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将学与做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并顺利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 主观能动性
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创新是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的源泉。为了创造新型人才,教育必须创新。自主学习是实现创新精神的前提。而信息技术是一门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竞争提供支持的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学生自己主宰的学习,具有能动性、有效性,相对独立性。自主性是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即“能学”。
其次,自主学习必须具备内在学习动机,即“想学”。
最后,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即“会学”。
二、信息技术中的自主学习
一般说来,高中生已完全具备了自主学习心理发展水平。他们有能力独立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和课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信息采集、分类和整理能力,因此对自己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且充满自信。
根据这几年致力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科学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信息素养,现将我个人的一些心得阐述如下。
(一)确定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
目标意识是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学习动机。首先,目标导学可以去掉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其次,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了解学习目标,学生就明确了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网页制作涉及到因特网信息检索、计算机图文编排、网页连接、网页修饰、计算机文件存储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网页——“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应该包含网页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任务”分解、编排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二)设置认知冲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给出任务之后,先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有些以前学过的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没有学习过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在任务中设置的一些认知上的冲突,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思考把问题提出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三)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走进学生当中鼓励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完成任务,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任务完成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没有必要再絮絮叨叨地导游,而应该成为“Windows”,让自己简化成一个窗口甚至一个图标,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交互界面”,在学生前进时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1)卢铁城《教育如何迎接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2)徐辉富《促进自主学习的若干思考》。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 主观能动性
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创新是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的源泉。为了创造新型人才,教育必须创新。自主学习是实现创新精神的前提。而信息技术是一门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竞争提供支持的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学生自己主宰的学习,具有能动性、有效性,相对独立性。自主性是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即“能学”。
其次,自主学习必须具备内在学习动机,即“想学”。
最后,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即“会学”。
二、信息技术中的自主学习
一般说来,高中生已完全具备了自主学习心理发展水平。他们有能力独立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和课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信息采集、分类和整理能力,因此对自己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且充满自信。
根据这几年致力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科学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信息素养,现将我个人的一些心得阐述如下。
(一)确定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
目标意识是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学习动机。首先,目标导学可以去掉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其次,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了解学习目标,学生就明确了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网页制作涉及到因特网信息检索、计算机图文编排、网页连接、网页修饰、计算机文件存储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网页——“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应该包含网页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任务”分解、编排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二)设置认知冲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给出任务之后,先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有些以前学过的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没有学习过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在任务中设置的一些认知上的冲突,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思考把问题提出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三)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走进学生当中鼓励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完成任务,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任务完成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没有必要再絮絮叨叨地导游,而应该成为“Windows”,让自己简化成一个窗口甚至一个图标,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交互界面”,在学生前进时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1)卢铁城《教育如何迎接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2)徐辉富《促进自主学习的若干思考》。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