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的今天,高中信息课教学效果如何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问题。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有利于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师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课 有效教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教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慢慢的兴起和繁荣,各国越来越重视信息素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计算机教育的课程名称为信息技术,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全新的课题[1]。
1.信息技术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中小学教育中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的对象。如今信息技术课程的建立不但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成为了国家和地区政策的一部分。一方面各个国家与民族的振兴手段迫切需要信息技术教育,另一方面随着各国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成为了信息社会中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2]。
宏观上,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逐渐认识到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国家与地区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各个国家都积极地投入精力到信息技术教育中去,避免数字鸿沟,实现教育同权,造成了迫切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
微观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信息素养也成为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信息及技术课程的有效地开设势在必行。
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
我国的信息技术起步较晚,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建设的阶段。虽然由国家到个人,信息技术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效果却并不理想,目前已有好多研究者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目标、内容体系、教材教法和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教学,尤其是在高中开展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是面临许多的比如教师投入、学校基础设施投入限制等客观困难;当今发达的网络环境使现代的高中生处在中西方传统与开放的思想冲击中,这种情况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主观困难。
3.加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
3.1钻研教材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钻研教材无论在哪个学科都应该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没有对教材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必然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或者无效。所以在备课时候很重要的就是要分析教材,读懂教材,并适当的拓展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只有分析教材了解教材,才能针对教材灵活的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对于陈述性知识可以采用讲授与示范法。对于操作性知识可以使用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操作探索的自主学习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是建立在分析研读教材的基础之上的。在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根据对教材的推敲,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浓缩、并将收集的最新资料进行补充。比如对于班内分层组织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的内容分成不同程度的难易度,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这些都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深层研究的基础之上,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对教学内容的调整。
其次,在教材中是隐含了许多可以拓展的教育资源的,在教学备课过程中,应该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拓展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在备课过程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问、非重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内容归纳、布置课下活动等各占多长时间等的对整堂课的时间应该合理的进行分配。这样才能在有效地时间内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3.2运用激励策略,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满足感
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参与性不高,没有学习动机,适当的在课堂上运用激励策略,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满足感,才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增加学习动机。语言激励是用简短的语言、口令,以提示的方式指导学生练习,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它是一种最直观、最明了、最易使人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激励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励语言,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激励策略,主要包括评价激励、信任激励、调控激励和行为激励。
评价激励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过程进行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当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个动作时,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教师如果此时给予一个及时的表扬或肯定,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会得到加强,容易产生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教师很容易就营造出学习的情境,这样做学生会更有兴趣和信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课堂教学将会更加有效。
3.3课后辅导交流
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信息素养是平时积累起来的一种对信息的敏感程度的能力,本研究除了注重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课下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后师生的网络交流中,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工具,完成师生的课下互动,增加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堂中的问题适时的进行补充,并且对不同学习者可以进行课下辅导。课后有效的辅导交流不仅可以慢慢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能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有效课堂的建立。课后的广泛的交流,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构建有效课堂,又可以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并且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结论
总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普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课堂策略研究的必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通道,更是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梅,王宏.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2]卢尚建.信息技术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特征及其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课 有效教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教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慢慢的兴起和繁荣,各国越来越重视信息素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计算机教育的课程名称为信息技术,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全新的课题[1]。
1.信息技术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中小学教育中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的对象。如今信息技术课程的建立不但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成为了国家和地区政策的一部分。一方面各个国家与民族的振兴手段迫切需要信息技术教育,另一方面随着各国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成为了信息社会中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2]。
宏观上,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逐渐认识到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国家与地区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各个国家都积极地投入精力到信息技术教育中去,避免数字鸿沟,实现教育同权,造成了迫切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
微观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信息素养也成为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信息及技术课程的有效地开设势在必行。
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
我国的信息技术起步较晚,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建设的阶段。虽然由国家到个人,信息技术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效果却并不理想,目前已有好多研究者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目标、内容体系、教材教法和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教学,尤其是在高中开展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是面临许多的比如教师投入、学校基础设施投入限制等客观困难;当今发达的网络环境使现代的高中生处在中西方传统与开放的思想冲击中,这种情况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主观困难。
3.加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
3.1钻研教材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钻研教材无论在哪个学科都应该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没有对教材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必然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或者无效。所以在备课时候很重要的就是要分析教材,读懂教材,并适当的拓展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只有分析教材了解教材,才能针对教材灵活的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对于陈述性知识可以采用讲授与示范法。对于操作性知识可以使用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操作探索的自主学习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是建立在分析研读教材的基础之上的。在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根据对教材的推敲,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浓缩、并将收集的最新资料进行补充。比如对于班内分层组织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的内容分成不同程度的难易度,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这些都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深层研究的基础之上,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对教学内容的调整。
其次,在教材中是隐含了许多可以拓展的教育资源的,在教学备课过程中,应该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拓展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在备课过程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问、非重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内容归纳、布置课下活动等各占多长时间等的对整堂课的时间应该合理的进行分配。这样才能在有效地时间内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3.2运用激励策略,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满足感
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参与性不高,没有学习动机,适当的在课堂上运用激励策略,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满足感,才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增加学习动机。语言激励是用简短的语言、口令,以提示的方式指导学生练习,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它是一种最直观、最明了、最易使人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激励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励语言,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激励策略,主要包括评价激励、信任激励、调控激励和行为激励。
评价激励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过程进行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当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个动作时,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教师如果此时给予一个及时的表扬或肯定,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会得到加强,容易产生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教师很容易就营造出学习的情境,这样做学生会更有兴趣和信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课堂教学将会更加有效。
3.3课后辅导交流
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信息素养是平时积累起来的一种对信息的敏感程度的能力,本研究除了注重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课下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后师生的网络交流中,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工具,完成师生的课下互动,增加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堂中的问题适时的进行补充,并且对不同学习者可以进行课下辅导。课后有效的辅导交流不仅可以慢慢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能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有效课堂的建立。课后的广泛的交流,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构建有效课堂,又可以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并且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结论
总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普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课堂策略研究的必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通道,更是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梅,王宏.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2]卢尚建.信息技术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特征及其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