欢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重症、难症还可在网上找到各专家诊治;通过互联网可以向其它同伴倾述心中的烦恼;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可放在互联网上,让更多的学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