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武汉光谷中心城的的小米基地,多个工厂寂静无人,往日穿梭的货车也了无踪影。
小米集团海外销售总监娄晓音告诉《财经》记者:“疫情影响的品类广泛,涉及手机、耳机、移动电源、空净等电子产品,同时影响制造环节中芯片采购、开模、组装、配料、运输等环节。上下游供应链链条中一两个环节停摆,整个供应链影响很大。”
三年前,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雷军带领小米、金山、顺为进驻武汉光谷,计划未来几年,在武汉打造出一整套的小米产业生态体系。随着武汉封城,多个产线面临“封产”。“我们正在评估海外供应链震动的程度,采取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来努力维持供应链的稳定性,等待下半年海外市场复苏。”
在武汉的支柱产业中,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还有汽车制造业。东风汽车集团是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的汽车龙头企业,雇用了约14万员工。武汉“封城”至今,东风汽车已经停产一个多月,“恢复生产的日期未知”。
像小米、东风汽车这样,在武汉的制造企业大多面临产业链的断链。武汉在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领域拥有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在国内甚至全球供应链处于关键节点。
这场疫情犹如一枚石子落入湖面,武汉产业的波心震动,产生的冲击波逐渐向国外层层荡漾。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对《财经》记者表示:“虽然武汉的汽车产业几乎停摆,但通信电子产业并没有停工,短期内所受影响基本可控。”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疲软,汽车产业受到波及,但以通信電子、生物制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武汉经济最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假期延长和各省交通管制,目前通信电子、生物医药两大行业的人员归岗虽低于预期,但经过企业努力,疫情对两大行业影响较小,大多做到了不停工。
赛意企业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唐大杰表示,通信电子、生物医药等上游高新企业,多是技术密集型,尚能通过远程办公解决复工问题,但是中下游产业链大多数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企业,比如芯片的封测厂、手机代工厂,目前存在用工荒,企业产能减弱,资金链紧张。
中国国内的招聘平台BOSS直聘与城市服务业招聘平台店长直聘联合发布“蓝领复工进度观察”,公布中国15个新一线城市三大行业蓝领平均复工为47%,其中武汉蓝领复工进度为33%。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条长约13公里的“东风大道”,它纵贯南北,是全球汽车工业密集度最高的轴线之一。7家整车企业错落其间,另有12个汽车总装工厂、500多家零部件企业,年产汽车过百万辆。
武汉是当之无愧的中部车都,汽车产业已连续九年成为武汉第一支柱产业。2018年全市生产了170万辆汽车,占全国6%,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包括东风本田、东风、东风-PSA、东风-雷诺及上汽通用均有布局,囊括了法、日、美、自主四大车系。
这次不仅是武汉,以汉江为链,串联起包括武汉、襄阳、十堰等地在内的千里汽车工业带都陷入疫情危机。
作为东风汽车的大本营,湖北聚集其过半的产能。为此,东风汽车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公司管理层持续开会,研判上下游经销商、供应商的情况以便做好风险管理,掌握市场动态。公司员工开始用电话、邮件、视频等方式展开远程网络办公。
工厂停工的影响十分深远。BCG波士顿咨询在研报中提出,当地整车厂的持续停产还将导致:经销商缺乏所需车辆,原本激进的供应商也将面临哑火。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告诉《财经》记者,虽然现阶段经销商可以消化原有库存,但综合考虑厂商恢复生产的节奏,像日产、本田等部分车型将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
业内曾期望当年SARS疫情后,售车需求井喷的盛况再现。然而,汽车业咨询公司威尔森在研报中表示,今时不同往日,今年一季度全国销量将同比下降50%以上。
郎学红担心的是,现阶段虽然经销商已经开工八成,但整体消费需求不振,这会反作用于现有产能。
受现阶段国内购车需求萎靡的影响,对于大规模生产,有的车企紧迫感并不强。一位国际零部件巨头高管告诉《财经》记者,该零部件企业非湖北地区的工厂已经开工,明显感受到生产不同产品的整车厂需求迥然不同。
湖北省拥有一个庞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网络,总共有超过70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服务于国内整车厂,包括本土品牌及合资品牌,并有少部分出口国外客户。
普华永道中国报告指出,全球前十大供应商约40%的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处于疫情的重灾区。
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有效降低了研发、生产、物流等复合成本,在汽车业强调技术迭代、降本增效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不过,当企业开始过于倚重某一供应商,并强调低库存的精益管理时,就会使供应链变得异常脆弱。
汽车各种零部件适配性要求极高,备选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并非朝夕之功,甚至在部分领域难有备选方案,一旦关键零部件断供就意味着整个生产停滞。
一位武汉整车厂的工作人员对《财经》记者表示,公司按照3月10日复工的计划做准备,不过一切仍存变数。
吉利汽车是中国自主品牌,在吉利汽车武汉分公司担任中层管理的李平(化名)已经工作5年。他说,“短期内,武汉车企都不具备复工条件,因为没法确保员工的安全。”
据了解,武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湖北人,其中有不少一线员工都是在武汉周边县市居住,现在仍然被隔离在武汉周边的一些县市。李平目前就隔离在武汉市江汉区的一个小镇。对于各自隔离在家的湖北人来说,何时能返工、何时“封城”能结束都是未知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告诉《财经》记者,综合分析来看,受新冠肺炎造成湖北及武汉当地汽车产业停产、进而扩散的影响或将持续到3月底。
稍早前,北京奔驰的“求救信”走红网络。“公司仅有一天安全库存,一旦停限产超过一天,都将导致北京奔驰停产。如果北京奔驰不能在2月10日復工,经济损失每天将超4亿元人民币。”之前北京奔驰请求天津武清区,能够批准其19家零部件企业于2月10日正常复工。目前,北京奔驰表示工厂已经开始单班复产。
麻烦的是,一些国家和企业以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为由,拒绝已经订购的货物,撤销了原有订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已有超过60个国家发布了对中国的入境管制措施,这也造成中国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受到阻碍,加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难度。
为此,部分零部件企业仍在争取优先确保海外供货,以维持此前积累下的良好口碑。
海外企业“过敏”也将面临高昂的代价。在方向盘、转向柱和转向箱类别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转向系统中有20%以上来自武汉。这些工厂供应的任何一次中断,都可能对北美的组装工厂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如果需要重制模具、培训工人,整个工期需要三至九个月。
对此,一位零部件企业高管认为,疫情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汽车业是充分竞争的红海市场,抗风险与降成本,此事两难全,只能看各家企业家底的殷实程度,来设置风险应对计划。
《财经》记者了解,早在“十二五”初期,武汉市政府就提出要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等6个“千亿产业集群”,从排序上看,电子信息置于首位。
武汉市发改局披露的信息,经过多年努力,腾讯、华为、小米、小红书等巨头逐步将分公司、研发中心等分支机构落户武汉,截至2018年底,总部、第二总部落户武汉的互联网公司有60多家,武汉市已经构建了通信光电子、能量光电子、消费光电子三大产业链。目前武汉的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占中国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占国际市场的四分之一;光电器件、光传输设备在中国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0%、10%。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打乱了武汉汽车产业的生产节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武汉的电子和光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形成不小的冲击。
前述武汉市政府官员告诉《财经》记者,2016年中央政府在武汉市投建的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基地,是中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标志性企业之一,疫情已经使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基地的产能降至日常产能的一半左右。
疫情暴发以来,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基地的运行情况,备受通信和电子产业内人士关注。据该基地方面透露,目前公司积极协调政府部门,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生产经营正常有序进行,有效避免了停电停产可能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采用分区隔离管控措施,以避免外界病毒的带入,驻守在厂区的企业员工尚无感染病例。
“芯片”(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是通信和电子产业的基础元件。《财经》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武汉三大芯片企业——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武汉弘芯均未中断生产。武汉新芯公司董事长杨道虹表示,公司生产原料较为充足,对员工施行分级和封闭管理,除研发略有延迟外,企业基本保持计划进度。目前,该公司已向有关方面申请带宽扩容支持,以便能够保障5000多名公司员工同时远程在线办公。
芯谋咨询是一家中国国内领先的半导体产业研究机构,该机构人士预测,处于半导体产业链的上、中游企业仍多可持续运转,处于下游的芯片封测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最大,而挑战主要表现为人员到岗不全、物料运输不畅、资金周转不利等运营困难,以及下半年需消化大量积压需求的产能紧张。
整体上,疫情对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影响相对有限。
多位业内人士提示,此次疫情对近两年新创的芯片企业的冲击均较为明显。新创制造企业,特别是设备已经部分到位的,由于设备无法安装调试,工厂只能处于停顿状态,固定资产折旧、员工薪资等压力巨大,现金流中断风险较高,遭遇疫情冲击无异于雪上加霜。建议武汉市政府对这些新创芯片企业要格外关注,给予特别扶持。
按照专业人士的分析,一季度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传统淡季。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与好转,预计二季度尤其是下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将会迎来报复性反弹。一旦疫情结束,前期被抑制的产业需求将会充分释放,中国半导体产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也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据了解,武汉总计有1500余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其中包括美国辉瑞、德国拜耳、德国费森尤斯卡比等世界500强企业,也有中国的人福医药集团、国药控股等大型药企。科技部数据显示,2018年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综合实力高居全国第三位。
前述武汉市政府人士表示,从2019年三大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来看,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发展速度较快。
这次武汉的很多生物医药企业春节没有停产,连续运转,或捐资捐药,或协助进行医疗物资的分发,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一线。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武汉市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基本都采取在家线上办公的形式运作。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陈煌表示,目前包括投资者关系管理、中介机构沟通、监管部门协调等事项都是在线上进行,比如借助视频会议和电话等通讯工具,对公司的一些项目进行论证。
武汉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这次在疫情中受到重创,有待一段时间恢复元气。但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认为,未来随着疫情逐渐减弱,武汉市的消费和服务业均会逐渐修复,医药生物的脉冲也会逐渐平息。长期来看,疫情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影响也会随着疫情减弱、工业生产恢复逐渐消失。
对于企业来讲,疫情过后,企业在供应链规划与管理上如何提升韧性,重构供应链危机的应对体系,才是最切实的问题。
小米集团海外销售总监娄晓音告诉《财经》记者:“疫情影响的品类广泛,涉及手机、耳机、移动电源、空净等电子产品,同时影响制造环节中芯片采购、开模、组装、配料、运输等环节。上下游供应链链条中一两个环节停摆,整个供应链影响很大。”
三年前,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雷军带领小米、金山、顺为进驻武汉光谷,计划未来几年,在武汉打造出一整套的小米产业生态体系。随着武汉封城,多个产线面临“封产”。“我们正在评估海外供应链震动的程度,采取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来努力维持供应链的稳定性,等待下半年海外市场复苏。”
在武汉的支柱产业中,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还有汽车制造业。东风汽车集团是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的汽车龙头企业,雇用了约14万员工。武汉“封城”至今,东风汽车已经停产一个多月,“恢复生产的日期未知”。
像小米、东风汽车这样,在武汉的制造企业大多面临产业链的断链。武汉在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领域拥有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在国内甚至全球供应链处于关键节点。
这场疫情犹如一枚石子落入湖面,武汉产业的波心震动,产生的冲击波逐渐向国外层层荡漾。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对《财经》记者表示:“虽然武汉的汽车产业几乎停摆,但通信电子产业并没有停工,短期内所受影响基本可控。”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疲软,汽车产业受到波及,但以通信電子、生物制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武汉经济最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假期延长和各省交通管制,目前通信电子、生物医药两大行业的人员归岗虽低于预期,但经过企业努力,疫情对两大行业影响较小,大多做到了不停工。
赛意企业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唐大杰表示,通信电子、生物医药等上游高新企业,多是技术密集型,尚能通过远程办公解决复工问题,但是中下游产业链大多数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企业,比如芯片的封测厂、手机代工厂,目前存在用工荒,企业产能减弱,资金链紧张。
中国国内的招聘平台BOSS直聘与城市服务业招聘平台店长直聘联合发布“蓝领复工进度观察”,公布中国15个新一线城市三大行业蓝领平均复工为47%,其中武汉蓝领复工进度为33%。
武汉汽车业震荡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条长约13公里的“东风大道”,它纵贯南北,是全球汽车工业密集度最高的轴线之一。7家整车企业错落其间,另有12个汽车总装工厂、500多家零部件企业,年产汽车过百万辆。
武汉是当之无愧的中部车都,汽车产业已连续九年成为武汉第一支柱产业。2018年全市生产了170万辆汽车,占全国6%,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包括东风本田、东风、东风-PSA、东风-雷诺及上汽通用均有布局,囊括了法、日、美、自主四大车系。
这次不仅是武汉,以汉江为链,串联起包括武汉、襄阳、十堰等地在内的千里汽车工业带都陷入疫情危机。
作为东风汽车的大本营,湖北聚集其过半的产能。为此,东风汽车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公司管理层持续开会,研判上下游经销商、供应商的情况以便做好风险管理,掌握市场动态。公司员工开始用电话、邮件、视频等方式展开远程网络办公。
工厂停工的影响十分深远。BCG波士顿咨询在研报中提出,当地整车厂的持续停产还将导致:经销商缺乏所需车辆,原本激进的供应商也将面临哑火。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告诉《财经》记者,虽然现阶段经销商可以消化原有库存,但综合考虑厂商恢复生产的节奏,像日产、本田等部分车型将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
业内曾期望当年SARS疫情后,售车需求井喷的盛况再现。然而,汽车业咨询公司威尔森在研报中表示,今时不同往日,今年一季度全国销量将同比下降50%以上。
郎学红担心的是,现阶段虽然经销商已经开工八成,但整体消费需求不振,这会反作用于现有产能。
受现阶段国内购车需求萎靡的影响,对于大规模生产,有的车企紧迫感并不强。一位国际零部件巨头高管告诉《财经》记者,该零部件企业非湖北地区的工厂已经开工,明显感受到生产不同产品的整车厂需求迥然不同。
湖北省拥有一个庞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网络,总共有超过70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服务于国内整车厂,包括本土品牌及合资品牌,并有少部分出口国外客户。
普华永道中国报告指出,全球前十大供应商约40%的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处于疫情的重灾区。
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有效降低了研发、生产、物流等复合成本,在汽车业强调技术迭代、降本增效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不过,当企业开始过于倚重某一供应商,并强调低库存的精益管理时,就会使供应链变得异常脆弱。
汽车各种零部件适配性要求极高,备选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并非朝夕之功,甚至在部分领域难有备选方案,一旦关键零部件断供就意味着整个生产停滞。
一位武汉整车厂的工作人员对《财经》记者表示,公司按照3月10日复工的计划做准备,不过一切仍存变数。
吉利汽车是中国自主品牌,在吉利汽车武汉分公司担任中层管理的李平(化名)已经工作5年。他说,“短期内,武汉车企都不具备复工条件,因为没法确保员工的安全。”
据了解,武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湖北人,其中有不少一线员工都是在武汉周边县市居住,现在仍然被隔离在武汉周边的一些县市。李平目前就隔离在武汉市江汉区的一个小镇。对于各自隔离在家的湖北人来说,何时能返工、何时“封城”能结束都是未知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告诉《财经》记者,综合分析来看,受新冠肺炎造成湖北及武汉当地汽车产业停产、进而扩散的影响或将持续到3月底。
稍早前,北京奔驰的“求救信”走红网络。“公司仅有一天安全库存,一旦停限产超过一天,都将导致北京奔驰停产。如果北京奔驰不能在2月10日復工,经济损失每天将超4亿元人民币。”之前北京奔驰请求天津武清区,能够批准其19家零部件企业于2月10日正常复工。目前,北京奔驰表示工厂已经开始单班复产。
麻烦的是,一些国家和企业以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为由,拒绝已经订购的货物,撤销了原有订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已有超过60个国家发布了对中国的入境管制措施,这也造成中国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受到阻碍,加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难度。
为此,部分零部件企业仍在争取优先确保海外供货,以维持此前积累下的良好口碑。
海外企业“过敏”也将面临高昂的代价。在方向盘、转向柱和转向箱类别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转向系统中有20%以上来自武汉。这些工厂供应的任何一次中断,都可能对北美的组装工厂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如果需要重制模具、培训工人,整个工期需要三至九个月。
对此,一位零部件企业高管认为,疫情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汽车业是充分竞争的红海市场,抗风险与降成本,此事两难全,只能看各家企业家底的殷实程度,来设置风险应对计划。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企业自救
《财经》记者了解,早在“十二五”初期,武汉市政府就提出要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等6个“千亿产业集群”,从排序上看,电子信息置于首位。
武汉市发改局披露的信息,经过多年努力,腾讯、华为、小米、小红书等巨头逐步将分公司、研发中心等分支机构落户武汉,截至2018年底,总部、第二总部落户武汉的互联网公司有60多家,武汉市已经构建了通信光电子、能量光电子、消费光电子三大产业链。目前武汉的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占中国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占国际市场的四分之一;光电器件、光传输设备在中国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0%、10%。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打乱了武汉汽车产业的生产节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武汉的电子和光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形成不小的冲击。
前述武汉市政府官员告诉《财经》记者,2016年中央政府在武汉市投建的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基地,是中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标志性企业之一,疫情已经使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基地的产能降至日常产能的一半左右。
疫情暴发以来,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基地的运行情况,备受通信和电子产业内人士关注。据该基地方面透露,目前公司积极协调政府部门,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生产经营正常有序进行,有效避免了停电停产可能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采用分区隔离管控措施,以避免外界病毒的带入,驻守在厂区的企业员工尚无感染病例。
“芯片”(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是通信和电子产业的基础元件。《财经》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武汉三大芯片企业——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武汉弘芯均未中断生产。武汉新芯公司董事长杨道虹表示,公司生产原料较为充足,对员工施行分级和封闭管理,除研发略有延迟外,企业基本保持计划进度。目前,该公司已向有关方面申请带宽扩容支持,以便能够保障5000多名公司员工同时远程在线办公。
芯谋咨询是一家中国国内领先的半导体产业研究机构,该机构人士预测,处于半导体产业链的上、中游企业仍多可持续运转,处于下游的芯片封测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最大,而挑战主要表现为人员到岗不全、物料运输不畅、资金周转不利等运营困难,以及下半年需消化大量积压需求的产能紧张。
整体上,疫情对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影响相对有限。
多位业内人士提示,此次疫情对近两年新创的芯片企业的冲击均较为明显。新创制造企业,特别是设备已经部分到位的,由于设备无法安装调试,工厂只能处于停顿状态,固定资产折旧、员工薪资等压力巨大,现金流中断风险较高,遭遇疫情冲击无异于雪上加霜。建议武汉市政府对这些新创芯片企业要格外关注,给予特别扶持。
按照专业人士的分析,一季度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传统淡季。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与好转,预计二季度尤其是下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将会迎来报复性反弹。一旦疫情结束,前期被抑制的产业需求将会充分释放,中国半导体产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也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据了解,武汉总计有1500余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其中包括美国辉瑞、德国拜耳、德国费森尤斯卡比等世界500强企业,也有中国的人福医药集团、国药控股等大型药企。科技部数据显示,2018年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综合实力高居全国第三位。
前述武汉市政府人士表示,从2019年三大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来看,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发展速度较快。
这次武汉的很多生物医药企业春节没有停产,连续运转,或捐资捐药,或协助进行医疗物资的分发,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一线。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武汉市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基本都采取在家线上办公的形式运作。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陈煌表示,目前包括投资者关系管理、中介机构沟通、监管部门协调等事项都是在线上进行,比如借助视频会议和电话等通讯工具,对公司的一些项目进行论证。
武汉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这次在疫情中受到重创,有待一段时间恢复元气。但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认为,未来随着疫情逐渐减弱,武汉市的消费和服务业均会逐渐修复,医药生物的脉冲也会逐渐平息。长期来看,疫情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影响也会随着疫情减弱、工业生产恢复逐渐消失。
对于企业来讲,疫情过后,企业在供应链规划与管理上如何提升韧性,重构供应链危机的应对体系,才是最切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