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前,我们采取三期连载的方式,对叙利亚局势和牵涉其中的各方势力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深入分析,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和好评。就在叙政府军势如破竹,离军事上统一全国为时不远之际,“善变”的土耳其再次半路杀出。10月9日,土耳其军队携叙反对派武装“叙利亚国民军”进入叙利亚北部,展开代号为“和平之泉”的作战行动,并于15天后鸣金收兵。快进快出的土军犹如一把利刃,搅乱了本已渐趋明朗的叙利亚局势,“中东的十字路口”再布迷云。
此次越境作战,是继2016年“幼发拉底之盾”和2018年“橄榄枝”行动后,土耳其第三次进入叙利亚展开军事行动。与前两次以打击恐怖势力为幌子,实际针对叙北库尔德武装的做法不同,这次行动将打击叙北库尔德武装的目标公开化。作战对象的区别充分反映了叙北局势的变化。
2014年开始,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趁乱异军突起,无差别的攻击使其成了各利益相关国在中东地区的心腹之患。长期在伊拉克、叙利亚以及土耳其边境游走的库尔德武装就成为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与“伊斯兰国”作战的最佳“代表”。在西方国家的支援和叙内乱的消耗下,参战各方势力和库尔德武装此消彼长,后者势力迅速增长。在基本消灭了“伊斯兰国”后,库尔德武装占据了约1/4的叙利亚领土,90%的油田和主要粮食区,并建立了临时管理机构,成为了一个“国中之国”。
由于库尔德武装控制区集中在叙利亚北部,与土耳其交界,土担心其与本国东南部的库尔德人联动进行分裂活动,所以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数次越境打击叙北库尔德武装,就是为了遏制其发展。如今公开将库尔德武装作为打击对象,从侧面表明,曾经最黑暗、最复杂的叙北局势已明朗化。
当然,也许会有读者疑惑:土耳其如果担心本国库尔德人与叙北库尔德武装串联,在边境陈兵即可,为什么要越境主动打击他国的库尔德人?这些散兵游勇对号称军力“北约第二”的土耳其有这么大威胁吗?这就要从库尔德人与土耳其的历史恩怨讲起。
库尔德人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米堤亚人,是中东地区除阿拉伯人、突厥、波斯民族之外的第四大民族,也是其中唯一没有建立国家的民族。按照现代国家地理来看,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位置基本上限定在土耳其的东南部、叙利亚的东北部、伊拉克的北部和伊朗的西北部。
这片区域先后由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统治,但由于山区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等因素,库尔德人一直是一种高度自治的存在。长期以来的半独立群居生活使库尔德人的民族意识极其强烈。不仅如此,由于交通所限,库尔德人生活的山区几乎与世隔绝,这让其天生地排斥外界。有一句库尔德民族的谚语说的很形象:“除了大山之外,库尔德人没有朋友。”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落后的社会意识,为此后库尔德人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进入19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急剧衰落,上层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征税。“散漫”惯了的库尔德人自然不乐意屈服,自此,双方开始陷入长期的起义和镇压循环。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库尔德人群居区被分割成如今的四个部分,分属不同国家。而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坚持“国父”凯末尔主义的单一民族理论,对在土库尔德人积极推行同化政策,称其为“山地土耳其人”,并且宪法明确否认库尔德人独立、合法的民族地位,引起新一轮库尔德人的反抗。据不完全统计,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在土库尔德人反抗政府的大规模起义有近10次。
二战后,土耳其開始实行多党制,这直接导致“库尔德工人党”(2002年更名为“库尔德民主自由大会”,以下简称“库工党”)的成立。5年后,库工党将使用暴力反抗政府并建立国家的主张正式付诸实施,土库矛盾由民族冲突转变为政治矛盾。需要指出的是,库工党成员主要是库尔德民族主义者,实际上大多数库尔德人特别是库尔德部落的权贵已经基本融入土耳其。
此外,土历届政府有意忽视库尔德人居住的东南各省发展,以至于到了20世纪90年代,库尔德人口占多数的18个省份的工业产出加起来也只占全国总产出的3%。库尔德人地区的人均收入不到靠近欧洲的西部城市伊兹密尔、伊斯坦布尔的20%。巨大的生活水平落差加剧了库尔德人对政府的不满,库工党领导的游击队与土军频频发生冲突,双方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历史恩怨和现实矛盾的交织叠加,让土耳其将库尔德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须除之而后快。但双方的恩怨矛盾并非一朝一夕,千年来也没见谁压倒谁。或许埃尔多安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现在,库尔德人的活动区域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和伊拉克四国边境的接壤部分,互有联动,总人口约3000万,其中,有一大半分布在土耳其境内,约占土总人口的20%。这么庞大的人口规模要彻底消灭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同化,那么就孤立他们。
根据1988年土叙签订的《阿达纳安全协议》,土耳其有权在深入叙利亚境内5千米的范围内,采取一切必要的安全措施。“安全区”的概念由此而来。此前,土耳其曾多次提出在土叙两国边境建立“安全区”,以隔绝叙北库尔德武装与境内库工党的联系。
事实上,关于“安全区”的面积,土美两国自2018年就开始协商,从最开始的纵深5千米到15千米,到这次“和平之泉”行动之初宣称的纵深32千米、横向从幼发拉底至叙伊交界处。不断扩大的原因也很简单,土称主要用来安置叙内乱期间逃往土的叙难民,这是土发动军事行动的另一个理由。
自2011年叙利亚内乱以来,据信有超过300万的叙难民逃往土耳其东部与叙接壤的地区,而这片区域本就发展落后,大量难民涌入更是加剧了社会动荡。加之近两年土耳其经济形势不稳,难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土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的重大隐患。而叙北库尔德武装控制区原本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区,于情于理,土以“送难民回家”为由发动战争都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悲天悯人绝对不是土耳其对难民的态度。“难民牌”给了土耳其正当的开战理由,同时也消除了地中海对岸干预军事行动的可能。面对英国、法国、德国等歐洲国家的严厉谴责,土耳其半讲理半威胁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自己失去对难民的控制,他们将大量流入欧洲。而这正是欧洲各国最担心的事情。所以,这些国家也只是口头谴责和威胁,实则在行动上默许了土的军事行动。
将一手“难民牌”打得如此之好,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深谋远虑绝非一般国家可以比拟。
其实,土耳其面临的难民问题和提出“送难民回家”的想法一直都有,为何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才动手?
一方面,避免局面复杂化。叙国内局势趋于稳定,土耳其的目标战区内,“伊斯兰国”已经烟消云散,叙政府军还未进入,内乱期间的多支反对派武装也分崩离析,仅剩叙北库尔德武装顿具实力。此时行动,作战对象相对单一,不会受到过多干扰。
另一方面,避免激怒美国。尽管这不是土耳其第一次针对库尔德武装发动战争,但前两次因为有美军驻扎,土军只是浅尝辄止,创建“安全区”的想法也仅仅停留在脑海中。现在,特朗普多次表现出极强的撤军意愿,这让土耳其看到了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可能。事实上,埃尔多安是在征求并获得美国撤军和对土耳其军事行动“不支持、不参与”的保证后,才公开宣布军事行动的。
所以,“送难民回家”只是一个幌子,“送不送”、“什么时候送”完全取决于土自身需要。无独有偶,埃尔多安对库尔德人也不是从始至终都带有敌意的。
埃尔多安所在的正义和发展党中,有许多库尔德人,在他执政初期,曾多次与库尔德工人党接触,希望通过和谈的方式解决这一民族问题。但2015年土国内发生了多起分别针对库尔德人和政府军警的袭击事件,迫于国内民众压力,为了保存正义和发展党在议会中的席位,埃尔多安对库尔德工人党的态度开始由温和变得愈发强硬,随后发展为武装清剿行动。
不难发现,无论是库尔德人这个心腹大患,还是几百万难民的棘手难题,绝对不是埃尔多安对叙发动军事行动的根本缘由。又或者说,这两个因素只是埃尔多安实现雄心壮志的棋子而已。那么,埃尔多安到底想干什么?答案很简单:控制叙利亚。
不过,俄罗斯的强势介入和对巴沙尔政权的坚定支持,让土耳其的美梦变成了泡影,控制叙利亚更是无从谈起。土耳其只能退而求其次,一方面积极谋求与俄联合处理叙事务,另一方面以打击恐怖分子和库尔德人为由,在叙北地区创建自己掌控的“安全区”,扶植亲土耳其的“代理人”,试图在未来叙利亚联合政府中争取更多利益。
当然,控制南边的邻国只是埃尔多安的第一步,重现昔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荣光才是这位政治强人的最终目标。近年来,土耳其利用自己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地缘优势和自称“北约第二”的军力规模,外交触角不断向外延伸。先是以维护鞑靼人权益批评俄罗斯非法吞并克里米亚,后展开非洲外交路线,还与苏丹商谈了建立海军基地问题,至于中东各个热门区域,几乎都能看到土耳其的身影。埃尔多安复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荣光的野心已经展露无疑。所以,即使没有库尔德人和难民问题,土耳其依然会想尽办法干涉叙内政或蚕食叙领土,这不是客观因素能够影响的。
在美俄先后斡旋下,土耳其宣布暂时停火。根据俄土在索契达成的协议,土将获得在土美停火协议所约定区域内的“占领权”,大致为从拉斯艾因到泰勒艾卜耶德,纵深32千米的区域,这很可能就是土所称的“安全区”。幼发拉底河至“安全区”西侧、“安全区”东侧至叙利亚、伊拉克接壤处的边境地带则由俄军警和叙政府军接管,库尔德武装及其武器后撤到距离土叙边境线30千米的区域。待库尔德武装撤离完成后,在“安全区”东西部、距离土叙边境线10千米的地带内,由俄军警和土军联合巡逻。
可以说,土俄索契协议完成了对幼发拉底河以东叙北地区的势力划分,形成了一个由俄土叙联合管理的“边境控制带”。整个土叙边境几乎被分成了三段,中间一段由土控制,其余两侧由俄叙基本上联合控制。两者交界处由俄土联合管理,库尔德武装被隔离到“边境控制带”的南侧。
至于幼发拉底河西侧边境地带,俄军警和叙政府军将接管曼比季和泰勒里法特,加上“叙利亚国民军”控制的部分地区,库尔德武装实质上已经失去了在叙西北部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土耳其能够同意这项安排的原因。
从索契回国前,埃尔多安称:“我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显然,“想要的”就是土反复提及的“安全区”,只不过,缩水不少。
从未来“安全区”的人群分布上看,既有无家可归、食不果腹的叙利亚难民,也有经历了大起大落、心有不甘的库尔德人,还有残余流窜的叙反对派武装和“伊斯兰国”势力,如此复杂的群体构成,似乎又和“安全”二字搭不上边。
特别是库尔德人在这里看管着众多“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此前,他们曾多次尝试越狱逃跑。现在前者被迫退出,而特朗普已宣布美将不再花钱去看管这些被羁押者,尽管俄土叙接管了这片区域,但毕竟战区对零散人员管理力度有限,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造成蠢蠢欲动的恐怖势力抬头。而且,这些“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外国,如果他们逃回国内,恐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从“安全区”周边局势来看,被挤压的库尔德武装控制区势必会与南边叙政府军控制区冲突。考虑到巴沙尔对库尔德人的态度,双方发生火拼的概率极大。另外,叙西北部还盘踞着“伊斯兰国”和反对派武装,叙政府军正在攻打伊德利卜,土国防部也表示将继续在边境线上打击恐怖分子和库尔德武装,这些都会对“安全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所以,“安全区”可能给土耳其带来暂时的安全,但带给叙利亚的绝对不是安全。
经历“和平之泉”的喷涌,叙北地区形势骤然发生了变化,从美国一库尔德武装绝对主导变为俄罗斯一叙利亚政府军、土耳其一叙利亚国民军共同主导,但美国一库尔德武装又未完全退出,这样,三个“联盟”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
美国不可能真的离开叙利亚,其所谓的撤军只是把叙北地区的人员装备撤到了叙东南部的阿尔坦夫基地,一方面将自身承担的战争压力转移到俄身上,另一方面向土释放善意,疏远俄土。未来,美很可能采取其它形式或者利用“代理人”在政府军已经控制的区域再挑事端。近日,美军已决定派遣地面装甲部队保护库尔德武装占领的油田等设施。 库尔德人被美國临阵抛弃本应心怀怨恨,但随后竟然听从美安排为土军让路,很可能得到了另外的许诺。同时,库尔德武装又向俄示好,其首领还专门与俄国防部长进行了视频通话,对俄方的介入表示了感谢。这表明,叙北库尔德武装已经从单纯依靠美国转为同时讨好美俄,为的就是巩固既有地盘,以实现自己的“建国梦”。毕竟,虽然被赶出边境地带,但他们依然控制着叙北大片区域。
俄对巴沙尔政府的支持是坚定不移的,这源于叙对于俄的重要战略价值,同时又考虑到解决叙内乱不可能避开土,并且当下两国关系尚处“蜜月期”,所以俄必须要充当居中调停者的角色,既保存了叙政府军的胜利果实,又将土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避免了局面失控对自身战略利益的影响。
巴沙尔虽不愿领土被占,但当务之急是尽快结束内乱。就目前来看,自己无力驱逐土耳其和管理数百万难民,利用土之手消灭同样是心腹大患的库尔德人,还毫不费力地接管库尔德武装原先控制的部分地区,未尝不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目前的情形根本满足不了土耳其的胃口,土接下来一定会想尽办法继续扩大自己在边境地带的控制权。据悉,土支持的“叙利亚国民军”已经开往曼比季地区,企图打乱俄叙的部署。从土先后与美俄谈妥,完成了从开战到停火的全部动作来看,土耳其这种左右逢源的姿态会一直伴随其后续介入叙事务的过程中,只要能达到目的,它可能随时与另外一角勾连。
说到底,三角关系的本质是美俄土之间的战略角力。随着各路宵小被收拾殆尽,留给三家的回旋空间在不断压缩,最终不得不直面彼此。需要指出的是,三国各自都有紧密的联系,很难发生正面冲突。兵戎相见的情况只会在库尔德武装、叙政府军和叙国民军这三个“代理人”之间发生,这决定了叙北地区将出现一个斗而不破的诡异局面。
一海之隔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对附近这个“火药桶”关注很多。在俄土达成协议后,德国国防部长称,将向北约提议,由北约成员国在叙东北部设立由俄土共同参与的“国际安全区”。不久前,又提出欧盟要对土耳其采取制裁措施,以惩罚其入侵叙利亚的行为。德国的态度反映了欧洲主要国家对中东难民问题的担忧,一旦上述提议被通过,俄土叙目前在叙北地区形成的平衡态势很可能被打破。
谁都想分一杯羹,很可能谁也分不到一杯羹。普京一再强调,决不允许出现分裂(叙利亚)行为,最终所有在叙的非法武装都要退出。以俄目前在叙的绝对主导地位而言,普京的话还是有分量的。不过,考虑到俄当下的综合国力,恐怕普京的话还得打个折扣。未来叙利亚局势的焦点很可能就在资源丰富的叙北地区,“总体僵持、零星战火”或许是新常态。
[编辑/山水]
“伊斯兰国”下线,库尔德人上线
此次越境作战,是继2016年“幼发拉底之盾”和2018年“橄榄枝”行动后,土耳其第三次进入叙利亚展开军事行动。与前两次以打击恐怖势力为幌子,实际针对叙北库尔德武装的做法不同,这次行动将打击叙北库尔德武装的目标公开化。作战对象的区别充分反映了叙北局势的变化。
2014年开始,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趁乱异军突起,无差别的攻击使其成了各利益相关国在中东地区的心腹之患。长期在伊拉克、叙利亚以及土耳其边境游走的库尔德武装就成为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与“伊斯兰国”作战的最佳“代表”。在西方国家的支援和叙内乱的消耗下,参战各方势力和库尔德武装此消彼长,后者势力迅速增长。在基本消灭了“伊斯兰国”后,库尔德武装占据了约1/4的叙利亚领土,90%的油田和主要粮食区,并建立了临时管理机构,成为了一个“国中之国”。
由于库尔德武装控制区集中在叙利亚北部,与土耳其交界,土担心其与本国东南部的库尔德人联动进行分裂活动,所以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数次越境打击叙北库尔德武装,就是为了遏制其发展。如今公开将库尔德武装作为打击对象,从侧面表明,曾经最黑暗、最复杂的叙北局势已明朗化。
当然,也许会有读者疑惑:土耳其如果担心本国库尔德人与叙北库尔德武装串联,在边境陈兵即可,为什么要越境主动打击他国的库尔德人?这些散兵游勇对号称军力“北约第二”的土耳其有这么大威胁吗?这就要从库尔德人与土耳其的历史恩怨讲起。
除了大山之外,库尔德人没有朋友
库尔德人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米堤亚人,是中东地区除阿拉伯人、突厥、波斯民族之外的第四大民族,也是其中唯一没有建立国家的民族。按照现代国家地理来看,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位置基本上限定在土耳其的东南部、叙利亚的东北部、伊拉克的北部和伊朗的西北部。
这片区域先后由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统治,但由于山区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等因素,库尔德人一直是一种高度自治的存在。长期以来的半独立群居生活使库尔德人的民族意识极其强烈。不仅如此,由于交通所限,库尔德人生活的山区几乎与世隔绝,这让其天生地排斥外界。有一句库尔德民族的谚语说的很形象:“除了大山之外,库尔德人没有朋友。”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落后的社会意识,为此后库尔德人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山地土耳其人”的反抗
进入19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急剧衰落,上层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征税。“散漫”惯了的库尔德人自然不乐意屈服,自此,双方开始陷入长期的起义和镇压循环。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库尔德人群居区被分割成如今的四个部分,分属不同国家。而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坚持“国父”凯末尔主义的单一民族理论,对在土库尔德人积极推行同化政策,称其为“山地土耳其人”,并且宪法明确否认库尔德人独立、合法的民族地位,引起新一轮库尔德人的反抗。据不完全统计,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在土库尔德人反抗政府的大规模起义有近10次。
二战后,土耳其開始实行多党制,这直接导致“库尔德工人党”(2002年更名为“库尔德民主自由大会”,以下简称“库工党”)的成立。5年后,库工党将使用暴力反抗政府并建立国家的主张正式付诸实施,土库矛盾由民族冲突转变为政治矛盾。需要指出的是,库工党成员主要是库尔德民族主义者,实际上大多数库尔德人特别是库尔德部落的权贵已经基本融入土耳其。
此外,土历届政府有意忽视库尔德人居住的东南各省发展,以至于到了20世纪90年代,库尔德人口占多数的18个省份的工业产出加起来也只占全国总产出的3%。库尔德人地区的人均收入不到靠近欧洲的西部城市伊兹密尔、伊斯坦布尔的20%。巨大的生活水平落差加剧了库尔德人对政府的不满,库工党领导的游击队与土军频频发生冲突,双方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不能消灭那就孤立
历史恩怨和现实矛盾的交织叠加,让土耳其将库尔德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须除之而后快。但双方的恩怨矛盾并非一朝一夕,千年来也没见谁压倒谁。或许埃尔多安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现在,库尔德人的活动区域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和伊拉克四国边境的接壤部分,互有联动,总人口约3000万,其中,有一大半分布在土耳其境内,约占土总人口的20%。这么庞大的人口规模要彻底消灭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同化,那么就孤立他们。
根据1988年土叙签订的《阿达纳安全协议》,土耳其有权在深入叙利亚境内5千米的范围内,采取一切必要的安全措施。“安全区”的概念由此而来。此前,土耳其曾多次提出在土叙两国边境建立“安全区”,以隔绝叙北库尔德武装与境内库工党的联系。
事实上,关于“安全区”的面积,土美两国自2018年就开始协商,从最开始的纵深5千米到15千米,到这次“和平之泉”行动之初宣称的纵深32千米、横向从幼发拉底至叙伊交界处。不断扩大的原因也很简单,土称主要用来安置叙内乱期间逃往土的叙难民,这是土发动军事行动的另一个理由。
挟难民以令欧洲
自2011年叙利亚内乱以来,据信有超过300万的叙难民逃往土耳其东部与叙接壤的地区,而这片区域本就发展落后,大量难民涌入更是加剧了社会动荡。加之近两年土耳其经济形势不稳,难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土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的重大隐患。而叙北库尔德武装控制区原本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区,于情于理,土以“送难民回家”为由发动战争都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悲天悯人绝对不是土耳其对难民的态度。“难民牌”给了土耳其正当的开战理由,同时也消除了地中海对岸干预军事行动的可能。面对英国、法国、德国等歐洲国家的严厉谴责,土耳其半讲理半威胁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自己失去对难民的控制,他们将大量流入欧洲。而这正是欧洲各国最担心的事情。所以,这些国家也只是口头谴责和威胁,实则在行动上默许了土的军事行动。
将一手“难民牌”打得如此之好,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深谋远虑绝非一般国家可以比拟。
棋子
其实,土耳其面临的难民问题和提出“送难民回家”的想法一直都有,为何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才动手?
一方面,避免局面复杂化。叙国内局势趋于稳定,土耳其的目标战区内,“伊斯兰国”已经烟消云散,叙政府军还未进入,内乱期间的多支反对派武装也分崩离析,仅剩叙北库尔德武装顿具实力。此时行动,作战对象相对单一,不会受到过多干扰。
另一方面,避免激怒美国。尽管这不是土耳其第一次针对库尔德武装发动战争,但前两次因为有美军驻扎,土军只是浅尝辄止,创建“安全区”的想法也仅仅停留在脑海中。现在,特朗普多次表现出极强的撤军意愿,这让土耳其看到了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可能。事实上,埃尔多安是在征求并获得美国撤军和对土耳其军事行动“不支持、不参与”的保证后,才公开宣布军事行动的。
所以,“送难民回家”只是一个幌子,“送不送”、“什么时候送”完全取决于土自身需要。无独有偶,埃尔多安对库尔德人也不是从始至终都带有敌意的。
埃尔多安所在的正义和发展党中,有许多库尔德人,在他执政初期,曾多次与库尔德工人党接触,希望通过和谈的方式解决这一民族问题。但2015年土国内发生了多起分别针对库尔德人和政府军警的袭击事件,迫于国内民众压力,为了保存正义和发展党在议会中的席位,埃尔多安对库尔德工人党的态度开始由温和变得愈发强硬,随后发展为武装清剿行动。
不难发现,无论是库尔德人这个心腹大患,还是几百万难民的棘手难题,绝对不是埃尔多安对叙发动军事行动的根本缘由。又或者说,这两个因素只是埃尔多安实现雄心壮志的棋子而已。那么,埃尔多安到底想干什么?答案很简单:控制叙利亚。
埃尔多安的野心
从一开始,土耳其就积极介入叙利亚内乱,旗帜鲜明地反对巴沙尔政府,亲手培养了目前为止力量最为雄厚的反对派武装“叙利亚国民军”和土耳其旅,还参与支持了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叙利亚国家理事会等非武装组织,可谓政治、军事两手都很硬。很明显,土最初的目标应该是利用地缘优势和政治影响力,趁乱在叙利亚扶植一个傀儡政权,从而深度介入中东局势,增强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过,俄罗斯的强势介入和对巴沙尔政权的坚定支持,让土耳其的美梦变成了泡影,控制叙利亚更是无从谈起。土耳其只能退而求其次,一方面积极谋求与俄联合处理叙事务,另一方面以打击恐怖分子和库尔德人为由,在叙北地区创建自己掌控的“安全区”,扶植亲土耳其的“代理人”,试图在未来叙利亚联合政府中争取更多利益。
当然,控制南边的邻国只是埃尔多安的第一步,重现昔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荣光才是这位政治强人的最终目标。近年来,土耳其利用自己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地缘优势和自称“北约第二”的军力规模,外交触角不断向外延伸。先是以维护鞑靼人权益批评俄罗斯非法吞并克里米亚,后展开非洲外交路线,还与苏丹商谈了建立海军基地问题,至于中东各个热门区域,几乎都能看到土耳其的身影。埃尔多安复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荣光的野心已经展露无疑。所以,即使没有库尔德人和难民问题,土耳其依然会想尽办法干涉叙内政或蚕食叙领土,这不是客观因素能够影响的。
缩水的“安全区”
在美俄先后斡旋下,土耳其宣布暂时停火。根据俄土在索契达成的协议,土将获得在土美停火协议所约定区域内的“占领权”,大致为从拉斯艾因到泰勒艾卜耶德,纵深32千米的区域,这很可能就是土所称的“安全区”。幼发拉底河至“安全区”西侧、“安全区”东侧至叙利亚、伊拉克接壤处的边境地带则由俄军警和叙政府军接管,库尔德武装及其武器后撤到距离土叙边境线30千米的区域。待库尔德武装撤离完成后,在“安全区”东西部、距离土叙边境线10千米的地带内,由俄军警和土军联合巡逻。
可以说,土俄索契协议完成了对幼发拉底河以东叙北地区的势力划分,形成了一个由俄土叙联合管理的“边境控制带”。整个土叙边境几乎被分成了三段,中间一段由土控制,其余两侧由俄叙基本上联合控制。两者交界处由俄土联合管理,库尔德武装被隔离到“边境控制带”的南侧。
至于幼发拉底河西侧边境地带,俄军警和叙政府军将接管曼比季和泰勒里法特,加上“叙利亚国民军”控制的部分地区,库尔德武装实质上已经失去了在叙西北部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土耳其能够同意这项安排的原因。
从索契回国前,埃尔多安称:“我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显然,“想要的”就是土反复提及的“安全区”,只不过,缩水不少。
“安全区”真能带来安全吗
从未来“安全区”的人群分布上看,既有无家可归、食不果腹的叙利亚难民,也有经历了大起大落、心有不甘的库尔德人,还有残余流窜的叙反对派武装和“伊斯兰国”势力,如此复杂的群体构成,似乎又和“安全”二字搭不上边。
特别是库尔德人在这里看管着众多“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此前,他们曾多次尝试越狱逃跑。现在前者被迫退出,而特朗普已宣布美将不再花钱去看管这些被羁押者,尽管俄土叙接管了这片区域,但毕竟战区对零散人员管理力度有限,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造成蠢蠢欲动的恐怖势力抬头。而且,这些“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外国,如果他们逃回国内,恐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从“安全区”周边局势来看,被挤压的库尔德武装控制区势必会与南边叙政府军控制区冲突。考虑到巴沙尔对库尔德人的态度,双方发生火拼的概率极大。另外,叙西北部还盘踞着“伊斯兰国”和反对派武装,叙政府军正在攻打伊德利卜,土国防部也表示将继续在边境线上打击恐怖分子和库尔德武装,这些都会对“安全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所以,“安全区”可能给土耳其带来暂时的安全,但带给叙利亚的绝对不是安全。
微妙的三角关系
经历“和平之泉”的喷涌,叙北地区形势骤然发生了变化,从美国一库尔德武装绝对主导变为俄罗斯一叙利亚政府军、土耳其一叙利亚国民军共同主导,但美国一库尔德武装又未完全退出,这样,三个“联盟”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
美国不可能真的离开叙利亚,其所谓的撤军只是把叙北地区的人员装备撤到了叙东南部的阿尔坦夫基地,一方面将自身承担的战争压力转移到俄身上,另一方面向土释放善意,疏远俄土。未来,美很可能采取其它形式或者利用“代理人”在政府军已经控制的区域再挑事端。近日,美军已决定派遣地面装甲部队保护库尔德武装占领的油田等设施。 库尔德人被美國临阵抛弃本应心怀怨恨,但随后竟然听从美安排为土军让路,很可能得到了另外的许诺。同时,库尔德武装又向俄示好,其首领还专门与俄国防部长进行了视频通话,对俄方的介入表示了感谢。这表明,叙北库尔德武装已经从单纯依靠美国转为同时讨好美俄,为的就是巩固既有地盘,以实现自己的“建国梦”。毕竟,虽然被赶出边境地带,但他们依然控制着叙北大片区域。
俄对巴沙尔政府的支持是坚定不移的,这源于叙对于俄的重要战略价值,同时又考虑到解决叙内乱不可能避开土,并且当下两国关系尚处“蜜月期”,所以俄必须要充当居中调停者的角色,既保存了叙政府军的胜利果实,又将土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避免了局面失控对自身战略利益的影响。
巴沙尔虽不愿领土被占,但当务之急是尽快结束内乱。就目前来看,自己无力驱逐土耳其和管理数百万难民,利用土之手消灭同样是心腹大患的库尔德人,还毫不费力地接管库尔德武装原先控制的部分地区,未尝不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目前的情形根本满足不了土耳其的胃口,土接下来一定会想尽办法继续扩大自己在边境地带的控制权。据悉,土支持的“叙利亚国民军”已经开往曼比季地区,企图打乱俄叙的部署。从土先后与美俄谈妥,完成了从开战到停火的全部动作来看,土耳其这种左右逢源的姿态会一直伴随其后续介入叙事务的过程中,只要能达到目的,它可能随时与另外一角勾连。
新常态
说到底,三角关系的本质是美俄土之间的战略角力。随着各路宵小被收拾殆尽,留给三家的回旋空间在不断压缩,最终不得不直面彼此。需要指出的是,三国各自都有紧密的联系,很难发生正面冲突。兵戎相见的情况只会在库尔德武装、叙政府军和叙国民军这三个“代理人”之间发生,这决定了叙北地区将出现一个斗而不破的诡异局面。
一海之隔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对附近这个“火药桶”关注很多。在俄土达成协议后,德国国防部长称,将向北约提议,由北约成员国在叙东北部设立由俄土共同参与的“国际安全区”。不久前,又提出欧盟要对土耳其采取制裁措施,以惩罚其入侵叙利亚的行为。德国的态度反映了欧洲主要国家对中东难民问题的担忧,一旦上述提议被通过,俄土叙目前在叙北地区形成的平衡态势很可能被打破。
谁都想分一杯羹,很可能谁也分不到一杯羹。普京一再强调,决不允许出现分裂(叙利亚)行为,最终所有在叙的非法武装都要退出。以俄目前在叙的绝对主导地位而言,普京的话还是有分量的。不过,考虑到俄当下的综合国力,恐怕普京的话还得打个折扣。未来叙利亚局势的焦点很可能就在资源丰富的叙北地区,“总体僵持、零星战火”或许是新常态。
[编辑/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