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瘤是起源于中胚叶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肿瘤,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即可出现,是一种在婴幼儿中发病最高的先天性皮肤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血管病变。1863年,Virchow把血管瘤分为单纯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20世纪以后,Virchow所称的单纯型血管瘤被改为意义相同的毛细血管瘤。在我国,基本沿用Virchow分类,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1982年Mulliken根据血管瘤内皮细胞生物学特征将传统分类中血管瘤划分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两类。前者具有以内皮细胞增生和细胞密度增高为特征的增生期和消退期,后者是胚胎血管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异常。大部分血管瘤在幼儿均可缓慢自行消退,其消退速度和程度因人而异,但有相当一部分婴儿血管瘤会出现并发症,如感染、溃疡、出血等。另外,位于某些特殊解剖学部位的血管瘤可压迫周围器官,甚至引起死亡,故也需早期干预治疗。近20年来,随着激光医学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方法,由于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已成为治疗部分儿童皮肤血管瘤的常用方法。本文就其临床激光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
也叫葡萄酒样痣(port-wine stains,PWS),本病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在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形成,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0.3%,随年龄不同而大小不一,颜色从粉色到紫色,患儿宜早期治疗。常用的激光治疗如下:
1.1 脉冲染料激光(Vbeam):Vbeam是依据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设计的脉冲染料激光系统,Mariwalla等的研究中,应用波长595nm,脉宽1.5ms,能量11~12J/cm2,并有动态冷却装置。Vbeam治疗1岁以下的鲜红斑痣患儿,经4次治疗后,63%的患儿皮损得到75%以上的清除。Vbeam比以往使用的585nm脉冲染料激光器具有更高的治愈率,瘢痕及色素沉着的发生率更低,是目前治疗效果最佳的激光治疗仪之一。用Vbeam治疗鲜红色的鲜红斑痣皮损较粉红或紫色皮损更易清除,头颈部皮损较躯干或下肢更易治疗,面中线的皮损比侧面部和颈部的效果好。
1.2 倍频Nd:YAG激光:Nd:YAG激光(波长1064nm)通过肽氧磷酸钾KTP晶体后,可产生频率倍增而波长减半的532nm的绿色激光,532nm的激光处于氧合血红蛋白吸收峰附近,治疗具有较高选择性,脉宽2~100ms可调,与其他波长较长的激光相比,532nm的激光穿透力较差,因此适用于表浅血管性损害,对部位较深的血管性疾病疗效差,另外,与585nm、595nm的染料激光相比,532nm的倍频Nd:YAG激光更易被表皮的黑素颗粒吸收,因此皮肤较黑者应慎用。
1.3 长脉冲Nd:YAG激光:波长1064nm,脉宽0.25~500ms,能穿透更深的皮肤组织,具有凝固深层组织的能力,该仪器同时具有脉冲激光的特点,避免了连续激光易留瘢痕的缺点。因而对于肥厚的鲜红斑痣以及血管管径较粗的毛细血管扩张具有更好的疗效。
1.4 Photo Derm强脉冲光:对于管径较小和较浅的血管性病变用较短波长(570nm滤光片)和较小的脉宽治疗即可,而对于管径较大和较深的血管性病变则要用较长的波长(590nm滤光片)和较大的脉宽。
1.5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PDT治疗鲜红斑痣的原理是当光敏剂被注入血管后,可在血液中形成较高的浓度,一定时间内血管内外有较大浓度差,光敏剂可迅速被血管内皮细胞选择性集中吸收,血管内皮细胞吸收光敏剂远远高于真皮血管外间质和表皮细胞,此时给患者适当剂量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该处血管内皮细胞因吸收光敏剂较多可产生强烈的光敏反应,产生活性氧,使血管内皮损伤,而真皮血管外间质与表皮细胞因不会或较少含光敏剂,故不产生或仅产生轻微的可恢复的光敏反应。顾瑛等曾报道光动力学疗法选择性治疗鲜红斑痣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结果表明PDT对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有高度的选择性破坏作用,临床疗效高且副反应小。
激光治疗鲜红斑痣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病变累及的深度。鲜红斑痣皮肤表面颜色由粉色到紫色,颜色越深,治愈率越低。另外,皮肤类型Ⅳ和V型者疗效相对好,所需激光能量也较低,但发生色素沉着的风险比浅色人种高。
2 草莓状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
草莓状血管瘤属真性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1岁左右发病率接近10%,通常发生于头颈部,其自然发生过程分二个阶段:增殖期(以出生头7个月内为主),消退期(皮损逐渐消失,部分遗留毛细血管萎缩和纤维组织增生),并发症有溃疡、重要脏器梗塞,出血等,激光治疗能防止上述并发症的产生,减轻儿童及家长的心理负担,早期干预还能防止血管瘤增大,减少纤维组织增生的危险。
2.1 对于皮损厚度小于3mm的表浅草莓状血管瘤可选用Vbeam及PhotoDerm强脉冲光,均能取得理想的疗效。Vbeam常用的治疗参数为脉宽10~20 ms,能量密度8~15 J/cm2;PhotoDerm一般用570 nm或590nm的滤光晶体,2.5~5 ms脉宽,2~3脉冲方式,能量45~55 J/cm2。研究表明最有效治疗期是增殖期,治疗间隔2-3周,消退期治疗间隔1-2个月。
2.2 对于皮损厚度大于3-10mm的草莓状血管瘤,应选用长脉冲Nd:YAG激光治疗仪,该激光所穿透的厚度达5-10mm,因此治疗深在的血管瘤疗效较好。周国瑜等报道113例颌面部血管瘤全部病灶清除85例,占75.22%;有效清除(50%~75%病灶清除)28例,占24.78%;无效为0。伴色素沉着11例(9.73%),色素脱失2例(1.77%),色素改变均自然恢复,瘢痕占7例(6.19%)。
3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本病分类上属于静脉型低流速的血管畸形,常向深层组织发展。对于面积较小、病变交通支少、病变呈紫红色、浅表的海绵状血管瘤,使用连续Nd:YAG激光直接对瘤体照射,最适合粘膜的病变,若在皮肤表面易留瘢痕;对于面积较大,交通支较多的海绵状血管瘤,可将Nd:YAG激光光导纤维通过导针插入组织间,行组织间扇形或分区照射,照射时由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充分吸收激光能量,产生高热使瘤体明显缩小;对于面积广泛,浸润于重要器官和血管神经处的海绵状血管瘤,可应用手术翻瓣结合Nd:YAG激光治疗,先手术逐层暴露静脉畸形病灶。再用激光照射瘤体使病灶炭化、萎缩,达到消除病灶的目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效确切、对病变组织有高度选择性、术后基本不出现功能障碍等优点。
4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即过去所称的蔓状血管瘤或动静脉瘘,本病属于高流速的血管畸形,触诊皮温高,有搏动,听诊有吹风样杂音,B超等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扩张的回流静脉。由于异常丰富的侧支循环的存在,手术结扎主要动脉和营养血管几乎无任何作用,激光治疗几乎无效,近年来,经皮穿刺经导管腔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已越来越广泛地被确认为动静脉畸形的首选治疗。
综上所述,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分类较多,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尽管有的血管瘤可以自行退化,但生于面部、生殖器、口腔内和生长快的血管瘤还是早治好,盲目等待自愈,可使患儿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所以儿童血管瘤的治疗原则是尽早为好,并且选择合适的时期。目前,激光治疗先天性血管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随着对儿童血管瘤发病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分类渐趋于合理化,新一代的长脉冲Nd:YAG激光以及射频仪器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使得包括皮肤血管瘤瘤的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1 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
也叫葡萄酒样痣(port-wine stains,PWS),本病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在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形成,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0.3%,随年龄不同而大小不一,颜色从粉色到紫色,患儿宜早期治疗。常用的激光治疗如下:
1.1 脉冲染料激光(Vbeam):Vbeam是依据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设计的脉冲染料激光系统,Mariwalla等的研究中,应用波长595nm,脉宽1.5ms,能量11~12J/cm2,并有动态冷却装置。Vbeam治疗1岁以下的鲜红斑痣患儿,经4次治疗后,63%的患儿皮损得到75%以上的清除。Vbeam比以往使用的585nm脉冲染料激光器具有更高的治愈率,瘢痕及色素沉着的发生率更低,是目前治疗效果最佳的激光治疗仪之一。用Vbeam治疗鲜红色的鲜红斑痣皮损较粉红或紫色皮损更易清除,头颈部皮损较躯干或下肢更易治疗,面中线的皮损比侧面部和颈部的效果好。
1.2 倍频Nd:YAG激光:Nd:YAG激光(波长1064nm)通过肽氧磷酸钾KTP晶体后,可产生频率倍增而波长减半的532nm的绿色激光,532nm的激光处于氧合血红蛋白吸收峰附近,治疗具有较高选择性,脉宽2~100ms可调,与其他波长较长的激光相比,532nm的激光穿透力较差,因此适用于表浅血管性损害,对部位较深的血管性疾病疗效差,另外,与585nm、595nm的染料激光相比,532nm的倍频Nd:YAG激光更易被表皮的黑素颗粒吸收,因此皮肤较黑者应慎用。
1.3 长脉冲Nd:YAG激光:波长1064nm,脉宽0.25~500ms,能穿透更深的皮肤组织,具有凝固深层组织的能力,该仪器同时具有脉冲激光的特点,避免了连续激光易留瘢痕的缺点。因而对于肥厚的鲜红斑痣以及血管管径较粗的毛细血管扩张具有更好的疗效。
1.4 Photo Derm强脉冲光:对于管径较小和较浅的血管性病变用较短波长(570nm滤光片)和较小的脉宽治疗即可,而对于管径较大和较深的血管性病变则要用较长的波长(590nm滤光片)和较大的脉宽。
1.5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PDT治疗鲜红斑痣的原理是当光敏剂被注入血管后,可在血液中形成较高的浓度,一定时间内血管内外有较大浓度差,光敏剂可迅速被血管内皮细胞选择性集中吸收,血管内皮细胞吸收光敏剂远远高于真皮血管外间质和表皮细胞,此时给患者适当剂量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该处血管内皮细胞因吸收光敏剂较多可产生强烈的光敏反应,产生活性氧,使血管内皮损伤,而真皮血管外间质与表皮细胞因不会或较少含光敏剂,故不产生或仅产生轻微的可恢复的光敏反应。顾瑛等曾报道光动力学疗法选择性治疗鲜红斑痣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结果表明PDT对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有高度的选择性破坏作用,临床疗效高且副反应小。
激光治疗鲜红斑痣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病变累及的深度。鲜红斑痣皮肤表面颜色由粉色到紫色,颜色越深,治愈率越低。另外,皮肤类型Ⅳ和V型者疗效相对好,所需激光能量也较低,但发生色素沉着的风险比浅色人种高。
2 草莓状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
草莓状血管瘤属真性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1岁左右发病率接近10%,通常发生于头颈部,其自然发生过程分二个阶段:增殖期(以出生头7个月内为主),消退期(皮损逐渐消失,部分遗留毛细血管萎缩和纤维组织增生),并发症有溃疡、重要脏器梗塞,出血等,激光治疗能防止上述并发症的产生,减轻儿童及家长的心理负担,早期干预还能防止血管瘤增大,减少纤维组织增生的危险。
2.1 对于皮损厚度小于3mm的表浅草莓状血管瘤可选用Vbeam及PhotoDerm强脉冲光,均能取得理想的疗效。Vbeam常用的治疗参数为脉宽10~20 ms,能量密度8~15 J/cm2;PhotoDerm一般用570 nm或590nm的滤光晶体,2.5~5 ms脉宽,2~3脉冲方式,能量45~55 J/cm2。研究表明最有效治疗期是增殖期,治疗间隔2-3周,消退期治疗间隔1-2个月。
2.2 对于皮损厚度大于3-10mm的草莓状血管瘤,应选用长脉冲Nd:YAG激光治疗仪,该激光所穿透的厚度达5-10mm,因此治疗深在的血管瘤疗效较好。周国瑜等报道113例颌面部血管瘤全部病灶清除85例,占75.22%;有效清除(50%~75%病灶清除)28例,占24.78%;无效为0。伴色素沉着11例(9.73%),色素脱失2例(1.77%),色素改变均自然恢复,瘢痕占7例(6.19%)。
3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本病分类上属于静脉型低流速的血管畸形,常向深层组织发展。对于面积较小、病变交通支少、病变呈紫红色、浅表的海绵状血管瘤,使用连续Nd:YAG激光直接对瘤体照射,最适合粘膜的病变,若在皮肤表面易留瘢痕;对于面积较大,交通支较多的海绵状血管瘤,可将Nd:YAG激光光导纤维通过导针插入组织间,行组织间扇形或分区照射,照射时由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充分吸收激光能量,产生高热使瘤体明显缩小;对于面积广泛,浸润于重要器官和血管神经处的海绵状血管瘤,可应用手术翻瓣结合Nd:YAG激光治疗,先手术逐层暴露静脉畸形病灶。再用激光照射瘤体使病灶炭化、萎缩,达到消除病灶的目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效确切、对病变组织有高度选择性、术后基本不出现功能障碍等优点。
4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即过去所称的蔓状血管瘤或动静脉瘘,本病属于高流速的血管畸形,触诊皮温高,有搏动,听诊有吹风样杂音,B超等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扩张的回流静脉。由于异常丰富的侧支循环的存在,手术结扎主要动脉和营养血管几乎无任何作用,激光治疗几乎无效,近年来,经皮穿刺经导管腔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已越来越广泛地被确认为动静脉畸形的首选治疗。
综上所述,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分类较多,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尽管有的血管瘤可以自行退化,但生于面部、生殖器、口腔内和生长快的血管瘤还是早治好,盲目等待自愈,可使患儿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所以儿童血管瘤的治疗原则是尽早为好,并且选择合适的时期。目前,激光治疗先天性血管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随着对儿童血管瘤发病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分类渐趋于合理化,新一代的长脉冲Nd:YAG激光以及射频仪器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使得包括皮肤血管瘤瘤的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