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它集实践性、应用性、知识性、技术性为一体,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教育 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
0、引言
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能力已成为人才在信息社会中得以生存竞争的基本能力。培养21世纪的信息人才,加快信息教育步伐,是当今教育领域面临的紧迫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要做好信息技术课教学,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1、学科理念的定位
信息技术课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它与以往开设的计算机课有一定的区别,以往的计算机课侧重于对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科学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例如DOS平台,该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識、DOS磁盘操作命令等,计算机是学生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囊括的范围要广博得多,它直接面对的是大千世界的各种信息,诸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它是在对计算机认识、使用的基础上,力求培养学生主动利用信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先要对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及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搞好教学工作。
2、教学思维的转换
2.1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获取和筛选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
(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丰富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组织整理、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2.2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这时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例如可以利用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让学生玩计算机自带的扫雷游戏,在探索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2.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只要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会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一幅幅作品。最后再对几个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表扬,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4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学习时,不仅要向学生讲解互联网的优点,而且还要不断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另外教师还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3、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通过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及网络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
参 考 文 献
[1]电视片《中学生电脑课堂》,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播出,2005.
[2]高玉祥等,编著.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吴文虎,冯秀琪.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教育 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
0、引言
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能力已成为人才在信息社会中得以生存竞争的基本能力。培养21世纪的信息人才,加快信息教育步伐,是当今教育领域面临的紧迫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要做好信息技术课教学,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1、学科理念的定位
信息技术课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它与以往开设的计算机课有一定的区别,以往的计算机课侧重于对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科学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例如DOS平台,该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識、DOS磁盘操作命令等,计算机是学生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囊括的范围要广博得多,它直接面对的是大千世界的各种信息,诸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它是在对计算机认识、使用的基础上,力求培养学生主动利用信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先要对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及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搞好教学工作。
2、教学思维的转换
2.1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获取和筛选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
(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丰富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组织整理、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2.2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这时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例如可以利用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让学生玩计算机自带的扫雷游戏,在探索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2.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只要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会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一幅幅作品。最后再对几个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表扬,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4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学习时,不仅要向学生讲解互联网的优点,而且还要不断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另外教师还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3、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通过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及网络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
参 考 文 献
[1]电视片《中学生电脑课堂》,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播出,2005.
[2]高玉祥等,编著.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吴文虎,冯秀琪.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