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5日清晨,重庆市巫山县三溪乡三溪村二社,一辆装着喇叭的小车不停在田间地头徘徊、广播:“敢想才有思路,敢干才有出路,发展没有退路。”“以柚美村,以柚富村。”原来,这是村支书袁堂斌用自己的车在做宣传,让村民们都来种植柚子。
从去年年初至今,三溪村已发展起蜜柚种植1500亩,其中带动33户贫困户直接参与发展柚子近400亩。柚子已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返乡创业 别人说他傻
袁堂斌初中毕业后,便一直在外闯荡,小有所成。
人到中年,总觉得要在家乡干点什么,好为自己以后叶落归根做打算。经过仔细筛选,他委托父亲袁孝华在家乡种植了600多株琯溪蜜柚。去年,第一批柚子迎来小丰收,采摘柚子3万多斤。如果按5元一斤的价格出售,收入将近15万元。
附近村民纷纷前来品尝。大家在品尝柚子的同时,也向袁堂斌表达心愿:“斌娃子,你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大家富了才是真正的富哦,能不能发动大家都来种……”
三溪村境内是一面红砂坡夹黄土坡,一直以来,村民就种植传统的“三大坨”,几乎没有经济效益高的产业,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或在当地挖煤。
村里有几位老党员,隔三岔五总要给袁堂斌打一番动员电话,相信他一定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说实话,袁堂斌还是有些心动的:“在外面的生意,即使做得再大,也是个外来户,始终感觉自己是漂泊的。”
他旁敲侧击地向妻子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却遭到一通指责。
在旁人看来,袁堂斌不仅有点发神经,而且是犯傻,自讨苦吃。因为他在贵州省凯里市开办了两家木材加工厂,生意正做得红红火火,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
但袁堂斌没有退缩。终于,他成功说服了妻子,把贵州的木材厂交给妻子全权打理,独自返乡带领村民创业。
创新模式 轻松有“钱途”
2014年2月,袁堂斌当选为三溪村村支书。
要想富,先修路。
去年9月,为了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袁堂斌自己出钱租来挖掘机,新修了村里5条约10公里的产业路,开垦闲置的荒地。
在家为家。袁堂斌决定首先从自己所住的二社发展柚子。但开会时,少数村民却唱起了反调:“莫不是又来套国家资金的哟”“卖不脱,猪都不吃……”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创业。袁堂斌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袁堂斌只好“舍近求远”,从三四社发展。
“扭转大家的观念是第一位的。”他认为。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袁堂斌就在自己的小车上安了一个大喇叭,宣传相关政策与柚子产业的发展前景。
每当清晨和晚上,袁堂斌的流动大喇叭就成了三溪村内一道风景线。
现在,袁堂斌还是坚持用这种“让自己多跑路,村民少跑路”简单可行的办法,讲解柚子树的病害防治、抗旱等管理技术。同时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通过参观了重庆及周边省市的柚子种植基地,大家的思想意识逐渐统一:发展柚子产业不仅轻松,还有“钱途”。
为了带动大家规模发展,袁堂斌成立了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设立了集中发展模式:一是自己不愿出本钱、有土地有劳力的,公司就提供种苗、技术、农药,以及销售服务等,效益三七分成;二是自己不愿种植的,公司就租用其土地,每亩每年平均租金200元;三是自己出本钱出土地,自己受益,他跟踪服务。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三四社145户村民发展柚子面积达1500亩,其中公司流转村民的土地200多亩,带动33户贫困户直接参与发展柚子近400亩。
打造品牌 建蜜柚之乡
“海拔700米以下的地方都可发展柚子,我计划公司种植200亩,带动乡亲们发展2000亩,再用这2000亩去辐射周边村社10000亩。”袁堂斌说,这几年,市、县扶贫办十分关注三溪村的柚子产业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基础配套上予以扶持,也让他更有信心和决心将三溪村打造成为柚子扶贫产业示范园区。
具体而言,首先,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模式,计划用3~5年时间,带动村民发展柚子5000亩以上,并辐射周边村社,进一步做大做强蜜柚产业。
其次,进行配方施肥,改良品种,提高单位产出。“我们准备把琯溪蜜柚改良为三红蜜柚,使一棵树最多采摘300斤左右,每亩柚子的产值达到7000~10000元。”
此外,在品牌上,恒丰农业有限公司正在申请绿色认证,注册商标,全力打造恒丰蜜柚品牌,从而让柚子更卖得起价,村民的收益更高。
最后,袁堂斌还准备号召有条件的村民发展农家乐,等到柚子大量成熟后,通过赏花、摘果等进一步发掘蜜柚产业的附加值,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下一步,袁堂斌将在三溪乡三溪村、九镇村、桂坪村、后椅村4个村发展红心蜜柚5000亩,直接带动600户,力争建成蜜柚之乡。
从去年年初至今,三溪村已发展起蜜柚种植1500亩,其中带动33户贫困户直接参与发展柚子近400亩。柚子已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返乡创业 别人说他傻
袁堂斌初中毕业后,便一直在外闯荡,小有所成。
人到中年,总觉得要在家乡干点什么,好为自己以后叶落归根做打算。经过仔细筛选,他委托父亲袁孝华在家乡种植了600多株琯溪蜜柚。去年,第一批柚子迎来小丰收,采摘柚子3万多斤。如果按5元一斤的价格出售,收入将近15万元。
附近村民纷纷前来品尝。大家在品尝柚子的同时,也向袁堂斌表达心愿:“斌娃子,你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大家富了才是真正的富哦,能不能发动大家都来种……”
三溪村境内是一面红砂坡夹黄土坡,一直以来,村民就种植传统的“三大坨”,几乎没有经济效益高的产业,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或在当地挖煤。
村里有几位老党员,隔三岔五总要给袁堂斌打一番动员电话,相信他一定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说实话,袁堂斌还是有些心动的:“在外面的生意,即使做得再大,也是个外来户,始终感觉自己是漂泊的。”
他旁敲侧击地向妻子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却遭到一通指责。
在旁人看来,袁堂斌不仅有点发神经,而且是犯傻,自讨苦吃。因为他在贵州省凯里市开办了两家木材加工厂,生意正做得红红火火,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
但袁堂斌没有退缩。终于,他成功说服了妻子,把贵州的木材厂交给妻子全权打理,独自返乡带领村民创业。
创新模式 轻松有“钱途”
2014年2月,袁堂斌当选为三溪村村支书。
要想富,先修路。
去年9月,为了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袁堂斌自己出钱租来挖掘机,新修了村里5条约10公里的产业路,开垦闲置的荒地。
在家为家。袁堂斌决定首先从自己所住的二社发展柚子。但开会时,少数村民却唱起了反调:“莫不是又来套国家资金的哟”“卖不脱,猪都不吃……”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创业。袁堂斌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袁堂斌只好“舍近求远”,从三四社发展。
“扭转大家的观念是第一位的。”他认为。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袁堂斌就在自己的小车上安了一个大喇叭,宣传相关政策与柚子产业的发展前景。
每当清晨和晚上,袁堂斌的流动大喇叭就成了三溪村内一道风景线。
现在,袁堂斌还是坚持用这种“让自己多跑路,村民少跑路”简单可行的办法,讲解柚子树的病害防治、抗旱等管理技术。同时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通过参观了重庆及周边省市的柚子种植基地,大家的思想意识逐渐统一:发展柚子产业不仅轻松,还有“钱途”。
为了带动大家规模发展,袁堂斌成立了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设立了集中发展模式:一是自己不愿出本钱、有土地有劳力的,公司就提供种苗、技术、农药,以及销售服务等,效益三七分成;二是自己不愿种植的,公司就租用其土地,每亩每年平均租金200元;三是自己出本钱出土地,自己受益,他跟踪服务。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三四社145户村民发展柚子面积达1500亩,其中公司流转村民的土地200多亩,带动33户贫困户直接参与发展柚子近400亩。
打造品牌 建蜜柚之乡
“海拔700米以下的地方都可发展柚子,我计划公司种植200亩,带动乡亲们发展2000亩,再用这2000亩去辐射周边村社10000亩。”袁堂斌说,这几年,市、县扶贫办十分关注三溪村的柚子产业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基础配套上予以扶持,也让他更有信心和决心将三溪村打造成为柚子扶贫产业示范园区。
具体而言,首先,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模式,计划用3~5年时间,带动村民发展柚子5000亩以上,并辐射周边村社,进一步做大做强蜜柚产业。
其次,进行配方施肥,改良品种,提高单位产出。“我们准备把琯溪蜜柚改良为三红蜜柚,使一棵树最多采摘300斤左右,每亩柚子的产值达到7000~10000元。”
此外,在品牌上,恒丰农业有限公司正在申请绿色认证,注册商标,全力打造恒丰蜜柚品牌,从而让柚子更卖得起价,村民的收益更高。
最后,袁堂斌还准备号召有条件的村民发展农家乐,等到柚子大量成熟后,通过赏花、摘果等进一步发掘蜜柚产业的附加值,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下一步,袁堂斌将在三溪乡三溪村、九镇村、桂坪村、后椅村4个村发展红心蜜柚5000亩,直接带动600户,力争建成蜜柚之乡。