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全球车市遭受金融风暴肆虐,销量锐减,价格下滑,甚至美国几大汽车巨头一度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而中国车市却迎来了开门红,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成为最为耀眼的当季明星。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一季度在国家扶持汽车消费政策拉动下,全国汽车、乘用车市场产销量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销量双双超过产量,出现了难得的需求拉动式增长。尤其是受汽车下乡及鼓励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销售政策利好影响,一季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1.93%,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其中以小排量为主的自主品牌汽车更是连续3月超过日系车跃居第一位,1—3月份市场份额均在30%左右,销售前5位的品牌是比亚迪F3、奇瑞QQ、夏利、吉利自由舰和比亚迪F0,长安、华晨等也增速较快,而比亚迪更是有着近两倍的增长。不仅如此,在刚刚闭幕的第13届上海国际车展上,从广汽携第二款自主研发轿车“理念”高调亮相。到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均带来了众多新款首发车型和自主研发轿车产品,不仅有大量日臻成熟的自主品牌车型,还纷纷推出自主研发的以油电混合以及纯电动车型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作为突破重点,成为本届车展上又一亮点。自主品牌汽车已在悄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自主品牌的春天是否已真的来临,面对此种说法,笔者以为仍需冷静思考。
首先,从增长原因看,今年市场不降反增,消费者停止观望,及时出手购车,主要是受年初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部分车辆购置税以及随后出台的汽车下乡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共同拉动,催生出当前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的繁荣景象,这从市场销量激增的产品主要集中在F3、QQ、夏利以及自由舰等这些小排量低端车上就可见一斑。可见,此次增长更多是靠政策推动,而非刚性需求所致。随着政策效应减弱,需求得到一定释放后,自主品牌的增长势头又将如何,多少有些让人担忧。
其次,从自主品牌汽车占有比例看,增长幅度并不很大。2008年,自主品牌汽车共销售约13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92%。从2005年以来,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徘徊在26%上下。今年一季度,市场份额虽升到30%,但若除去诸多政策性利好因素,与去年同期相比甚至将出现负增长态势,而且与2008年日系和德系轿车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的30.83%和20.34%,占据国内轿车市场半壁江山的成绩相比也差距犹存。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企业,去年在美国本土市场占有率仍达到47.5%。
应该看到,近几年自主品牌汽车从最初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到现阶段品牌意识的初步形成,市场形象的集体改观,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之快,也确实没给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留出厚积薄发的发展时间与空间,多数企业选择以价廉质次的产品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换取宝贵的生存资金实属无奈之举。这在发展初期也不失为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而现今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又在何方?
笔者认为,首先,要彻底转变观念,摒弃低价致胜的思想误区,要从低质小车向精品小车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高品质的产品与周到的服务意识,必然受到消费者的冷落,最终被市场淘汰。面临企业转型的阵痛,更要从设计、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等每一个细节入手,狠抓内功,提升品牌认知度,以期得到市场认可与接受。
其次,自主品牌汽車应适时调整营销渠道,借汽车下乡等政策利好,抢占先机将销售重点向二三级城市扩张。我国二三级城市近年发展较快,汽车需求不断上升,但由于相对购买力不足,小排量自主品牌车型成为市场的首选,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而且,在这一级市场中,由于合资与进口品牌车型价格相对较高,市场份额较少,对自主品牌车型几乎构不成任何冲击,也给自主品牌汽车留出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另外,在经济尚未走出低谷,市场需求还在恢复之时,自主品牌切莫急于推出高端汽车产品。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者对高档、新品可能会饶有兴致,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既要面临合资与进口品牌的双重打压,又要面临消费者日益缩紧的钱袋子,难免会有顾此失彼的可能。
因此,当务之急自主品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严把产品质量,增强服务意识,重塑品牌形象上来。并在固守大中城市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迅速扩大在二三级城市的销售布局,因地制宜、层层推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春天必将为期不远。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监中心)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一季度在国家扶持汽车消费政策拉动下,全国汽车、乘用车市场产销量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销量双双超过产量,出现了难得的需求拉动式增长。尤其是受汽车下乡及鼓励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销售政策利好影响,一季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1.93%,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其中以小排量为主的自主品牌汽车更是连续3月超过日系车跃居第一位,1—3月份市场份额均在30%左右,销售前5位的品牌是比亚迪F3、奇瑞QQ、夏利、吉利自由舰和比亚迪F0,长安、华晨等也增速较快,而比亚迪更是有着近两倍的增长。不仅如此,在刚刚闭幕的第13届上海国际车展上,从广汽携第二款自主研发轿车“理念”高调亮相。到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均带来了众多新款首发车型和自主研发轿车产品,不仅有大量日臻成熟的自主品牌车型,还纷纷推出自主研发的以油电混合以及纯电动车型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作为突破重点,成为本届车展上又一亮点。自主品牌汽车已在悄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自主品牌的春天是否已真的来临,面对此种说法,笔者以为仍需冷静思考。
首先,从增长原因看,今年市场不降反增,消费者停止观望,及时出手购车,主要是受年初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部分车辆购置税以及随后出台的汽车下乡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共同拉动,催生出当前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的繁荣景象,这从市场销量激增的产品主要集中在F3、QQ、夏利以及自由舰等这些小排量低端车上就可见一斑。可见,此次增长更多是靠政策推动,而非刚性需求所致。随着政策效应减弱,需求得到一定释放后,自主品牌的增长势头又将如何,多少有些让人担忧。
其次,从自主品牌汽车占有比例看,增长幅度并不很大。2008年,自主品牌汽车共销售约13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92%。从2005年以来,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徘徊在26%上下。今年一季度,市场份额虽升到30%,但若除去诸多政策性利好因素,与去年同期相比甚至将出现负增长态势,而且与2008年日系和德系轿车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的30.83%和20.34%,占据国内轿车市场半壁江山的成绩相比也差距犹存。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企业,去年在美国本土市场占有率仍达到47.5%。
应该看到,近几年自主品牌汽车从最初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到现阶段品牌意识的初步形成,市场形象的集体改观,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之快,也确实没给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留出厚积薄发的发展时间与空间,多数企业选择以价廉质次的产品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换取宝贵的生存资金实属无奈之举。这在发展初期也不失为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而现今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又在何方?
笔者认为,首先,要彻底转变观念,摒弃低价致胜的思想误区,要从低质小车向精品小车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高品质的产品与周到的服务意识,必然受到消费者的冷落,最终被市场淘汰。面临企业转型的阵痛,更要从设计、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等每一个细节入手,狠抓内功,提升品牌认知度,以期得到市场认可与接受。
其次,自主品牌汽車应适时调整营销渠道,借汽车下乡等政策利好,抢占先机将销售重点向二三级城市扩张。我国二三级城市近年发展较快,汽车需求不断上升,但由于相对购买力不足,小排量自主品牌车型成为市场的首选,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而且,在这一级市场中,由于合资与进口品牌车型价格相对较高,市场份额较少,对自主品牌车型几乎构不成任何冲击,也给自主品牌汽车留出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另外,在经济尚未走出低谷,市场需求还在恢复之时,自主品牌切莫急于推出高端汽车产品。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者对高档、新品可能会饶有兴致,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既要面临合资与进口品牌的双重打压,又要面临消费者日益缩紧的钱袋子,难免会有顾此失彼的可能。
因此,当务之急自主品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严把产品质量,增强服务意识,重塑品牌形象上来。并在固守大中城市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迅速扩大在二三级城市的销售布局,因地制宜、层层推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春天必将为期不远。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