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弃风弃光、补贴缺口等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逐渐暴露。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通过市场化手段让发用电侧各主体共同履行消纳责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实际意义。文章归纳总结了国外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重点调研了国外可再生能源消纳量市场的运行规则、交易组织、交易时序等内容。在充分借鉴国外可再生能源消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特点及市场实际情
【基金项目】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科技项目(SGHD0000JYJS21002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713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弃风弃光、补贴缺口等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逐渐暴露。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通过市场化手段让发用电侧各主体共同履行消纳责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实际意义。文章归纳总结了国外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重点调研了国外可再生能源消纳量市场的运行规则、交易组织、交易时序等内容。在充分借鉴国外可再生能源消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特点及市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当前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消纳量市场的发展难点及建议。
其他文献
农业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持续实现化肥减量,将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来恢复耕地质量、提升土壤地力已是迫在眉睫。然而,传统有机肥“肥效慢、用量大”,本文介绍了三种有机肥提质增效的方法,包括有机无机肥复混配施、生物肥料及基于水溶性有机碳为肥效的有机肥。概述了三种方法优缺点,并针对目前关于水溶性有机碳已有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正>“我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筑牢政治忠诚,将廉洁奉公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人。”这是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自治区高院”)在组织干警深入学习“三个规定”时,一名青年干警写下的心得体会。令行禁止,方能政令畅通。自治区高院通过开展贯彻落实“三个规定”专项整治活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督促检查,持续推动“三个规定”落实落细。
本文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理论出发,基于陕西省2000—2019年尺度时空面板数据,从五个维度构建陕西省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农业产出水平得分最高,其次是农业投入水平,最后是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基于此提出完善农业现代化财政投入机制、提高农民科技素养、绿色生态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同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数字化发展等建议,以助力陕
大数据技术(Big Data Technology)是指在资料或者信息量巨大的情况下,运用相关的软件工具在相关技术发展历程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的数据利用技术。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内被广泛运用,主要包括信息大规模并行技术、数据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技术及可扩展存储系统,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对于农业经济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
2019年华为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华为鸿蒙操作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系统支持多场景应用,可用于多种智能终端,它的优势在于当身边有其他安装鸿蒙系统智能设备时,轻轻一碰就可以实现设备间的连接,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互联。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将会带来万物皆终端、万物皆媒介的变革,是划时代的操作系统。目前华为鸿蒙手机系统测
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国的产业学院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文章在阐述目前国内外产业学院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政府、高校、企业三个层面,调研分析了产业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其他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产业学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政府、高校、企业层面分别探讨了应对之策,旨在完善校企共同治理模式,让产业学院真正发挥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的作用。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对西藏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为西藏工作指明前进方向。西藏360多万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团结一心,砥砺前进,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评估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区域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基于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未来土地利用预测数据,研究2000-2020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时空特征,并预测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000-2020年漓江流域碳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