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急诊护理;潜在风险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99-01
急诊科既是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缓冲区,又是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集中体现区[1],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阵地,处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更是纠纷易发生的场所。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风险护理行为,笔者认为必须加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和风险管理的培训,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将高风险因素降低到最低,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加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
1 护理风险管理概述
急诊科病人表现为病情紧急、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年龄、病情各不相同,对于急诊科病人的医疗大多是由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在医疗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它贯穿于护理操作、医疗处置、急救配合等所有环节当中。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其风险性不容忽视,医务人员必须认真预防和控制风险,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就是指检查治疗护理中或护理方式上存在着一定风险性,在治疗和护理病人中医护工作者将承担着一定风险。医疗风险管理就是指对现在存在的以及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处理的过程,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产生几率以及减少风险事件对病人产生的危害和损失。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衡量及评价、护理风险处置、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等内容[2]。
2 急诊科潜在的护理风险
一些年轻护士存在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缺乏、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理规章制度掌握不牢固等现象。护士责任心不够强,不按服务规范操作规程要求工作,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扎实,对危重病人的评估能力差,抢救技术不熟练。由于工作忙、人力少,护士常常易忽略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存在护理记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等现象。物品准备不到位:急诊科各种物品、药品器材任何时候都要处于应急备用状态,但由于少数护理人员急诊意识、工作责任心差,在抢救前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不适用;或是在抢救后不能及时补充、定位定量放置、定期检查维修影响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急诊科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护患沟通难度大,对护患关系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应对策略
3.1 强化急诊护士在职培训:
急诊病人的病种和需求涉及多个专业,因此,要求急诊科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急救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快速的记忆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职业的道德修养等。由于在护校没有设置急救护理学专科课程,其他各专业课程中涉及急诊医学范畴较小,急诊护士缺乏整体观念,其知识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4]。对此,应按护士不同年资制定详细的专科培训计划,充分发挥主管护师和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能动作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急救相关理论知识和急救基本技能培训,科室定期组织进行考核。要求急诊护士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操作及抢救器具的应用,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做到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鼓励急诊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护理自学考试或护理夜大学习,使其理论水平上一个新高度。
3.2 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提升护士专业技能: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必须注重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应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各项医务素养,增强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护理人员拥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并且增强避免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或者降低风险事故所产生的危害和损失[4]。
3.3 加强抢救物品的保养,确保急救过程安全:
科室对急诊各区域的抢救药品和仪器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要求班班清点交接、记录,随用随补,并消毒保养。指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主管护师负责管理,每周消毒、保养、调试、大检查1 次,包括检查各部件的完整、仪器的运作情况及其清洁、消毒、保养等,并在每台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上做好登记。护士长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送检,并详细记录原因,以减少急救物品的损耗,确保急救过程的使用安全。
3.4 建立急诊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由本科室护士长和主管护师以上人员组成。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及病人满意度调查。质量检查由管理小组进行,主要对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进行现场控制,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产生不良后果。每月定期组织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开会,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总结护理新经验,巩固成绩,调整护理目标,将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和建议反馈给护士,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使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5 正确处理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关系:
医生是医疗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实际操作者。作为护士,应当充分尊重医生,在治疗上需要密切联系、配合、请教,如有问题,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形成友好合作的气氛。护士长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多关心、爱护护士,及时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护护之间要互相尊重与理解、关心与帮助,共同提高为病人服务意识。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抢救的同时,应多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尽量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要求,使他们在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稳定的情绪状态下,与医护人员合作,力争得到满意抢救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
4 小结
急诊护理风险主要是源于一些社会、法律、心理方面的外部原因以及急诊护理管理上的原因和医护人员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得医护人员承担一定风险责任[6]。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应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提升护士专业技能;建立监督机制,加强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
[2] 张清华.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11,9(10)
[3] 姚玉蓉.护理风险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9):10901091.
[4]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
[5] 周萍. 急诊护理纠纷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医学创新研究,2007,4(2)
[6] 周建妙,应晓薇.急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护理研究,2007,21(5A):12011202.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99-01
急诊科既是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缓冲区,又是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集中体现区[1],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阵地,处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更是纠纷易发生的场所。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风险护理行为,笔者认为必须加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和风险管理的培训,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将高风险因素降低到最低,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加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
1 护理风险管理概述
急诊科病人表现为病情紧急、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年龄、病情各不相同,对于急诊科病人的医疗大多是由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在医疗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它贯穿于护理操作、医疗处置、急救配合等所有环节当中。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其风险性不容忽视,医务人员必须认真预防和控制风险,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就是指检查治疗护理中或护理方式上存在着一定风险性,在治疗和护理病人中医护工作者将承担着一定风险。医疗风险管理就是指对现在存在的以及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处理的过程,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产生几率以及减少风险事件对病人产生的危害和损失。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衡量及评价、护理风险处置、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等内容[2]。
2 急诊科潜在的护理风险
一些年轻护士存在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缺乏、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理规章制度掌握不牢固等现象。护士责任心不够强,不按服务规范操作规程要求工作,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扎实,对危重病人的评估能力差,抢救技术不熟练。由于工作忙、人力少,护士常常易忽略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存在护理记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等现象。物品准备不到位:急诊科各种物品、药品器材任何时候都要处于应急备用状态,但由于少数护理人员急诊意识、工作责任心差,在抢救前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不适用;或是在抢救后不能及时补充、定位定量放置、定期检查维修影响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急诊科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护患沟通难度大,对护患关系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应对策略
3.1 强化急诊护士在职培训:
急诊病人的病种和需求涉及多个专业,因此,要求急诊科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急救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快速的记忆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职业的道德修养等。由于在护校没有设置急救护理学专科课程,其他各专业课程中涉及急诊医学范畴较小,急诊护士缺乏整体观念,其知识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4]。对此,应按护士不同年资制定详细的专科培训计划,充分发挥主管护师和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能动作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急救相关理论知识和急救基本技能培训,科室定期组织进行考核。要求急诊护士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操作及抢救器具的应用,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做到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鼓励急诊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护理自学考试或护理夜大学习,使其理论水平上一个新高度。
3.2 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提升护士专业技能: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必须注重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应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各项医务素养,增强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护理人员拥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并且增强避免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或者降低风险事故所产生的危害和损失[4]。
3.3 加强抢救物品的保养,确保急救过程安全:
科室对急诊各区域的抢救药品和仪器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要求班班清点交接、记录,随用随补,并消毒保养。指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主管护师负责管理,每周消毒、保养、调试、大检查1 次,包括检查各部件的完整、仪器的运作情况及其清洁、消毒、保养等,并在每台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上做好登记。护士长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送检,并详细记录原因,以减少急救物品的损耗,确保急救过程的使用安全。
3.4 建立急诊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由本科室护士长和主管护师以上人员组成。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及病人满意度调查。质量检查由管理小组进行,主要对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进行现场控制,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产生不良后果。每月定期组织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开会,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总结护理新经验,巩固成绩,调整护理目标,将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和建议反馈给护士,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使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5 正确处理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关系:
医生是医疗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实际操作者。作为护士,应当充分尊重医生,在治疗上需要密切联系、配合、请教,如有问题,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形成友好合作的气氛。护士长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多关心、爱护护士,及时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护护之间要互相尊重与理解、关心与帮助,共同提高为病人服务意识。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抢救的同时,应多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尽量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要求,使他们在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稳定的情绪状态下,与医护人员合作,力争得到满意抢救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
4 小结
急诊护理风险主要是源于一些社会、法律、心理方面的外部原因以及急诊护理管理上的原因和医护人员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得医护人员承担一定风险责任[6]。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应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提升护士专业技能;建立监督机制,加强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
[2] 张清华.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11,9(10)
[3] 姚玉蓉.护理风险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9):10901091.
[4]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
[5] 周萍. 急诊护理纠纷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医学创新研究,2007,4(2)
[6] 周建妙,应晓薇.急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护理研究,2007,21(5A):12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