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办学层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等问题的关注日益提升,这也促使相关的管理工作者对高校管理模式进行了深思。本文在剖析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策略,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高校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展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等教育 学生管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52-01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影响着高校其他工作能否顺利展开,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校的入学人数逐步增加。当前的大学生具有和前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行动的模式,这些新特点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挑战,需要管理人员不断调整、更新学生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目前高校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特点是其多元化与复杂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本,管理模式要不断进行创新与尝试,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工作发展的步伐。在不断进行创新与尝试的同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与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很多处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会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相对薄弱,这样无疑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这种管理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还可能会面临与社会脱节的风险。因此,在高等教育的环节中,学生管理者与制度制定者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体制有待加强
我国高等学生的管理仍属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因此,可能有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有的在制定管理方案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忽视了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从而出现教学水平整体不高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致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不同高校应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管理体制。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素质需要提升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素质良莠不齐:有部分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制度不健全,影响高校的日常管理与发展;有部分高校采用兼职模式,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影响高校管理工作的落实;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高等教育工作者管理知识相对匮乏,影响了工作的进展。
二、如何完善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中,我们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团委要举办不同形式的文化节,营造属于本校的文化氛围。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时候,团队意识能够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的管理工作进展得更为顺利。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近年来,学生的心理教育逐步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学生们在同一个管理体制下,却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这就需要工作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给以真诚的关心,积极挖掘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在高校教育中,由于不同学科的培养方案不同,学生的课程设置也不同。应强化学生宿舍管理,以宿舍为单位统一划分学生,这样,学生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动态,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国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还面临着比较多的问题。学生管理工作是复杂的,这也为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完善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维护学生管理秩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恒.杨绍安.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9):15-16.
[2]王书会,杨子仪.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初探[J].教书育人,2012(02):20-22.
[3]李旭.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3):30-31.
[4]杨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2):61-62.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高等教育 学生管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52-01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影响着高校其他工作能否顺利展开,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校的入学人数逐步增加。当前的大学生具有和前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行动的模式,这些新特点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挑战,需要管理人员不断调整、更新学生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目前高校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特点是其多元化与复杂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本,管理模式要不断进行创新与尝试,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工作发展的步伐。在不断进行创新与尝试的同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与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很多处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会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相对薄弱,这样无疑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这种管理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还可能会面临与社会脱节的风险。因此,在高等教育的环节中,学生管理者与制度制定者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体制有待加强
我国高等学生的管理仍属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因此,可能有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有的在制定管理方案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忽视了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从而出现教学水平整体不高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致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不同高校应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管理体制。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素质需要提升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素质良莠不齐:有部分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制度不健全,影响高校的日常管理与发展;有部分高校采用兼职模式,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影响高校管理工作的落实;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高等教育工作者管理知识相对匮乏,影响了工作的进展。
二、如何完善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中,我们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团委要举办不同形式的文化节,营造属于本校的文化氛围。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时候,团队意识能够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的管理工作进展得更为顺利。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近年来,学生的心理教育逐步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学生们在同一个管理体制下,却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这就需要工作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给以真诚的关心,积极挖掘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在高校教育中,由于不同学科的培养方案不同,学生的课程设置也不同。应强化学生宿舍管理,以宿舍为单位统一划分学生,这样,学生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动态,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国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还面临着比较多的问题。学生管理工作是复杂的,这也为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完善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维护学生管理秩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恒.杨绍安.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9):15-16.
[2]王书会,杨子仪.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初探[J].教书育人,2012(02):20-22.
[3]李旭.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3):30-31.
[4]杨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2):61-62.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