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漠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当代旅游(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ysshu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新疆沙漠旅游逐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在理论和实践参考急剧匮乏的情况下,新疆沙漠旅游从开始提出到正式运营便遇到了诸多阻碍,并由于其地理,环境,气候,设施,政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项目发展一路走低,并衍生出众多附加的考验,新疆沙漠旅游面临危机,前景不容乐观,如何正确的处理新疆沙漠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针对新疆沙漠旅游发展的现状,对新疆沙漠旅游的类型以及新疆沙漠旅游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指出了影响新疆沙漠旅游发展的因素,深刻的分析了新疆沙漠旅游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为新疆沙漠旅游的未来发展提出明确的发展建议,旨在为新疆沙漠旅游攻破运营的难点,做出一份贡献,减轻一些障碍。
  关键词:地域特征;沙漠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一、新疆沙漠旅游现状
  (一)新疆沙漠分布情况及其资源类型
  沙漠是新疆旅游的主资源,在新疆共计约有10处沙漠旅游资源,遍布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沙漠,准噶尔盆地沙漠以及新疆東部的沙漠,三大沙漠地形区。众多独具地理特色和人文特色的沙漠资源使其成为新疆旅游业的首选(见表1.1)。
  根据地理,气候,政策等因素,新疆的沙漠化旅游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基础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①以游览观光为主的沙漠类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给你不同寻常的沙漠风光体验。②特色鸣沙沙漠类型:昌吉州木垒鸣沙山,因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常会出现因沙体震动,滑落而产生的鸣沙现象,从而形成了独具盛名的鸣沙沙漠类型。③药用型沙疗沙漠类型:以吐鲁番地区为半径的药用医疗沙漠,作为独具维吾尔医疗特色的旅游型养生模式,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每逢旅游旺季,这里的游客便纷纷前来这里就医止痛,进行沙疗保健[1]。④风蚀地貌沙漠类型:新疆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的雅丹地貌最为出名,素有“魔鬼城市”之称,因风蚀现象而形成的雅丹景观,呈现出来的沙漠姿态千变万化又趣味横生,独具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新疆沙漠旅游服务类型
  1.沙漠观光旅游
  追求个性成为时代的新宠,沙漠观光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旅游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新疆的沙漠观光旅游主要景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木塔格沙漠等风景名胜区,新疆的沙漠观光旅游以开发力度大,高档次的口碑而闻名,在这里游客可以一睹新疆广袤的沙漠地貌,享受沙漠观光旅游带来的那一种豪放不羁[2]。
  2.沙漠探险旅游
  具有探险功能的沙漠旅游,对于旅游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景区的设施安排均有很高的要求,强调该旅游类型的趣味性和冒险性。吸引的游客也主要以探险爱好者和具有无限探险精神的年轻人,就现阶段新疆沙漠旅游的发展来看,对于此类旅游项目,主要以徒步探险和越野穿行为主,为游客提供最刺激,最原生态的旅游冒险体验,但由于活动的特殊性和冒险性,沙漠探险旅游的人数要相对于其他几种旅游形式来说少得多。
  3.沙漠遗迹旅游
  沙漠遗迹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指在进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体验革命文化,回顾革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新疆的沙漠遗迹旅游当然也具备这样的作用,景区大致以150团发展史纪念碑、150团军垦博物馆与入党宣誓碑以及汉唐时期丝绸之路所残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为主。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通过参观学习,重温历史,走进远古时期的悠悠岁月[3]。
  (三)新疆沙漠旅游特色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是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幅员辽阔,临近各周边国家,地域特征明显,气候温润,有高山湖泊,有平原野坡亦有荒漠冰河,具有得天独厚的沙漠旅游条件,自旅游开发至今已先后挖掘出数百条户外沙漠徒步观光路线,四季分明的旅游配置也使新疆沙漠旅游变得更加的科学,更加具有地域优势,并逐渐成为游客沙漠旅游的首选。除此之外,浓厚的地域风情也是新疆沙漠旅游的特色之一,热情好客的民风也是新疆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因素,特别易于旅游文化的发展[4]。
  二、影响新疆沙漠旅游发展的因素
  (一)地理因素
  位于中国的西北区域,新疆的沙漠旅游发展优势在于地势偏僻,人口稀疏,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特征明显,但也由于偏僻的地势新疆的沙漠旅游对于国内游客资源的吸引相对乏力。国际游客的招揽力度不足,再加之交通不够便捷,可供选择的路线较少,因此极大地限制了新疆沙漠旅游的整体发展。
  (二)气候因素
  新疆的沙漠气候干冷多变,景区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颇深,为了沙漠旅游的正常运营,沙漠化治理迫在眉睫,就传统的沙漠化治理而言,不仅治理成本巨大,而且成效微弱,随之产生的生态效益也难免差强人意。对于新疆固有的气候特征所催生出来的经济影响,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增加了新疆沙漠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弊则在于大成本的风沙治理,一方面,削弱了新疆沙漠旅游的整体经济效益,增加了新疆沙漠旅游业的资本负担,另一方面,防风固沙的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游客观赏和游玩的心情,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口碑,顾客的吸引力也会随之降低,严重威胁新疆沙漠旅游业的未来发展[5]。
  (三)文化因素
  新疆沙漠旅游的文化宣传和品牌宣传的意识薄弱,但好在拥有雄厚的特色文化产业,因此发展起来也会变得更加的得心应手。新疆的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民俗和文化也异常丰富,无论是与当地居民息息相关的生活文化,还是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的礼仪习俗都呈现出独到的特色魅力,催生出来的旅游产品也表现出来强大的市场适宜性和生存性,有利于新疆旅游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三、新疆沙漠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景点零散
  科学的交通布局是旅游产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好的交通为旅游业带去的不仅仅是便捷,更多的是吸引源源不断的观光者,从而提升旅游地的游客参与量,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各景区之间如若缺乏合理科学的空间布局,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比如新疆沙漠旅游区之一——驼铃梦坡,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附近,距离市区97公里与兰新铁路也相距甚远,大量的游客会因为景区的空间布局过于疏远零散,时间成本与交通成本太高,通常会止于石河子市区,往往欣赏不到周边的旅游景点以及服务项目,走向单一,风格单一,游客的体验感难免会大打折扣[6]。   (二)基础设施建设欠缺
  新疆的整体旅游经营建设稍显不足,景区建设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资金的投入意识薄弱,无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产业经营链条,也极大地降低了新疆旅游业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地位,产业的升级和转化不突出,虽然随着旅游发展观念的日益深厚,部分投资者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和修建,但整体建设依然不够规范,配套设施供给不当,住宿,餐饮,购物,公共空间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国内中心城市,旅游竞争存在巨大的差距,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缺乏品牌意识,宣传力度较弱
  一个正面积极的旅游形象,无疑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存基石,对于吸引客源,招揽客商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就现在的发展走向而言,新疆大部分沙漠景区往往会由于忽视品牌宣传的重要性而得不到相应的发展,缺少品牌宣传和打响品牌优势的意识,导致旅游发展滞后,游客市场极度匮乏。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宣传过程中避重就轻,缺乏重点,无法正确合理的运用新疆特有的民族文化,承载着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得不到重视,使其无法完成特色品牌的塑造。另一方面,沙漠旅游信息的传播受阻,严重影响着游客参与沙漠旅游和亲身实践的积极性[7]。
  新疆的旅游产品在宣传和品牌推广上缺乏一个正确的方向,旅游产品的品牌效益明显不足,无法适应變幻莫测的旅游市场环境。品牌的推广缺乏现代性和科学性,很难引起游客的参与热情,激发游客的共鸣。新疆旅游业的传统宣传过于老派,产品和宣传无法及时准确的对接,游客获取新鲜信息的速度缓慢,滞后现象尤其明显,封闭的资源环境也使得新疆的旅游发展难上加难。
  (四)旅游人才缺失
  旅游行业竞争性强,资产占用量较少,经营上主要以人际关系为主导,销售上主要采取资本服务的方式。由于其工作性质的高无形性和高不稳定性,行业管理的难度比较大,随着人们对旅游服务期待值的迅速攀升,旅游业整体的高端人才领域变得稀缺,人才缺口日益膨胀,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新疆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阻碍,影响新疆经济的整体发展,为此,加强新疆旅游业的人才建设,塑造专业的高质量素质人才成为新疆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新疆沙漠旅游发展对策
  (一)加强集聚效应,深入挖掘沙漠文化和生态产业
  伴随着新疆沙漠化治理水平的提升,治沙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并相继产生了一系列有效的治沙方案,以种植根系作物为主,加大作物种植的投入力度,旨在实现沙漠地区的治理,提升区域种植的经济收益,因地制宜的发展新疆沙漠地区的特色沙产业,由于新疆地方沙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非常薄弱,地方之间发展极不均衡。因此,在沙漠化治理和沙产业协同发展中应当充分考虑沙漠化地区的资源条件,发展符合地方生态环境和经济形态的沙漠产业,形成集群效应,有效合理的将各景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强游客的观光和体验的多重感受,加强各景区间的沟通和交流,完善旅游区域内的交通设施,使其形成一张巨大的区域旅游网络流程网。
  (二)增强基础设施建设
  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配套建设不足是现阶段新疆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新疆旅游业的资源优势显著,但基础产业链条断层现象明显,没有形成专业,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游客的旅游产品体验效果极差,整体的住宿条件落后,导致旅游产品的二次吸引能力薄弱,经营管理及服务水平较低,不利于产品品牌形象的树立。为此,新疆要大力增强产区及产品的基础文化建设,提升整体消费服务水平,实现标准化,合理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保障新疆沙漠旅游的基本运营的良好态势,为新疆旅游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改变以往分散经营的运作模式,团结协作,增加行业间的互动,实现旅游产业的整体性发展。
  (三)注重营销推广,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
  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加剧了各地旅游的竞争。新疆的旅游业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呈现出地势偏,流通差等特点,旅游资源的传播和利用无法得到相应的经济效果,知名度不够,品牌宣传不到位,游客接收新鲜旅游资源信息的渠道狭窄,整体发展并不乐观。作为信息爆炸时代的生存者,企业在运营产品,推广产品的时候不仅要认清自身的产品优势,还要善于运用时代赋予的生存工具。因此,提升新疆旅游在各个方面的竞争力,才会使其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而不至于被变幻莫测的旅游市场所淘汰。
  旅游宣传需要多方力量的帮助,因此在旅游的宣传期,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还要加强与各大媒体的合作并力求企业间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借助媒体的多方渠道,大力推广景区的观光和体验特色,提升旅游产品的品牌价值,运用市场手段开展各项适合沙漠旅游的优惠活动,结合民众的力量拉近游客与旅游产品的距离,通过组织民众参与各种旅游文明创建活动,优化新疆旅游业的整体环境,加强公民的自觉参与性以及对于环境的维护和宣传。
  (四)重视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
  1.树立科学的旅游人才培养观念,加强对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
  落实一项政策,首先要认识到这项政策的重要性,新疆旅游人才资源的建设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需要党及自治区人民深刻意识到科学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性,把高度科学的培养模式,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观念投放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
  2.完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自治区应大力完善基础教育结构,为提升新疆人民的整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新疆旅游业输送大批量的专业性质人才。高校旅游管理是培养高层次、专业化旅游人才的地方,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关系着旅游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在进行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做到兼收并蓄,德才兼顾,同时加强校企交流合作,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招收大量全国各地知识型,技术性人才,从而带动新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3.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保障旅游人才的输送
  培养人才首先需要良好的政策和优异的教育组织结构,这是塑造优秀人才和建设环境的主要方面,也是对旅游人才正常有序输送的基本保障。为此,要大力推进政策和法制环境建设,深化政府职能改革,提升人才教育培养的办事效率,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动创业型人才的发展,加强新疆旅游业的人才竞争力。
  五、结语
  纵观新疆的整体经济发展,发展速度相对迟缓,经济框架不够饱满,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但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地区风格独特,民风淳朴是带动新疆经济发展的一项硬性条件。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利用旅游资源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新疆的未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当前新疆旅游业开发水平较低,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的大背景,旅游业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不仅可以增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发展好旅游业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形式,可以极大的促进城市的整体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作者简介:曹天舒,1995年生,女,本科,旅游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郑尹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2]Pascal Tremblay.Desert Tourism scoping study[Z].Desert Knowledge
  CRC.2006:21-24.
  [3]郑坚强,李森,黄耀丽.沙漠旅游资源利用在西部开发中的意义及策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l):77-79.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2011.
  [5]郭建文.中国沙漠旅游景区品牌建设与推广研究——以宁夏长流水景区为例[D].浙江工商大学,2009.
  [6]董光荣,李森,李保生,王跃,闫满存.中国沙漠形成演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沙漠,1991,11(4):23-32.
其他文献
摘要:消费者心理对购买行为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城市的房地产消费者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文章通过对太原2009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消费者心理调查研究从消费者角度来分析住宅房地产市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内容包括:购房者基本特征、购房者购买力偏好和影响因素等。通过分析,人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房地产市场及其运作,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营销,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指导消费者更加理性合理地消费。  关键词:
一、总理网络问政点燃网民激情rn2009年2月28日,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刚发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中国政府
期刊
本刊讯(记者李倩)3月18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视频会议.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会上指出,要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特别
期刊
摘要: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农村籍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化提升的特殊性,通过具体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所产生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从而使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  关键词:社会转型;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051-03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时
2009年全国“两会”前夕,针对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和人民网联合在网上开展调查;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也联合推出大型网络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摘要刊出,供参
期刊
目的:观察社区开展产后访视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娩产妇30例,按照妇幼保健规范要求,进行产后访视。结果产后访视干预后产妇和婴儿的健康状况优于干预前的情况。经过产后访视后,产妇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的研究,探讨小儿肺炎患儿的心肌损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3-10月确诊的小儿肺炎和健康体检者各450例,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肺炎组心肌酶谱各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肺炎易合并心肌损害,临床收治该病患儿时应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