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本研究以西南医科大学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医学院校大一学生对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认识现状,为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同时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甚至整个社会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并对心理问题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355名同学,采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法。 结果:本研究结果如下:(1):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 :总体来说西南医科大学的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本次调查中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不具有明显的政治身份的差异(P=0.00,<0.05),但其在校期间的任职却对其对心理危机的了解具有显著差异(P=0.248,>0.05)。(2): 西南医科大学选择倾述对象不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P〈0.05),但政治身份差异显著(P=0.826,>0.05),性格差异也不显著(P=0,<0.05)。(3):在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认知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95,>0.05),不具有显著的性格差异(P=0.016,<0.05)结论:本研究对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该校被调查同学对心理危机及心理问题的了解及认知程度不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不具有明显的政治身份的差异,但其在校期间任职却具有明显的差异;在选择倾述对象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具有明显的政治身份差异,不具有明显的性格差异。在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认知上具有明显的性格差异,不具有明显的性格差异。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关键词]西南医科大学;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他助-自助-助他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46-03
前言
目前,国内外对他助-自助助他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研究并不多。陶格森,陈中永等人,分析了心理危机对个体造成的危害及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在认真分析研究了国內外学者对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对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论述的基础上,发现了传统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其干预模式的局限性,对心理危机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他助——自助——助他”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他助”——是指专业人员对危机个体进行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协助其调动内部资源以应对面临的困境,其目标是自助。“自助"——是指接受干预的受助者变得有能力自我调节,自我治疗,这也是传统的干预理论的目标,而我们认为对个体而言这只是个过渡阶段。“助他"——是本干预模式的目标,也是评估干预效果的指标。通过“助他”强化和提高自身的“自助水平”,更高的“自助”水平又能够提升他们“助他”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干预,引发危机个体“自助与助他"的良性循环。这是对于个体而言的,每个个体的自助与助他,对于群体来说则是一种群体的自助。理论假设:遭受了挫折,调动其内部资源无法摆脱痛苦而处于心理危机的个体,其根本原因是过分关注自我感受而心理上暂时脱离了社会。任何迫使他们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措施都可以缓解或消除其痛苦程度,使其摆脱危机状态,培养其理性思维,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获得心理免疫能力。并运用生活常识、社会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情绪理论、社会支持系统理论、精神的主客观分析理论等相关的理论对这一假设。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55份,回收问卷 352份,回收率99.15为%。其中有效问卷是340份,有效回收率为95.77%。其中男生118人,占被试总数的 33.52%;女222人,占被试总数的 63.07%。
2.研究方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以开放式的放对同学进行调查,问卷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包括性别、年级、政治身份、在校期间任职;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有35个题目,包括等对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和身边朋友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及对身边朋友突发心理危机的处理方法,做事常持有的态度心理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以及分析与恋人、家人、朋友的相处方式和状态,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大学里学习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对毕业后工作的期待与展望等采用无记名集体测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场收回试卷。
3.统计学处理
问卷收回后,将有效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现状
1.1 西南医科大学不同性别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
表1提示:从整体看来,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大多数人都停留在对其了解一点点,大致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程度上。
如表2所示,学生会干部对其很了解并能用一些心理知识解决某些问题的占2.70%,学生会干部了解,知道其定义及具体事例的占9.21%,69.74%的学生会干部对其了解一点点,大致知道是什么东西,还有18.42%的学生会干部对其完全不了解;期队干部中26.67%了解知道其定义,73.33%的期队干部对其了解一点点,大致知道是什么东西;班级干部中仅2.13%对心理危机很了解,并能用一些心理知识解决某些问题,11.70%的班級干部了解心理危机,知道其定义及具体案例,班级干部中63.83%同学对其了解一点点,大致知道是什么东西,还有22.34%的班级干部对其完全不了解;无职务的同学中,很了解的占3.23%,了解的占6.45%,了解一点点的占71.61%,还有18.71%的无职务的同学对其完全不了解。利用卡方检验发现,在本次调查中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不具有显著的政治身份的差异(P=0.00,<0.05,但其在校期间任职却具有显著的差异(P=0.25,>0.05)。 2.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的处理方式
2.1 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倾诉性别选择的现状
不同的人,遇到相同的问题,采取的态度和处理措施都不一样,他助-自助-助他模式可以帮助同学在面临问题时,选择外界的帮助,然后调节自己的心理,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从而解决问题。
上述的描述总结了本次调查问卷同学的大概情况,接下来,我将从性别、政治身份,在校期间任职情况,性格四个维度来分析我校在校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处理及态度进行比较。
首先从性别角度出发,男女同学无明显差异(P=0.01,P〈0.05),其中有40.59%的同学认为日常中遇到问题时,认为很需要倾诉对象,且两到三个最好,42.06%的同学认为需要倾诉对象,但是最好是一个,另外还有13.53%的同学觉得有没有倾诉对象没多大影响,仍有3.53%的同学觉得是自己的私事,最好不要干扰别人。由此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同学还是会选择一到三个倾诉对象,17.06%的同学认为倾诉对象不重要,这便是他们在面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不会选择向外界寻求帮助,这也便是在他助-自助-助他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第一步中就中断,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改善和努力,(表3)。
从政治身份的维度分析,发现在倾诉对象的选择上,倾诉对象的政治身份有明显的差异(P=0.83,>0.05),从整体看,不论何种政治身份,基本都认为需要倾诉对象,集中在一到三个,此外,不同政治身份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83,>0.05),其中党员中33.33%的选择两到三个倾诉对象,66.67%的选择一个倾诉对象,预备党员里有14.29%的学生选择两到三个倾诉对象,57.14%的预备党员认为自己需要一个倾诉对象,还有28.57%认为有没有倾诉对象都可以,没多大影响,41.77%的团员认为需要两到三个倾诉对象,40.51%的团员认为最好需要一个倾诉对象,还有13.61%的团员认为倾诉对象有没有都可以没多大影响,3.80%的团员认为是自己的私事,最好不要打扰别人;群众中,认为倾诉对象很需要,两到三个最好的占28.58%,64.29%的群众认为倾诉对象最好是一个,还有7.14%的群众认为有没有倾诉对象都可以,没有什么影响(表4)。
最后从性格维度分析不同性格的人在选择倾述对象上有无明显差异,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0,<0.05,无明显的差异,表明性格对其选择倾述对象及其数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表5)。
3.关于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认知程度
由表6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结果中显示(P=0.10,>0.05)故在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认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男生中: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发挥了巨大作用帮助了许多同学,甚至自己也去过的占3.42%,认为有发挥作用,有些心理问题依旧存在的占42.74%,对其不了解,从未去过,对其不能完全信任的占44.44%,还有9.40%的同学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宣传不到位,自己对心理问题认识不明确,无法确定是否需要疏导;女生中: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发挥了巨大作用帮助了许多同学,甚至自己也去过的占4.52%,认为有发挥作用,有些心理问题依旧存在的占34.39%,对其不了解,從未去过,对其不能完全信任的占43.44%,还有17.65%的同学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宣传不到位,自己对心理问题认识不明确,无法确定是否需要疏导,由此可见,相比而言,对心理咨询室的了解上男生多于女生。
从性格上,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的是,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认知上没有明显的性格差异(P=0.016,<0.05),因此不必针对不同性格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可以选择集中宣传教育。
4.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以西南医科大学355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18人,占被试总数的 33.52%;女222人,占被试总数的 63.07%,男女比例明显不平衡,因医科院校的专业性与其他院校存在差异,所以取样的数量、地域限制和学校的特色,对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有一定限制,所以,研究结果尽可能在医学院校中使用。
4.2 心理危机认识程度
心理危机是个体运用寻常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个体或者群体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行为,它能够帮助心理危机所困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困境与自身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货遭受挫折和即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在国内,普遍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不够,并且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不愿意面对和正视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心理学发展的障碍。因此,改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变得更加重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主力军,大学里的心理咨询室显得更为重要,本次调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对在校的大一新生随机发放问卷,但由于我校是以医学专业为主的院校,男女比例显得不太均衡,下面是本次调查的结果:對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 :总体来说西南医科大学的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因此大学生入学的心理常识普及可以作为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本次调查中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不具有明显的政治身份的差异(P=0.00,<0.05),但其在校期间任职却具有明显的差异(P=0.25,>0.05),因此可以对于不同的任职同学采取不同的心理知识宣传和教育,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4.3 倾诉对象选择的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西南医科大学选择倾述对象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1,P〈0.05),不具有明显的性格差异(P=0.00,<0.05),具有明显的政治身份差异(P=0.83,>0.05),总体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倾诉对象的选择并没有特异性,从整体看,不论何种政治身份,基本都认为需要倾诉对象,数量集中在一到三个,因此心理学的教育也可以从这种倾诉的小集体着手进行,进行心理咨询也可以考虑整个倾诉小集体一起进行心理咨询,从个体咨询到小群体咨询,从而达到更加稳固的效果。另外还有17.06%的同学认为倾诉对象不重要,这便是他们在面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不会选择向外界寻求帮助,这也便是在他助-自助-助他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第一步中就中断,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改善和努力,宣传他助-自助-助他模式,使这17.06%的同学能够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从而解决问题,避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危机的出现。 (2):在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认知上不具有明显的性格差异(P=0.02,<0.05),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10,>0.05),由此可选择针对不同性别的同学进行分开,使用针对性更强的宣传教育,针对男女不同性别,以及各自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从本次关于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调查问卷上,我校被调查同学对心理危机及心理问题的了解及认知程度不够 可考虑采用上诉方式进行探究。
5.本研究需要改进方面
1)关于他助-自助-助他模式的研究,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使得在准备时对其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问卷设计时针对性不强,导致问卷题量较大。
2)取样的数量、地域限制和学校的特色,对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有一定限制。所以,研究结果尽可能在医学院校中使用。
3)问卷在修改过程中,没有考虑完善,题量过大,被试者答题容易出现疲劳,录入数据时也容易出现差错,针对性不强,类似的题型出现太多。
4)在问卷调查中因为题量过大,而对助他方面的题几乎没有涉及,是本次问卷调查设计的失误,今后研究中尽量改正。
参考文献
[1] 陶格森,陈中永.“他助一自助一助他"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赴四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式[D].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呼和浩特010021
[2] 关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助-自助-助他”资助体系构想[D].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3] B.E.Gilliland.ILK.James,肖水源等译.危机干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3_4.
[4] B.E.Gilliland.R.K.James,肖水源等译.危机干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5-31.
[5] 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50.
[6] 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73.
[7] 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40.
作者简介
张介平.女(1975- -)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王俊霖,女,2012级西南医科大学市场营销学生。通讯作者:刘莹.女(1982--)西南医科大学学生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泸州医学院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三助(他助/自助/助他)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026)系列论文。
[关键词]西南医科大学;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他助-自助-助他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46-03
前言
目前,国内外对他助-自助助他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研究并不多。陶格森,陈中永等人,分析了心理危机对个体造成的危害及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在认真分析研究了国內外学者对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对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论述的基础上,发现了传统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其干预模式的局限性,对心理危机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他助——自助——助他”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他助”——是指专业人员对危机个体进行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协助其调动内部资源以应对面临的困境,其目标是自助。“自助"——是指接受干预的受助者变得有能力自我调节,自我治疗,这也是传统的干预理论的目标,而我们认为对个体而言这只是个过渡阶段。“助他"——是本干预模式的目标,也是评估干预效果的指标。通过“助他”强化和提高自身的“自助水平”,更高的“自助”水平又能够提升他们“助他”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干预,引发危机个体“自助与助他"的良性循环。这是对于个体而言的,每个个体的自助与助他,对于群体来说则是一种群体的自助。理论假设:遭受了挫折,调动其内部资源无法摆脱痛苦而处于心理危机的个体,其根本原因是过分关注自我感受而心理上暂时脱离了社会。任何迫使他们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措施都可以缓解或消除其痛苦程度,使其摆脱危机状态,培养其理性思维,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获得心理免疫能力。并运用生活常识、社会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情绪理论、社会支持系统理论、精神的主客观分析理论等相关的理论对这一假设。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55份,回收问卷 352份,回收率99.15为%。其中有效问卷是340份,有效回收率为95.77%。其中男生118人,占被试总数的 33.52%;女222人,占被试总数的 63.07%。
2.研究方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以开放式的放对同学进行调查,问卷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包括性别、年级、政治身份、在校期间任职;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有35个题目,包括等对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和身边朋友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及对身边朋友突发心理危机的处理方法,做事常持有的态度心理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以及分析与恋人、家人、朋友的相处方式和状态,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大学里学习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对毕业后工作的期待与展望等采用无记名集体测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场收回试卷。
3.统计学处理
问卷收回后,将有效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现状
1.1 西南医科大学不同性别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
表1提示:从整体看来,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大多数人都停留在对其了解一点点,大致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程度上。
如表2所示,学生会干部对其很了解并能用一些心理知识解决某些问题的占2.70%,学生会干部了解,知道其定义及具体事例的占9.21%,69.74%的学生会干部对其了解一点点,大致知道是什么东西,还有18.42%的学生会干部对其完全不了解;期队干部中26.67%了解知道其定义,73.33%的期队干部对其了解一点点,大致知道是什么东西;班级干部中仅2.13%对心理危机很了解,并能用一些心理知识解决某些问题,11.70%的班級干部了解心理危机,知道其定义及具体案例,班级干部中63.83%同学对其了解一点点,大致知道是什么东西,还有22.34%的班级干部对其完全不了解;无职务的同学中,很了解的占3.23%,了解的占6.45%,了解一点点的占71.61%,还有18.71%的无职务的同学对其完全不了解。利用卡方检验发现,在本次调查中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不具有显著的政治身份的差异(P=0.00,<0.05,但其在校期间任职却具有显著的差异(P=0.25,>0.05)。 2.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的处理方式
2.1 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倾诉性别选择的现状
不同的人,遇到相同的问题,采取的态度和处理措施都不一样,他助-自助-助他模式可以帮助同学在面临问题时,选择外界的帮助,然后调节自己的心理,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从而解决问题。
上述的描述总结了本次调查问卷同学的大概情况,接下来,我将从性别、政治身份,在校期间任职情况,性格四个维度来分析我校在校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处理及态度进行比较。
首先从性别角度出发,男女同学无明显差异(P=0.01,P〈0.05),其中有40.59%的同学认为日常中遇到问题时,认为很需要倾诉对象,且两到三个最好,42.06%的同学认为需要倾诉对象,但是最好是一个,另外还有13.53%的同学觉得有没有倾诉对象没多大影响,仍有3.53%的同学觉得是自己的私事,最好不要干扰别人。由此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同学还是会选择一到三个倾诉对象,17.06%的同学认为倾诉对象不重要,这便是他们在面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不会选择向外界寻求帮助,这也便是在他助-自助-助他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第一步中就中断,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改善和努力,(表3)。
从政治身份的维度分析,发现在倾诉对象的选择上,倾诉对象的政治身份有明显的差异(P=0.83,>0.05),从整体看,不论何种政治身份,基本都认为需要倾诉对象,集中在一到三个,此外,不同政治身份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83,>0.05),其中党员中33.33%的选择两到三个倾诉对象,66.67%的选择一个倾诉对象,预备党员里有14.29%的学生选择两到三个倾诉对象,57.14%的预备党员认为自己需要一个倾诉对象,还有28.57%认为有没有倾诉对象都可以,没多大影响,41.77%的团员认为需要两到三个倾诉对象,40.51%的团员认为最好需要一个倾诉对象,还有13.61%的团员认为倾诉对象有没有都可以没多大影响,3.80%的团员认为是自己的私事,最好不要打扰别人;群众中,认为倾诉对象很需要,两到三个最好的占28.58%,64.29%的群众认为倾诉对象最好是一个,还有7.14%的群众认为有没有倾诉对象都可以,没有什么影响(表4)。
最后从性格维度分析不同性格的人在选择倾述对象上有无明显差异,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0,<0.05,无明显的差异,表明性格对其选择倾述对象及其数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表5)。
3.关于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认知程度
由表6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结果中显示(P=0.10,>0.05)故在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认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男生中: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发挥了巨大作用帮助了许多同学,甚至自己也去过的占3.42%,认为有发挥作用,有些心理问题依旧存在的占42.74%,对其不了解,从未去过,对其不能完全信任的占44.44%,还有9.40%的同学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宣传不到位,自己对心理问题认识不明确,无法确定是否需要疏导;女生中: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发挥了巨大作用帮助了许多同学,甚至自己也去过的占4.52%,认为有发挥作用,有些心理问题依旧存在的占34.39%,对其不了解,從未去过,对其不能完全信任的占43.44%,还有17.65%的同学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宣传不到位,自己对心理问题认识不明确,无法确定是否需要疏导,由此可见,相比而言,对心理咨询室的了解上男生多于女生。
从性格上,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的是,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认知上没有明显的性格差异(P=0.016,<0.05),因此不必针对不同性格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可以选择集中宣传教育。
4.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以西南医科大学355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18人,占被试总数的 33.52%;女222人,占被试总数的 63.07%,男女比例明显不平衡,因医科院校的专业性与其他院校存在差异,所以取样的数量、地域限制和学校的特色,对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有一定限制,所以,研究结果尽可能在医学院校中使用。
4.2 心理危机认识程度
心理危机是个体运用寻常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个体或者群体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行为,它能够帮助心理危机所困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困境与自身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货遭受挫折和即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在国内,普遍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不够,并且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不愿意面对和正视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心理学发展的障碍。因此,改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变得更加重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主力军,大学里的心理咨询室显得更为重要,本次调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对在校的大一新生随机发放问卷,但由于我校是以医学专业为主的院校,男女比例显得不太均衡,下面是本次调查的结果:對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 :总体来说西南医科大学的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因此大学生入学的心理常识普及可以作为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本次调查中对心理危机的了解程度不具有明显的政治身份的差异(P=0.00,<0.05),但其在校期间任职却具有明显的差异(P=0.25,>0.05),因此可以对于不同的任职同学采取不同的心理知识宣传和教育,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4.3 倾诉对象选择的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西南医科大学选择倾述对象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1,P〈0.05),不具有明显的性格差异(P=0.00,<0.05),具有明显的政治身份差异(P=0.83,>0.05),总体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倾诉对象的选择并没有特异性,从整体看,不论何种政治身份,基本都认为需要倾诉对象,数量集中在一到三个,因此心理学的教育也可以从这种倾诉的小集体着手进行,进行心理咨询也可以考虑整个倾诉小集体一起进行心理咨询,从个体咨询到小群体咨询,从而达到更加稳固的效果。另外还有17.06%的同学认为倾诉对象不重要,这便是他们在面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不会选择向外界寻求帮助,这也便是在他助-自助-助他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第一步中就中断,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改善和努力,宣传他助-自助-助他模式,使这17.06%的同学能够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从而解决问题,避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危机的出现。 (2):在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认知上不具有明显的性格差异(P=0.02,<0.05),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10,>0.05),由此可选择针对不同性别的同学进行分开,使用针对性更强的宣传教育,针对男女不同性别,以及各自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从本次关于西南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对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调查问卷上,我校被调查同学对心理危机及心理问题的了解及认知程度不够 可考虑采用上诉方式进行探究。
5.本研究需要改进方面
1)关于他助-自助-助他模式的研究,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使得在准备时对其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问卷设计时针对性不强,导致问卷题量较大。
2)取样的数量、地域限制和学校的特色,对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有一定限制。所以,研究结果尽可能在医学院校中使用。
3)问卷在修改过程中,没有考虑完善,题量过大,被试者答题容易出现疲劳,录入数据时也容易出现差错,针对性不强,类似的题型出现太多。
4)在问卷调查中因为题量过大,而对助他方面的题几乎没有涉及,是本次问卷调查设计的失误,今后研究中尽量改正。
参考文献
[1] 陶格森,陈中永.“他助一自助一助他"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赴四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式[D].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呼和浩特010021
[2] 关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助-自助-助他”资助体系构想[D].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3] B.E.Gilliland.ILK.James,肖水源等译.危机干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3_4.
[4] B.E.Gilliland.R.K.James,肖水源等译.危机干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5-31.
[5] 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50.
[6] 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73.
[7] 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40.
作者简介
张介平.女(1975- -)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王俊霖,女,2012级西南医科大学市场营销学生。通讯作者:刘莹.女(1982--)西南医科大学学生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泸州医学院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三助(他助/自助/助他)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026)系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